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志英
看“孝敬”視頻有感
□ 王志英
春節(jié)前后,到處都是關于“孝敬”老人的文章和視頻,特別是微信,多得讓我一天能看十幾篇,有些視頻寫得很好,比如《媽媽要兒子付開房費》、《一壺老酒唱哭多少人》、《一瓶奶水》……
《媽媽要兒子付開房費》,講的是一個法院開庭的故事。原告是個白發(fā)蒼蒼的老媽媽,她陳述道:“我要讓他們(指她的三個兒子)付給我房錢,九個月的……”兒子的律師特別奇怪:“我不知道原告指的房錢是啥,但據(jù)我所知,我的當事人都有長期穩(wěn)定的住所,沒有住過原告名下的任何房屋……”老媽媽說:“這兒,在這兒!”她指了指自己的肚子,“他們三個都是足月,在我這里足足住了九個月才生出來的,我就是要聽聽他們說,在我這住過的這九個月,他們認不認?”
被告席上的三個兒子,不好意思地,也非常羞愧地相繼回答說:“認——”“認——”“認——”三個兒子全認。
“我要的就是這個,那九個月的房錢就讓他們看著給吧!”
“我是想讓大家都知道我任秀英有兒子,打今兒個起,我老損病死都不用他們勞神……”
稍頓,老媽媽說:“我把他們生出來,我把他們養(yǎng)大撫養(yǎng)成人,就只有一個念想,就是盼望他們沒災沒病,平平安安過日子?!?/p>
……
法官問:“原告還有什么要求嗎?”
老媽媽說:“我都是一個土埋脖子的人了,還能有什么更多的要求?
法官說:“既然是這,我看,這場官司就不要打下去了?!?/p>
老媽媽說:“既然他們認了我這個媽,法官,我撤訴!”
……
看了這段視頻,我感慨很多,不但轉發(fā)了,而且加了一段轉發(fā)按語:“不是有人借故分家沒有分到多少財產(chǎn)而不贍養(yǎng)老人嗎?不是有人借故結婚時爸媽沒有給她買更多的衣服而和父母親討價還價嗎?不是有人借故公公婆婆沒有給她看過娃不養(yǎng)活老人嗎?我覺得法庭上的老媽媽向兒子要房錢很能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不是媽媽的這座房子,那里來的你或者你的丈夫?因此,我奉勸那些不孝之子,奉勸那些不孝敬婆婆的媳婦,要好好孝敬媽;作為人妻,要牢牢記住‘婆婆也是媽’這個真理,做到你是怎樣孝敬娘家媽的,怎樣熱愛孩子的,你就應該怎樣孝敬你的公公婆婆,須知,如果沒有婆婆的那個房子,就不會有你丈夫這條根,沒有了丈夫也就沒有了孩子,就憑這個房子,難道你不應該孝敬你的婆婆嗎?”
另一篇是《一壺老酒唱哭多少人》,一邊是貫穿始終的《一壺老酒》歌,一邊是一道親情算術題。作為兒子,往往只注意孩子的1+1=2,只注意孩子工作后的收入和開銷,只注意孩子結婚生子后他存多少錢能讓孩子過得更幸福,就是不注意計算自己還能陪父母多長時間。即使《老年法》明文規(guī)定“常回家看看”,他也無動于衷,認為時間還多哩!針對人們的忽略,這個視頻為大家算了一筆賬:如果父母還能健在30年,你也一直陪伴在父母身邊,除去應酬、上班和睡覺,平均下來你每天只能陪伴父母四個小時,一年下來約14600小時;而在異地工作的人,往往一年只有春節(jié)才能回一次家,假期七天,除去往返耗時、外出訪友和睡覺時間,七天中只能陪伴父母24個小時。這樣一算,許多在外工作的子女才猛然醒悟:原來能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真的少之又少。受此啟發(fā),我們也算了一筆賬:我們在媽媽的肚子里待了十個月,在媽媽的懷抱里呆了兩三年,在媽媽的手里又是五六年……就是說,我們自己從呱呱落地到喃喃學語,從第一聲叫爸爸媽媽到光著小腳丫兒走第一步,從背著書包進學校門到第一次拿回考試成績,從第一次離開父母到遠方求學再到畢業(yè)、參加工作……我們時刻都裝在父母的心里。而我們卻離父母越來越遠了,總是感到很忙很忙,一個“忙”字,以偏概全,把陪伴父母的計劃一推再推,一拖再拖,從根本上忽視了父母的迅速老去。于是,久久沒有回家,久久沒有給老人打電話,這就實際上形成了感恩話很多,孝的行動卻極少。古人云:“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因此,孝敬父母絕對不能等。不要再說“等我有了錢,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等我有了空,我一定要多多陪陪父母”,“等我忙完了這陣子,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母”……無數(shù)個理由(其實是借口),無數(shù)次“我一定要”,無數(shù)次美好的“許愿”……往往忽視了一個問題:父母的年紀一天比一天大,一歲比一歲老,誰也說不準他們會在什么時候突然離我們而去。直到父母突然離去,才讓人們忽然醒悟:時間和生命其實是兩個最不留情的東西,如滾滾逝水,不會停留,更不會回頭……
于是,我想:天下的父母親對兒女們的要求并不高,既不是要吃山珍海味,也不是要住高樓大廈,更不是想要多少多少萬,他們期盼的僅僅是你能?;丶铱纯?,換季時給他買件衣服,平素間能在電話中聽到你的聲音……只要你在電話中有一個暖心窩的問候,他們的滿臉就會蕩漾起一片笑容。俗話說:老小老小,人一老,就和小孩子一樣。筆者認為:孝敬父母的最好辦法與最高標準,簡言之,就是你是怎樣愛你的孩子的,你就應該怎樣愛你的父母親!
