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
(廣西科技大學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廣西柳州545006)
西南地區(qū)女大學生人體計測及體型特征分析
金枝
(廣西科技大學藝術與文化傳播學院,廣西柳州545006)
選擇在西南地區(qū)一定范圍內隨機抽取適合條件的女性進行13個項目的人體計測,然后對計測樣本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歸納出人體實長、胸部挺度及胸部形態(tài)3個因子,并對胸部挺度因子中的項目進行相關分析,找出制作女上裝新原型的參考數(shù)據(jù)及理論依據(jù).
西南地區(qū);女大學生;人體測量;體型特征
在服裝結構領域,服裝和人體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服裝服務于人體,服裝結構的研究也離不開人體.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fā)展,人體體型特征不斷發(fā)生變化,如果在服裝制作時根據(jù)國家標準不時地作出實時、實地、實景的修改,就會制作出更符合時尚潮流的服裝,克服穿著時出現(xiàn)的多種弊病,所以人體計測應該是服裝工作者永遠的課題.
1.1 計測對象確定
由于人體體型受性別、年齡及地域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人體計測有其自身的特點,對測量儀器設備、環(huán)境及計測人員要求較高,這就決定了測體必須相對集中,而不能分散進行[1-2].本文計測目標對象主要是18歲~24歲年輕女性,目標區(qū)域為西南地區(qū).從廣西科技大學來自西南5省符合目標年齡的女學生中隨機抽取.
1.2 計測部位確定
計測主要目的是為后續(xù)實用女上裝新原型尋找參考尺寸依據(jù),選擇測量女性人體身高、胸圍、下胸圍、背肩寬、前腰節(jié)長、后腰節(jié)長、前肩點長、后肩點長、頸側點~胸高點(BP點高)、肩點~胸高點(SP~BP)、肩點~肩胛骨上部突出點(SP~肩胛突點),共計11個部位.由測量結果計算派生出前后腰節(jié)差、胸圍與下胸圍之差2個部位數(shù)據(jù),用來反映胸部挺度的量化依據(jù).
1.3 計測樣本數(shù)量確定
2001年4月在北京召開的ISO/TC159/SC3/WG1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建立人體數(shù)據(jù)庫的基本要求》國際標準草案中建議:樣本容量是根據(jù)研究的目的決定的,多數(shù)情況下人體測量的數(shù)據(jù)滿足置信度設定在5%~95%之間,測量對象的最小數(shù)量應該確保數(shù)據(jù)置信區(qū)間在5%~95%[3].
在1.2的測量部位中,滿足95%的置信度,1%的相關準確度時,變異系數(shù)最大的部位是背肩寬和前肩點長,所需樣本容量分別為177和175,同時剔除預測到人體計測中的無效樣本,本計測決定將樣本容量設置成300人,可以全部滿足所有部位的計測.
1.4 計測過程與方法
人體的基本測量數(shù)據(jù)是以立位正常姿勢下計測值為準,被測者穿緊身彈力內衣褲或單件健身形體服裝[4].計測工具以0.7 cm寬的皮尺為主,配以高度計測計、腰節(jié)帶、樹脂薄片、黑色三角標記貼;計測過程的具體順序如下:
Step1被測者以正確著裝姿勢站立,標記基準點:頸側點、胸高點、肩點、肩胛骨突點、第七頸椎點等[5];
Step2標記水平腰圍線和胸圍線,固定自然著裝狀態(tài)下腰帶的位置;
Step3根據(jù)正確的標記點與標記線進行測量[6](如圖1).
2.1 計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分析
為了更直觀地觀察出人體各部位尺寸的數(shù)據(jù)分布特性,本實驗用數(shù)理統(tǒng)計軟件SPSS對計測部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其中幾個常見主要部位的均值較接近服裝結構中常用的中間標準體尺寸,可用于女裝上身原型制作的尺寸參考,如表2.
