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榕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鎮(zhèn)江 212001)
?
自擬熏洗方治療Ⅲ、Ⅳ度內痔的療效觀察
邱 榕
(江蘇大學附屬醫(yī)院,鎮(zhèn)江 212001)
Ⅲ、Ⅳ度內痔以便血、痔核脫出為主要表現(xiàn),常反復發(fā)作,痔核嵌頓時則疼痛劇烈,一般以手術為首選治療方法。但部分病人懼怕手術,或因年事已高,不耐手術者,或因有其他基礎疾病,不宜手術者,我們采取自擬熏洗方予以保守治療。自2012年以來,收集了70例病例,取得了比較滿意的療效,報道如下。
共收集Ⅲ、Ⅳ度內痔保守治療患者70例,全部來自我科門診。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齡38 ~76歲,平均(53.97±8.24)歲;病程1~15 d,平均(7.13±4.11)d。對照組30例,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34~72歲,平均(54.73±9.92)歲;病程1~20 d,平均(7.07±3.42)d。兩組病情、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診斷標準[1]:內痔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出血和脫出,可并發(fā)血栓、嵌頓、絞窄及排便困難。根據(jù)內痔的癥狀,其嚴重程度分為4度。I度:便時帶血、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無痔脫出。Ⅱ度:常有便血,排便時有痔脫出,便后可自行還納。Ⅲ度:可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及咳嗽、勞累、負重時有痔脫出,需用手還納。Ⅳ度:可有便血,痔持續(xù)脫出或還納后易脫出。
納入標準:符合以上診斷標準,年齡34~76歲。
排除標準:肛瘺、肛周膿腫等肛周感染性疾病,經(jīng)檢查證實有結直腸器質性病變者,不能自理或精神病患者。
觀察組:自擬熏洗方,藥物組成:透骨草15 g,垂盆草15 g,魚腥草15 g,蘇葉10 g,艾葉10 g,槐花10 g,地榆10 g,大黃10 g,芒硝15 g。熏洗方法:上藥除芒硝外,加水1500 mL浸泡1 h,大火煎沸后改小火再煎15 min,取藥液加入芒硝烊化,趁熱熏蒸,待水溫適宜時坐浴15 min,每日2次,7 d為1個療程。
對照組:高錳酸鉀溶液。熏洗方法:用1∶5000高錳酸鉀液1500 mL,趁熱熏蒸,待水溫適宜時坐浴15 min,每日2次,7 d為1個療程。
兩組熏洗后均外用復方角菜酸酯乳膏涂抹患處,療程結束后進行療效判斷,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觀察指標:便血、脫出作為療效觀察指標。
療效評定標準。治愈:癥狀消失,痔核消失或全部萎縮。顯效:癥狀明顯改善,痔核縮小或萎縮不全。有效:癥狀改善,痔核部分縮小。未愈:癥狀和體征均無變化。
觀察指標療效評定:①便血。治愈:無便血。顯效:排便時偶有手紙帶血。有效:排便時滴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 未愈:排便時較多滴血或呈噴射狀。②脫出。治愈:無脫出。顯效:脫出可自行回納。有效: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需手法回納。未愈:痔核嵌頓,不能回納。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便血癥狀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便血癥狀療效比較(例)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脫出癥狀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脫出癥狀療效比較(例)
內痔是由血管靜脈叢擴張、纖維支持結構松弛、斷裂而形成的肛墊位移及病理性肥大形成的軟團塊。其主要癥狀是出血和脫出,可并發(fā)血栓、嵌頓、絞窄及排便困難。臨床一般將Ⅲ、Ⅳ度內痔歸為手術適應證。但臨床上部分病人或因懼怕手術,或因年事已高,不耐手術,或因有其他基礎疾病,不宜手術者,則可考慮予以保守治療。
中醫(yī)認為,痔瘡的病因病機以外感風、濕、燥、熱,損傷經(jīng)絡,迫血妄行為主?!夺t(yī)宗金鑒》云:“痔瘡形名亦多般,不外風濕燥熱源。”《古今醫(yī)鑒》指出:“夫痔瘺者,肛門邊內外有痔也……由乎風熱濕燥合而致之?!薄兜は姆ā芬仓赋?“痔者,皆因臟腑本虛,外傷風濕,內蘊熱毒,醉飲交接,多欲戕,以致氣血下墜,結聚肛門,宿滯不散,而沖突為痔者?!币蚨摊彾嘁郧鍩?、祛風、止血、解毒、殺蟲、燥濕、止癢為主要治法。采取外治熏蒸療法,通過藥物的發(fā)散走竄,憑借皮膚毛孔對藥物進行吸收,可使藥氣直達病所,達到治療目的。
熏洗療法是指將藥物煎煮后,乘熱先用蒸汽熏,待藥液溫度降低后,再用藥液洗浴全身或局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原理是利用藥物趁熱熏洗時,由于溫熱刺激,引起皮膚和患處的血管擴張,促進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和淋巴循環(huán),改善局部組織營養(yǎng)和全身機能,疏通經(jīng)絡,促進炎癥吸收,消散瘀腫,止血止痛。
我科應用已故名老中醫(yī)金伯恭主任自擬熏洗方治療中重度痔瘡已多年,每獲良效。方中透骨草療熱毒,祛風濕,活血,止痛。垂盆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魚腥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蘇葉發(fā)表散寒,行氣寬中,《本草綱目》云其“和血溫中,止痛”。
艾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艾葉煎湯外洗可治皮膚濕疹瘙癢,熏蒸可使熱氣內注,具有溫煦氣血、透達經(jīng)絡的作用?;被?、地榆涼血瀉熱,收斂止血,二者配伍,擅治便血、痔血。大黃瀉下攻積,清熱瀉火,解毒,活血祛瘀,用于血熱妄行之血證,兼有活血之功,可令止血而不瘀血。芒硝瀉下軟堅,瀉熱解毒,消腫散結,治療濕熱積滯,腹脹便秘,癰腫痔瘡[2]。縱觀全方,用藥精當,配伍嚴謹,升降并用,寒熱共濟,行澀兼調。諸藥合用,切中病機,全方共奏清熱解毒、溫經(jīng)活血、行氣止痛、利濕消腫、斂瘡止血之功,從而達到痔去病除的目的。
綜上所述,用自擬熏洗方治療Ⅲ、Ⅳ度內痔,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其法在Ⅲ、Ⅳ度內痔的保守治療中具備方法簡便,療效可靠,使用安全,毒副作用少的優(yōu)點,可予臨床推廣應用。
[1]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肛腸科常見病診療指南[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2.
[2]凌一揆,顏正華.中藥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4:18.
2016-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