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時奇
你該如何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去
文/陸時奇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千多年前的一個黃昏,當風流倜儻的著名詩人李商隱看到樂游原上紅遍半邊天的夕陽時,卻是無限感慨!夕陽雖好,可惜黃昏易逝。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很多老年朋友,在經歷了人生的大喜大悲,或者是在平平淡淡間走到晚年的時候,生活的閑適和安逸中,往往夾雜著一絲絲的憂慮,而隨著歲月的推移,這種憂慮就如同頭上的白發(fā),與日俱增。
這就是對老去的恐懼。
不管哪個朝代,也不管是什么時代,老之將至的人們,都有這樣的恐懼與無奈。
可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這世間,沒有長生不老的仙丹,更沒有永不衰老的容顏。面對不可避免的老去,轉變思路,帶來的可能是海闊天空。
著名作家林清玄在談到如何面對老去的話題時,曾有過這樣的感慨:
我們是不是能面對老呢?我們每年每月每日每時每分每秒每億萬分之一秒,無不是在老去,在接受老的事實,或者說是老在迎接我們的事實。美人老得凄涼,英雄老得悲切,一般人老得無可奈何。我們不但無法拒絕死亡,甚至連老去都無法抗拒。
老的時候我們希望擁有什么?財富、權位?快樂、健康?智慧、慈悲?好像世界上有非常多值得追求的事物,但是有的人追求一生在即將擁有夢想的時候,就不得不入土了。
如果讓我選擇,我愿意選擇做一個有智慧的老人,自在的老人,慈悲的老人,當然,這里面智慧是最難求的。我希望能有什么智慧呢?除了在人生的體會上尋找解決世間事物的智慧之外,我也希望找到人生之外更廣大的時空,讓我可以告訴后來的人:“古早古早古早以前……”
一位有足夠智慧的老人,應該能看穿時空的限制,知悉宇宙原不是我們所識見者這般渺小。唯有這樣,這位老人才能對死亡毫無所懼。
之所以引用了這么大的篇幅,是覺得林清玄所謂的智慧地老去,說得多么好,多么透徹!年齡帶給人的,不僅僅是軀體上的衰退,還有智慧上的成熟,甚至是超越。
用一雙睿智的眼睛,看待還年輕的世界,就如同剛剛去世不久的楊絳先生那樣,百余年的人生,都在一雙瞇起的智慧的雙眸中成為過眼云煙,而老去,已經無法影響到她本人了。
在美國,有一個名字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一個夢想,這就是“塔莎奶奶”。她如同中國的陶淵明一樣,醉心于田園,用30多年的晚年時光,打造了一個屬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塔莎·杜朵,美國著名的生活藝術家,著名插畫作家,凱迪克大獎獲得者,女王終身成就獎獲得者。1915年出生于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因為父親的關系,家中與愛迪生、愛因斯坦、梭羅、馬克·吐溫、富勒等偉大人物來往甚密,但她的理想卻不是和這些大人物交往。
在15歲的時候她毅然放棄了學校的學業(yè),開始了自給自足的農業(yè)生活,并且開始給小朋友畫圖畫,開啟了堅守一生的特立獨行的生活方式。1938年23歲的她結婚并養(yǎng)育了4個孩子,可是在46歲的時候塔莎選擇了離婚。從23歲發(fā)表了處女作后,就一發(fā)不可收地出版了80多冊繪畫作品,并獲獎無數(shù),深深影響了無數(shù)孩子的生活。
57歲的時候,她已經開始步入老年,但她真正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這時候,她開始構想營造更廣闊的庭院結構,搬家至美國東部一個小鎮(zhèn),并擁有了100萬平方米的土地,從此開始了愉快愜意的田園生活方式。
在別人已經領退休金安享晚年的時候,塔沙奶奶開始了她的造夢藝術。她的家里裝飾構造全部是18世紀風格,她自己除了畫畫寫書,種花種草種果樹,還做很多的手工,紡線織布,做玩偶,用山羊奶做奶酪,做面包做果醬……和心愛的狗與鳥一起生活。
她干的很多活計,看起來是很粗重笨拙,但她的生活方式,卻成為了很多人仰慕的理想。塔沙奶奶也成為了優(yōu)雅老去的代表。
美麗優(yōu)雅的塔莎奶奶于2008年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92歲,但是她的故事,卻遠遠沒有結束,除了她近百本的圖畫書仍舊在被無數(shù)的讀者閱讀外,她從57歲到92歲35年的老年時光,影響了世界上無數(shù)的人,優(yōu)雅地老去,也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被推崇。
其實,我們身邊的很多老年朋友也可以這樣,即使不能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田園,但一小塊花園,甚至是陽臺上一小塊地方,也可以安放看似寂寞的老年,這樣的優(yōu)雅,又有何難?
前幾天去做一個關于養(yǎng)老產業(yè)的采訪,在一個高端養(yǎng)老地產項目的小區(qū)的圖書館里,看到了一位75歲的阿姨。
當時這位阿姨正在安靜地讀書,被我打擾的時候,并沒有一絲的不耐煩,而是和善地與我聊起天。阿姨姓馮,剛來這個地方不久,是兩個在外地工作生活的孩子將她送到這里的,孩子承擔她在這個高端養(yǎng)老小區(qū)生活的所有費用。
我問:“在這里,該好好享受老年生活了,您準備如何度過?”馮阿姨舉起了手中的書,“我準備好好讀讀書?!?/p>
面對我的愕然,馮阿姨一笑,說自己小的時候讀書少,也沒有機會和條件好好讀書,沒讀過大學,只是憑借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自學考試的中專文憑。如今老了,終于有了時間和條件,可以暢游書海,小時候的愿望,也可以實現(xiàn)了。
馮阿姨說,讀書只是她的初期計劃,她還準備讀這個社區(qū)里的老年大學?!?5歲的年齡,讀書還有多少用處?”馮阿姨笑了笑:“讀書,可以讓自己安靜,可以凈化心靈,可以忘記煩惱,這不都是很多老年人追求的老年生活嗎?我在這里通過讀書,可以度過一個安靜的、有意義的晚年,這不是孩子們也希望看到的嘛!”
這一刻,我終于釋然,原來,讀書對于一個老年人來說,并不僅僅是一個學習知識的過程,還是充實人生的一次體驗。這樣的充實,對于一個逐漸老去的人來說,是多么讓人羨慕??!
人之老,猶如日之夕陽,可以黯淡地退卻,也可以讓火紅的晚霞映遍半邊天。當然了,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他們的晚年,其實更應該是安靜的,恬淡的,有著一股讓人羨慕的寧靜感。日子如秋水一般不急不緩,人生的這壺老酒在最后的時光,更加醇香而濃烈。這種安然,更是老年朋友們應該學著做,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