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孝珺
(廣東女子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廣州511450)
高職院?!?0后”女生心理特點調查及引導對策
◎袁孝珺
(廣東女子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廣州511450)
從高職院校對“90后”男女大學生心理特點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90后”的女生心理傾向明顯,情感豐富熱烈多變,心理需求表達具有明顯的互動性、指向性、即時性的特征,獨立意識強,“中性化”傾向明顯,她們面對壓力時情感依托傾向明顯。需要從教育方式、內容、方法、環(huán)境等方向選擇合適的對策,對“90后”的女生加以引導,促使她們成長成才。
高職院校;“90后”;女大學生;心理特點;調查
高職院?!?0后”女大學生是在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與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新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既有時代青年特征,也有傳統(tǒng)女性的特點。她們是我國女生受教育程度、整體素質都較高的新一代女性,其價值取向必須在我國女性中起到引領作用[1]。因此,關注“90后”女大學生心理健康,根據(jù)她們的心理特點選擇恰當?shù)慕逃绞郊右砸龑?,促進她們健康成長成才既是社會現(xiàn)實的客觀需要,也是高等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
為了更好地了解高職院校女生心理特點,筆者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廣州五所高職院校針對“90后”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共發(fā)放問卷2000份,收回1903份,其中有效問卷1861份,有效問卷占97.8%。在有效問卷中,男生有856人,占調查人數(shù)的46%,女生有1005人,占調查人數(shù)的54%。研究主要從“90后”女大學生心理狀況、個人分享、生存發(fā)展的依靠、抗壓方式四個維度進行調查,所有問卷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一)在心理狀況上的傾向
為了解“90后”女大學生心理狀況,對表1數(shù)據(jù)進行可重復雙因素方差分析,得到方差分析表。如表2所示,F(xiàn)=90.93〉Fcrit=3.09,結果表明,男女學生在心理狀況上的選擇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女生對“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喜歡挑戰(zhàn)”、“認為自己很容易獲得幸福感”、選擇“基本符合”或“完全符合”分別為74.7%、77.8%,可見“90后”女生具有較好的生活體驗,積極樂觀,心態(tài)包容,容易接受新鮮事物。74.7%的女生和75.1%的男生表示“對新鮮事物充滿熱情,喜歡挑戰(zhàn)”,男生在迎接新挑戰(zhàn)的熱情略高于女生;52.8%的女生和43.5%的男生表示“個人情緒受環(huán)境影響比較明顯”,表明女生情緒比男生敏感,情緒穩(wěn)定性略比男生差;77.8%的女生和65.1%的男生表示“自己很容易獲得幸福感”,表明女生幸福感受能力明顯比男生強;81.1%的女生和84.0%的男生表示“只要活著,沒什么過不了的坎”,表明女生受挫珍視生命略低于男生;72.6%的女生和66.7%的男生表示“受挫后情緒會相當長一段時間陷入低落”,表明男女大學生抗挫能力較差,且女生受挫后恢復期明顯比男生長??傮w來看,“90后”女生比男生更具幸福感、個人情緒更容易受環(huán)境影響、抗挫能力及恢復能力更差、輕生可能略高、接受新事物熱情略低。
(二)在分享個人想法、感受、需求、心情方式上的選擇
為了解“90后”女生和男生在分享個人想法、感受、需求、心理方式的選擇,運用“F檢驗-雙樣本“方差分析法得到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P=0.331894〉0.05。結果表明,抽樣的結果不是小概率事件,女生與男生的選擇具有顯著的差別。
調查結果顯示,81.4%的女生表示“在別人關注下更樂于交流”,49.6%女生表示“習慣看個人主頁的訪問率”,這表明渴望關注、交往被動性是“90”后女生的顯著心理特征。在分享個人心情上,“與好友面談”是當代大學生的首選,但女生與男生所占比例相差明顯,高出6.2%。在分享個人感受時,男生多偏向微博或博客、空間日志或說說、電話或短信、論壇發(fā)帖、百度知道;女生多偏向微信或米聊、與好友面談。對于“撇在心里”問題,男生比女生更明顯,達8.1%。總體來看,面對面交流在所有分享交流方式中保持著不可替代的地位,除了傳統(tǒng)的面對面交流依然為大學生的主要分享方式外,新媒體在大學生分享上占據(jù)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女生傾向于即時聊天面對面交流、微信交流,在方式上帶有更多的宣泄性和傾訴性,具有情感依托的色彩;男生傾向于更廣闊的網(wǎng)絡平臺,分享更加多維、更加開放。
表1 “90后”大學生心理狀況傾向調查結果統(tǒng)計
表2 “90后”女大學生方差分析
表3 “90后”學生心理表達方式的選擇調查結果統(tǒng)計
(三)在影響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因素認識上的傾向
為了解“90后”女生和男生在選擇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依靠對象,運用“F檢驗-雙樣本“方差分析法得到數(shù)據(jù)如表4所示,P=0.247257〉0.05。結果表明,抽樣的結果不是小概率事件,女生與男生的選擇具有顯著的差別。
