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壯
歷代杜詩書法輯目 (上)
張家壯
檢閱歷代書畫目錄、法書圖錄、法書題跋等文獻(xiàn),輯錄其中以杜詩為題材的書法作品之信息,對模棱不清者稍加考訂,并依書者時代之先后銓次編成目錄。由此可見歷代書杜之盛,是書史重重疊疊的書寫現(xiàn)象中饒有興味而極具光彩的部分。
杜詩書法 自宋至清 輯目 杜甫
以杜詩入書,唐既有之。今人陳尚君 《杜詩早期流傳考》考北宋前杜詩之流布,記唐五代杜詩碑石可考見者十余處,作者中懷素、沈傳師、裴休 (一作裴度)等書家赫然在列。①然由陳文所述吾人亦可得知,所謂懷素書杜詩 《秋興八首》,其實據(jù)后人臨仿而刻就,且不知藍(lán)本所出,真贗莫辨;②裴休所作則于北宋既已幾于消歸無所;而其余詩碑亦大抵如義山筆下之“湯盤孔鼎”,乃“今無其器存其辭”之屬——凡斯種種,皆可謂跡已茫昧,惜乎!自宋以還,杜詩始則興于北宋詩文之革新,繼則每每盛于歲月驚心、河山觸目之際,以此,后人之好書杜,遠(yuǎn)甚于書王 (維)、書李 (白)、書韓 (愈)、書白 (居易),其他更勿論矣,故“千家注杜”之外,實別有“千家書杜”也!今所存既多,乃考諸圖籍,采掇所見自宋至清之杜詩書法,筆其信息,依書者時代先后編次,輯成此目,俾好杜者覽之,得見歷來書杜之盛,亦或有取于萬一也。然歷代書法圖籍浩繁而信難盡求,更有公、私收藏 (并目錄)秘不示人者難已獲知,此之所輯,蓋存其大概以備查考耳,又何敢言俱哉!
【1】李 迪 (971—1047)
《杜少陵飲中八仙歌》,清人潘仕成撰集 《海山仙館藏真》第十四卷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中華書局2012年版,下同),未見。
【2】宋 綬 (991—1040)
《杜甫謁廟詩》,原宣和御府藏,清人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中國藝術(shù)文獻(xiàn)叢刊》本,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年版,下同)著錄,未見。
【3】蘇舜元 (1006—1054)
《草圣少陵二首》,王惲 《書畫目錄》著錄,未見。
【4】韓 琦 (1008—1075)
《書杜少陵畫鶻詩擘窠大字墨跡》,元人王惲 《書畫目錄》(見 《書畫錄》,臺灣世界書局2011年版,下同)著錄,未見。
【5】蔡 襄 (1012—1067)
《行書杜子美二歌》一卷,清人吳其貞《書畫記》卷五(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下同)著錄,識曰:“右杜子美所作二歌,氣雄意深味長,良可愛人,故以歸周彥襄。”未見。
【6】蘇 軾 (1037—1101)
1.《書杜工部榿木詩卷》(按:此所謂“榿木詩”即 《堂成》),澄心堂紙本,行書,縱25.5cm,橫79.5cm,《石渠寶笈續(xù)編》“寧壽宮藏一〇”(《續(xù)修四庫全書》本,下同)、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十、安岐 《墨緣匯觀》法書卷上(江蘇美術(shù)出版社1992年版,下同)著錄,原臺北林氏蘭千山館藏,現(xiàn)寄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圖見 《蘇軾墨跡大觀》(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0年版)。又清人金輪撰集 《宗鑒堂法書》、孔繼涑摹勒 《谷園摹古法帖》第八卷、民國 《壯陶閣續(xù)帖》未冊收入此書,均作“杜甫榿林詩”(見容庚 《叢帖目》)。
2.《行書暮歸》《行書奉觀嚴(yán)鄭公廳事岷山沲江畫圖十韻》,搨本,宋搨 《成都西樓蘇帖》收錄,未見,轉(zhuǎn)錄自王飛 《杜詩與中國書畫創(chuàng)作》(《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2年第4期)。
3.《書杜詩》,宋趙與懃 《趙蘭坡所藏書畫目錄》(見 《書畫錄》,臺灣世界書局2011年版)、《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著錄。此處杜詩不知是否即 《書杜工部榿木詩卷》,未詳其情。
【7】黃庭堅 (1045—1105)
1.《草書杜甫寄賀蘭铦詩頁》,紙本,草書,縱34.7cm,橫69.6cm,吳其貞 《書畫記》卷五、顧復(fù) 《平生壯觀》卷二(《古代書畫著作選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下同)著錄,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大系·宋代書法》(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香港商務(wù)印書館2001年版)。
2.《草書飲中八仙歌卷》,絹本,縱26.6cm,橫41.9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九卷(文物出版社2013年版,下同)。
按:孫承澤 《庚子銷夏記》卷八(《中國藝術(shù)文獻(xiàn)叢刊》本,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年版)有“黃山谷草書杜詩”條,有山谷自跋,書于元祐八年 (1093),未見,不知所書杜工部何詩,是否與上列 《草書寄賀蘭铦詩頁》或《草書飲中八仙歌卷》重出,姑系此。
3.《書老杜律詩二首大真字》,明人都穆玄敬 《寓意編》(見 《書畫錄》,臺灣世界書局2011年版)、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相城沈啟南家藏”著錄,未見。
【8】蔡 京 (1047—1126)
書杜詩 《魏將軍歌》《飲中八仙歌》《驄馬行》《古柏行》《丹青引》《送孔巢父詩》《曹霸畫馬詩》《洗兵馬詩》,原宣和御府藏,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著錄,未見。
【9】蔡 卞 (1048—1117)
書杜詩 《驄馬行》,原宣和御府藏,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著錄,未見。
【10】米 芾 (1051—1108)
1.《米南宮書杜少陵畫山水歌并絕句》,明人張丑 《清河書畫舫》“點字號第九”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十一、吳榮光 《辛丑銷夏記》卷二著錄,砑花箋,紙本,未見。又 《懋勤殿法帖》第十六卷、《存介堂集帖》第一卷、《聽雨樓帖》第四卷收入此書(見容庚 《叢帖目》)。
2.《書杜甫賀陽城郡王詩》。按:《石渠寶笈三編》(《續(xù)修四庫全書》本)著錄康熙臨米芾書《杜甫賀陽城郡王詩》一卷、一軸兩種 (參下文“愛新覺羅·玄燁”條),可知米芾原有此作,惜未見,茲據(jù)補。
3.《杜工部丹青引》,潘仕成撰集 《海山仙館藏真》第十四卷、《宋四大家墨寶》第五卷、王亶望撰集 《清芬閣米帖十八卷》第四冊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
4.《杜甫寺下七律二首》,民國 《壯陶閣帖》第十一冊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
5.《杜甫五律五首》,清王亶望撰集 《清芬閣米帖十八卷》第四冊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
【11】王 升 (羔羊居士) (宋宣和年間在世)
《飲中八仙歌卷》,明人王世貞 《弇州山人題跋》卷六(《中國藝術(shù)文獻(xiàn)叢刊》本,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2年版,下同)著錄,未見。
【12】趙 楷 (1101—?)
