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姝
何以為石(散文/二等獎)
□朱姝
你走過八百座山,趟過七百條河,有一塊鬼怪精靈的石頭,幽幽地給你講天遼地寧;你到過六百個村莊,遇見五百塊奇石,還有一塊石頭讓你溯古尋源思接千載。
它是3500年前的一陣風(fēng),藏在遼南連綿的群山里;它是新石器時代的一場雨,雨來了,遼東歷史文明的冊頁上就起了風(fēng)煙。
有了風(fēng),有了煙,也就生出了石。海城析木鎮(zhèn)姑嫂石村,因一塊石頭而得了名。
“石縱橫,端平瑩滑,狀如棋局,無瑕隙,亦無斧鑿痕,非神功鬼巧不能為也?!苯鸫跫琶枋鏊鼤r,后面的話還沒說完,紙上便驟然起了峰巒。即便合上了《鴨江行部志》,眼前也是山高林密。矗立在村東南山頂?shù)氖锘钕褚豁敶T大王冠勢欲飛動,又似一柄巨刃揮天砍陣。遼東半島巨石文化的杰出代表就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帶著祖輩們真實(shí)的生活段落,敘說他們的生死孤寂。
山頂?shù)氖镌谖绾蟮年柟饫?,把巨大長方形的陰影投映山下,猶如我遙想走失多年的時日與光陰的掠影,剛好把一條湯湯的名為海城的河、縱橫阡陌的析孤公路籠罩其中。極目四望,三千年前躍出水面的一尾魚,轔轔枯瘦的一輛馬車,熙熙然間正穿越千年石頭的時空隧道。馬蹄嘚嘚聲,常常讓我有一種時光倒流的恍惚感。通往石棚的路仿佛通往時間深處。別樣的寧靜瞬間把我置身于曠古的空寂中。壁石嵯峨駢立,大石高不見頂,底闊上狹,巨大的蓋石縱橫躍起……
石棚是什么人所建?
析(si)木鎮(zhèn),東方為“析”。說出這個字,便有一絲清涼從嘴邊吹起。木,劈開為木,植物冒地而生,引意為東方大森林。析木作為地名歷經(jīng)幾千年未變延續(xù)古音,它不僅在大遼代的古老里葳蕤生長,還在《逸周書》里神秘鮮活?!肮庞袞|夷部落,距海東三百里。有東北夷青丘、周靈人居于此?!蔽瞿救怂诘倪|東半島就是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東夷青丘人,是東北獨(dú)立于周朝之外的酋長部落,相傳東夷人還發(fā)明了弓箭。他們的存在,綻放出中國東北歷史文明的曙光。
《山海經(jīng)》中女媧把魅狐遣去青丘,青丘國其陽多玉,有獸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九尾狐栽種魅樹,瑞獸分食遂得道成仙。原來這土地上居住著神的子民,我甚至相信連石頭都長出了九條靈動的尾巴成仙成妖。
大石棚的石門向東南半敞著,風(fēng)可以直接吹進(jìn)來。倘若真如人所說靈魂是風(fēng),何不讓踮著腳的風(fēng)、輕淺的陽光在這偌大的空間精靈般地飛舞,精靈們抖動翅膀不偏不倚地落在石壁邊開鑿的兩排小圓孔上。這是人工有意打制所為,33個小圓孔,排列規(guī)則的秩序感,我猜像數(shù)字;小小圓窩的奇巧勁兒,有點(diǎn)像玄妙的符號。咄咄地綻開在巖石縫里,是記錄宰殺牛羊的只數(shù)?還是石棚主人擁有財富的多少?任憑我怎樣的猜測,都抵不過石頭的片刻沉默。
由此我猜想,石棚的主人應(yīng)該是一位孔武有力的首領(lǐng)。可是我更喜歡把他想成一位通星相的風(fēng)水大師。他占卜河流、占卜一粒谷子的成熟。他發(fā)明弓箭,讓箭簇定格飛翔。人們把他奉為神靈,在時間的千種萬種方式里,王是唯一的。
然而,王年紀(jì)大了。他終老在草木泛黃的季節(jié)里,人們要為他修建巨大的陵墓。相傳那年十二星次和二十四節(jié)氣相通,自尾十度至斗十一度,歲在析木,日月正好交匯于析木星之津。析木鎮(zhèn)由此得名。
夕陽褪去了正午陽光的囂張,一大把橙色的光線從石棚上穿縫隙而過,漏在石壁上,溫和的橙色讓石頭一下子動起來。壁石的粗糙紋理多像海城河水的煙波,立石還印上了河灣里一根蘆葦?shù)牧骼恕N瞿炬?zhèn)的故事被光影統(tǒng)統(tǒng)收束在石壁上一排打制的凹槽里,隨石頭流動、呈現(xiàn)、復(fù)活、閃展騰挪,石頭仿佛在說:天地情懷,創(chuàng)造永在。
怎樣的事物能永遠(yuǎn)存在?除了石棚,便是析木人的智慧。析木人鑿開的這排小小的凹槽,揭開了巨石建筑的千古謎團(tuán)。你不會想到,沿著這些小槽的細(xì)碎,找到了析木人采石的方法。往石板上打鑿的小槽里打進(jìn)木楔子,灌上水,烈日曝曬,楔子膨脹,巖石出現(xiàn)裂縫暴開。遼東半島的石棚山石棚、臺子石棚均用了這種取石法。石棚附近采石場的石崖上,仍留存著當(dāng)時采石的印痕。
幾乎在同一時期從新石器時代進(jìn)入青銅時代的埃及,法老用巨石為自己修建巨大的陵墓金字塔。當(dāng)埃及埃爾塔爾舍建造陵墓的166人正牽引一塊60噸巨石時,析木大石棚的6塊天然石板,上蓋石6米、寬5米、東西兩塊壁石高2.4米、重達(dá)500噸的巨石也正在運(yùn)往山頂?shù)耐局?。比那溝槽更離奇的想必是析木人如何把重達(dá)幾噸十幾噸的巨石搬運(yùn)架設(shè)起來的吧?這將是我尋得的更大奇跡。
索爾茲平原已完成小麥的收割,英國斯通亨治巨石陣的石頭們正在深呼吸。這是3000年前的英國人用了3000萬個小時搭建的,相當(dāng)于1萬人連續(xù)勞作1年。
那么析木鎮(zhèn)的石棚呢?木橇是東北普通的搬運(yùn)工具,朝鮮半島人們叫它大力士。古印度神話中賦予它有張力的名字修羅,是個大力神。木橇牽引我拼接起析木石頭的文明冊頁:天寒地凍中析木人把石料裝在旱船上,沿途灑水澆成冰道,用木桿滾動在冰道上。山頂挖深溝,三塊石板立于溝內(nèi),蓋上土。為讓石棚堅固異常,析木人精準(zhǔn)計算,開鑿出了子母溝槽,準(zhǔn)確地把石板套合。即便隔著時間憑欄與石頭相望,石料搬運(yùn)的磨痕仍清楚可見,石頭們還記得捆綁繩索時析木人的手溫。
有人說斯通亨治巨石陣的主軸線指向夏至的日出,93、94號兩塊石頭的連線,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我足以相信,析木鎮(zhèn)高高聳立的石棚,對應(yīng)著十二星次中的析木星座,剛好是孟春之月。古老的遼東大地呈現(xiàn)盎然綠意,它已歷經(jīng)了3500多年最真實(shí)的生命輪回。
在石頭的世界里,我需要找到祖輩來時的路和我原來的地方。
責(zé)任編輯 董曉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