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飛 張龍輝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huán)信息學院,天津300380)
應用技術型高校實踐活動對隱性德育影響的思考
李燕飛 張龍輝
(天津理工大學中環(huán)信息學院,天津300380)
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應用型人才的德育顯得格外重要。隱性德育的實施是學校提高德育效果的一種重要方式,實踐活動是隱性德育的有效載體,在大學生隱性德育上具有價值導向、鍛煉素質、堅定意志、提高適應能力的功能。本文通過文獻檢索和問卷調查,探索應用技術型高校實踐活動對隱性德育的影響。
應用技術型高校;隱性德育;實踐活動
隱性德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存在形式,存在多種多樣的實施方式。隱性德育是指采取暗示和間接的方式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通過文化環(huán)境、師德建設、網(wǎng)絡生活和實踐活動的作用,以示范和服務等潛移默化的方式,在正規(guī)課程之外,通過制度和文化的灌輸、生活和實踐的影響形成。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隱性德育中的實踐活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對其品德的完善至關重要。在實踐活動中學以致用,掌握真才實學,提升社會適應能力,通過走出校園,提高個人社會化程度,增強應用本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天津理工大學中環(huán)信息學院為例,該校為天津中環(huán)電子信息集團與天津理工大學合辦,作為應用技術型高校具有代表性。通過前期的文獻檢索和對學生的深度訪談,編制了除被調查者個人信息之外包含21個題目的調查問卷,選題在對文化環(huán)境、師德建設、網(wǎng)絡生活和實踐活動四項內容進行簡單調查后,深入調查了實踐活動對隱性德育的影響。選題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兩種形式,單選題如“當前學校的隱性德育現(xiàn)狀?”,選項包括“很好、較好、一般、較差、很差”;多選題如“在實踐活動方面,你認為哪方面在隱性德育中更重要?”,選項包括“生活實踐、社團實踐、社會實踐、培訓講座”。
調查采用網(wǎng)絡和紙質兩種形式,在問卷網(wǎng)站上進行發(fā)布,讓學生在網(wǎng)上自愿答題,具有一定的真實性,通過隨機向學生發(fā)放問卷,使調查更接近實際。
1.調查結果
(1)基本情況分析
此次調查共發(fā)放并回收311份,有效問卷298份,問卷有效率95.82%。在298份有效問卷中,男生210人(70.47%)、女生88人(29.53%);大一96人(32.22%)、大二76人(25.50%)、大三38人(12.75%)、大四88人(29.53%);生源地為城鎮(zhèn)164人(55.03%)、農(nóng)村134人(44.97%);黨員64人(21.48%)、共青團員218人(73.15%)、群眾16人(5.37%);有學生干部經(jīng)歷的170人(57.05%),無學生干部經(jīng)歷128人(42.95%)。
(2)隱性德育總體認知情況
學生對隱性德育較為了解。在對學生進行隱性德育的解釋后,發(fā)現(xiàn)學生對隱性德育的了解情況較為樂觀,8人(2.68%)表示很了解,104人(34.90%)表示有些了解;236人(79.19%)表示隱性德育和顯性德育相結合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122人(40.94%)表示應以顯性德育為主,114人(38.26%)認為應以隱性德育為主。
學生對學校隱性德育現(xiàn)狀并不滿意。對于當前學校的隱性德育現(xiàn)狀,16人(5.37%)表示很差,34人(11.41%)表示較差,152人(51.01%)表示一般,僅有96人表示較好和很好(分別占19.46%和12.75%)。學生對隱性德育存在一定的了解和期待,但在實際的運行中并不能讓學生滿意,在對隱性德育存在問題的調查中(多選),114人次選擇了不夠重視,126人次選擇了脫離學生需求,114人次選擇了模式陳舊,116人次選擇了缺少德育氛圍。
學生更加期待實踐活動帶來的隱性德育。通過調查,在文化環(huán)境、師德建設、網(wǎng)絡生活和實踐活動四項隱性德育中,學生更期待實踐活動(146人,占48.99%),其次是文化環(huán)境(108人,36.24%)。應用技術型的學生更加喜歡通過實踐,通過社會和生活的實踐提升個人。與此同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學生對當前隱性德育中最滿意的項目是師德建設(108人,占36.24%),其次是實踐活動(72人,占24.16%),這說明學生比較認可高校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素質和自身德育的關聯(lián)性。
(3)實踐活動對隱性德育影響的調查結果
