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曾 穎
都是“人心”
文_曾 穎
我的外公是個鐵匠,他與冰冷堅硬的鐵打了一輩子交道,在他粗實平凡的外表下,有一顆溫暖而柔軟的心。
外公一生做過多少好事,他自己也說不清楚。據(jù)外婆講,外公最早做的一件好事,就是在他的鐵匠鋪里放置了一個巨型茶桶,每天早晨燒上一大桶開水,泡上什邡紅白山上獨有的山茶,然后在旁邊放幾個洗得干干凈凈的土碗,任那些趕集的菜農(nóng)和挑夫自取自飲,無論春夏秋冬。直到后來“公私合營”,他進了鐵器社,才不再做了。
一件善事能堅持幾十年,可稱得上是一個壯舉,尤其這是一個貧窮的重體力勞動者每天額外給自己加的。而說起這件事的緣起,則更是讓人唏噓。
外公二十幾歲時,下鄉(xiāng)去賣鐵器,他挑著一堆沉重的鐵家伙走鄉(xiāng)串戶,累得汗流浹背,見前方路邊有一個小院,于是上前求主人給他一碗開水,主人搖頭說沒有。他說冷水也行,主人陰陽怪氣地說:“冷水要人挑,熱水要人燒,都沒有!”
這句話像釘子一樣鑿進了外公的心里,讓他記了一輩子。在此后的幾十年里,他曾無數(shù)次對兒孫講起,人對人的刻毒言語,至此已極——在那家人的小院里,有一口水井,水井旁的灶上有一個瓦壺,正呼呼地冒著熱氣。贈人一杯茶水,不過是舉手之勞,但這家主人,不愿施予別人善意,還口出譏諷之語,可謂刻薄至極。
在經(jīng)受了刻薄之后,人們的反應(yīng)最典型的有兩類,一種是變本加厲地將這份刻薄還于世界;另一種,則是知道刻薄的可恨可怕,不愿別人再受那份委屈。
外公因為求水遭人譏諷之后,便在自己的鐵匠鋪門口,擺了一個與打鐵業(yè)務(wù)完全不相干的免費茶攤。為此,他每天要額外早起挑水燒茶,家中原本拮據(jù)的收入中,又多添了一份煤和茶的支出,但外公堅持了半生。
外公晚年曾說:“人們常說人心不古,其實每個人都是人心,當(dāng)年那個吝茶者是,我這個施茶者也是。當(dāng)別人遇到他時,會感到人心不古,世風(fēng)日下,心生悲涼;當(dāng)別人遇到我時,會感到世風(fēng)尚好,人心有救?!边@世上多一個贈茶人,就會有更多人感到世間的美好,世界不就變得更美了嗎?
而外公的話成為了他的兒孫們的座右銘。即使他已經(jīng)去世四十多年了,我們都能記起他說這句話時莊重而愉悅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