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樹就是一部站立著的歷史,它用自己的年輪一圈一圈地記錄著歷史,與歲月俱長,與山川同在,卻又常綠不衰,郁郁蔥蔥。
一棵茂盛的古樹用它的枝椏輕輕地托著一顆未爆的炸彈,就像一個老人拉住了一個到處亂跑、莽撞闖禍的孩子。炸彈有一個老式暖水瓶那么大,高高地懸在半空,它是從千多米高的天空飛落下來后被這棵樹輕輕接住的。就這樣在濃密的綠葉間探出頭來,瞪大眼睛審視人世,已經(jīng)整整80年。眼前是江西瑞金葉坪村的一棵老樟樹。
樟樹在江西、福建一帶是常見樹種,家家門前都有種植,三五百年的老樹隨處可見。但這一棵卻不同。一是它老得出奇,樹齡已有1100多年。一棵樹就是一部站立著的歷史,它用自己的年輪一圈一圈地記錄著歷史,與歲月俱長,與山川同在,卻又常綠不衰,郁郁蔥蔥。第二個不尋常處,是因為它和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一個偉人緊緊連在一起,這個人就是毛澤東。毛澤東也是一棵參天大樹,他有83圈的年輪,1931年當他生命的年輪進入到第38圈時在這里與這棵古樟相遇。
那時中國大地如一鍋開水,又恰似一團亂麻,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已走到了盡頭。這時出現(xiàn)了中國共產(chǎn)黨,要領導農(nóng)民來一次徹底的土地革命。共產(chǎn)黨的總部設在上海,它的行動又受命于遠在莫斯科的共產(chǎn)國際,他們對中國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革命知之甚少,又亂指揮,造成失誤連連。毛澤東便自己拉起一桿子隊伍上了井岡山,要學綠林好漢劫富濟貧,又參照列寧的路子搞了個“蘇維?!闭?quán)。1931年他率隊下山準備到福建重整旗鼓再圖發(fā)展,當路過瑞金時,鄧小平正在這里任縣委書記,就建議他在這里扎根。于是1931年11月7日蘇俄十月革命勝利14周年這一天,在瑞金葉坪村的一個大祠堂里召開了全國代表大會。第一個全國性的紅色政權(quán)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臨時政府宣告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后來被中國人稱呼了近半個世紀的“毛主席”就是從這一天開始的。
雖是共和國的主席,毛澤東也只能借住在一戶農(nóng)民家里。這是一座南方常見的木結(jié)構(gòu)土坯二層小樓,狹窄、陰暗、潮濕。小樓與祠堂之間是一個廣場,是紅軍操練、閱兵的地方,廣場盡頭還有一座烈士紀念塔。這實在是一處革命圣地,是比延安還要老資格的圣地。共產(chǎn)黨第一次嘗試建立的中央政府有軍事、財政、司法、教育、外交等九部一局,都設在那個大祠堂里。毛澤東等幾個領導人則住在廣場的南頭的小樓上,樓后就是這棵巨大的樟樹。
那天,毛澤東正在二樓上看書,空中隠隠傳來飛機的轟鳴。突然一聲凄厲的嘶鳴,飛機俯沖而下,鐵翅幾乎刮著屋頂,一顆炸彈從天而降。毛停筆抬頭,看看窗外,半天沒有什么動靜,飛機已經(jīng)遠去,轟鳴聲漸漸消失。這時房后已經(jīng)亂作一團,早涌來了許多干部群眾。很明顯,這架飛機是沖著臨時中央政府,沖著毛澤東而來,只扔了一個炸彈就走了,但炸彈并沒有爆炸。大家圍著屋子到處尋找,地上沒有,又仰頭看天,突然有誰喊了一聲:“在樹上!”只見一顆光溜溜的炸彈垂直向下卡在樹縫里。好懸!沒有爆炸。這時毛澤東已經(jīng)走下樓來。人們早已驚出一身冷汗,齊向主席道賀,天佑神人,大難不死。毛澤東笑了笑說:“是天助人民,該我新生的蘇維埃政權(quán)不亡?!?/p>
走近大樹我就為之一震,肅然起敬。因為它簡直就是火山噴出地面后突然凝固的一座石山,盤龍臥虎,遮天蓋地。樹干直徑約有4米,樹紋起伏奔騰如江河行地。樹的一半曾遭雷劈,外皮炸裂,木質(zhì)外露,如巨人向天狂呼疾喊,聲若奔雷。
歷史的腳步已走過80年,這棵老樟樹依然佇立在那里。枝更密,葉更茂,桿更壯。那顆未爆的炸彈還靜靜地掛在樹上?,F(xiàn)在這里早已成為旅游景點,人們都爭著來到樹下,仰望這定格在歷史天空中的一瞬。一千多年的歲月啊,它看過了改朝換代,看過了滄海桑田,看盡了滾滾紅塵。遠的不說,只從共產(chǎn)黨鬧革命開始它就站在這里看紅軍打仗,看第一個紅色中央政府成立,看長征出發(fā);又遙望北方,看延安抗日,北京建國。它的年輪里刻著一部黨史,一部共和國的歷史。它懷里一直輕輕地抱著那顆炸彈,這是一把現(xiàn)代版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試其定力,然后又戒其權(quán)力。它告誡我們,革命時要敢于犧牲,臨危不亂;掌權(quán)后要憂心為政,如履薄冰。(責任編輯/鄧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