本研究中實踐活動包含了生活實踐、社團實踐、社會實踐和培訓講座四個方面,在調查中,學生感受最多的是社團實踐(174人,占58.39%),但學生認為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是在隱性德育中最為重要的實踐活動,分別為140人(46.98%)、100人(33.56%),而且學生對當前實踐活動的感受并不良好,感受一般及以下的共198人(66.44%)。學生對實踐活動的期待與學校實際存在的活動并不一致,導致當前實踐活動的沒能達到預期德育效果。
學生對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充滿期待,126人(42.28%)期待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70人(23.49%)期待多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學生期待通過社會實踐提升個人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120人(40.27%)希望通過實踐提升個人素質,90人(30.20%)希望通過實踐提升個人社會適應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獲得和諧的人際關系、個人素質的提升、發(fā)揮個人特長的機會和成功的成就體驗。在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中,能夠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輔助培育應用型人才。
2.差異認識
我們在問卷調查中調查了應用技術型高校大學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級和政治面貌等項目。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不同的基本情況導致實踐活動對隱性德育的影響上認識有所差異。
表1 應用技術型高校大學生對實踐活動隱性德育影響認識的性別差異
從表1可以看出,對隱性德育最重要的實踐活動上,男生和女生都認為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更重要,但是在社會實踐上,女生占59.09%,男生占41.90%,在生活實踐上,女生占22.73%,男生占38.10%,兩項有明顯差異;在實踐活動功能上,女生更加認可提升個人素質和塑造高尚精神,比男生占比高出近10個百分點。女生比男生更看重社會實踐,男生比女生更看重生活實踐,這與女生社會實踐能力相對較弱有一定的關系,希望通過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來提升個人的素質,塑造高尚的精神。
表2 應用技術型高校大學生對實踐活動隱性德育影響認識的年級差異
從表2可以看出,在最期待的實踐活動上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大二大三兩個年級在師生交流的期待上為0,大一的學生對生產(chǎn)實踐的期待比例低于其他年級,在志愿服務上,四個年級沒有明顯的差異,社團活動上,大一學生期待值最高,在班級活動上,大二最低,大一最高,這也符合高校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大一需要引導和融入,因此更加期待師生交流、社團活動和班級活動。在對隱性德育影響最大的認識上,大一和大二的學生更看重促進個人成長和提升綜合素質,大三大四的學生更看重引導適應社會和提升綜合素質,大三的學生尤其看重提升綜合素質,大四的學生尤其看重適應社會。應用技術型高校旨在培育綜合素質高、社會適應能力強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產(chǎn)實踐技能的人才,因此大四的學生對待隱性德育,更加期待生產(chǎn)實踐和適應社會,在這兩點上融入隱性德育會提升教育的有效性。
表3 應用技術型高校大學生對實踐活動對隱性德育影響認識的政治面貌差異
從表3可以看出,學生黨員思想政治覺悟高,是學校德育效果的重要體現(xiàn),通過對“實踐活動帶來哪些德育(多選)”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黨員在塑造高尚精神、和諧人際關系、成功成就體驗等均高于共青團員和群眾,這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學生黨員思想政治覺悟高、群眾基礎好,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有帶頭榜樣作用,能夠積極工作和學習,擁有更多的成功體驗。
1.應用技術型高校學生對實踐活動的德育需求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應用技術型高校學生對實踐活動的德育需求集中在三個方面。
(1)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的需求
超過8成的同學認為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在隱性德育上更為重要,但是目前在校學生感受最多的是社團實踐,社團實踐缺少真實的社會和生活環(huán)境,且都是學生群體在一起進行活動,對高年級學生缺少吸引力。在生產(chǎn)實踐和生活實踐中,通過近似社會的環(huán)境感染,啟迪學生理性,磨礪學生意志,自覺地接納修身立德的熏陶,具有較強的正面價值導向性。