第三篇是《一瓶血水》,講的是一個老太太拿到自家老頭肝癌晚期診斷書后,哭著給女兒打電話,但女兒的手機關機。就是平時,一年也才能見女兒兩次:一次是年初,女兒帶著外孫回來了,待了一上午就走了;一次是中秋節(jié),女婿拎了一兜蘋果來了,臨走擱下500元500錢,說一句“爸媽有事給我們打電話”。而現(xiàn)在都快到年關了,卻還沒見到女兒的影子。出院后,老頭找到了女兒,女兒也回來了?;貋砬埃项^從懷里掏出一個精致的盒子,把一瓶東西放進盒里并落了鎖。女兒回來后,他對女兒說:“爸沒多長時間了,我和你媽這些年攢了點積蓄,就留給寶兒將來出國用吧?!比缓?,摸出鑰匙塞到老太手里,說:“這東西我走后,你不能動;你媽走后,你們再打開。記住我的話,要不我死不瞑目?!崩项^沒能熬到年關,10年后老太也在為外孫女高考送飯途中發(fā)生車禍,被送進醫(yī)院。女兒女婿聞訊趕來。老太抓住女兒的手老淚縱橫。老太太顫顫的解下隨身帶著的鑰匙,就咽氣了。女婿飛快跑回家里,取來盒子打開,里面有一封信,信紙已經(jīng)發(fā)黃。
嬌嬌:
當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爸媽已在天國團聚。
這一輩子,爸媽唯一的快樂是你,唯一的牽掛是你,唯一的歉疚也是你。這些年,我們家除供你上大學外,沒有多少積蓄,你成家后,爸媽吃藥看病,也沒多少錢,所以沒給你留下一點兒遺產(chǎn)。
在這封信下面,裝的是你媽的奶水。
當時藏著它,只是出于好奇,因為我覺得乳白色的液體真是神奇,竟能把如此嬌嫩的小生命,滋潤成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爸爸查出病的那天夜里,我們找東西,竟無意間翻出了這瓶奶水,也是大吃一驚——奶水經(jīng)過40年的沉積,已經(jīng)變成了紅褐色,儼然是一瓶血水。
但是,天下又有幾個孩子能明白:自己是被母親的血水養(yǎng)大的?
……
看完這段視頻,我哭了。我想起了兩件事:一件事是我的母親老年時住在我的工廠里。一天,她不知道吃了啥,拉了一房子,我認為她丟了我的人,便沒有給她好臉色。一次是送她回家,她喊叫“腿疼”,我認為她是“裝”的,就將她的腿硬塞進了小車里。她疼得“哎呀”了一聲?,F(xiàn)在,我已76歲了,知道“老來難”了,這才,
知道媽媽當時不是“裝”的,是“真疼”而不是“假疼”,我的“粗暴”是大大的不孝!摸摸自己的良心,父母用他們的心血養(yǎng)育了我們,我們能給父母的是什么呢?再想想,我們受到挫折、困難時,朋友、同事,甚至愛人,都可能離你而去,但父母絕不會離你而去!就是死,也愿意和你死在一起!因此,父母之愛是偉大的,無私的,高尚的,是永遠無與倫比的,愿天下的年輕人都能接受我的教訓,早早開始做一個孝敬老人的小字輩!
(責編:郭寧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