《五言杜甫詩聯(lián)二帖》(“皂雕寒始急,天馬老能行”“江動月移石,溪虛云傍花”),搨本,行書,高24.9cm,上海圖書館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三十九卷(榮寶齋出版社2013年版,下同)。
【13】趙 構(gòu) (1107—1187)
1.《書杜甫即事詩頁》,絹本,行楷書,縱27.1cm,橫48.7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中國書法全集》第四十卷(榮寶齋出版社2000年版)。吳其貞 《書畫記》卷二著錄“宋高宗《杜陵詩一首》”,記曰“書在箋紙上,氣色如新。書法藻麗,蓋效鐘、王二家。識三字曰‘賜億年’。后有趙松雪補其圖,……”,即此《書杜甫即事詩頁》。
2.《思陵書杜少陵山水障歌》,張丑 《清河書畫舫》“波字號第十”、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卷之十三著錄,未見。又清人孔廣陶撰集《岳雪樓鑒真法帖》丑冊收入此書(見容庚 《叢帖目》)。
吳其貞 《書畫記》卷四有“宋高宗 《杜少陵詩》一首”,記曰“書法魁偉,豐姿藻麗,紙墨如新,后有朱仲毅題跋”。又據(jù)顧復(fù) 《平生壯觀》卷三載南宋高宗書翰曰:“少陵古詩,黃蠟箋,大正書。題 ‘奉先劉少府山水障歌’,紹興小連璽,內(nèi)府大方印,朱仲毅題古詩?!笨芍?,《書畫記》卷四所錄宋高宗《杜少陵詩》一首正是上錄《思陵書杜少陵山水障歌》。
又明人徐 (火勃) 《徐氏筆精》(康熙四十五年刻本)卷六“扇書杜詩”條記云:“宋高宗紹興元年賜經(jīng)筵官扇皆書杜甫詩句,親書與之。賜學(xué)士王绹曰 ‘霖雨思賢佐,丹青憶老臣’,賜尚書胡直孺曰 ‘文物多師古,朝廷半老儒’,賜舍人胡交曰 ‘相門韋氏在,經(jīng)術(shù)漢臣須’,高宗之光寵儒臣如此?!笨芍?,趙構(gòu)書杜未得見者尚有不少。
【14】任 詢 (1133—1204)
《行書杜甫古柏行》,搨本,行草書,縱115cm,橫118cm,金正隆五年 (1160)作,北京破禪室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三十九卷。
【15】王庭筠 (黃華老人)(1151—1202)
《杜少陵五言律詩四首》(《胡馬》《搗衣》《促織》《螢火》),白紙四幅,吳其貞 《書畫記》卷五、顧復(fù) 《平生壯觀》卷三著錄,又清人謝希曾 《契蘭堂所見書畫》卷一(《中國書畫全書》本,上海書畫出版社1993年版)錄“王黃華草書杜少陵詩,白宋紙本”一則,當(dāng)即指此,未見。又清人吳公謹(jǐn)撰集 《養(yǎng)云山館法帖》第二卷收入此書(見容庚 《叢帖目》)。
【16】張即之 (1186—1263)
1.《行楷書杜甫詩卷》(《紫宸殿退朝口號》《贈獻(xiàn)納使起居田舍人》),紙本楷書,縱35.5cm,橫1464.6cm,淳祐十年 (1250)作,王世貞 《弇州山人題跋》著錄,遼寧省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五卷,又見《中國法書全集》第八卷(文物出版社2011年版,下同)。
2.《行楷書杜甫樂游原詩殘卷軸》,紙本,縱32.4cm,橫76.5cm,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圖見上海博物館 《翰墨聚珍:中國日本美國藏中國古代書畫藝術(shù)》(上海書畫出版社2012年版)。
3.《楷書杜甫雙松圖歌卷》,紙本,楷書,縱33.8cm,橫1196cm,寶祐五年 (1257)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書法空間·書法資料庫”(http://www.9610.com)。又吳其貞 《書畫記》卷四著錄“張樗寮 《楷書杜詩一首》”,未云所書杜甫何詩,姑系此。
4.《老柏行》,王世貞 《弇州山人題跋》卷三、卷六著錄,卷三條云“張溫甫好書少陵 《古柏行》……余見凡數(shù)本”,可知張氏曾多次書杜詩 《古柏行》。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王弇州爾雅樓藏法書”著錄“張秘閣即之書老柏行”,則王氏曾庋藏之。又吳其貞 《書畫記》卷三錄有“張樗寮 《古柏行》一卷”,記云“書在絹上,卷后文衡山題跋”;陸時化 《吳越所見書畫錄》卷三錄《宋張樗寮古柏行冊》;《石渠寶笈》卷五“貯乾清宮”著錄“宋張即之 《古柏行》一卷,素箋本,大楷書”,以上皆未見。
5.《書杜甫春日戲題詩一卷》(《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素箋本,行書,縱九寸七分,橫二尺七寸七分,淳祐十一年 (1251)作,《石渠寶笈續(xù)編》“重華宮藏五”著錄,未見。
【17】趙孟頫 (1254—1332)
1.《杜甫秋興詩卷》(《秋興八首》其一、二、三、六),行書,縱23.5厘米,橫261.5厘米,《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十六著錄,上海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卷。
2.《為南谷書杜詩玄都壇歌》,大德十年(1306)作,故宮博物院藏,劉九庵編著 《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上海書畫出版社1997年版)著錄,未見。
3.《行書舟中雪夜有懷盧十侍御弟軸》,新鄉(xiāng)市博物館藏,未見,轉(zhuǎn)錄自王飛 《杜詩與中國書畫創(chuàng)作》(《杜甫研究學(xué)刊》2002年第4期)。
4.《趙孟頫杜甫新畫山水障歌》,清人張琦撰集 《存介堂集帖》第二卷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未見。
5.《趙孟頫杜甫觀打魚歌并跋》,清人蔣陳錫集 《敬一堂帖》第十二冊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未見。
6.《趙孟頫杜甫客睡五律二首并跋》,清人蔣陳錫集 《敬一堂帖》第十二冊收入(見容庚《叢帖目》),未見。
【18】鮮于樞 (1256—1301)
1.《草書杜少陵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卷》,白宋紙本,高九寸二分 (31.5cm),長二丈八尺余,草書,大德二年 (1298)作,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卷一、安岐 《墨緣匯觀》法書卷下著錄,日本藤井有鄰館藏,圖見 《中國法書全集》第十卷。又民國 《壯陶閣續(xù)帖》申冊收入此書(見容庚 《叢帖目》)。
2.《杜工部行次昭陵詩卷》,紙本,行書,縱32cm,橫342cm,《石渠寶笈》卷三十一著錄,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法書全集》第十卷,又見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代書法》(上??茖W(xué)技術(shù)出版社、香港商務(wù)印書館2001年版,下同)。
3.《草書杜工部魏將軍歌卷》,紙本,行草書,縱 48cm,橫 46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法書全集》第十卷,又見 《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元代書法》。
