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洛川縣城南延安市第一中學/曹文生
風吹故鄉(xiāng)
陜西洛川縣城南延安市第一中學/曹文生
北風,過于急切,將草兒跺生生地推進風門。
路上,有些苦難被風吹散,消解的一部分,是父親丟失的。剩余的一些,孤獨地靠著草木。
風,是清明的言辭,一視同仁,在草兒跺,所有木質(zhì)的身體都會比父親的骨頭堅硬些。骨頭深處,貧窮與荒涼并存。就這樣,將一切白銀般的霜寒,輕敷在父親青銅膚色之上。冰涼,也是一種情緒,慢慢走近我。
我退回北風之內(nèi),和落日一起寄人籬下。一些念想,在骨子里發(fā)炎。
一張白紙,覆蓋三千里鄉(xiāng)愁。
我的故鄉(xiāng),僅有一村,尚且灰暗。透明的風,刮過,一些塵埃和苦難,都在風中下墜,唯有這石頭深處的蟋蟀聲:干凈,質(zhì)樸,一聲高過一聲,像父輩的呼喊。
一個人,在柵欄內(nèi),收攏落葉,點燃篝火,為松動的骨頭取暖。
故園,無此聲,唯有蟋蟀,在石頭深處搬運去年的詞匯。也許,草兒跺的風是寒的,雪是亮的,收成是灰色的,我舉著紫色的靈魂,在天平前排隊。前面是寒秋,后面是冷冬,我夾在中間受難,瑟瑟發(fā)抖。
突然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的屋頂,有一道戰(zhàn)栗的閃電,里面隱藏著豹子、鳥籠和亭亭倩影。一個清白而貧窮的聲音,被這些俗物反復翻炒。
我,在黑暗中,披上蟋蟀縫制的布衣,安靜地睡下。
一陣風,走著走著就涼了。我在涼風中穿最干凈的草鞋,流最簡約的淚水。
植物、河流,都背離溫暖的方向,去了孤獨的地方。燈盞——枯瘦,燈火——昏黃,牛哞鋪就的小徑,是一點溫暖的鋪墊,我將黑影子脫下,將肉身交給此刻的暗夜。
豫東原上的牛筋草,被十月的繩索綁走,剩下一些草木的白骨,和霜白一樣明亮。骨頭里的寒,和貧窮一個高度。母親,在灶臺邊,看見凌人的秋風和冷漠的霜寒。
一個人準備隨時投降。在十月的風刀下,我伸出了脖子,但一只麻雀挽救了我,我沾滿灰色羽毛的牙齒上,落下隱痛,一個詩人,被秋天的荒涼打敗,是多么直白的筆法!
十月懷胎,生下饑餓的文字。
我,靠文字續(xù)命!
十一月,雪在路上。
我背著風在行走,看故鄉(xiāng)的藍。
沉重的暗影,被一些風舉起,飲雪止渴,葉落如歸。
堆積的柴,是故鄉(xiāng)的路標,這些土黃的骨頭,需要在十一月仔細熬制,用當歸、附子當柴,將故鄉(xiāng)烤暖。
狗尾草,在河岸被風刀一剔再剔,僅剩下骨瘦的暗黃。
我的十一月,有風雪,有抱著生活痛哭的人。
十一月,疼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