調查結果顯示,77.9%的女生和68.0%的男生認為“自我奮斗與個人能力”是影響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最主要因素,而女生選擇較為明顯;有24.0%的女生和29.9%的男生認為“個人性格與品質”是影響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最主要因素,說明青年大學生比較認同性格與品質在個人生存與發(fā)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3.0%的女生和4.0%的男生認為“教育背景”是影響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最主要因素,說明社會重能力輕文憑觀念已成為年輕人的共識,女生較為重視“自我奮斗與個人能力”對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影響,一些女生直言“要像男人那樣去奮斗”,僅有6.0%對個人生存與發(fā)展影響因素表示“不清楚”,說明絕大部分女生對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問題是有主見的。從總體來看,女生更多認為“自我奮斗與個人能力”、“個人性格與品質”等內部因素是影響個人生存與發(fā)展的主要因素,逐步淡化“家庭背景與社會關系”、“個人命運與機會”、“教育背景”等外在因素的影響。她們的思想觀念較為開放,女性獨立意識覺醒明顯,競爭意識、以奮斗實現(xiàn)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意識較強,個性心理日趨中性。
(四)抗壓與泄壓方式上的選擇
為了解“90后”在抗壓與泄壓方式上的選擇,運用“F檢驗-雙樣本“方差分析法得到數(shù)據(jù)如表5所示,P=0.32623〉0.05。結果表明,抽樣的結果不是小概率事件,女生與男生的選擇具有顯著的差別。
調查結果顯示,“自我暗示調節(jié)”和“向好友傾訴”是當代大學生在抗壓與泄壓方式上的主要選擇,有79.3%的女生和87%的男生選擇這兩種方式。其中選擇“向好友傾訴”方式的女生比男生多出13.2%,選擇“自我暗示調節(jié)”的女生比男生少17%。11.8%的女生會通過“向父母及其他親人傾訴”緩解壓力,比男生略高,女生的對親人的情感依托要比男生高。只有0.4%的女生和0.8%的男生會選擇“主動向學校心理中心求助”,以及只有1.2%的女生和2.7%的男生會選擇“向老師求助”,向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或輔導員、班主任求助都不是大學生的主流抗壓與泄壓方式,但女生明顯少于男生,主要是認為專業(yè)人員以及老師具有一定的距離感,難以獲得學生,尤其是女生的情感依托??傮w而已,女生在抗壓與泄壓方式上的選擇偏向“向父母及其他親人傾訴”、“向好友傾訴”;而男生偏向“主動向學校心理中心求助”、“向老師求助”、“通過工作或運動調節(jié)”、“通過吸煙、喝酒或逛街、購物宣泄”、“自我暗示調節(jié)”、“撇在心里默默地承受”。相比男生,女生更傾向于向他們求助,更需要情感的寄托;而男生卻能更理性地處理心理壓力。
表4 “90后”學生對影響個人發(fā)展因素認識的調查結果統(tǒng)計
表5 “90后”學生在抗壓與泄壓方式選擇的調查結果統(tǒng)計
根據(jù)“90后”高職院校女生的心理特點,從方式、內容、途徑、環(huán)境等多方面制定合適的引導與教育策略,幫助她們揚長避短,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彌補不足,促進她們成長成才。
(一)團體引導與個性教育相結合
根據(jù)“90后”女生的心理特點,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問題進行分層次、分類別的教育與引導。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要具有普及性。通過開設女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通選課程,向“90后”女生介紹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和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讓她們培養(yǎng)自我調節(jié)意識,掌握自助方法與技巧;其次,因材施教,針對性引導。針對高職院校女生不同時期呈現(xiàn)不同的心理問題特點,開展針對性的引導。例如針對新生重點進行心理適應教育,針對二年級學生進行感知教育、生存與發(fā)展教育、勵志教育等,針對三年級畢業(yè)生進行抗壓與泄壓教育、擇業(yè)心理調適、創(chuàng)業(yè)心理教育等,使得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心理引導;再次,要從“90后”女生性別角度出發(fā),開展特殊的心理輔導。例如戀愛心理輔導、性心理輔導、性別自卑心理輔導等,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戀愛觀、人生觀、世界觀[2]。
(二)培養(yǎng)女大學生良好心理品格,增強自我意識
當前“90后”女生個性心理呈中性化,對個人生存與發(fā)展依靠因素的選擇上更加自信、從容,獨立意識、競爭意識較強。高職院校應當對女生此心理特點適當加以引導,幫助女大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品格,增加自我意識。
