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石
梁思成出正定記
孟醒石
殘月如尖刀,高高在上,不過是廟堂刀筆吏
古樹似龍鐘,垂垂老矣,仍然是人間太史公
在正定縣隆興寺,許多上千年的國槐和側(cè)柏
依舊飽蘸著雨水,在風(fēng)中奮筆疾書,直到烏云燒透
才寫就半部中國通史——根植于唐宋,成長于元明
衰落于晚清,涅槃于民國。歷經(jīng)無數(shù)戰(zhàn)火硝煙
有的頭早被斬斷,樹蔭仍護(hù)佑子孫,枝椏總指向蒼天
還用史筆,記錄下一位青年心中的驚雷與閃電
最初那道閃電,來自于骨頭的裂縫
22歲的梁思成,去天安門廣場參加“國恥日”活動
被軍閥的汽車撞倒,右腿骨折,脊椎受傷。西醫(yī)的接骨術(shù)
暗合木作古老的卯榫結(jié)構(gòu),而漢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更硬
讀書人,處亂世,不懂隱身術(shù),竟然落下終身殘疾
有人忍氣吞聲,不過茍活了八九十年
有人巧言令色,不過寫了幾段鬼狐傳
他卻躊躇滿志,在斷壁殘垣的年代,參加營造學(xué)社
欲以殘疾之軀,在廢墟之上,樹立一部建筑史
眾人皆笑他,癡!“除非朝代不由風(fēng)雨來斷,螳螂舉起
柳葉刀,蟋蟀掌握話語權(quán)。”唯有林徽因一路相隨
留美,赴歐,東北,華北。讓他這個榫頭對上了卯眼
古典建筑法式,營造出現(xiàn)代愛情的凄美
榆關(guān)抗戰(zhàn)爆發(fā),隆隆炮聲離北平越來越近
總有一臺打夯機(jī)在拍他的腦袋,猛勁把他往土里摁!
頻繁的節(jié)奏,與心跳對應(yīng),響一次,他的記憶
便被埋沒一寸——最瘋狂的侵略,是篡改歷史:
讓后羿忘掉射日,變成后裔;讓漢字忘掉筋骨
變成假名;讓天壇忘掉棟梁,變成地獄……
“要走還是趁這時候走”再不去,就來不及了
1933年,兵荒馬亂的人間四月天,告別親愛的林徽因
沿著平漢鐵路,向正定奔去。滿車武裝人員在逃難
像是從北宋,逃往南宋!哀傷比銹病的悶罐火車還長
直到看見正定巍峨的古城墻,記憶便如城墻上的荒草
被一場大雨激活。原來,上蒼早在每位國人的體內(nèi)
修筑城墻。用月亮,把內(nèi)心深處的粘土一層層夯實
歷史越久,廢墟越厚,城墻越高
侵略者來了,也會被困在自己的圍城中
在隆興寺東廂房,安頓好后,已然黃昏
梁思成開始初步游覽,蝙蝠翻飛,在前面引路
慈氏閣“下檐全部毀壞”像經(jīng)卷的頁眉,被火焰燒毀
殘缺的經(jīng)文,成為記憶的灰燼,落入“慘淡的暮色”
慈氏閣內(nèi)最下幾級樓梯已經(jīng)沒有了,他便徒手爬上去
上層木地板也不見了,一腳踩空!幸虧月光托舉住他
才沒有墜落。“戰(zhàn)戰(zhàn)兢兢看了一會兒,大失所望”
越過院子,看見阿彌陀佛,寄居在轉(zhuǎn)輪藏殿屋檐下
不禁相對失笑。佛笑他的執(zhí)著,他笑佛的落魄
不遠(yuǎn)處,有幾個木匠忙著釘?shù)铐斏系耐?/p>
原來是方丈純?nèi)谥鞒种匦薮蟊w
烏鴉快要來了,燕雀即將無枝可依,修好又有何用?
“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純?nèi)f:
“從春秋戰(zhàn)國的東垣城,到今日正定城,演變的歷程
就是不停地在毀壞、修復(fù)、重建。越是亂世
越要營造。亟需重修的不僅是記憶,還有人心”
次日六時,被晨鐘喚醒,昨日的疲乏頓然消失
梁思成詳游全寺。轉(zhuǎn)輪藏殿前,阿彌陀佛笑臉相迎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醍醐灌頂!他不顧一切
爬到地板坍塌的樓上,發(fā)現(xiàn)“與《營造法式》
完全相同的斗拱!” 梁思成的脊椎受過傷
知道脊柱,由三十三塊椎骨連接而成
上端承托顱骨,下聯(lián)髖骨,中附肋骨,可保護(hù)內(nèi)臟
支持軀干,奔跑、跳躍、擁抱、歡愛、反抗、斗爭
斗拱就是古建筑的脊椎,承載了廟堂和民間的屋頂
支撐起華北的天空!不過一夜之間,梁思成對正定
前倨而后恭:“精美雄奇的構(gòu)造,使我們高興到發(fā)狂”
材梁斗拱上的塵土,幾十年不清掃,積淀了兩三寸厚
為了掌握精確的尺度,梁思成測繪時爬上爬下,變成
灰頭土臉的掃地僧?!爸T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
從隆興寺到陽和樓,從府文廟到縣文廟
天寧寺木塔、臨濟(jì)寺青塔、廣惠寺花塔,開元寺磚塔
在梁思成畫筆下,一座座古建筑露出法相莊嚴(yán)的真容
他“心里惦記著灤東危局,擔(dān)心北平,被殘暴的敵軍
炸成焦土”必須在娑婆世界逆流而上,早日返回北平
不只是為了林徽因,還有明清故宮,整個華北和華東
“出正定,為的是,將來更好地回來!”想到這里
不禁加快速度,來不及測繪的古建筑,就拍成照片
其中一幅照片,梁思成成了“梁上君子”,爬到轉(zhuǎn)輪藏殿
頂部,與斗拱合影,恰巧與“林下美人”的傳奇對應(yīng)
梁思成出正定后,不久又帶著林徽因回訪正定
林徽因向來不畏流言蜚語,怎怕泥垢灰塵
她替殘疾的梁思成爬上頂棚,站在腐朽的梁椽上測繪
像摩尼殿“倒坐觀音”一樣美,高懸在世人的偏見中
“問菩薩為何倒坐,嘆眾生不肯回頭!”他們從正定出發(fā)
沒有回頭,山西應(yīng)縣木塔、五臺山佛光寺、趙州大石橋……
夫妻二人,在窮鄉(xiāng)僻壤四處奔波,住雞毛小店坐騾車
一個患有脊椎痼疾,一個身染肺病沉疴
與侵略者的飛機(jī)坦克賽跑,考察了大半個中國
如今,他們繪制的圖紙和照片就掛在正定梁思成紀(jì)念館中
如今的古城,正按他們留下的法式、史料
規(guī)劃、營造,修舊如舊,不斷煥發(fā)新生……
如今,梁思成與林徽因,已經(jīng)成為古城記憶的一部分
提到他們,就想起那個灰頭土臉的掃地僧
那個驚世駭俗的“倒坐觀音”
那個阿彌陀佛頭頂,雄奇的斗與拱,暮鼓與晨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