4.《行書杜甫秋興詩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九卷。
5.《醉時歌等唐人雜詩冊》,紙本,行草書,十五頁,每頁縱29.5cm,橫17.2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四十五卷。
【19】吾 衍 (1268—1311)
《吾竹房書杜詩諸帖》,《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十七著錄,未見。
【20】虞 集 (1272—1348)
《跋任仁發(fā)“飲中八仙圖”》,隸書,縱26.7cm,橫57.7cm,泰定二年 (1325)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四十七卷(榮寶齋出版社2001年版)。
【21】張 雨 (1283—1350)
《杜子美醉時歌》,清人謝恭銘審定、陳如岡摹 《望云樓集帖》第六冊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未見。
【22】康里巎巎 (1295—1345)
《書杜詩長卷》,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韓宗伯存良家藏”著錄,未見。
【23】王 蒙 (1308—1385)
《行書杜工部詩帖》,元黃箋本,“拾遺流落錦官城”七言古詩一首,款署黃鶴山樵,清人安岐 《墨緣匯觀》法書卷下著錄,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九卷。
【24】趙 骕 (趙希遠(yuǎn),生卒年不詳,約與王蒙同時)
《行書杜詩二首卷》,吳其貞 《書畫記》卷二著錄,未見。
【25】宋 克 (1327—1387)
1.《杜甫壯游詩卷》,圖見臺北故宮博物院《中華文物五千年集刊·法書編》(臺北故宮博物院1980年版)。
2.《書杜工部楠木為秋風(fēng)所拔嘆卷》,白宋紙本,草書,安岐 《墨緣匯觀》法書卷下著錄,未見。
3.《杜甫前出塞詩九首》,明人王佐 《新增格古要論》卷三(《中國藝術(shù)文獻(xiàn)叢刊》本,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11年版)著錄云:“宋克章草九詩,吳僧善啟舊藏次本,摹刻于寺,其字絕佳。在松江府?!蔽匆?。
【26】衛(wèi) 靖 (生卒年不詳)
《杜甫游何將軍山林五律十一首》,明人茅一相撰集 《寶翰齋國朝書法十六卷》第三卷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未見。
【27】解 縉 (1369—1415)
《杜詩絕句》(“江碧鳥逾白”),黃箋,大字,清人顧復(fù) 《平生壯觀》卷五著錄,未見。
【28】于 謙 (1398—1457)
《行書杜工部詩句軸》(“藍(lán)水遠(yuǎn)從千澗落,玉山高并兩峰寒”),縱121.6cm,橫49cm,浙江省博物館藏,圖見 《榮寶齋》2003年第二期。
【29】張 弼 (1425—1487)
1.《杜甫曲江詩軸》(二首之一),紙本,草書,縱149.3cm,橫66.9cm,顧復(fù) 《平生壯觀》卷五著錄,浙江省博物館藏,圖見 《明清名家書法大成》第一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4年版,下同)。
2.《草書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詩軸》,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杜甫草堂墨跡選》(上海書畫出版社1982年版,下同)。
【30】吳 寬 (1435—1504)
《杜甫秋興四首》,清人潘正煒編次 《聽帆樓法帖》第五冊“明人書扇及尺牘”收入 (見容庚 《叢帖目》),未見。
【31】祝允明 (1460—1526)
1.《杜甫秋興詩軸》(《秋興八首》其七),紙本,草書,縱106.5 cm,橫37 cm,遼寧省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五卷,又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四十九卷。
2.《草書杜甫秋興詩軸》(《秋興八首》其一),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杜甫草堂墨跡選》。
3.《草書杜甫秋興八首卷》,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未見,賈蘭編 《杜詩書法集》收錄據(jù)原作翻刻之搨本。
4.《杜甫雕賦并表冊》(經(jīng)訓(xùn)堂法帖),紙本,每片縱29.8cm,橫28.4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毫端萬象:祝允明書法特展》(臺北故宮博物院2013年版)。
5.《杜甫諸將詩五首卷》,紙本,草書,縱33.5cm,橫468.2cm,石家莊市文物保管所藏(一說河北省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四十九卷,又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八卷。
6.《杜甫秋興詩卷》,紙本,草書,縱22.8cm,橫 342cm,正德十一年 (1516)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十卷,又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四十九卷。
7.《草書杜甫山水障歌卷》,紙本,草書,縱30.9cm,橫554.8cm,天津博物館藏,圖見《天津博物館精品系列圖集:天津博物館藏書法》(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下同)。
8.《草書杜詩卷》(《詠懷古跡五首》),紙本,縱18.6cm,橫450cm,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九卷。
9.《草書杜詩卷》(《詠懷古跡五首》其一、三,《蜀相》《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其一,《客夜》),紙本,縱31.5cm,橫748.4cm,上海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卷。
10.《草書杜詩軸》(《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紙本,縱363.9cm,橫111.1cm,上海博物館,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卷。
11.《草書飲中八仙歌軸》,傳本,紙本,縱92.8cm,橫26.7cm,四川博物院藏,圖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七卷。
12.《草書杜甫秋興八首詩卷》,縱37.5cm,橫610cm,貴州省博物館藏,圖見 《書法》1983年第5期。
