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甜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雪萊《致云雀》詩歌賞析
田 甜
(內蒙古師范大學 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致云雀》是雪萊詩歌中最經典的創(chuàng)作之一,這首詩語言輕快明麗,優(yōu)美深沉。本文從選取詩歌中的幾個小節(jié)進行賞析,簡單談談筆者自己的感受,盡力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對詩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認識。
雪萊;《致云雀》
波西·比?!ぱ┤R(1792-1822)是十九世紀初英國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是繼“湖畔派”之后又一股詩歌的新生力量的代表。這首《致云雀》是雪萊的眾多代表作之一,詩作選取了“云雀”為贊頌對象,以清新、歡快的語言風格表達了作者的詩歌創(chuàng)作理論、美學追求甚至是詩人的理想,本文通過選取幾段詩句并對其進行解讀,進一步深化對詩歌的理解,努力達到對詩歌最為恰當的認識。
你好呵,歡樂的精靈!
你似乎從不是飛禽,
從天堂或天堂的鄰近,
以酣暢淋漓的樂音,
不事雕琢的藝術,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處飛翔,
從地面你一躍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青云,
掠過蔚藍的天心,
永遠歌唱著飛翔,飛翔著歌唱。
詩歌開篇就直接贊美云雀,以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進入到一個詩人自創(chuàng)的世界,云雀不再是一種飛禽,而是具有思想、有靈魂的精靈,他們從地面一躍而起,沖上云霄,掠過藍天,向著自由飛翔,并且還自由的歌唱,這樂音是藝術、是衷心。云雀的無拘無束、逍遙自由這樣理想化的情境恐怕只有在詩中才讓讀者以美的姿態(tài)去欣賞,這樣的美好讓我不禁想到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雪萊深受這些激進思想的影響,所以在《致云雀》中,以云雀為象征,表達了自己以及所有英國人民渴望自由生活的強烈心聲。
地平線下的太陽,
放射出金色的電光,
晴空里霞蔚云蒸,
你沐浴著明光飛行,
似不具形體的喜悅剛開始迅疾的遠征。
淡淡的絳紫色黃昏,
在你的航程周圍消融,
像晝空的一顆星星,
雖然,看不見形影,
卻可以聽得清你那歡樂的強音——
那犀利明快的樂音,
似銀色星光的利劍,
它那強烈的明燈,
在晨曦中逐漸暗淡,
直到難以分辨,卻能感覺到就在空間。
在這節(jié)中,也可以看出作者不僅是作為浪漫主義詩人在抒情,而是在對自然意象描寫的過程中有些許的理性思維的分析,雪萊敏銳地認識到了科技與詩歌藝術的矛盾。在《為詩辯護》中,雪萊預言:“人雖然已使用自然力做奴隸,但是人自身卻依然是一個奴隸。”他深刻地洞察到只重功用而忽視人的心靈,帶來的是空虛的靈魂和人的異化。一味地推崇科學和理性,而忽視以詩歌為代表的藝術,就會形成科學的神話和理性的崇拜,陷入另一種更加頑固的“迷信”。雪萊詩歌中自然意象與現代科學的融合,實際上就是詩與思的融合,是理性與想象的融合。這種融合是雪萊為縫合科學與藝術人文之間的裂痕而做出的積極嘗試。人們開始反思科學同人文的關系,更加注重人文關懷。在崇尚科技、崇尚物質效益的今天,雪萊詩歌中一個個鮮明的自然意象仍會給我們以深刻的警示。
什么樣的物象或事件,
是你那歡歌的源泉?
田野、波濤或山巒?
空中、陸上的形態(tài)?
是對同類的愛,還是對痛苦的絕緣?
有你明澈強烈的歡快,
使倦怠永不會出現,
煩惱的陰影從來
接近不得你的身邊,
你愛,卻從不知曉過分充滿愛的悲哀。
是醒來或是睡去,
你對死亡的理解一定比
我們凡人夢到的
更加深刻真切,否則
你的樂曲音流,怎么像液態(tài)的水晶涌瀉?
我們瞻前顧后,為了
不存在的事物自憂,
我們最真摯的笑,
也交織著某種苦惱,
我們最美的音樂,是最能傾訴哀思的曲調。
可是,即使我們能擯棄
憎恨、傲慢和恐懼,
即使我們生來不會
拋灑一滴眼淚,
我們也不知,怎樣才能接近于你的歡愉。
在這兩節(jié)中,詩歌的內涵有所升華,“什么樣的物象或事件,是你那歡歌的源泉?”、“是醒來或是睡去”兩個問題一出現,將前邊輕快的語境一下子轉向一種深沉的思考,云雀的歡樂源自于哪里,是你沿途的所見,還是你的愛給你的力量,還是你逃避了痛苦。“你愛,卻從不知曉過分充滿愛的悲哀”,這句有些悲觀的色彩,愛的存在帶來的卻是悲哀,這是作者對現實的一種無奈的認識,是一種不明由來歡樂的悲哀,人類又何曾擁有呢?這種理解,也正是雪萊雖時刻預感死亡臨近而始終樂觀豁達的重要原因。
教給我一半你的心
必定是熟知的歡欣,
和諧、熾熱的激情
就會流出我的雙唇,
全世界就會像此刻的我——側耳傾聽。
雪萊說:“一切崇高的詩都是無限的,它好像第一顆橡實,潛藏著所有橡樹。我們固然可以拉開一層層的罩紗,可是潛藏在意義深處的赤裸的美卻從不曾完全被揭露過。”《致云雀》的美也是一層層的罩紗,值得每位讀者慢慢品味,得到啟發(fā)。
田甜,女,漢族,內蒙古,本科,內蒙古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I106.2
A
1672-5832(2016)12-0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