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仲謙
?
心理啞劇
簡仲謙
【摘 要】心理啞劇有其特有的表現方式,通過在聾校聽障學生群體中的運用與實踐,探索心理啞劇在提高聽障群體心理健康水平中的作用,結果表明其有助于提升聽障學生的自我表達、人際交往和問題解決能力,能夠幫助其更好地社會適應,提升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整體水平,為特殊群體中開展心理啞劇提供了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心理啞劇 聽障學生 心理健康
聽障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1)情緒方面極不穩(wěn)定,喜怒無常。(2)意志方面一般表現為優(yōu)柔寡斷、虎頭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3)性格方面一般表現為:自私狹隘、自卑怯懦型,這主要是他們自身缺陷所造成。(4)青春期綜合癥。一些學生情感上有了糾葛,情緒變得不安和煩躁,有時感到孤獨、憂慮和苦悶,亦稱為青春煩惱;從某個時候起很快失去學習的興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聽課,亦稱為青春抑郁;還有青春期幻想與所謂的“早戀”的問題等。
聽障學生的以上心理問題如果不得到及時的干預,必然影響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健全人格的構建,而由于聽障學生本身的生理缺陷又使得教育和咨詢上出現一定的局限性,使得聽障學生心理教育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針對聽障學生的特點和聽障學生現實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研究采用心理啞劇開展聽障學生心理輔導,心理啞劇是心理劇的一種,只是在表演方式上與傳統的心理劇有差別,在心理啞劇中演員采用肢體、表情、眼神等非言語形式進行表演。心理啞劇既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參與熱情,也可幫助他們解決上述心理問題,從而更好促進聽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心理啞劇的選題
在心理啞劇的選題上跟普校有較為相似的地方,即涉及內容的選擇上,具體包含以下一些內容:1、紀律與常規(guī)養(yǎng)成教育;2、人際交往;3、情感戀愛;4、家庭父母;5、就業(yè)和升學;6、師生交往;7、安全教育與突發(fā)情況應急等等,基本囊括了學生所涉及的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選題能夠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表演的內容才不會像“油飄在水上”,與學生的內心感受相脫節(jié),做到感同身受,才能使心理啞劇的表演,更能震撼學生的內心,更好地帶領學生真正投入去思考,“我也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我也有一樣的問題”,“我也一樣解決不好”,“我該怎么辦?”,在跟著故事情節(jié)的跌宕起伏的同時,也引領著聽障學生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二)心理啞劇中無聲語言的運用
“無聲語言”是啞劇與心理劇的最大區(qū)別,在表演中,大膽運用一些夸張的手勢、表情、眼神,讓表演的聽障學生最大程度運用好身體的語言,一遍又一遍反復斟酌、精雕細刻著每個動作,去講述故事的內容,更好地表達人物的內心情感?!盁o聲,但是同樣精彩!”,這是觀眾們在看完孩子的表演后的第一感受,很多老師也參加表演,在觀看完演出后,他們跑過去和孩子們擁抱在一起,熱淚盈眶!從啞劇表演的演員的眼睛里、從他們的表情中,你同樣聽到了感受到他們要說的話,你沒有說,但我已知道----,從他們的眼神里,同樣能感受到那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當然還有痛苦的掙扎、矛盾的徘徊,和對融入社會的渴求----那是一樣積極、陽光而又充滿浪漫的生命呀!內心最深處的溫情被激發(fā)出來,常常表演結束的時候,滿場是雷鳴般的掌聲,他們雖然聽不到,但是一樣能感受到!而作為觀眾,大家張開所有的感覺器官在感受著,一笑一顰動情之時,耳旁似乎也響起他們的對話的錯覺,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心里話被說出來了,雖然一句話都沒有說,但是大家“聽”懂了,演員們是在用身體在述說著自己,述說著一個和正常人一樣完整的生命!