一是幫助女生培養(yǎng)良好健康的自我意識。一方面要在女生當中廣泛開展“自尊自愛、自立自強”教育,幫助她們正確認識現(xiàn)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差別,珍惜青春年華,培養(yǎng)頑強的拼搏精神,揚長避短,發(fā)揮女性的優(yōu)勢,真正做到“像男生一樣努力”甚至還可以比男生更加努力、更加出色;另一方面,注意對她們進行性別合理定位的引導,使其充分認識到女性在社會發(fā)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幫助她們樹立平等的性別意識,既要嚴于律己,也要寬以待人,在尊重與信任的人際環(huán)境中全面發(fā)展自我。
二是塑造女生完美的人格?!?0后”女大學生具有積極、陽光、敢于挑戰(zhàn)、渴望得到關注等心理特點,同時在生活上、情感上也存在著較大的依賴性[3]。因此,要加強養(yǎng)成教育,塑造女生完美的人格。一方面讓女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點與缺點,在意識里要加強自身果斷、持久的行為品格,養(yǎng)成藐視困難與挫折、積極進取的精神品格。另一方面要加強教育與管理,通過選修課堂向女生傳授生理、心理、政治、歷史、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拓寬其視野,激發(fā)她們語言、組織、協(xié)調等方面的潛能,使其在競爭中獲得更多的自信。
三是幫助女生學會控制情緒、積極交往。健康的情緒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而50%以上的“90后”女生表示“個人情緒受環(huán)境影響比較明顯”且絕大部分“受挫后情緒會相當長一段時間陷入低落”。因此,應當引導女生積極采取情緒控制的策略,如運用音樂調節(jié)、傾訴、運動轉移、以動制動、自我暗示、視覺切換等方法抑制不良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做情緒的主人。同時充分認識到良好的人際交往對女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幫助女生學會克服弱點,從狹窄的情感空間解放出來,大膽交往,減少嫉妒、自卑、緊張、恐懼、害羞,學會尊重他人,通過展示真誠獲得他人贊賞。在交往過程中保持人格獨立、不卑不亢,以人格魅力去吸引他人。
四是引導女生做好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0后”女生普遍認為“自我奮斗與個人能力”和“個人性格與品質”是生存與發(fā)展的最重要影響因素。針對女生的這種強烈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應當積極幫助她們做好職業(yè)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自我,客觀評價環(huán)境,對自身角色有明確的定位,在五彩繽紛的行業(yè)與職位中保持獨立的思考和合理的定位,將個人性格、興趣、特長與職業(yè)要求相結合,在最合適的職業(yè)里發(fā)展自身的潛能,充分利用時間、抓住機遇,走向成功。
(三)大力拓寬教育與引導途徑
首先,要打造一支女生能信賴與依靠的心理輔導隊伍。從“90后”女生選擇抗壓與泄壓方式來看,“主動向學校心理中心求助”、“向老師求助”所占比例最低、發(fā)揮作用最小。因此,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是拓寬教育與引導“90后”女生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應當加強輔導員、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讓他們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有的放矢地開展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引導工作。要對心理輔導隊伍開展情商學習,提高輔導隊伍的心理素質,使其保持積極、飽滿的情緒開展工作,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女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力軍作用。
其次,積極拓展教育與引導平臺。針對“90后”女生分享個人想法、感受、需求、心理方式的選擇上,選擇微博、微信、QQ、論壇的方式越來越多,新媒體業(yè)已成為青年學生心理訴求依賴的一個重要平臺。因此,開展“90后”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運用新媒體技術達到網(wǎng)絡育人的目的。如將微博、微信、QQ作為師生溝通與交流的平臺,及時掌握女生們的心理動態(tài);對女大學生科學上網(wǎng)方式進行引導,積極推進健康、科學上網(wǎng)方式,促進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引導女大學生提高網(wǎng)絡信息鑒別能力,幫助他們在雜亂的網(wǎng)絡信息中避免出現(xiàn)認知麻痹現(xiàn)象,杜絕網(wǎng)絡成癮引起的神經衰弱、頭痛、失眠等。
再次,爭取政府與社會的支持。在多元化價值取向的當今社會,“90后”女大學生關注他人動態(tài)的同時,也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其心理健康教育與引導離不開政府與社會的積極引導。政府與社會應當支持女性成長成才,在各種媒體宣傳中有意識地列舉大量成功的女政治家、科學家、企業(yè)家,幫助“90后”樹立自信心,讓她們更加堅持成才的愿望,爭取在社會事務中發(fā)揮作用,從而獲得積極而持久的奮斗動力。
