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霞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3-0152-01
近些年來,初中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蔓延開來,而初中歷史課程作為新課程改革的重點,必須適應新課改的需要,不斷吸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歷史是為了教會學生“以史為鑒”,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fā)展。在新階段下,初中歷史新課程改革更加強調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性,要求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激發(fā)歷史課堂活力,促進有效教學。
《新中學生歷史課程標準》強調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采用新的信息技術手段,吸引學生的興趣點,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從而促進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在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中,教師普遍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即歷史教師在上課之前根據(jù)課程標準進行備課,在上課過程中按照課本的目錄進行講授,在考試之前組織學生進行背誦。這種死記硬背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無疑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會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必須改變以往初中歷史教學模式,不斷把新的信息技術引入歷史課堂,既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不斷地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本文通過分析三種把信息技術引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課堂導入方式
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回憶導入法、情景再現(xiàn)法、音樂導入法等。而多媒體課件導入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導入方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點,促進了教師的有效教學。
例如,在講初中歷史(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當時存在的一些大國以及那些國家之間發(fā)生了哪些戰(zhàn)爭,并且理解大國紛爭的意義。這節(jié)課對于學生而言比較陌生,學生也難以理解,所以教師在進行本課的時候,在多媒體課件上展示出大國爭霸的地圖,使學生清晰地了解這些國家的地理位置,并且使用動態(tài)的戰(zhàn)爭圖片來表示這些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這種導入課堂的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同時也使學生理解地更深刻。采用多媒體技術的課堂導入方式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使整個課堂輕松快樂地進行了下去,促進了有效教學。
二、采用“微課”模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微課”作為一種借助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豐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所謂“微課”,即歷史教師在進行課堂活動之前,錄制一個幾分鐘的小視頻,在視頻中對課堂的重點和難點進行一個完整而生動地闡述,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從而促進有效教學。
例如,在講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4課《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和影響,而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和影響就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教師在上課之前,錄制一個五分鐘的小視頻,在小視頻里面,詳細解說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并且用動態(tài)的圖片展現(xiàn)戰(zhàn)爭中的幾次重要的戰(zhàn)役,通過分析簽訂的《馬關條約》來一步步解釋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深遠影響。采用“微課”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輕松掌握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而視頻教學模式也是學生所樂意接受的教學模式,可以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展示更直觀、更生動的畫面,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也使得整個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和快樂學習,從而輕松提高歷史學習成績和歷史素養(yǎng)。
三、采用網絡技術,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
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初中歷史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網絡技術可以提供給學生更生動、更直觀的歷史展現(xiàn),更好地還原當時的歷史情境,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并跟著老師的思維去不斷拓展新知識,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修養(yǎng)和歷史分析能力。
例如,在講初中歷史(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5課《三大改造》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過程,并且掌握三大改造對當時中國的深遠影響。在進行本課之前,教師提前在網絡上搜索有關三大改造的具體圖片和文字資料(包括當時老百姓的諺語資料),并且給學生們詳細展示三大改造經歷的各個階段(從不成熟到成熟)。由于三大改造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遙遠,通過在互聯(lián)網上搜集這些相關的圖片和文字,可以給學生提供更直觀的表達,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當時國家的各項政策和措施,并且結合時代背景,分析三大改造的特征和對社會的深刻影響。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合理恰當?shù)夭捎镁W絡技術,搜索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歷史圖片和文獻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從而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和學生的高效學習。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需要不斷地借助信息技術,使初中歷史課堂多姿多彩。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初中歷史課堂的導入方式,給學生展現(xiàn)動態(tài)、生動的課堂圖片,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興趣點,從而促進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高效學習;其次,把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微課”引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通過小視頻的講解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整個課堂輕松進行下去,豐富課堂的內容和形式;另外,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中,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搜索與講課內容相應的圖片和文獻資料,使學生結合圖片理解文字,創(chuàng)設出更直觀、更形象的歷史情境,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和歷史分析能力,最后不斷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當然,信息技術教學的普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國家的支持,社會的宣傳,學校的推廣,教師的實施和學生的配合。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推廣信息技術教學,一方面,可以提高歷史教師的整體素質,準備更優(yōu)質的初中歷史課程;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積極性,是一個兩全其美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陳玉琴.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整合[J].《中學課程輔導》,2015.02.
[2]張浩.多媒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和副作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