(2)適應社會和提升綜合素質的需求
超過7成的同學希望在實踐活動中能夠收獲社會適應能力和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由此可見,提高適應能力、提升素質已經(jīng)成為應用型高校學生的基本需求,同時這也是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在實踐活動中,通過主動的積極學習,學生們學會了溝通、適應、理解和包容,成長迅速,綜合素質提升明顯。
(3)成就體驗的心理需求
超過4成的同學有獲得成功體驗的需求,近3成的同學有塑造高尚精神的需求,尤其是學生黨員在此需求強烈(超過8成),在獲得修身立德熏陶的同時,在提升個人素質和增強適應社會能力的同時,同學們有強烈的心理需求,希望在實踐活動中能夠獲得成功體驗和塑造高尚精神,從物質層面升華到精神層面,這也是我們隱性德育追求的結果。
2.應用技術型高校實踐活動中隱性德育存在的問題
(1)開展不力,缺少氛圍,偏離學生需求
目前實踐活動集中在社團活動(接近6成),而學生更期待的是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目前社團組織的活動以藝術體育為主,缺少科研學術和生產(chǎn)實踐活動,同時缺少校際交往和校企交流活動,校園里單純的社團活動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同時也存在著管理不嚴、經(jīng)費不足、缺少引導性等問題。究其原因是表面形式和零散的校際活動和校企交流尚未形成實踐育人的長效發(fā)展理念,氛圍稀薄,在同學中不能形成共識。導致實踐活動的隱性德育功能在弱化,相反,實踐活動的娛樂性在增加,同學們在參與過程中未能獲得提升個人素質的機會,未能體驗社會,偏離學生需求,更無從談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2)沒有細分,套路陳舊,不能適應社會發(fā)展
我們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同性別、年級、政治面貌的同學對實踐活動的需求并不相同,男生在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的需求上相差不多,女生更看重社會實踐,在功能上,女生更傾向于塑造高尚精神;大一和大四的同學有師生交流的需求,大三大四的同學對生產(chǎn)實踐的需求較高,大一的同學對班級活動和社團活動也擁有較高的熱情;隨著政治面貌的變化,黨員同學在塑造高尚精神需求、和諧人際關系和獲得成功體驗上達到了最高值。
學校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沒能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群體間的特質,按照以往的套路開展,缺少新鮮感,不僅沒能吸引同學參加反而會使學生產(chǎn)生抵觸心理。應用型高校培養(yǎng)的同學最終是要適應社會生活的,因此開展實踐活動時,更應考慮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不同的活動,分層次參觀、培訓、生產(chǎn)和研發(fā)等社會實踐活動,大一大二以參觀、培訓為主,大三大四以生產(chǎn)、研發(fā)為主,掌握應用技術,錘煉個人品質。
(3)層次不高,缺少品牌,尚未形成完整體系
學校對學生的評價仍以智育為主,但對德育的評價仍流于表面,成績等量化的指標成為了眾多學生追求的熱點,雖然學校在呼吁提升德育但效果甚微。實踐活動由于層次較低,沒有品牌效應,對學生的影響力不夠,應用型高校的企業(yè)資源沒能進行充分利用,反而在校園的制度建設上下的功夫較多,忽視了人文關懷,缺少柔性管理,對學生的德育以機械式的說教為主,缺少“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實踐活動上,并沒有形成開發(fā)、實施、評價、反饋等一系列的流程,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少、尊重學生成長規(guī)律少、注重實際效果少,實踐增強社會責任感的出發(fā)點沒有建立,社會實踐的品牌沒有打造,同時在實踐活動中缺少有效的管理考核制度,缺少合格的指導教師隊伍,也缺少物質和精神的激勵,沒有形成剛性約束。
1.樹立實踐育人和長效發(fā)展理念,符合學生成長需求
實踐活動包含了社團活動、師生交流、科研學術、體育文藝、生產(chǎn)實踐、志愿服務、生活體驗等內容,在這些活動中,師生之間和同學之間能夠進行積極的交往,形式多樣的活動使參與其中的同學潛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同時能將在活動中學到的知識技能和道德品質傳遞給未參加的同學,達到輻射影響的作用,營造德育氛圍,形成良好風氣。強化實踐過程,注重實踐效果,增強同學們在實踐活動中的心理體驗。通過以下四個方面增加符合學生成長需求的實踐活動,一是增加社團實踐中的道德實踐活動,如志愿服務、軍事訓練、讀書活動等,從而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意識、吃苦意識和愛國主義精神;二是增加社會實踐中的專業(yè)實踐活動,如進入企業(yè)圍繞專業(yè)學習在企業(yè)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實踐中提升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社會意識、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三是增加生活實踐中的勤工儉學實踐,學會合理安排課余時間,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精神和獨立責任意識;四是在師生交流中增加示范指導,通過教師的道德示范來影響學生追求高尚的精神,學會奉獻。在活動的組織和參與過程中,同學們會收獲成功,獲得成就體驗,同時也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增強他們應對挫折的能力。
