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四川省人民醫(yī)院引進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tǒng),成立了國內首個整合多學科、多專業(yè)的機器人微創(chuàng)中心,中心整合涵蓋了機器人涉及所有各相關專業(yè)。這種整合式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國內醫(yī)用手術機器人領域的先河。
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系統(tǒng)是目前全球應用最廣泛的手術機器人,由3部分組成:醫(yī)生控制系統(tǒng),三維成像視頻影像平臺,機械臂、攝像臂和手術器械組成移動平臺。實施手術時,主刀醫(yī)師由機械臂代替人手完成技術動作和手術操作。
據四川省人民醫(yī)院機器人微創(chuàng)中心王東主任介紹,目前醫(yī)院擁有12個主刀團隊,涉及幾乎所有可以開展機器人手術的外科專業(yè),包括泌尿、胸外、心外、婦科、普外等,已完成各類機器人手術近600例。機器人微創(chuàng)中心成立后,預計9月將與德國圖賓根大學附屬醫(yī)學院機器人手術團隊正式建立“中德機器人手術合作中心”。
“這個微創(chuàng)中心,在全國尚算首例,因為是多學科、多專業(yè)整合的中心,而不是集中在某一個領域?!彼拇ㄊ∪嗣襻t(yī)院院長鄧紹平表示,他希望通過成立整合的“機器人微創(chuàng)中心”促進機器人技術在各個學科的廣泛應用,讓更多病患享受到科學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改變。
深圳市寒武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經過三年研發(fā),于今年6月推出的全球首款全自主智能機器人——小武,專為0-6歲寶寶設計。
小武除了具有與其它兒童機器人基本類似的功能,還具有自身獨一無二的亮點:
自主拍照——無需人工指令即可自行拍照,通過精準的人臉識別技術準確捕捉寶寶的臉,采用專業(yè)攝影的黃金分割法則進行構圖、拍照;
主動交互——內置情緒識別算法,搭載語音識別系統(tǒng),根據不同情景和孩子情緒發(fā)起合適的聊天話題。
另外,小武還具備完整的科學育兒及安全陪護功能,通過智能跟隨,語音互動,智能提醒等方面持續(xù)感知寶寶行為和家庭成員生活習慣,通過云存儲進化功能進行自動智能升級。
寒武紀智能是國內首批專注于智能家庭服務機器人、集產品研發(fā)和營銷為一體的創(chuàng)新型高科技企業(yè)。未來,寒武紀智能有志于成為一個互聯網“超級大平臺”,在全球范圍內提供精準的家庭服務,全方位開展科學育兒、家庭智能、O2O式家庭服務等業(yè)務。
8月16日,長虹集團在四川綿陽舉行“長虹-ABB戰(zhàn)略合作簽約暨機器人應用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宣布進軍工業(yè)機器人領域。這是中國西部首個機器人應用聯合實驗室。
機器人應用聯合實驗室在成都的正式落成,標志著長虹在向智能制造服務商的轉變中邁出了重要一步,這也符合工信部會同國家發(fā)改委、中國工程院最近發(fā)布的《發(fā)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指南》精神。
長虹智能制造公司總經理潘曉勇博士表示,“通過長虹與ABB雙方在機器人技術、市場、人才培養(yǎng)等多領域的精誠合作,必將推動長虹智能制造快速發(fā)展,為中國智能制造領域提供更佳的系統(tǒng)解決方案?!?/p>
近期,包括長虹、美的、格力、海爾在內的家電業(yè)巨頭紛紛跨界進軍機器人領域。一是出于其自身生產的自動化升級需要,二是想謀求業(yè)務多元化,追趕新興產業(yè)的風口。
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近期表示,格力已具備了研發(fā)及生產數控機床、機器人等工業(yè)自動化設備的能力。據悉,格力正積極與一家國外機器人公司接洽,爭取合作。海爾則偏重服務機器人領域。在發(fā)布掃地機器人產品后,海爾近期又推出了智能機器人Ubot。美的集團則對機器人領域“四巨頭”之一的庫卡集團展開要約收購,在此次要約收購實現交割時,美的集團將合計持有庫卡集團94.55%的已發(fā)行股份。
