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南
宋云彬雅好昆曲
朱子南
宋云彬(1897-1979),作為文史大家,他的學養(yǎng)絕不僅僅是囿于文史方面的,他的圍棋技能,可以同高手決一高下;他的中醫(yī)醫(yī)術(shù),可以為人開方。他的昆曲演藝,可以合笛,與在昆曲表演上有相當素養(yǎng)的張允和等可以一起拍曲高唱,這在他現(xiàn)今留存于海寧市檔案館的日記(2002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以《紅塵冷眼》為書名出版)中有記載。多才多藝,可以說是那一代知識分子共同的特征。以葉圣陶為例,在宋云彬日記中也留下了他唱昆曲的敘述。
1939年6月21日,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宋云彬時在桂林。生活書店也備有粽子,同時舉行了書店的全體干事會,邀請宋云彬列席。會后有余興,宋云彬“自告奮勇,歌昆曲《慘睹》一支”。由此可見,在那時,宋云彬已習有昆曲,且可當眾一曲了。1940年2月7日,為農(nóng)歷除夕,國新社邀請聚餐,開明書店也由漫畫家沈同衡等來邀,去吃年飯。宋云彬先赴“開明”,再應國新社之邀赴新生菜館。餐后的聯(lián)歡會上,宋云彬扶醉“歌昆曲”,“醉態(tài)畢露”。那時,國難當頭,在困頓中,借此消愁吧。1949年3月2日,在由香港乘船北上途中,心情舒暢,以昆曲傳情,宋云彬與葉圣陶“合唱《天淡云閑》一段”。這心境,與拍曲《慘睹》,就有天壤之別了。而葉圣陶之善昆曲,在歷來介紹他的文章中未見之。
1951年6月7日晚7時,時在北京,張允和、王漢華來到宋寓,“唱昆曲,由沈盤生吹笛”,宋云彬唱了《牡丹亭·游園》。6月14日,張允和和她的三妹張充和又來到宋寓,張允和的《驚夢》《番兒》,“甚可聽”。以宋云彬從不媚俗的為人與他對昆曲的欣賞水平,這“甚可聽”,是相當高的評價了。王漢華唱《思凡》,宋云彬以昆曲的行家,有評論,“嗓音甚好,惜咬字未到家”。他自己也一歌《游園》《驚變》,有自評,“啞嘶不成聲,大可懊喪也”。這次昆曲雅集,王伯祥、王芝九、蔣仲仁、劉薰宇、計志中、盧芷芬、吳甲豐等“均來聽曲,頗熱鬧,九時半方散”。1951年11月30日,赴盧芷芬之宴,陸聯(lián)棠、周振甫、王伯祥夫婦、胡墨林(按,葉圣陶夫人)、劉薰宇、張允和、沈盤生均在座,餐后,沈盤生吹笛,宋云彬歌《游園》一折,“居然上笛,喉音甚亮”,一改前次嗓音的嘶啞,他也感到是“怪事”了。在那時,作為一代知識分子,是有著相當豐富的業(yè)余生活的。這也反映出那時政治生活的寬松,人們心情輕松、愉悅。
(作者為蘇州大學文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