(四)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對周圍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學生的情操,使她們變得高尚。”相對男生而已,“90后”的女生更容易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對于女生成長成才作用更加突出。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應當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向協(xié)同發(fā)力。[4]首先,在家庭方面,父母要懂得提高自身文化素質與道德品質修養(yǎng),通過潛移默化影響孩子;要懂得尊重孩子,遵循女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科學的引導;要懂得培養(yǎng)女生的生活習慣,做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為孩子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在學校方面,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自然環(huán)境給予女生優(yōu)美視覺享受的同時,也給女生一種文化熏陶;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演講比賽、書畫展覽、文藝演出等,幫助女生拓展自身素質;通過優(yōu)良的校風建設,幫助女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獲得集體歸屬感;通過優(yōu)良的教風建設,倡導師德建設,用教師的高尚品德去影響廣大女生;通過優(yōu)良學風建設,促進女生積極向上,頑強拼搏,勇于進取等。在社會方面,要凈化輿論環(huán)境,用正面、積極的理念信念去引導“90后”女生,幫助她們樹立正確的“三觀”;要凈化網(wǎng)絡環(huán)境,還給她們一個健康的網(wǎng)絡平臺;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她們大力學習傳統(tǒng)文化,從而提升其文化素養(yǎng)。只有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協(xié)同發(fā)力,形成全力,才能真正保障引導“90后”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高職院?!?0后”女大學生是社會關注的新一代女性青年,女性發(fā)展是社會和諧的必要條件,也是社會發(fā)展的目標之一。作為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應當掌握“90后”女大學生心理特點,探尋符合期特點的工作方法和教育對策,積極推進家庭、學校、社會多方教育全力的形勢,從而有效地幫助“90后”女大學生全面發(fā)展,成長成才。
[1]鄧彥.“90后”高職大學生心理特點的調查研究[J].成都工業(yè)學院學報.2013(4):81.
[2]包斯日古冷,寶良.“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教育對策[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3(4):52.
[3]姬詠華,盧雪芹,周曉影.女大學生心理問題分析及救助措施[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6).
[4]賈麗娟.“90后”大學生心理特點研究——兼與“80后”比較[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責任編輯 倪玲玲)
Higher Vocationa lColleges "Post-90" Girl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vestigation and Guiding Countermeasures
Yuan XiaoJun
(Management Department in Guangdong Women's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1450,China)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men and women born"post-90"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vestigation,In the survey found that"post-90"girls psychological tendency obvious,emotional warm but changeable,psychological demand expression has obvious interaction,directivity,real-time characteristics,a strong sense of independence,"neutralization"tendency obvious,the pressure for their emotional attachment tendency is obvious.It need to direct them From the education way,content,method,environment,such as direction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and help them to grow u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Post-90;Female college students;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Survey
G718.5
A
1671-9123(2016)02-0062-06
2016-05-10
袁孝珺(1988-),女,廣東廣州人,廣東女子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