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吉旺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實驗小學,315300)
《跑:直線跑的練習方法》一課的設計思路及課后反思
董吉旺 (浙江省慈溪市第三實驗小學,315300)
本課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與《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為依據,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實施“技術、能力、體能”相融合與協調發(fā)展的教學理念,在教法的選擇上,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游戲等方法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充分感受體育課堂的樂趣,體驗直線跑技術,發(fā)展學生的體能。
(一)教材分析
傳統的觀念認為,直線跑的技術是教學內容,直線跑的練習方法不是教學內容,但在現行課程背景下,直線跑與直線跑的練習方法都是教學內容?!爸本€跑的練習方法”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跑的基礎上展開的。通過直線跑練習方法的學習,不僅能鞏固直線跑的技術,培養(yǎng)自然跑的正確姿勢,而且能發(fā)展靈敏、協調、速度和耐力等身體素質,同時,還能為以后學習更復雜技術儲備體能與技能。
(二)學情分析
本課抓住學生的速度素質敏感期,以直線跑為載體,針對水平一(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喜歡游戲,有較強的表現欲望和競爭意識,但注意力不太持久,對于反復操練容易反感的特點,通過游戲及不斷變化游戲方法、比賽等形式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快速跑的能力,促進學生身體的全面發(fā)展。
在準備部分,結合二年級學生特點,采用音樂自編了一套有一定運動強度的棒操,代替了傳統的準備活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此階段通過耍棒活動,合理調動了隊伍,提高了課堂效率。
在基本部分,以《課標》與《綱要》為依據,遵循教材“三個一”的要求,采用游戲兩人搶棒、四人同方向搶棒、四人循環(huán)搶棒傳授技術,采用直線跑和跳的組合練習、迎面接力比賽鞏固技術,發(fā)展體能。在此基礎上,通過直線跑游戲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直線跑的能力。同時,根據身體全面發(fā)展的原則,輔教材采用以上肢力量為主的“鉆山洞”游戲,提高練習密度,增加運動負荷,提高教學效果。在結束部分,結合學生喜歡的音樂自編了一套放松舞蹈,讓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放松身心,調節(jié)情緒。
(一)教學內容:直線跑的練習方法;素質練習:“洞”(直臂支撐)。
(二)教學重點:學會對準目標進行直線跑。
(三)教學難點:跑直線。
(一)知道“火速搶棒”游戲的名稱、方法與規(guī)則。
(二)80%左右的學生在“火速搶棒”游戲中能做到看棒直線跑,20%左右的學生能在教師的提示下完成動作。通過多種直線跑的方法發(fā)展學生直線跑的能力。
(三)學生在游戲中具有合作的意識與行為,既能為同伴加油,也能為對手喝彩。
(一)開始部分
教學內容:1.課堂常規(guī);2.隊列練習;3.報數練習;4.報數游戲。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散開。
練習要求:隊列整齊、精神飽滿、動作標準、聲音響亮、反應迅速、配合默契。
練習次數:各2次。
安全措施:學生間前后距離一臂,左右間隔半臂。
設計理念:根據《綱要》“七個一”開始有隊列的要求,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隊列練習的整體安排,在開始部分組織學生進行“報數”練習。為了體現隊列練習的要求,激發(fā)學生的練習興趣,要求學生聲音洪亮、短促、轉頭迅速,同時通過多種變化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注意力,為上課做好心理準備。
(二)準備部分
教學內容:1.準備活動操:棒操;2.耍棒:(1)繞棒跑;(2)花樣跳;(3)小猴跳。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
練習方法:1.聽音樂,跟著節(jié)拍做棒操;2.把棒立于地面,繞著棒進行逆(順)時針跑;3.把棒平放在地面利用棒進行前后左右單雙腳跳練習;4.把棒放胯下進行各種方位跳,最后跳到指定場地。
練習要求:動作有節(jié)奏且動作幅度大。
練習次數:棒操1次,耍棒活動2~3次。
安全措施:四列橫隊成體操隊形散開,前后兩臂距離,左右兩臂間隔。
設計理念:在準備部分,結合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首先創(chuàng)編了一套充滿童趣的棒操,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與教師一起翩翩起舞,為主教材的學習做好鋪墊;接著組織學生利用體操棒進行耍棒練習,活動了學生的肢體,發(fā)展了學生的體能。整個準備部分緊湊、連貫,持續(xù)時間較長,體現了《綱要》“七個一”中準備兼體能的要求。
(三)基本部分
教學內容:
1.直線跑的練習方法
(1)兩人之間的“火速搶棒”:兩人面對面錯肩站立,右手懸空扶棒,聽到哨聲后同時去扶對方的棒。
(2)四人同方向“火速搶棒”:四人成一路縱隊,右手懸空扶棒,哨聲后,依次去扶前面學生的棒,排頭學生去扶排尾學生的棒。
(3)四人不同方向“火速搶棒”:四人一組站在長方形的四個角上,右手扶棒,哨聲后,依次循環(huán)去扶前面學生的棒。
(4)組合練習:加大距離直線跑+小猴跳:兩人一組,面對面錯肩站立,右手懸空扶棒,哨聲后同時進行直線跑,去搶對方的棒,拿到對方的棒后再小馬跳回到起點。
(5)迎面接力比賽:面對面四人為一組,哨聲后由一方開始,直線跑過去與對面第一人進行擊掌,對面第一人方可跑出,其余人依次進行,最先完成的隊伍獲勝。
2.素質練習:“洞”(直臂支撐)
(1)單人洞:用身體做單個“洞”。
(2)兩人合作:一人做洞一人鉆。
