美國反家暴聯動機制
將家庭暴力案件當家務事而不是犯罪不予干涉如今早已成為往事。美國有關機構正在協同工作以改進針對家庭暴力案件的處理方法,同時設法改變工作流程以期在刑事司法過程中進一步幫助受害人。
對于家庭暴力的概念,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人權委員會在第五十二屆會議(1996年召開)上通過的家庭暴力示范立法框架中規(guī)定,由家庭成員對家庭中的婦女施加的以性別為基礎的肉體上的、精神上的以及性的侵害行為,從簡單的攻擊到毆打、捆綁、威脅、恐嚇、強迫、盯梢、口頭上的侮辱謾罵、強行或非法闖入住宅、縱火、毀壞財產、性暴力、婚內強奸、因嫁妝或者聘禮引發(fā)的暴力、女性生殖器殘害、強迫賣淫、對家務工作者的暴力以及具有上述行為傾向的行為都可視為家庭暴力行為。
在美國,家庭暴力案件也曾被看作是家務事,警察接到此類報警后僅僅是建議施暴者要冷靜或者是出去走一走。直到20世紀70年代,家庭暴力的極大危害性才在女權主義者的不斷呼吁下納入公眾關注的視野。1994年,美國通過了聯邦《對婦女暴力法》,接著出臺了一系列的措施實施該法,包括:1996年設立一條免費熱線,提供24小時的咨詢治療服務,同時提供139種語言的翻譯服務;1996年9月通過勞滕伯格修正案(Lautenberg Amendment),禁止任何有家庭暴力犯罪行為者擁有武器;成立了“對婦女暴力咨詢委員會”;司法部設立了“制止對婦女暴力”撥款項目,為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直接的服務資助。《對婦女暴力法》在2000年修改為《預防販賣婦女和暴力傷害婦女法》。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美國警方已經形成了一套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的方法。芝加哥警察局近日對其所涵蓋的14個區(qū)的家庭暴力試點項目進行拓展,工作主要是圍繞著一個家庭暴力報警危險評估表展開。所有的家庭暴力報警案件都要求接報人填寫這樣的一張表,因此所有的警員要接受最新的家庭暴力的培訓。
芝加哥警察局每年接到有關家庭暴力的報案電話20萬個,平均每天500個。在2013年,涉及持槍、持刀以及其他危險武器的家庭暴力案件多達1500起,因此降低家庭暴力案件的發(fā)案率并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
2013年12月,芝加哥市市長伊曼尼爾、伊利諾伊州檢察長阿爾瓦瑞茲、芝加哥警察局、芝加哥受虐婦女網絡、拯救家庭組織聯合啟動一個反對家庭暴力的項目。這個項目加強了警方、社會服務機構和檢察機構之間的合作。該項目有三個目標:其一,對芝加哥市警官進行為期兩周的集中培訓,內容包括家庭暴力的最新動向、對受害人的調查技巧、簽署保護令、受害人的心理特征等;其二,針對高危險性的家庭暴力案件進行更加積極的干預策略,增加對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服務;其三,在原來家庭暴力協調反應委員會工作的基礎上增加工作的力度。
一線警官出警要填寫一張出警記錄表(見文后鏈接),評估家庭暴力的嚴重程度,隨后偵探、檢察官和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聯動。在這個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芝加哥警察局還為警官配備了新的智能手機。這些智能手機與警局的數據庫相連,使得他們能迅速查到某一地區(qū)家暴案的報案歷史,之前接報的案件的情況、逮捕嫌疑人的情況等。
芝加哥警察局還為審判家庭暴力的法庭提供支持,為其增加了一名警佐和一名偵探來幫助法庭準備家暴重罪的指控材料、聯系受害人和證人以及提供其他的相關服務。
該項目加強了家庭服務機構諸如拯救家庭組織和家暴熱線的作用。當巡警接到家暴報警電話到達現場后,他們會按照記錄表上的內容問受害人一系列的問題。在征得受害人同意的情況下,巡警將該評估表發(fā)電子郵件給拯救家庭組織和家暴熱線,那里的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會進一步評估受害人的需求,提供包括咨詢、庇護所和法律服務等的服務。在受害人報警的24小時之內,她們就能得到上述服務。
受害人報警后,社會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在當天就約受害人到庭,幫助她寫好訴狀,法庭很快出了保護令,而施暴者表示遵守這個保護令,案件順利結案。幾方聯動的機制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顯示了更快、更好地保護受害人的優(yōu)勢。