(一)心理啞劇中的分享階段
分享階段是整個啞劇中最重要的,也是最難的部分,首先是在哪個地方停下來?設置什么問題或者是懸疑?用什么樣的語言才能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學生可能的回答是什么?經過實踐總結出,分享階段可以設置在表演過程中,也可以設置在大家全部觀看過完之后進行。讓表演者首先來談一下自己的感受,進而激發(fā)引導其他學生來分享他們的經驗,既有一個“帶頭作用”。心理輔導老師的作用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如何把這些感受體驗總結提煉和生華?使每一個成員都有所得、都有所獲,使輔導效果更好?這就需要心理教師平時多訓練和總結了,這也是最體現心理教師“功力”的地方了!在結束階段,心理輔導老師要注意消除、減少表演帶來的負面效應。在討論中輔導老師應講明白這些討論只是一種反饋而不是對他的批評,消除他的心理顧慮。
(二)心理啞劇中的音樂
心理啞劇在表演的同時,并不排斥使用音樂,音樂作為一個重要的舞臺組成部分,對整個啞劇的表演也有非常巨大的幫助作用,這也是和常規(guī)啞劇最大的不同之處。在的啞劇表演中,對于聽障學生的觀眾群體,很多學生的聽力受到比較嚴重的損壞,似乎音樂沒有什么作用了,但是在實踐中發(fā)現,音樂對整個啞劇的整體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單純地無聲和增加音樂之間的效果對比,增加音樂效果會大大加強。例如,在“手機”這部啞劇中增加了傷感的音樂,一下子就能把學生帶進去!那是什么原因呢?排除那些聽力較好的聽障學生,大多數聽障學生觀眾是聽不到的,但是為什么音樂同樣能夠取到非常好的效果呢?后來思考,可能是因為音樂的聲波同樣有共振作用,也許是看不見的方式通過地板和空氣傳播到每個聽障學生的皮膚的觸感上,進而能被大腦皮層所感受到,與內心的情感產生諧波共鳴,從而增強了情感的增幅,使舞臺啞劇表演更能打動學生的內心,能更快把學生帶入啞劇所設置的情境。當然,這些只是假設,從實踐中,也切身體會到了合適的場景加上合適的音樂,對整個啞劇的表演會增色不少。
心理啞劇讓聽障學生有了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在表演、觀看和分享、討論中對角色進行感知和體驗,進而增進自我認知,促使心理和行為問題的解決。此外,心理啞劇還可以看作是舞臺戲劇的一種,因此,它像戲劇一樣具有審美的功能,有助于聾啞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一)提升聽障學生的自我表達能力
心理啞劇中聽障學生獲得的一個教育功能是自我表達能力的提升。參加過表演心理啞劇的學生都體會到自己的表達能力,尤其表達自己的勇氣有了很大的提升。學生中許多心理問題的形成源于他們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內心深處的困苦和矛盾,從而導致了心理問題的形成。
(二)提高聽障學生人際交往能力
學校是聽障學生接受人際關系教育的主要場所。心理啞劇的表演是一個團隊組織,通過表演合作為聽障學生創(chuàng)造了與周圍同學交往的機會,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親自實踐,特別為一些人際交往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了一種信任、安全的人際交往氛圍,克服了他們人際交往過程中的自卑心理,幫助他們積累人際交往的成功經驗。
(三)提高聽障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心理劇中,各種不同場景的設置,讓聽障學生感覺似乎就是自己在經歷這些事情,而故事中主人公的應對方式,同學們的分享提出的積極建議,逐漸在聽障學生內心中出現一個正面的榜樣形象,這會對學生面對問題時的態(tài)度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可為他們以后走出社會經受更多的風風雨雨,奠定堅實的基礎,打下“預防針”。當他們再次面對如何面對困難?如何面對挫折?的問題的時候,他們就會以內心中的榜樣為榜樣,去戰(zhàn)勝困難,勇敢面對人生的挑戰(zhàn)!
目前,心理啞劇在國內不僅在理論上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而且在應用上也幾乎還是空白,心理啞劇為解決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辟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方法,也是一種新的試驗。在心理啞劇的應用上只是一種嘗試、一種探索,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因此,心理啞劇的理論和實踐還有很大發(fā)展空間,必將受到更多同行的重視,在聽障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將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特殊教育和學前教育教師研究課題《聾生網絡通訊工具使用現狀及其對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的影響研究》(TSJY20140202968)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簡仲謙(1983-),男,福建廈門人,教育碩士,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