13.《秋興八首為王明輔題》,紙本,草書,明人王世貞 《弇州山人題跋》卷五、清人韓泰華《玉雨堂書畫記》著錄,又據(jù)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王弇州爾雅樓藏法書”著錄“秋興八首為王明輔題”,知此卷王氏曾庋藏之,未見。
14.《杜甫秋興八首詩卷》,紙本,草書,圖見“書法空間·書法資料庫”。
15.《杜甫秋興詩軸》(《秋興八首》之三),圖見“書法空間·書法資料庫”。
按:卞永譽 《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四“嚴(yán)氏書紀(jì)”亦著錄“祝允明秋興八首”一種,于祝氏諸多 《秋興》之書中,此作何屬不明,系此。
16.《行草書杜甫詩軸》,絹本,山西博物院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八卷著錄,未見。按 《書法叢刊》2001年第1期刊馬靜、劉照華《淺談祝允明草書杜甫 〈古柏行〉詩軸》一文,文后附圖,絹本,縱73cm,橫32cm,山西博物院藏。據(jù)此大體可推知,《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八卷所著錄者當(dāng)即此《〈古柏行〉詩軸》。
17.《杜甫詠懷古跡七律五首》,民國 《壯陶閣續(xù)帖》申冊收入此書(見容庚 《叢帖目》),未見。
【32】徐 霖 (1462—1538)
《行書少陵詩軸》,紙本,弘治十五年(1502)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十卷著錄,未見。
【33】李東陽 (1447—1516)
《杜甫秋興八首冊頁》(局部),草書,見于“書法空間·書法資料庫”。
【34】楊一清 (1454—1530)
《行書杜詩卷》,嘉靖三年 (1524)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劉九庵編著 《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著錄,未見。
【35】文征明 (1470—1559)
1.《小楷書杜詩扇頁》(《題新津北橋樓得郊字》《酬高使君相贈》《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茅屋貲》《游修覺寺》《后游》《為農(nóng)》《梅雨》《田舍》《野望因過常少仙》《北鄰》《村夜》《奉簡高三十五使君》《寄楊五桂州譚》《早起》《遣意二首》《春水》《寒食》《高楠》《朝雨》《晚晴》《草堂即事》《徐九少尹見過》《丁香》《麗春》《梔子》《花鴨》),金箋,嘉靖三十四年 (1555)作,縱16cm,橫 50.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十卷。
2.《隸書杜甫秋興八首一卷》(與自畫 《吳山秋霽圖》合卷),書幅絹本,縱六寸一分(22cm),橫四尺四寸二分 (190cm),嘉靖三年(1524)作,《石渠寶笈三編》“靜寄山莊藏一”著錄,圖見2010年12月北京保利拍賣“咀英澄華——清代宮廷典藏中國古代書畫”專場圖錄。
3.《行書秋興八首卷》(與自畫 《溪山高逸圖》合卷),紙本,縱27.8cm,橫234cm,款題“嘉靖乙卯八月十日書于停云館,徵明時年八十有六”,嘉靖三十四年 (1555)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臺北)《故宮書畫錄》第四卷。③
4.《文征明杜甫秋興八首》,明 《停云館真跡四卷》第四卷、清 《紅豆山齋法帖》第五冊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未知與上二種重否,系此。
【36】陸 深 (1477—1544)
《行書秋興八首卷》,嘉靖二年 (1523)作,上海博物館藏,劉九庵 《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著錄,未見。
【37】陳 淳 (1483—1544)
1.《杜甫秋興八首卷》,紙本,草書,縱34.9cm,橫1056.2cm,嘉靖二十三年 (1544)作,《石渠寶笈》卷三十一著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第四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1973年編印,下同),又見 《中國法書全集》第十三卷。
2.《行書秋興八首詩卷》,紙本,縱27.6cm,橫356cm,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圖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九卷。
3.《行楷書杜詩卷》(《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堂成》《卜居》),紙本,縱 36.5cm,橫422cm,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七卷。
4.《草書杜詩卷》(《詠懷古跡五首》其二至五),紙本,縱31cm,橫276cm,南京市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六卷。
5.《草書杜詩六首卷》(《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一、五、二、六、九、十),紙本,縱52.3cm,橫 797cm,遼寧省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五卷。
6.《杜少陵渼陂行詩卷并小圖》,嘉靖二十三年 (1544)作,陸時化 《吳越所見書畫錄》卷二(《中國書畫全書》本)著錄,錄陳氏款云:“甲辰秋日余有荊溪之行,舟行道中偶閱杜集得此作,遂書成卷并制小圖?!蔽匆?。
【38】王 寵 (1494—1533)
《行書杜甫秋興八首詩卷》,紙本,縱26.9cm,橫 257.4cm,嘉靖七年 (1528)作,上海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三卷。
【39】文 彭 (1498—1573)
《各體書杜甫七言律詩十二首七開冊》(《詠懷古跡五首》《秋興八首》其二至七),紙本,每頁縱 23.8cm,橫 26.4cm,嘉靖三十九年(1560)作,武漢博物館藏,圖見 《紙落云煙——武漢博物館藏明代書畫珍品錄》(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
【40】文 嘉 (1501—1583)
《大行書杜詩卷》,嘉靖元年 (1522)作,美國耶魯大學(xué)美術(shù)館藏,劉九庵 《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著錄,未見。
【41】唐順之 (1507—1560)
《行草書杜詩卷》(《見螢火》《宿府》《詠懷古跡五首之五》《詠懷古跡五首之四》《客至》《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簡李公二首》《涪城縣香積寺官閣》),紙本,行草書,縱31.1cm,橫183cm,嘉靖二十三年 (1544)作,上海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三卷,又見 《中國法書全集》第十四卷。
【42】周天球 (1514—1595)