俄勒岡州塞勒姆縣警察局的做法是,聘請了有公共資金支持的全職的反對家庭暴力倡導者和志愿者與警察一起工作。對處理家庭暴力案件有興趣的巡警自愿報名組成“家庭暴力反應組”,每月接受培訓?!凹彝ケ┝Ψ磻M”的警員與反對家庭暴力的倡導者和志愿者定期開會交流經驗。該警察局將“家庭暴力反應組”的警員分配到所有的執(zhí)勤小組以確保每一個當班的小組中都有一個有經驗的警員處理家庭暴力的報警。塞勒姆縣警察局負責人斯蒂夫·貝爾蕭說:“建立‘家庭暴力反應組’,在家庭暴力案件發(fā)案之初就介入,我們這一地區(qū)家暴案件的起訴率上升了20%。我們還發(fā)現因家庭暴力引發(fā)的殺人案件明顯地下降了?!奔彝ケ┝Π讣驗榘l(fā)生在家庭內,存在著取證難的問題,所以要警方的早期介入才能夠獲得足夠的證據從而成功地起訴施暴者。警方對于存在家庭暴力高危險的家庭進行備案是打破這一家庭禁區(qū)怪圈的有效方法。
美國警察召開社區(qū)會議號召反對家暴
反家暴海報
接到家庭暴力的報警電話,警員通過填寫危險評估表可以確定案件的具體情況,反映所發(fā)生的事件的細節(jié)。警員對受害人提出有效的問題有利于盡快了解受害人的需求和事情的真相。馬克·溫是一位前警官,現在在全美范圍內為執(zhí)法機構提供咨詢服務。他說:“我們要求出警的警員提供一幅犯罪現場的圖畫?!?/p>
安大略省家庭暴力風險評估(Ontario Domestic Abuse Risk Assessment)是在美國和加拿大被普遍使用的一張評估表。芝加哥警察局借鑒幾張不同機構的評估表設計了屬于自己的評估表,其中主要的問題是:(1)施暴者是否使用或者威脅使用武器傷害你、你的孩子或者是你關心的人?(2)施暴者是否曾經威脅要殺你、你的孩子或者是你關心的人?(3)施暴者是否曾經試圖掐你的脖子讓你窒息?
這些重要問題不僅可以幫助警方識別發(fā)生在家庭中的暴力的危險而且能夠辨別誰是施暴者。在家庭暴力案件中,受虐者在被打時會自衛(wèi)性地反擊,這樣警方會將雙方都逮捕,而施暴者會指責受害人為施暴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警方錯誤地逮捕受害人,那么,受害人在回到家之后會遭受更加嚴重的暴力侵害。馬克說:“這些危險評估表上的問題能夠讓警官了解家庭暴力的歷史。作為一位警官,你越是了解家暴的歷史就越不會抓錯人?!?/p>
但是,一張危險評估表并不能解決家庭暴力的問題。巡警需要和其機構中的反家暴的倡導者、檢察官、偵探通力合作以確保對于家庭暴力案的報警電話的處理不僅僅止步于警官離開家暴發(fā)生的住所。作為芝加哥城市反對家庭暴力特別小組的成員,芝加哥警察局有眾多的合作伙伴:芝加哥城家庭和支持服務組織、當地反對家庭暴力倡導組織、芝加哥律師辦公室等。
“我們以前也交流,但是定期地面對面地交流工作還是不一樣?!敝ゼ痈缇炀謧商睫k公室的負責人約翰·伊斯卡蘭特說,“家庭暴力案件不是警察局一個機構能解決的,我們需要檢察官、市政府、反對家庭暴力倡導組織和社區(qū)的支持?!?/p>
作為芝加哥城家庭暴力試點項目的一部分,如果警官確定一個家庭暴力案件發(fā)生了而施暴者又離開了現場,他們會發(fā)一條信息給這一地區(qū)的所有警官,詳細描述施暴者的特征。這樣,這一地區(qū)的警官都能監(jiān)控這個施暴者。如果家暴引發(fā)了嚴重的刑事案件,出警的警官就會叫偵探立刻到達現場而不是等待后續(xù)的處理。同時,警官還會在現場填寫一張評估表,在征得受害人同意的情況下立刻送給社會服務機構,供其為受害人提供服務作參考。
俄勒岡州的塞勒姆縣警察局的警官認識到,要想改進工作并且成功地起訴施暴者就必須讓受害人盡快接觸反家暴倡導者和志愿者。該警察局的負責人斯蒂夫·貝爾蕭警官說:“大多數機構的做法是,如果施暴者在星期五的晚上被逮捕的話,倡導者和志愿者可能在下星期三才會聯系受害人,也就是說從星期五晚上直到下星期三受害人都得不到任何的幫助,我們需要填補這個空白?!比缃?,警方會在家庭暴力案件發(fā)生的第一時間通知倡導者和志愿者,使得他們能盡快提供支持和幫助。他說:“這樣做會使受害人了解刑事司法程序,我們才能有更高的起訴成功率?!?/p>
塞勒姆縣警察局現在加強了與反對家庭暴力倡導者組織的合作,這種密切的合作使警官更好地了解受害者的觀點和想法,從而在求得受害人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改進和豐富警方的報告內容。即使是改進了工作的流程,警方的取證工作依然存在困難。
反家暴會議邀請函
美國警察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現場
處理家庭暴力案件的警官們必須意識到受害人可能會不配合,因為受害人處于惡劣的環(huán)境下,眾多的因素阻止受害人報警或者是如實地陳述案件的具體情況。
全美犯罪受害人中心的執(zhí)行主任麥·佛南戴說:“如果受害人與施暴者共同生活了很多年,如果受害人經濟上依賴施暴者,如果他們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如果有人怕被引渡,如果有孩子夾在中間,起訴的事就很難說了。他們怕被別人議論親手將親人送進監(jiān)獄?!?/p>
