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蕙
朗讀者
◎鄭蕙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除了為他解決溫飽問題,擔當起第一任教師的職責,還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朗讀者。
孩子出生以后,他還不能辨別聲音的來源時,我就開始朗讀給他聽。我想他一定感受得到,要不然為什么睡得那么香甜?一百天左右時,他似乎開始能聽懂。我朗讀的時候,他明亮的眸子望著我,看看我的臉,又看看我的嘴,當我們對視時,我分明看到了他想和我互動的渴望。一歲后,他開始學說話,我到北京路書店選了一些低幼版的童謠和兒歌朗讀給他聽。大約從他三歲開始,我為他朗讀的不僅有唐詩、宋詞、元曲,還有一些簡短的故事和有趣的繞口令。這是每天晚上必做的功課。等他上了小學,我告訴他:“你必須自己看書了,媽媽不再給你讀故事了?!彼斎什蛔?。初中的時候,我這個朗讀者的角色被塵封了三年,現(xiàn)在想來,這似乎與孩子的青春期有直接或間接的關(guān)系。
從他高中開始,不知緣于什么,我重新找回了這一角色。我為他朗讀的文章都富有深意,記得我讀《生命中的大石頭》這篇文章是想讓他知道管理時間:同樣的空間里,東西放置的順序不同,結(jié)局就大相徑庭;同樣的時間里,工作安排的順序不同,結(jié)果也千差萬別。他解讀為:無論你的時間多么緊湊,如果你真的再加把勁,你還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他的理解不一定與我的如出一轍,這何嘗不是一種收獲?
送他去“中大”參加“北約”自主招生的路上,我將畢淑敏的《藍色天堂》的前言讀給他聽,結(jié)尾是這樣的:“喜歡海上的風將云彩攪散的聲音,還有海豚跳起的噗噗聲。溫暖遠在白云之上,你感受不到,但你要堅信。親身體驗能使人確立世界觀并因此改變行為。人類已融合在一起,像海在風中,風在風中,基因在基因中?!弊x完后,我還自我表揚,為的是給兒子輕松愉快的心情。
每逢周日,若是先生開車送兒子,我會一同前往。在車上,我又開始扮演朗讀者的角色,朗讀的多是兒子需要的高考作文素材。
我寒假前買了幾本周國平的書,那天晚上睡覺前看到一篇《找到回家的路》,便為兒子讀了這樣一段:“一個人不論偉大還是平凡,只要他順應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并且一心一意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個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他不但會有足夠的勇氣去承受外界的壓力,還能保持足夠的清醒來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這樣的人必定能獲得生活的充實和心靈的平靜?!蔽以谧x,他在聽,讀完后,我說:“這本書寫得很好,先給你看吧。”他應允而去。
我對自己朗讀者的角色一直都很滿意。朗讀可以培養(yǎng)孩子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想象力、記憶力和專注力;朗讀可以借別人的文字表達自己的教育思想;朗讀也能成為父母和孩子心靈的鏈接,是溝通的良方,是親情的潤滑劑。
(摘自《亦師亦友:一個媽媽的手記》暨南大學出版社 圖/陳明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