據中國機器人產業(yè)聯盟統(tǒng)計,目前,國內規(guī)模以上的機器人企業(yè)達800余家,其中有200多家為機器人本體公司。同時,各地在建園區(qū)超過40個,各地出臺的支持政策則多達77項。
8月10日日本電裝公司面向新聞媒體舉行了題為“高級駕駛輔助及自動駕駛領域的技術開發(fā)”的說明會。會上強調,“要想可靠識別車輛周圍的情況,傳感器融合技術必不可少”。
傳感器融合技術的目標是,組合使用特點不同的多種傳感器,在所有場合提高車輛對周圍環(huán)境的識別精度。日本電裝提出的方案是組合使用攝像頭、毫米波雷達、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雷達)這三種傳感器。自動駕駛時,LiDAR尤為重要。要想以三維方式掌握空間,找出行進方向上的自由空間,LiDAR是最合適的傳感器。相比超聲波、毫米波、攝像頭等其余傳感器,激光雷達有著很大的優(yōu)勢。它不受惡劣天氣和照明條件的影響,依然清晰探測到周圍的3D數據。不過在現階段,激光雷達的造價很高,這是導致自動駕駛汽車難以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盡管各類傳感器的技術在逐年進步,但本質上仍處于各有優(yōu)缺點的狀態(tài)。目前最理想的解決方案就是組合使用3種傳感器。至于利用人體溫度不同、可在夜間行人檢測方面發(fā)揮威力的遠紅外線攝像頭(熱成像、夜視),電裝認為通過組合使用可視光攝像頭和毫米波雷達便可覆蓋相關功能。
據IHS Automotive預測稱,自動駕駛汽車將在2025年正式走入市場,并在2035年占據世界市場9%的份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研制了一種新型傳感器,該傳感器由石墨烯作為材料,可對可見光和紅外線都高度敏感,據推算,這一新型傳感器產品將比現有的傳感器產品光敏度強千倍以上。
之所以可以有這樣的飛躍,得益于使用的創(chuàng)新式結構——石墨烯,這是業(yè)內首次使用純石墨烯制造出一種用途廣泛的高光敏度傳感器。研究的成功可以證明,通過現有技術有可能僅使用石墨烯就制造出廉價而又柔韌的感光傳感器。
這種新型傳感器的關鍵在于使用了“滯留光線”的納米結構。納米結構能夠比傳統(tǒng)的傳感器更長時間的捕獲產生光線的電子微粒。這就會導致產生一種更強的電信號,就像數碼相機所拍攝的照片一樣,它能夠將這種電信號轉變成圖像。
這一創(chuàng)新性的發(fā)明,不僅能夠對普通成像產品企業(yè),而且能夠對衛(wèi)星成像和通信企業(yè)產生巨大的影響?,F在大多數攝像機的傳感器都使用一種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作為基座。相比這樣的金屬氧化物,石墨烯基座就要高效的多,能產生更加清晰和精美的照片。
據研發(fā)團隊介紹,在設計這種新型傳感器的時候,甚至考慮到了現在的制造業(yè)規(guī)范。一般而言,攝像機生產企業(yè)能夠使用同樣的過程來制造這種傳感器,僅僅需要將基座材料轉換成石墨烯即可。如果有企業(yè)采納這一設計,那么就能夠帶來更廉價、更輕便而且電池壽命更長久的攝像設備。
北京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在單晶石墨烯制備上取得了一項突破。通過對化學氣相沉積法(CVD)的調整和改進,將石墨烯薄膜的生產速度提高了150倍,為石墨烯的大規(guī)模應用奠定了基礎。
一直以業(yè)石墨烯需求巨大,但制備速度緩慢,利用率一直徘徊在25%左右,這成為制約其進入實際應用的瓶頸之一。
目前制備高質量石墨烯的方法,除膠帶剝離法、碳化硅或金屬表面外延生長法外,主要是化學氣相沉積法。但通過CVD技術生產單晶石墨烯薄膜仍然需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制備一塊厘米見方的單晶石墨烯薄膜至少需要一天的時間。