許多的家庭暴力受害人在報警后的最初階段還是配合警方工作的,但是,基于上述的原因,他們往往是中途改變了主意。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受害人害怕施暴者在被釋放后變本加厲地施暴。有關專家稱家庭暴力受害人最危險的階段是報警后的一段時間,警員要了解受害人的這種處境。
在全美范圍內為執(zhí)法機構提供咨詢服務的前警官馬克說:“警方的負責人應當向每一個警員介紹為什么受害人會有態(tài)度的改變、為什么他們報了警又不想懲罰施暴者、為什么他們臨陣脫逃不想出庭。在這方面加強對警員的培訓就能使警員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更有動力,而不會因為受害人的猶豫不決或者是不配合影響工作?!?/p>
警員培訓以及警員與受害人支持人員保持密切的工作關系能幫助警員從受害人的視角看待家庭暴力,這一點至關重要?!拔覀兊哪繕耸菍⑹芎θ死鍪鼙┑墓秩?。不管是第一次的暴力事件還是重復性的暴力事件,我們必須對受害人處于困境的狀態(tài)表示同情,并運用我們所接受的知識幫助受害人。” 約翰·伊斯卡蘭特說。
持有這樣的一種態(tài)度對于處理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庭暴力更為重要,例如,同性伴侶、變性者和面臨被引渡的移民群體等。斯蒂夫說:“保持開放的頭腦是我們的職責。犯罪就是犯罪。受害人并不想成為受害人而施暴者卻是想要犯事兒的。我們的職責是幫助受害人,不管他們是誰、屬于什么社會階層、是什么性別和種族?!?/p>
佛南黛是反對家庭暴力的倡導者,致力于以受害人為中心的項目以及良好的經驗的推廣。她所屬的組織旨在提高警員對家庭暴力與跟蹤、性攻擊之間的聯系,以及刑事司法過程對受害人的影響。
“從受害人的角度考慮,逮捕和起訴并不總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我認為我們應當針對如何處理家庭暴力的案件進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因為將施暴者投入監(jiān)獄可能有其他后果。” 佛南黛說。她認為逮捕和監(jiān)禁不是根本解決家庭暴力問題的保障,而是希望尋求其他的辦法,例如提供心理咨詢和矯正、培訓等使施暴者改正不良行為。她強調,警官需要理解對于受害人來說起訴施暴者不是她們的最終目的。她說,“盡管你的伴侶對你動武令你又怕又恨,你還是不希望你的伴侶被投入監(jiān)獄。你會希望他回來依舊做你的伴侶并且不再打你。”
警察安慰家暴受害者
作為警官,如果你能阻止家庭暴力升級,那么你或是避免了一起殺人案,或是避免了在暴力的家庭關系中長大的孩子成長為施暴者。馬克自己就生長在一個存在暴力的家庭,他的繼父就曾對他施暴。馬克說他之所以沒有淪為施暴者而是成為一名警官與他的母親的不懈努力分不開。許多與他一樣有過受虐經歷的孩子長大后也會對自己的孩子施暴,而他母親對他的正確引導使他沒有走上犯罪的道路。他的童年的經歷對他處理家庭暴力案件,尤其是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注重對兒童的引導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親眼目睹親人間發(fā)生暴力事件的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陷入犯罪的深淵。相關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這樣的青少年的犯罪率是普通同齡人群的四倍,自殺率是同齡人的六到七倍,89%逃學的孩子來自存在暴力的家庭。在你處理家庭暴力的案件時,一定要記著對目睹暴力的孩子說‘這不是你的錯’。”馬克強調說。
對于家庭暴力案件的處置有著豐富的培訓經驗的馬克對于執(zhí)法的前景是樂觀的,他認為警方對于此類案件的積極的干預態(tài)度和做法已經取得成效并且對下一代有著正面的影響。他說,對于家庭暴力及其可能引發(fā)的殺人案件,我們采用的是積極防治的辦法,這個很有效。
斯蒂夫警官說,對于家庭暴力案件的投入是非常有意義的?!翱瓷先ノ颐總€月要花上一點時間培訓警官如何處理家庭暴力案件。但與其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調查殺人案和暴力引發(fā)的重型罪案還不如防患于未然,好好地處理家庭暴力案件。這些存在暴力的家庭是搶劫犯和毒品販子的制造廠。如果警官能制止和改變家庭暴力,你其實是在告訴孩子們不使用暴力也能解決問題。這樣你就避免了未來10年到20年中可能發(fā)生的罪案,所以你要嚴肅認真地處理家庭暴力案件?!?/p>
家庭暴力出警記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