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與名人拾趣
或借花言志,或借花抒懷,花與人們總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感聯(lián)系。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在歷史長河中,眾多名人與花發(fā)生的或驚奇、或感動、或贊嘆的傳奇故事。
屈原(約前339—前278),著名詩人。名正則,字靈均,一名平,字原,楚國人。
《史記·屈原列傳》稱他:“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钡撬恼沃鲝?jiān)獾脚f官僚貴族的激烈反對,而他為之依靠的楚懷王又昏聵無能,忠奸不辨。結(jié)果信讒言而遷怒于他。到楚頃襄王時,屈原遭到更大不幸,被長期流放于沅湘一帶。屈原遭遇窮困,但其志不變,其行更廉,“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他將這種念君愛國之志,匡時濟(jì)世之情,通過多種香花異草加以表達(dá),觸物以起情,索物以寄志,而且將這種比興手法作了新的發(fā)展,這就將物與我、情與景糅合為一體,從而大大擴(kuò)張了其詩歌的境界和表現(xiàn)力。
屈原似乎對蘭花情有獨(dú)鐘,在《離騷》、《九歌》、《九章》等許多詩篇中,都寫到自己如何滋蘭、佩蘭、紉蘭、搴蘭、刈蘭,可見屈原是何等愛蘭、頌蘭,寄情于蘭,托蘭以諷,蘭在這里不是簡單的比喻或觸物起興,而是一種象征,一種寄寓,一種精神與品格的追求。
春天花木中,開白色花的以李花最引人注目。李花花朵較小,但花開繁茂。我國栽培李花的歷史也很早,在唐朝時便已普遍種植。相傳,李花還有個與李白相關(guān)的傳說。
唐代大詩人李白是眾所周知的詩仙。在他出生時,父母為給他起名煞費(fèi)苦心,仍不得結(jié)果。在李白周歲那年,李家桌子上放了許多東西,尺子、算盤以及《尚書》、《詩經(jīng)》等書。李白母親抱了他來抓鬮,只見李白看了看,就抓了那本《詩經(jīng)》。他父親更為難了,心想兒子長大后一定是個詩才,名字更應(yīng)風(fēng)雅。這事一拖再拖,到李白快七歲該念書時,他父親這才急了,就想先試試兒子做詩的才能。當(dāng)年春天李花盛開,李白父親先吟出兩句:“春風(fēng)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便叫李白和他母親續(xù)下兩句,李白的母親說:“火燒杏林紅霞落?!崩畎讟O為聰穎,手指門外滿樹白色的李花說:“李花怒放一樹白?!彼赣H聽了特別高興,認(rèn)為續(xù)得絕妙,且比前三句更好。這句詩第一個字“李”,正是自家的姓,最后一字“白”,正說明李樹潔白。于是就給兒子起名“李白”,正可謂恰到好處。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喜愛花木,對杜鵑花尤其鐘愛。
唐朝元和十年(815),朝廷權(quán)貴惡白居易,免其諫官之職,貶他為江州司馬。在江西九江,43歲的白居易于“潯陽地”,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他對廬山那鋪滿山岡的似朵朵紅云、灼灼火焰的杜鵑花,甚為傾倒,寫下了長詩《山石榴寄元九(元稹)》,盛情贊美杜鵑,在描寫杜鵑花的眾多詩章中,可謂繪形最詳,繪色最艷,氣勢最大,品評最高。后來,白居易從江州謫所調(diào)升忠州(今四川忠縣)刺史時,寧可少帶衣物和家什,也要帶上從廬山挖下的杜鵑花,千里迢迢,把杜鵑花移栽到了忠州的大地上。
在忠州栽下杜鵑等花木,白居易“每日領(lǐng)童仆,荷鋤仍決渠。劃土壅其本,引泉溉其活。封植來幾時,高下隨扶疏?!贝禾?,杜鵑花成活,白居易寫下了一首七律,《喜山石榴花開(去年自廬山移來)》:“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去時樹。已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shù)。赤玉何人少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袴。但知爛漫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毙老惨浦捕霹N花的成功,也寄托了他自己的信念,即指在仕途求有作為(“恣情開”),“莫怕南賓(權(quán)貴)”之妒。
白居易調(diào)離忠州后,回朝任主客郎中知制誥,以后到了杭州任刺史。在杭州玉泉寺南三里洞下,他又見到了“深紅躑躅(杜鵑花),繁艷殊?!保?lián)想到忠州所栽杜鵑,遂又成一律:“玉泉南澗花奇怪,不似花叢似火堆。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無故為誰開。寧辭辛苦行三里,更與留連飲兩杯。猶有一般辜負(fù)事,不將歌舞管弦來?!?/p>
在韶山毛澤東紀(jì)念館珍藏和展出的毛澤東遺物中,有200來件生活用的瓷器,包括碗碟、茶杯、筆筒、煙灰缸等。這些瓷器產(chǎn)自中國兩大瓷都——江西景德鎮(zhèn)和湖南醴陵,不僅晶瑩剔透、潔白如玉,而且大多裝飾著毛澤東喜愛的梅花圖案。除了生活用的瓷器,連地毯、桌布、手帕等物件,毛澤東也偏愛梅花圖案。有一塊原上海宋慶齡故居的點(diǎn)綴著梅花圖案的墨綠色地毯,現(xiàn)用于韶山紀(jì)念館中南海豐澤園復(fù)原陳列室,據(jù)說亦為毛澤東所贈。這種雅致深婉的梅花“情結(jié)”,折射出一代偉人的生活情趣和人格追求。
歷朝歷代有關(guān)詠梅的詩詞歌賦不勝枚舉。中國歷代詠梅的佳作,毛澤東幾乎都閱讀并手書過。1961年11月6日,毛澤東為查找明代高啟詠梅花的一首詩,給秘書田家英寫了三封信。早晨6點(diǎn),他請?zhí)锛矣⑻嫠襾砹皱偷脑娢募?點(diǎn)半,又寫道:“有一首七言律詩,其中兩句是‘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是詠梅的,請找出全詩八句給我,能于今日下午交來則最好。何時何人寫的,記不起來,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沒有,請你再查一下。”不久,又寫信說:“又記起來,是否清人高士奇的。前四句是‘瓊枝只合在瑤臺,誰向江南處處栽?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滤木渫?。請問一下史館老先生,便知?!碧锛矣⒑芸觳榍?,該詩為明代高啟《梅花》九首之一,后四句為“寒依疏影蕭蕭竹,春掩殘香漠漠苔。自去何郎無好詠,東風(fēng)愁寂幾回開?!泵珴蓶|欣喜非常,當(dāng)天即用草書書寫了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