(3)小組合作:鉆水簾洞,即一人鉆,其余人做“洞”。
安全措施:考慮到相向直線跑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采用了錯肩站立的方法,同時嚴格注意學生活動的時間和彼此相隔的距離,以確保學生安全活動。
(四)結束部分
教學內容:放松舞蹈(幸福的臉)。
組織隊形:四列橫隊
練習要求:跟著音樂節(jié)奏放松身心,調節(jié)情緒。
練習次數:1次
安全措施:學生相隔兩臂距離。
設計理念:根據《綱要》“七個一”的放松活動內容化的要求,筆者根據二年級學生身心特點,選擇了活潑輕快的兒童歌曲《幸福的臉》,并根據歌詞內容創(chuàng)編了簡單的韻律動作,學生跟著教師翩翩起舞,放松身心,調節(jié)情緒。
(一)精講多練,提高練習密度
寧波江北區(qū)團隊給出的數據分析“時間哪里去了?”讓筆者印象深刻:一堂課40分鐘,學生練習時間只有15分9秒。回顧本節(jié)課,筆者認為首先在主教材的練習環(huán)節(jié)上設置過多,考慮到二年級學生對于反復進行同一練習內容容易產生厭煩情緒,無法激發(fā)保持學習興趣,所以在設置練習環(huán)節(jié)時想通過不斷變化練習方式來引起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練習熱情,但忽視了二年級學生接受理解能力較弱,一旦練習方法多了,會導致講解示范時間增多,如果去掉1~2個練習手段,從而節(jié)約講解示范時間和隊伍調動時間,可以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進行練習。其次,在教師統一口令下的練習過多,因此,學生等待準備的時間花費比較多。對此,建議可以放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練習時間。例如,在兩人互相搶棒游戲中,在教師統一口令下練習1~2次,當學生知道怎么“玩”了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練習。同時合作練習的對象也可以由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由選擇,這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練習積極性,提高了練習密度,而且還發(fā)揮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后,教師在規(guī)則講解時一定要做到“高效”即清晰簡要,易于學生明白。
(二)優(yōu)化組合,提高課堂效率
本課以《綱要》為依據,遵循“教材三個一”的要求,即一個教材——直線跑、一個組合——跑跳組合、一個游戲(比賽)——搶棒游戲、迎面接力跑比賽。在跑跳組合練習中,筆者最初的設計是因為要體現一物多用原則同時又想符合小猴學本領的教學情境,所以筆者設置了直線跑和“小猴跳”的組合練習。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先直線跑后小猴跳,其節(jié)奏由快轉慢,學生很難適應,再加上學生急于比賽獲勝加之跳的距離過長,經常會出現學生偷懶的情景——學生拖著紙棒跑過來。“為了組合而組合”不僅沒有達到增強體能的效果,而且還因部分學生不遵守游戲規(guī)則,使規(guī)則形同虛設,減少了學生練習興致,降低了課堂效果。
(三)隨機應變,追求課堂靈動
課堂教學中,各種始料未及的“課堂意外”會不期而至。例如,在第二教材素質練習“鉆水簾洞”環(huán)節(jié)中,原本筆者為防止學生在比賽過程中“作弊”,要求第一個學生必須站著準備,待哨聲響后才能開始“鉆”。但在實際上課過程中,學生們總會迫不及待習慣性地做好爬的姿勢進行準備,此時筆者忽視了學生急迫想要為自己組爭光想要贏的心理特點,每次當學生沒有跟著預設走時,便硬生生地指揮學生讓他們按照筆者的要求進行準備,結果出現了筆者費力組織而學生卻“玩”得不盡興的情況。又如,在上述環(huán)節(jié)中,因為在平常的試教中學生都是穿著長褲上課,所以并沒有出現膝蓋“見紅”的情況。然而,在展示課時當學生穿著短褲出現時,筆者卻沒有引起注意,特別是當個別學生出現膝蓋“見紅”時,筆者仍然沒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仍然按照課前預設引導學生練習,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由此,筆者想到,課堂有諸多的不確定性,因此,課堂教學不能完全由課前的預設排定,每一次都是“現場直播”。
指導教師點評:
(一)體現“技術、體能、運用”三個維度構建單元的思想
本課教學和設計以“技術教學”維度為主,采用“兩人搶棒、四人同方向搶棒、四人循環(huán)搶棒”等直線跑的練習方法(游戲)傳授直線跑技術,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掌握直線跑的技術,在多種直線跑的練習過程中發(fā)展體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學會多種直線跑的游戲后,能在課外自行或與同伴一起組織游戲。
(二)準備、結束部分教學創(chuàng)新、有效
準備部分中配樂自編了一套有一定運動強度又符合學生年齡特征的棒操,代替了傳統的準備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耍棒練習,合理調動了隊伍,提高了課堂效率。在結束部分,結合學生喜歡的音樂自編了一套放松舞蹈,讓學生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放松身心,調節(jié)情緒。
(三)建議:
1.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加強巡視與觀察。如組織學生進行迎面接力比賽時,教師應正確評判,不能因為教師的觀察不到位而錯判學生的成績。
2.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要確保學生的安全。如執(zhí)教“鉆山洞”環(huán)節(jié)時由于學生“鉆山洞”時膝蓋與地面直接接觸,導致部分學生的膝蓋有輕微“擦傷”現象。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告知學生鉆時膝關節(jié)不能著地或“山洞”應該高一些等要求,確保學生的安全。
點評人:浙江省慈溪市庵東鎮(zhèn)東一小學 鐘恒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