1.《行草杜甫飲中八仙歌卷》,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杜甫草堂墨跡選》。
2.《草書杜少陵詩四首》,紙本,六開,每開縱22.7cm左右,橫 14.7左右,萬歷七年(1579)作,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第二十一卷。
3.《行書杜少陵詩卷》,綾質(zhì),南京博物院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七卷著錄,未見。按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著錄此條作“明□天球”,當(dāng)即周天球,現(xiàn)系此。
【43】詹景鳳 (1532—1602)
1.《草書杜詩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紙本,草書,縱165.2cm,橫82.6cm,吉林省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六卷、《中國法書全集》第十四卷。
2.《草書杜詩軸》(《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紙本,縱315.5cm,橫103.5cm,萬歷二十七年 (1599)作,廣東省博物館藏,圖見《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三卷。
【44】陸士仁 (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隆慶、萬歷年間)
《楷書杜甫秋興八首詩扇頁》,金箋,楷書,萬歷二十八年 (1600)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十一卷,又見《中國法書全集》第十四卷。
【45】朱希賢 (生卒年不詳)
《草書杜詩卷》(《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九、十, 《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其二,《旅夜書懷》《秦州雜詩二十首》其三、《搗衣》《客夜》《可惜》),紙本,縱 19.7cm,橫274.5cm,萬歷十四年 (1586)作,安徽省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卷,又見 《書法叢刊》2003年第3期。
【46】徐 渭 (1521—1593)
1.《草書杜甫懷西郭茅舍詩草書軸》,紙本,縱189.5cm,橫60.3cm,上海博物館藏,圖見《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三卷。
2.《杜甫詩二首扇頁》(《晚出左掖》《重過何氏五首》之一),上海博物館藏,圖見 《上海博物館藏明清書畫扇面名品百選》(日本書藝院出版)。
3.《行草書杜甫秋興八首》冊頁,紙本,每開縱29.2cm,橫35.9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第四卷。
4.《草書杜甫和賈舍人早朝詩軸》,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杜甫草堂墨跡選》。
5.《行草七絕杜甫詩軸》(《贈花卿》),紙本,縱 130.8cm,橫 29.7cm,蘇州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六卷。
6.《杜甫后出塞五首行書札》,紙本,縱24.7cm,橫24cm,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三卷。
7.《書李杜詩帖》,《式古堂書畫匯考》書卷之二十七著錄,未見。
【47】趙南星 (1550—1627)
《草書杜詩》,紙質(zhì),上海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三卷著錄,未見。潘仕成撰集《海山仙館藏真三刻》第三卷收入《趙南星杜甫漢朝七律二首》,有劉墉、翁方綱跋 (見容庚《叢帖目》),不知與 《圖目》所著錄是否為同作,附此。
【48】婁 堅 (1554—1631)
1.《行書杜甫詩軸》(《嚴(yán)公枉駕草堂兼攜酒饌》),絹本,縱199.3cm,橫48cm,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一卷。
2.《大楷書杜詩冊》,天啟元年 (1621)作,北京市文物商店藏,劉九庵 《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著錄,未見。
3.《行書杜甫詩軸》(《春日憶李白》),絹本,縱175cm,橫50.3cm,首都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一卷。
4.《行書杜詩十首冊》(實為杜詩八首:《數(shù)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客亭》《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后游》《宿昔》《吾宗》《十七夜對月》《春宿左省》,余二首為李白詩:《別儲邕之剡中》《贈孟浩然》),灑金箋,十開,縱30.7cm,橫47.6cm,上海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三卷。
5.《草書杜詩卷》(《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絹本,縱29cm,橫358cm,萬歷三十八年 (1610)作,上海朵云軒藏,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卷。
6.《行書杜詩冊》,十開,紙本,天啟七年(1627)作,上海朵云軒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卷著錄,未見。
【49】鄒元標(biāo) (1555—1624)
《行草杜甫飲中八仙歌詩句軸》(“李白斗酒詩百篇”四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杜甫草堂墨跡選》。
【50】董其昌 (1555—1636)
1.《行草杜甫詩卷》(《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紫宸殿退朝口號》《和賈舍人早朝》《至日遣興奉寄兩院故人》),圖見 《昆侖堂藏書畫集》上(昆侖堂美術(shù)館2008年編?。?,輔以 《絳云樓題跋》“董玄宰書少陵書卷”條。
2.《行草杜甫高都護(hù)驄馬行》,絹本,縱26.6cm,橫269.3cm,《石渠寶笈》卷三十一著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第八卷。
3.《楷書秋興八首冊》,紙本,冊頁,均縱22.3cm,橫10.4cm,《石渠寶笈》卷四十三著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第二十四卷。按:據(jù)劉九庵編著《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有董其昌萬歷四十三年 (1615)《為舜甫姪孫書杜甫詩冊》,作品未見,不知所書杜詩是否即此 《楷書秋興八首冊》。又明崇禎四年摹勒《研廬帖六卷》第五卷收入董書《秋興八首懷古一首并跋》、清人湯銘摹勒 《如蘭館帖四卷》第三卷收入董書《杜甫秋興八首》(均見容庚 《叢帖目》),附此。