樹立大學生實踐活動長效發(fā)展理念,開展符合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活動,鼓勵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在實踐活動中成長,在實踐活動中為社會、為校園、為他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實踐活動中學會承擔責任,磨練意志,增長本領。將大學生的實踐活動向應用型方向發(fā)展,與現(xiàn)實社會動態(tài)的變化結合,與學生實際需求相結合,使實踐活動成為大學生自主的選擇,成為其成長成才的內在需求,通過樹立長效發(fā)展理念,不斷探索實踐活動的新模式,探索適應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社會實踐。
2.搭建社會實踐活動的平臺,順應社會發(fā)展要求
打造固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應用技術型高校的實踐活動平臺,才能將實踐育人的理念貫徹下去;在社會實踐中實現(xiàn)創(chuàng)新,順應社會發(fā)展要求,才能將實踐活動的隱性德育功能充分發(fā)揮。
校園是校內實踐平臺的有效載體,在搭建的過程中通過社團、班團、學生會、青協(xié)、藝術團等組織有效連接了起來,但校內的活動由于套路陳舊等原因已經(jīng)不能滿足大學生對實踐活動的需求,校外的優(yōu)質資源沒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和開發(fā)。應用技術型高校應當發(fā)揮與企業(yè)合作辦學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企業(yè)資源,通過以下模式搭建平臺,開展順應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實踐活動:一是帶學生進企業(yè)參觀,進行短期進修,針對當前社會實踐活動的弱項和學生的需求,組織學生進入企業(yè)進行非學歷教育,通過進企業(yè)參觀、企業(yè)工程師辦講座、生產(chǎn)一線實地考察等方式,接觸最新的專業(yè)技術知識和設備知識,增長學生閱歷。二是由教師帶隊共同參與企業(yè)橫向項目,應用技術型高校教師在與企業(yè)合作進行橫向項目時,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工作,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接觸到企業(yè)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參與技術攻關時學到專業(yè)技能。三是參加全國通用崗位技能培訓,當前大學校園存在證書熱,而在實踐活動中更需要的是職業(yè)技能證書,這也是應用技術型人才的一個外在體現(xiàn),通過參加全國通用崗位技能培訓,接受科學系統(tǒng)的訓練,提升大學生工作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四是建立穩(wěn)定的企業(yè)實習基地,通過與企業(yè)合作,通過實習基地建立學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機制,使學生能夠定期到企業(yè)生產(chǎn)一線、試驗中心、研發(fā)中心、銷售中心和服務中心等場所熟悉生產(chǎn)、開發(fā)、銷售和服務,積累工作能力,訓練職業(yè)技能,錘煉職業(yè)道德。通過這四個方面的社會實踐,層次細分,吸引學生參與,既符合學生需求又順應社會發(fā)展要求。
3.柔性管理和剛性約束相結合,建設動態(tài)發(fā)展體系
實踐活動穩(wěn)定有序的開展,需要科學合理的管理和嚴格的制度制約,隱性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活動中,必須將隱性德育和學生的特點相結合,既實施柔性管理,又結合剛性約束,促進實踐活動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打造品牌,建設動態(tài)發(fā)展體系。
(1)堅持德育政治性和學生主體性,學生為本,動態(tài)發(fā)展
