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攝影:勞華昕
小身材 大味道
文/攝影:勞華昕
這是一臺讓人看起來非常舒服的GK5改裝案例,干凈利索,冠軍白車身紅章Type-R,MUGEN、J’S Racing御用細節(jié)點綴周圍,營造了這一副競技的外觀。
說起這一代GK5飛度,我總能想起一個朋友,他說玩歐洲車跟玩日本車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玩日系車沒有多少等級之分,精心改的Fit能和GT-R一起登堂入室,甚至超越GT-R的人氣,而如果換成歐洲車,無論你在一輛Polo上花多大力氣,似乎始終沒多少底氣跟M3、C63停在一塊兒。這個說法不完全對,但有一定道理,不是我這個日系粉偏袒日系車,你可以自行腦補上述兩組對照圖。
仔細想想其實這是有據(jù)可循的,或者說是講得通的。飛度之所以能在改裝圈內(nèi)如此“囂張”、離不開本田品牌深邃的汽車運動文化作支撐和本田對這臺車的重視,另一方面本土后市場改裝商的支持也功不可沒,日本人喜歡在小車上做文章,并且有非常領先的設計、制造功力,加上他們最擅長 “異想天開”的技能,這才有了飛度這類小車的精彩綻放。而源自德系的大眾就不同了,它給人的印象更接近于“一家造車公司”,設計師給Polo的定位是一臺家庭小車,那Polo就注定無緣“玩味”一說;歐洲大陸的改裝商也是如此,他們一樣認定Polo是臺家庭小車,所以絕不會在它身上花大力氣開發(fā)產(chǎn)品,最豐富的產(chǎn)品線永遠是面對那些性能車的。
而對于我們這些剛開始玩車的年輕人來說,飛度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廉價而又可玩性極高的它帶領我們走進了改裝的深坑,哦不,改裝的殿堂。
所謂可玩性的高低咬文嚼字下來并不是由我們這些玩車人去定義的,它是整車廠帶領著一大波兒改裝商來定義的。同樣級別的整車,不同廠商在向大眾推銷的時候有不同的市場策略,而從汽車運動這個口子下手就形成了這臺車高可玩性的定性。這里要說賽車界的(造型)規(guī)則,它規(guī)定場上的賽車必須有一個量產(chǎn)車的外殼,賽事方定這個規(guī)則是為了提升賽事觀賞性從而吸引整車廠投資汽車運動,順便促進下賽車文化發(fā)展。對于整車廠來說,這個規(guī)則為他們的產(chǎn)品聚攏了人氣,刺激了銷量;對于消費者,能看著自己的車在賽場上飛馳拿名次是一件很暗爽的事情。Silhouette規(guī)則帶紅的車子無數(shù),當然也有像凱越這種失敗的例子……
飛度一誕生便征戰(zhàn)賽場無數(shù),各種耀眼成就照耀到民間的結果是讓它成為了人人想改的對象。要知道當時本田在性能車界可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角色,屁股后面跟著的一大波牛逼的改裝商們不介意順手為大佬的小兒子飛度開一些生產(chǎn)線,況且這本身就是個非常大的盈利點。賽事的宣傳加上后市場的極度熱情讓飛度莫名其妙成了改裝圈的大紅人。而且三代進化過來,從GD到GE到今天的GK,本田官方從不曾更改過飛度“家用車”的定性,這是一臺官方宣傳中只字不提“運動”卻火到?jīng)]朋友的改裝熱門車,這種現(xiàn)象似乎只有“本田大法好”才能解釋得通吧?