4.《杜律冊》(《曲江對酒》《秋興八首》其五、其四),行書,十五幅,均縱 26.3cm,橫14.7cm,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第二十五卷。
5.《杜甫謁玄元皇帝廟詩軸》,紙本,楷書,縱181.5cm,橫46.1cm,《石渠寶笈三編》“乾清宮藏一一”、《故宮書畫錄》著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第三十卷。又明 《延清堂帖六卷》第四卷收入此書(見容庚 《叢帖目》)。
6.《行書杜甫秋興詩軸》(《秋興八首》其五),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杜甫草堂墨跡選》。
7.《行書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冊》,紙本,六對開,每開縱32.2cm,橫15cm,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未見,轉(zhuǎn)錄自賈蘭《杜甫草堂館藏精品評介》(《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8年第2期),又賈氏編 《杜詩書法集》收錄據(jù)原作翻刻之搨本。
8.《行書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卷》,綾本,縱23.7cm,橫281.5cm,崇禎四年 (1631)作,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未見,轉(zhuǎn)錄自賈蘭《杜甫草堂館藏精品評介》。
9.《行書杜詩古柏行冊》,九開,紙本,天啟七年 (1627)作,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九卷著錄,未見。
10.《行書杜甫秦州八詠卷》,絹本,萬歷三十五年 (1607)作,上海文物商店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二卷著錄,未見。清王翚輯刻 《清暉閣藏帖十卷》第十卷收入董書《杜甫秦州雜詩》(見容庚 《叢帖目》),附此。
11.《行書杜甫詩冊》,二十三開,紙本,每開縱 25cm,橫 13.5cm,萬歷四十三年(1615)作,廣東省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三卷著錄,未見。按:《石渠寶笈三編》“御書房藏二”著錄 《董其昌書杜律真跡一冊》,紙本,行書,十二對幅,每幅縱八寸一分,橫四寸五分,書杜甫 《曲江對酒》《秋興八首》其五、其四三詩,或即此 《行書杜甫詩冊》,姑系此。
12.《行書杜詩五言律八首》,白綾,行書,二首仿蘇,二首仿黃,二首仿米,二首仿蔡元長,清人顧復(fù) 《平生壯觀》卷五著錄,未見。
13.《杜詩七言絕三首詩卷》,高麗紙,顧復(fù) 《平生壯觀》卷五著錄,未見。
14.《行書杜甫飲中八仙歌卷》,紙本,縱40cm,橫1360cm,圖見 《書法從刊》1998年第3期。按明人朱之赤 《朱臥庵藏書畫目》(見《書畫錄》,臺灣世界書局2011年版)著錄 《董宗伯仿李北海書飲中八仙歌卷》,不知是否即《叢刊》所載此卷,附此。
15.《董其昌書飲中八仙歌一軸》,灑金粉箋本,《石渠寶笈》卷七著錄,未見。又清張士范撰集 《式好堂藏帖四卷》第三卷收入董書《飲中八仙歌并跋》(見容庚 《叢帖目》),附此。
16.《董其昌書杜甫三詩一卷》(《幽人》《宿鑿石浦》《津口》),鏡面宣德箋本,行書,縱八寸,橫三尺八寸,天啟六年 (1626)作,《石渠寶笈續(xù)編》“養(yǎng)心殿藏四”著錄,未見。
17.《董文敏書杜詩臨顏帖卷》(《觀薛稷少保書畫壁》《題壁上韋偃畫馬歌》),綾本,方濬賾 《夢園書畫錄》卷十三(《中國書畫全書》本)著錄,未見。
18.《行楷杜甫詩軸》,紙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十一卷著錄,未見。
19.《草書杜詩卷》,紙本,上海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三卷著錄,未見。
20.《草書杜詩卷》,綾本,廣東省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三卷著錄,未見。按 《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藏二六”著錄 《董其昌書杜甫詩一卷》,綾本,草書,縱七寸二分,橫一丈四尺八寸五分,書杜甫 《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七月一日題終明府水樓二首》其二三詩,或即此 《草書杜詩卷》,姑系此。
21.《行書杜甫醉歌行一卷》,綾本,縱八寸,橫八尺,《石渠寶笈三編》“養(yǎng)性齋藏”著錄,未見。按 《書法》雜志1984年第4期刊董其昌 《行書杜甫醉歌行卷》,崇禎四年 (1631)作,或即 《石渠寶笈三編》所著錄者,姑系此。
22.《杜甫千秋節(jié)五律并跋》,張琦 《存介堂集帖》第二卷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未見。
23.《董其昌杜甫韋偃雙松圖歌》,清 《玉虹鑒真續(xù)帖》第十二卷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未見。
24.《董文敏書杜少陵詩》,黃宋紙本,沈樹鏞 《書畫心賞日錄》(《中國書畫全書》本)著錄,未記所書杜甫何詩,姑系此。
【51】米萬鐘 (1570—1628)
1.《書杜甫夜宴左氏莊句》(檢書燒燭短,看劍引杯長),紙本,行書,縱 343cm,橫97cm,上海朵云軒藏,圖見 《中國法書全集》第十五卷。
2.《行書杜詩軸》,紙本,重慶市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七卷著錄,未見。
3.《草書杜甫詩句軸》(“返照入江翻石壁,歸云擁樹失山村”),紙本,縱 165cm,橫47.5cm,濟(jì)南市博物館藏,圖見 《書法叢刊》2008年4期。
【52】張 駿 (生卒年不詳)
《草書杜甫貧交行詩軸》,紙本,縱153.4cm,橫62.7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見《中國古代書畫圖錄》第二十卷。
【53】張瑞圖 (1570—1641)
1.《杜甫飲中八仙歌卷》,灑金紙本,天啟七年 (1627)作,孔尚任 《享金簿》著錄,圖見《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2.《草書杜甫渼陂行詩卷》,紙本,縱170.3cm,橫22cm,萬歷二十四年 (1569)作,遼寧省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3.《行書杜甫題玄武禪師屋壁五律詩軸》,紙本,縱193.3cm,橫60.8cm,上海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按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三卷著錄張瑞圖《行書杜甫五律詩軸》,紙質(zhì),上海博物館藏,未見,不知是否即此 《題玄武禪師屋壁五律詩軸》,系此待考。