圖1 人體測量圖(胸高與背肩寬)Fig.1 Diagram of body measurement (breast depth and Shoulder width)
表1 人體計測基本結果統(tǒng)計Tab.1Basic statistical results of human measurements
表2 計測均值與中間體值比較Tab.2Comparison of mean and intermediate valuescm
2.2 因子分析的實驗與結果
從人體計測項目構成來看,人體上半身每一個部位(包括本計測中未涉及的其它部位)與上半身原型的構成之間幾乎都存在著一定的關聯(lián)性,但在原型制圖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如果每個項目都作為一個主要因素用于制圖中,勢必會增加原型的復雜程度.在數(shù)據(jù)的分析過程中,將與計測目標有關的項目提取進行因子分析,其目的是為了概括相近的主要因素而確定原型的制作的主要方法.
通過因子分析中的方差最大旋轉法[8],將人體計測中的13個項目排列成13個因子,按照各因子特征值的大小排列,前3個因子的特征值在1.5以上,且累計貢獻率為71.299%,這3個因子包含了全體變量的大部分信息,故將變量歸納為3個因子(見表3).
表3 方差解釋總表Tab.3Total variance explanation
表4 旋轉后的因子負荷矩陣Tab.4 Factor load matrix after rotation
而因子的具體提取結果見表4,根據(jù)因子的提取結果,可以將因子歸納為:
第一因子:上半身實長因子,對總體項目的解釋度為40.335%.其中,負荷系數(shù)較高的項目依次是:后肩點長(0.833)、身高(0.829)、后腰節(jié)長(0.828)、前肩點長(0.827)、前腰節(jié)長(0.751),是對上半身總體長度的一個概括.
第二因子:胸部挺度因子,對總體項目的解釋度為18.570%.其中,負荷系數(shù)較高的項目依次是:胸圍-下胸圍(0.873)、前后腰節(jié)差(0.870),是對胸部挺度的描述.從表中還可看出,前肩點長、前腰節(jié)長、下胸圍等也可以作為對胸部挺度描述的負荷系數(shù),只是系數(shù)相對低些.
第三因子:胸部形態(tài)因子,對總體項目的解釋度為12.393%.其中,負荷系數(shù)較高的項目依次是:胸圍(0.830)、SP~BP(0.736)、下胸圍(0.683)、BP高(0.617).這幾個項目是對胸部的形態(tài)的總描述.
2.3 相關分析的實驗與結果[7-8]
從人體計測數(shù)據(jù)表中將身高在160cm左右的樣本人體(國家號型中160cm的適合范圍:157 cm~163 cm)抽出,共計140人進行相關分析.其目的是為了減少數(shù)據(jù)分析的誤差,剔除較離散的樣本,更好地反應數(shù)據(jù)分析的結果.其樣本描述性統(tǒng)計如表5所示.
表5 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樣本N=140)Tab.5Descriptive statistics(N=140)
在數(shù)據(jù)的分析過程中,將與計測目標有關的7個項目進行相關分析,為了考察決定前后浮余量(胸部挺度)的諸因素之間的相關性,進而決定原型制作中浮余量[9]的確定方法(表6所示).
表6 人體計測相關關系分析Tab.6Relation analysis of human body measurement
從表6的相關分析結果可以得知:
胸圍-下胸圍與前后腰節(jié)差的p≤0.01,相關系數(shù)為0.828,具有非常密切的相關關系.這2個指標同時表示胸部的豐滿程度.
前肩點長與胸圍-下胸圍、前后腰節(jié)差呈負相關關系,雖然相關系數(shù)較小,為-0.258和-0.221.此數(shù)據(jù)說明,前肩點長與胸部的豐滿度呈反比關系.
2.4 胸部挺度因子的再論證
2.4.1 胸圍-下胸圍的測量方法及與胸部挺度關系
胸圍的標準測量方法為:以BP點為測點,用軟尺水平測量胸部最豐滿處一周,軟尺緊貼人體皮膚或緊身內衣,由松慢慢收緊,被測者要求保持自然站立姿勢及正常呼吸狀態(tài).下胸圍的標準測量方法為:用軟尺水平測量胸底部一周,不包括乳房尺寸.