研究人員在參與反應的銅箔上直接加入了少許氧氣,能將這一過程從0.4μm/s加速到60μm/s,速度提升150倍。短短5s的時間內生產出0.3mm的單晶石墨烯。研究人員表示,氧化物基板會在化學氣相沉積過程中高達800℃的高溫中釋放出氧氣。氧氣的連續(xù)供應提高了石墨烯的生長速率。
對石墨烯產業(yè)而言,這項研究意義重大。通過該技術石墨烯的生產將能采用效率更高的卷對卷制程,而產量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會進一步擴大石墨烯的使用范圍,刺激其需求量的增長。
8月1日,在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y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的實驗室里,傳感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周連群的科研團隊發(fā)布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健康果”甲醛濃度檢測儀。
“健康果”采用了桌面電子表造型,經典黑和青草綠的色彩搭配,賦予產品靈動和健康的含義。可檢測甲醛濃度,并顯示溫度和時間,對甲醛最低檢測限0.01ppm,實時響應時間1s,穩(wěn)定測試時間小于30s,"現在絕大部分擴散式甲醛傳感器要大于1min才能測得。”周連群介紹說。
這款具有完全自主產權的甲醛傳感芯片及模塊,彌補了目前市面上其他同類產品檢測精度不夠、無法連續(xù)測試、預熱時間久、穩(wěn)定響應慢、校準時間長、價格昂貴等不足,市場售價還不到400元。對比測試顯示,各項檢測指標均達到國際水平。目前,“健康果”相關產品已進入批量生產和銷售環(huán)節(jié)。
周連群介紹說,下一代微型智能化甲醛實時檢測模塊和微型甲醛檢測儀也已研制完畢,即將批量上市。未來會將檢測儀縮小到一塊小手表那么大,并根據市場需求賦予更多的檢測功能。
可穿戴設備終于向前邁進了一步,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研發(fā)了一種柔性可穿戴傳感器,可以通過汗液準確且持續(xù)監(jiān)測血液酒精含量,并將數據信息傳輸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產品可重復使用。對于警察和醫(yī)生來說,這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據介紹,傳感器貼片包含有臨時紋身和柔性電路板,電路板通過磁性連接紋身后,可將紋身檢測到的數據信息通過藍牙傳輸給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據介紹,該傳感器貼片能夠在15分鐘內檢測到血液酒精濃度。
傳感器貼片的功能遠遠不止檢測血液酒精含量,當你離開Party的時候,貼片會發(fā)送信息到你的手機上,讓你了解你喝了多少酒。朋友也可以通過貼片傳感器信息了解誰不適合開車,保證他的安全。
麻省理工學院和DARPA的研究人員研發(fā)了一個片上雷達傳感器,其體積如此之小,可以在10美分硬幣表面擺放多個,單個生產成本僅為10美元,速度卻比當前機械激光雷達系統(tǒng)快1000倍。
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和機器人常用的激光雷達系統(tǒng)主要包括激光器、獨立的自由空間光學元件以及較大的外部接收器。激光接收器模塊被機械地旋轉和上下擺動,并得到完整的場視圖。目前激光雷達系統(tǒng)花費從1000美元到7萬美元不等。
而這種新型傳感器則使用300mm晶圓制成。這意味著,以每年數百萬產量計算,一片傳感器生產成本僅為10美元,而且由于沒有移動部件,傳感器速度比當前機械激光雷達系統(tǒng)快1000倍,非常適合僅在短時間內跟蹤小物體。
這種傳感器尺寸是0.5mm×6mm,并具有可轉向的發(fā)送和接收相控陣和片上鍺光電探測器。這種傳感器沒有集成激光器,未來的芯片上可以集成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