4.《草書杜甫秋興八首卷》,紙本,縱28cm,橫620cm,臺灣張伯謹(jǐn)氏私人藏,圖見《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5.《草書杜甫飲中八仙歌等二首卷》(另一首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紙本,縱29.8cm,橫701cm,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按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七卷著錄張瑞圖《行草書杜詩卷》,紙質(zhì),成都市杜甫草堂藏,未見,不知是否即此 《飲中八仙歌等二首卷》,系此待考。
6.《草書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四詩軸》,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7.《行書杜甫洗兵行詩句軸》,縱167.5cm,橫40.2cm,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8.《行書杜甫早起詩軸》,縱 228cm,橫52cm,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9.《行書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句軸》,紙本,縱344.2cm,橫96cm,首都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10.《行草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詩軸》,紙本,縱165cm,橫 41cm,首都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11.《行書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詩句軸》,紙本,溫州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12.《草書杜甫夜宴左氏莊詩軸》,絹本,縱205.5cm,52.2cm,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杜甫草堂墨跡選》,又見 《中國書法全集》第五十五卷。
13.《草書杜甫重過何氏五首其三軸》,綾本,草書,縱170cm,橫46cm,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杜甫草堂墨跡選》。
14.《行書杜甫南鄰詩軸》紙本,草書,縱347cm,橫102.5cm,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草堂》1983年第2期封三。
15.《草書杜甫美陂行詩卷》,紙本,縱22cm,橫 107.3cm,遼寧省博物館藏,圖見《張瑞圖墨跡大觀》(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2年版,下同)。
16.《草書杜甫五律畏人詩軸》,絹本,草書,縱163cm,橫46cm,天津博物館藏,圖見《天津博物館精品系列圖集:天津博物館藏書法》,又見 《中國法書全集》第十五卷。
17.《草書杜甫高都護(hù)驄馬行長卷》,紙本,縱25.8cm,橫456cm,湖北省博物館藏,圖見《張瑞圖墨跡大觀》(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2年版)。
18.《行書杜甫驄馬行詩卷》,天啟六年 (1626)作,圖見 《張瑞圖墨跡大觀》。
19.《行書杜甫野望因過常少仙詩軸》,絹本,縱172cm,橫44.9cm,圖見 《張瑞圖墨跡大觀》。
20.《草書杜甫西郊詩軸》,絹本,縱198.4cm,橫38.4cm,四川博物院藏,圖見 《書法叢刊》2014年第2期。
21.《草書杜甫晚出左掖詩軸》,圖見“書法空間·書法資料庫”。
22.《行草書杜甫詩冊》(《渼波西南臺》《九日寄岑生》《夜聽許十損誦詩愛而有作》《夏日李公見訪》)天啟四年 (1624)作,上海朵云軒藏,圖見“書法空間·書法資料庫”。
23.《草書杜甫西郊詩軸》,綾本,草書,189.5cm,橫55.5厘米,江西省博物館藏,圖見“書法空間·書法資料庫”。
24.《行書秋興八首卷》,紙本,天啟五年(1625)作,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藏,《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九卷著錄,未見。
25.《行書秋興八首卷》,紙本,崇禎九年(1636)作,中國美術(shù)館藏,《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一卷著錄,未見。
【54】李流芳 (1575—1629)
1.《小楷杜子美詩扇頁》(《示從孫濟(jì)》《后出塞五首》其二),金箋,縱 14.5cm,橫47.4cm,圖見 《書法從刊》2000年第1期。
2.《行草書杜甫詩扇面》(《瀼西寒望》),灑金箋,縱17cm,橫52cm,圖見 《書法叢刊》2003年第3期。
【55】范風(fēng)仁 (范梅隱)(生卒年不詳)
《范梅隱杜詩陶詩摘句四本》《集杜一本》,明朱之赤 《朱臥庵藏書畫目》(見 《書畫錄》,臺灣世界書局2011年版)著錄,未見。
【56】王 鐸 (1592—1652)
1.《草書杜詩卷》(實為杜詩二首:《登兗州城樓》《課小豎鉏斫舍北果林……三首》其二;其余四首為:張均 《岳陽晚景》,王維 《過香積寺》《早朝》,處默 《圣果寺》),紙本,縱36cm,橫386cm,天啟五年 (1625)創(chuàng)作,濟(jì)南市文物商店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六卷。
2.《行書杜甫江上詩軸》,崇禎七年(1634)作,綾本,行書,縱160cm,橫52cm,武漢市博物館藏,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八卷,《王鐸書法全集》。
3.《行書杜甫秋野詩軸》(“禮樂攻吾短”),崇禎十年 (1637)作,綾本,行書,縱245cm,橫50cm,廣州美術(shù)館藏,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4.《草書杜律卷》(《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贈別何邕》《客亭》《登牛頭山亭子》),素綾本,草書,順治三年 (1646)作,縱25.1cm,橫220.2cm,遼寧省博物館藏,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5.《杜甫秋興卷》,草書,紙本,縱28cm,橫420cm,順治三年 (1646)作 ,廣州美術(shù)館藏,劉九庵 《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著錄,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6.《杜甫瞿塘兩岸詩卷》,草書,紙本,順治三年 (1646)作,北京藍(lán)氏藏,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7.《杜甫詩卷》(《題玄武禪師屋壁》《秦州雜詩之“鳳林戈未息”》《送遠(yuǎn)》《玉臺觀》《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其二,《旅夜書懷》《登岳陽樓》紙本,草書,縱30.2cm,橫698.5cm,順治三年 (1646)作,上海博物館藏,劉九庵《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著錄,圖見《王鐸書法全集》,又見 《中國法書全集》第十六卷。