胸圍與下胸圍的差(胸圍-下胸圍)主要反映的是乳房的大小,既是胸部挺度的依據(jù),也是設計和選購女性文胸的依據(jù)之一.
2.4.2 前后腰節(jié)差的測量方法及與胸部挺度關系
前腰節(jié)長的標準測量方法為:被測者自然立姿時,從頸側點經BP點到達前腰圍線的長度;后腰節(jié)長的標準測量方法為從頸側點經肩胛突點到達后腰圍線的長度.
男性由于肩胛骨比較發(fā)達,而胸部相對較平而導致后腰節(jié)長比前腰節(jié)長稍長,故前后腰節(jié)差為-2.5 cm~-3 cm之間[10];而正常女性因乳房挺起,故前腰節(jié)長比后腰節(jié)長稍長,一般為0.5 cm~1 cm之間,挺胸體或高胸體前后腰節(jié)差大于1 cm,平胸體或駝背體女性前后腰節(jié)差為0或負數(shù).
胸圍-下胸圍和前后腰節(jié)差這2個由測量結果派生出的部位數(shù)據(jù)能很好地詮釋胸部的挺度.
1)對廣西科技大學來自西南5省的300名18歲~24歲的女大學生進行13個部位的人體計測(11個測量部位+2個派生部位),其中6個常見主要部位的均值較接近服裝結構中常用的中間標準體尺寸,可用于女裝上身原型制作的尺寸參考;
2)對計測的13個部位進行因子分析,得出反映人體體型特征的3個因子,分別為人體實長因子、胸部挺度因子和胸部形態(tài)因子;
3)在所有樣本中,抽出國標中間體號型(160/84)中身高合適的140名進行再統(tǒng)計,并與計測目標有關的7個部位進行相關分析,最終確定2個部位同時決定胸部的豐滿程度,為后續(xù)的女原型制作中浮余量確定方法.
[1]郭虹,遲曉麗.湖南地區(qū)大學生體型特點分析[J].紡織學報,2011,32(6):109-112.
[2]鄒平,吳世剛.東北地區(qū)女青年體型及檔差的修訂[J].紡織學報,2009,30(11):115-119.
[3]何黎.服裝網絡銷售中的人體測量及號型推薦[D].無錫:江南大學,2008.
[4]劉瑞璞.服裝紙樣設計原理與技術[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5.
[5]金枝,王永榮,卜明峰,等.針織服裝結構與工藝[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
[6]劉紅曉.上肢運動與服裝結構的關系[J].廣西工學院學報,2010,21(3):70-75.
[7]項宇.華中地區(qū)18-25歲女青年體型測量及實用版型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1.
[8]時立文.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從入門到精通[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9]金枝.服裝結構制板方法的優(yōu)化[J].廣西工學院學報,2007,18(4):95-98.
[10]劉東.服裝前后腰節(jié)差的確定方法[J].上海紡織科技,2009,37(6):33-35.
Analysis of body measuring and body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JIN Zhi
(School of Art and Culture Communication,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iuzhou 545006,China)
We randomly select some females from the southwest region to conduct thirteen items of body measuring. Then,we mak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data of the samples and summarize the exact length of the human body,breast stiffness and breast shape,and analyze the causes of breast stiffness to find out the reference data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making new female upper garment prototype.
Southwest of China;female college students;body measurement;body shape characteristics
TS941.2
A
2095-7335(2016)02-0113-06
10.16375/j.cnki.cn45-1395/t.2016.02.020
(學科編輯:黎婭)
2015-09-18
廣西教育廳高??蒲许椖?YB2014205);廣西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研究項目(SK13LX253);廣西科技大學科學基金(??谱?307114)資助.
金枝,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服裝教學研究,E-mail:shujinsh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