落地即改恐怕是印證GK5受歡迎程度最有力的方式了。全國或者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像今天的車主一樣,在提車前已經(jīng)做好了完整的改裝計劃。飛度的改件供應商多,光是御用性質(zhì)的就有一批,Mugen、Spoon、J'S Racing就已經(jīng)讓你挑花了眼了,所以飛度的改裝計劃不難做,難的是做得漂亮。這臺飛度是個不錯的典范,競技取向,干凈利索,有意淫有理性,上得起名牌兒,看得上國產(chǎn)。首先“Champion White”開了個好頭,你要是知道白色對于本田來說意味著什么就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說了。有冠軍白就有紅章,Type-R小標簽點綴車尾,這貌似是最順眼最“合理”的意淫。
平心而論,GK5的外觀已經(jīng)十分向運動方向進化了,很難得在這樣一臺五位數(shù)身價的小車身上見到這么用心的設計。車主沒有套用任何品牌現(xiàn)成的整套外觀方案,只是在頭尾各加了“一片板”,碳纖維前唇來自車美士,而自己DIY在前唇上的一圈紅線似乎是在向最新一代的Civic Type-R致敬。車尾J'S Racing的擾流板相當?shù)驼{(diào),沒有夸張的造型和角度,但跟整體很搭。摳掉中心蓋的16英寸黑色多輻輪圈是競技味道的主要來源,輪圈來自雅泛迪,一是因為性價比高,二是因為車主想要的ET值只有雅泛迪有,自主品牌們,好好挖掘自己的潛在優(yōu)勢,多多造福我們吧。
編輯短評
誰也無法預料這臺車將在未來的改裝路上如何走下去,最終變成什么樣子,但如大家所見,車主開了個好頭。好久沒有見到如此清清爽爽讓人心曠神怡的作品了,大家也看到了,變身的初級階段車主也沒花什么大錢,但清新的基本格調(diào)已經(jīng)形成,希望越走越好,當然若是突變重口味我們也是十分期待的………
車輪里面負責支撐車身的是來自臺灣的HRD絞牙避震,從我當天短暫的試駕感受來看,舒適性表現(xiàn)不錯,跟我自己車上這套TEIN SA阻尼調(diào)節(jié)到最硬時感受差不多,問題是這套HRD的阻尼值只是放在了中間,余下還有一大截的空間,再看看自己的TEIN……不抨擊誰抬高誰,事實是這樣——來自一名自認為被TEIN的“芯太軟”迫害者的自述。
舍得花四位數(shù)買兩對MUGEN晴雨擋,也會用國產(chǎn)輪圈不怕人說山寨,車主的這種玩法我很欣賞。本來嘛,改車就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和需求來,何必被品牌和別人的看法束縛了手腳?
GK5上配的這臺L15B2原廠標示了最大功率96千瓦、最大扭矩155?!っ椎膭恿敵?,這對于整備質(zhì)量在1058千克的手動車型來說已經(jīng)很令人滿意了,并且令人比較詫異的是,把這臺小車綁到馬力機上后,它竟然交出了83千瓦、135?!っ椎某煽?。望著行車電腦上5升不到的百公里油耗,再看看這個輸出,開著GK5的你就偷著樂吧。新一代L15B2加入了本田黑科技EarthDreams,雙頂置凸輪軸、可變氣門正時和升程讓它比老款的L15A7多出來11馬力,而缸內(nèi)直噴則是L15B2油耗還能再下降的功臣。有此賢臣發(fā)動機夫復何求?車主倒是透露了日后高流量風格、加大節(jié)氣門等小提升性能的計劃,但暫時這臺發(fā)動機還是原廠原貌,機艙內(nèi)只有一根CUSCO的頂吧和一些MUGEN的逼格小件。
國內(nèi)沒什么手動文化,因此一臺車只要有手動變速箱可選,那一定是出現(xiàn)在最低配的車型上,車廠的言下之意就是買手動擋的都是屌絲么……被看不起倒是小事,忍受最低配車型那不堪入目的內(nèi)飾做工和要啥啥沒有的車內(nèi)配置才最郁悶,不然我就可以一邊開著手動擋一邊享受前后排側氣囊、無鑰匙進入、一鍵啟動、剎車輔助、牽引力控制、車身穩(wěn)定、上坡輔助、電動天窗、多功能真皮方向盤、倒車雷達、可以智能互聯(lián)手機的彩色大屏、自動空調(diào)、發(fā)動機起停技術等這一系列讓行車更加舒適安全的配置了!
但歸根到底這些跟手動擋比起來還是沒有后者的誘惑大,沒有先進的高科技我們就選擇個性化!賽車方向盤、賽車座椅、多點式安全帶、個性排檔頭、運動踏板,有了這些,上面那些都是浮云!現(xiàn)在這臺GK5暫時只有KEY'S RACING方向盤和J'S Racing排擋頭,僅僅這樣,整個駕駛艙的氛圍已經(jīng)截然不同了,駕駛感受也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