8.《杜甫詩草書卷》(《后游》《出郭》《村夜》),草書,綾本,縱27cm,橫202cm,順治三年 (1646)作,揚州文物商店藏,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9.《杜甫“鳳林戈未息”詩卷》,紙本,草書,順治三年 (1646)作,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10.《杜子美贈陳補闕詩》,行書,綾本,縱203cm,橫5lcm,清順治四年 (1647)作,開封市博物館藏,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2006年版,下同)。
11.《杜甫詩五律五首》(《晚出左掖》《送賈閣老出汝州》《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憶弟二首》之二《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之二),草書,順治四年 (1647)作,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12.《杜甫空囊詩軸》,行書,綾本,縱228cm,橫53.5cm,順治七年 (1650)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二十二卷、《王鐸書法全集》。
13.《贈子房工草書唐人詩五首詩卷》(其中杜甫三首:《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其一、《瞿塘兩崖》《春夜喜雨》),崇禎十四年(1641)作,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14.《草書唐人詩六首詩卷》(其中杜甫五首:《瞿塘兩崖》《瀼西寒望》《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其二、《登兗州城樓》《洞房》),順治四年 (1647)作,古吳軒藏,圖見 《王鐸書畫編年圖目》(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15.《草書唐人五律五首詩卷》(其中杜甫兩首:《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其二、《宿江邊閣》),順治五年 (1648)作,草書,綾本,縱27cm,橫231cm,煙臺市博物館藏,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16.《草書為葆光張老親翁書唐人五律八首詩卷》(其中杜甫五首:《獨酌》《獨酌成詩》《寄高適》《聞惠二過東溪特一送》《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員外綰》),順治七年 (1650)作,草書,紙本,縱30cm,橫364.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劉九庵 《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著錄,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17.《草書唐人五律九首詩卷》(其中杜甫五首:《秦州雜詩二十首》之十九、《禹廟》《春宿左省》《洞房》《驪山》),無署年,草書,紙本,縱34.5cm,橫654cm,首都博物館藏,圖見 《王鐸書法全集》。
18.《為魯光老行書杜詩》,順治七年(1650)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劉九庵 《宋元明清書畫家傳世作品年表》著錄,未見。
19.《草書杜詩卷》(《游修覺寺》《后游》《蕃劍》),綾本,縱27.5cm,橫196.5cm,舟齋周煦良藏,圖見 《書法叢刊》2005年第1期。
20.《杜詩秋興一首》,清王無咎集 《擬山園帖十卷》第五卷收入(見容庚 《叢帖目》),未見。
21.《為三弟子陶書杜甫五律七首》,《擬山園帖十卷》第十卷收入,未見。
【57】倪元璐 (1594—1644)
1.《贈行之杜甫詩句立軸》(《嚴(yán)公仲夏枉駕草堂》句:“百年地辟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紙本,行楷書,縱 81cm,橫 26.1cm,上海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四卷。
2.《行草書杜甫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句軸》,紙本,行草書,縱135cm,橫27.5cm,廣州藝術(shù)博物院藏,圖見“書法空間·書法資料庫”。
【58】許光祚 (生卒年不詳,1619年在世)
1.《草書杜詩扇頁》(《房兵曹胡馬》),金箋,重慶市博物館,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七卷。
2.《草書杜甫短歌行詩軸》,絹本,縱169cm,橫48cm,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藏,圖見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第十七卷。
3.《杜甫秋興八首卷》,行草書,萬歷十九年 (1591)作,鄧代昆私人藏,圖見“書法空間·書法資料庫”。
【59】許 初 (生卒年不詳)
《杜甫秋興八首篆書冊》,紙本,篆書,凡十四開,每開字?jǐn)?shù)不一,每開縱均27.4cm,首開橫29.3cm,第二至十二開橫28.9cm,隆慶三年 (1569)作,《石渠寶笈三編》著錄,今載《故宮書畫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圖見 《故宮歷代法書全集》(臺北)第十七卷。
【60】朱舜水 (1600—1682)
1.《行草杜甫詩橫幅》(《秋興八首》其四),縱27cm,橫60cm,圖見 《書法》2012年第7期。
2.《行草杜甫詩橫幅》(《秋興八首》其六),縱28.8cm,橫59cm,圖見 《書法》2012年第7期。
(以待后續(xù))
責(zé)任編輯 張宏
作者:張家壯,福建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南京藝術(shù)學(xué)院博士后,3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