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萍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淺析維果斯基的自我中心言語理論
劉雪萍
(云南師范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自我中心言語在維果斯基的言語與思維問題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通過分析維果斯基對自我中心言語的內容及其功能,揭示維果斯基自我中心言語理論的合理性。最后,以對維果斯基自我中心言語理論的評價與思考以及理論對現(xiàn)實的啟示為結尾,將理論歸于現(xiàn)實。
維果斯基;自我中心言語
自我中心言語,又譯為自言自語(private speech),自言自語一詞在臺灣又被譯成“私語”,它是“兒童對自己而非某個特定的聽者大聲說出的言語”,它對兒童的活動起著指導和調節(jié)作用①。20世紀30年代初,維果斯基在為其發(fā)行俄文版所寫的序言《批判研究:皮亞杰學說中的言語和思維問題》中,針對皮亞杰的觀點從理論和實驗中提出異議。其后,關于自我中心言語的實證研究久盛不衰。
維果斯基認為,在個體認知發(fā)展過程中,思維和語言這兩條獨立發(fā)展的曲線終將會合,社會性語言符號終將內化為個體思維,社會性思維終將進入到個體化過程,自我中心言語作為一種過渡形態(tài)終將從一般的社會言語中分裂出來并及時地產生內部言語。自我中心言語就其心理功能而言是內部言語,就其表現(xiàn)形式而論是外部言語。個體在掌握的言語機能分化后,自我中心言語轉入了地下,隨著個體對心理機能控制力的增強,自我中心言語加速從社會言語中的分化,也必然內化為內部言語,成為個體思維的工具和解決問題的手段,并不再具有直接的可觀察性,這也就是自我中心言語最后消失的原因。維果茨基旗幟鮮明地提出了“社會言語一自我中心言語一內部言語”的言語發(fā)展圖式。
自我中心言語除了具有言語的純表達功能和緩解功能外,除單純伴隨兒童的積極性外,很容易成為一種思維手段②。幼兒借助它去理解情景、尋求出路、制定計劃,解決活動中產生的問題。這種話語在幼兒自我調節(jié)能力的發(fā)展中擔負重要作用,承擔幫助幼兒形成復雜認知技能的職能,如維持注意、記憶信息和解決問題使行動服從于主體的意愿和計劃,并將之提高到合理的活動水平。自我中心言語作為社會言語和內部言語之間的橋梁,能完成現(xiàn)實思維的功能,不與幻想與夢的邏輯相接近,而與理智的、合理的行動和思維邏輯相接近。
維果斯基認為兒童的自言自語與其他人的在場有關,相比于獨處時,當有他人在附近時,他更愿意自言自語。但筆者認為,在有更多的社會互動機會(如有成人在場)時,兒童應該是更多地與他人交流而不是自言自語。首先,因為當成人在場時,兒童的自言自語的必要性會減少,或者他們感到自言自語不為社會所接受。其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幼兒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并不是所有的幼兒都會選擇自我中心言語或者說不會首選自我中心言語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兒童更傾向于尋找成人的幫助或者同伴的合作,這也比較符合維果斯基倡導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念,兒童在成人的幫助下所能達到的水平比幼兒自己所能達到的水平高。
還有,成人在場對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的影響也與成人參與兒童的活動方式有關。Berk和Garvin(1984)把教師參與兒童的活動的形式分成三類:老師(直接參與)把自己作為活動的核心角色并和兒童一組;老師(觀察者、幫助者)觀察兒童、能聽見兒童的言語表達,但是不直接參與兒童活動;老師(不參與)不能聽見兒童的言語,不對兒童的行為做出反應。研究發(fā)現(xiàn),當老師直接介入兒童的學習任務時,兒童的自言自語會大大減少;當老師只是作為觀察者,兒童的自我調節(jié)型自言自語最多。
維果斯基對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的研究給幼兒教育工作者、家長以及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許多借鑒和啟示。
3.1 自我中心言語對幼兒園常規(guī)教育的沖擊
在幼兒園經??梢月牭剑骸罢l安靜,我安靜”,“眼睛向前看,嘴巴閉起來”,“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豎起來,小嘴巴閉起來,小小手放背后”這樣的順口溜。在教學、游戲活動中,教師經常要求幼兒保持高度的安靜,禁止幼兒發(fā)出任何聲音,這就必然會對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產生不利影響。維果斯基認為,言語存在一個前思維階段,思維存在一個前言語階段,兩者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因此,在常規(guī)教育中,教師不應該一味對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進行壓制,應該認識到自我中心言語是幼兒自我調節(jié)的一種有效手段。
3.2 教師應就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提供恰當幫助
維果斯基提出自我中心言語有自我規(guī)范、自我溝通以及引導自己的思考過程及行動的作用。因此,觀察和記錄活動中幼兒自我中心言語的情況是教師評估幼兒發(fā)展和調整教學節(jié)奏或策略的途徑之一。維果茨基發(fā)現(xiàn),當幼兒處在一個具有中等難度的問題情景中,這個問題情景又是在他們熟練掌握的范圍內時,幼兒使用自我中心言語的頻率最高。因此,幼兒出現(xiàn)自我中心言語最多的時候是成人對其心理過程進行細致了解和提供更加深入的心理幫助的重要時機。這時教師應盡可能地通過幼兒的自言自語去觀察、了解、幫助他們,并以此為基礎,根據(jù)幼兒的現(xiàn)有水平,及時、靈活地為幼兒提供多樣的、適度的、適宜的幫助。
3.3 家長應正確對待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
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我中心言語占7歲以下幼兒日常語言總量的30%-60%,然而,自我中心言語在兒童自我調節(jié)中的重要作用并未得到家長的足夠重視,幼兒的自我中心言語反倒被誤認為是沒有意義,沒有任何價值的不服從或不專心的標志,甚至被看成精神不穩(wěn)定的反映,有些年輕的父母甚至很反感幼兒的自言自語。有的家長經常說:“玩就玩吧,嘴巴還要嘟囔,不準說了”、“看書就看書,還要邊說話”等等。首先,家長應該幫助兒童建立利用自我中心言語的有利環(huán)境。幼兒在設法解決難題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根據(jù)幼兒現(xiàn)有水平,給予適度的幫助。
總之,維果斯基的自我中心言語理論為我們研究兒童的語言與思維發(fā)展提供了新的理論視角,其后許多研究者針對維果斯基的理論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局部證明了維果斯基自我中心言語理論的可靠性。但是,任何理論都有它的局限與不足,后人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繼續(xù)對維果斯基的理論進行摸索。
注釋:
① 楊寧,王玉.論幼兒自言自語的自我調節(jié)作用[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4(2):102.
② 余震球選譯.維果斯基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43.
[1] 余震球選譯.維果斯基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 維果斯基著,李維譯.思維與語言[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劉雪萍(1990—),女,漢,河南省商丘市,研究生在讀,云南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專業(yè),研究方向:幼兒園課程。
C610
A
1672-5832(2016)02-0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