隱性德育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在實踐活動中存在著各種價值觀、世界觀的矛盾和沖突,德育的宗旨要求我們在實踐活動中必須堅持馬列主義,抵制并拒絕實踐活動中存在的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因此在實踐活動中必須堅持政治方向正確。隱性德育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實踐活動作為其中的一環(huán),要考慮局部服從整體,要有動態(tài)的發(fā)展,在實踐活動中堅持學生為主體,實行外部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現(xiàn)在高校學生已經(jīng)是“95后”,個體意識和自尊心顯著增強,他們拒絕接受現(xiàn)有的理念,善于探索,偏向于通過個人的實際經(jīng)歷來形成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在實踐活動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活動的形式上考慮學生的內在需求,開展符合學生發(fā)展特點并與實際結合緊密的實踐活動,將實踐活動中的德育資源作為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引導和規(guī)范,激發(fā)學生個體實踐的自主性,讓其在實踐中主動體驗和探索,學習交流和互動,感受實踐活動帶來的德育氛圍,使隱性德育入腦入心,形成學生內在的道德能力。
(2)堅持教育實效性和活動創(chuàng)新性,注重效果,打造品牌
注重實踐活動帶來的德育效果,實踐活動不同于課堂的德育教學,符合大學生思想實際的實踐活動具有持久的德育效果,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回答大學生在價值觀和人生觀上遇到的困擾,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更貼近其思想實際,更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實際,從而達到潛移默化地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因此,在實踐活動的選擇上,要堅持德育的實效性,評價實踐活動帶來的效果,從而挖掘出更多的符合實際而又能帶來效果的實踐活動。大學生個體意識的增強同時呼喚隱性德育個性化,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隱性德育更能吸引其參加。應用技術型高校具有的特色優(yōu)勢和企業(yè)資源,成為其開展隱性德育的創(chuàng)新點,更加個性化。充分挖掘符合本校特有資源的實踐活動,合理的開發(fā)和建設,打造隱性德育中的品牌實踐活動,形成獨具特色的大學精神,可以使大學生增強對母校的認同感,以母校為榮。大學精神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建立的,它需要更多的積累和沉淀,隱性德育在這個過程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隨著學生的變化而不斷更新,實踐活動也相應的需要不斷利用新的資源,開發(fā)新的形式和方法。在實踐活動的管理體制上,引入課外學分機制,從而端正學生實踐的態(tài)度,明白在實踐中育人的理念;同時引入精神激勵,使學生獲得尊重和榮譽,根據(jù)學生的實踐情況,定期開展優(yōu)秀評比,對在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突出的團體和個人給予表彰,如“暑期實踐優(yōu)秀個人”和“暑期實踐優(yōu)秀團隊”等,弘揚在實踐中取得突出成就的個體和團體,擴大影響力。在指導教師的選聘、培育和考核上要下工夫,提高指導老師的工作素質,建立評優(yōu)和淘汰機制,使指導老師的職業(yè)理念、專業(yè)能力和人格特征對學生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應用技術型高校的學生在新的時期需要更多的實踐機會,需要通過實踐來形成獨有的優(yōu)勢,從而滿足社會發(fā)展對應用技術型人才的需求,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小康社會的建設。在實踐活動中,高校要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總結經(jīng)驗,創(chuàng)出獨特的品牌,不斷拓寬實踐活動的平臺,加強對實踐活動的管理,推動實踐活動形成精品,在隱性德育的培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1]崔林夏,延光豪.實現(xiàn)大學生社團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幾點思考[J].山東社會科學,2015(12):300-301.
[2]付安玲,張耀燦.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隱性培育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4):88-91.
[3]金曉萌,曹軍.論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隱性教育[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3):193-195.
[4]夏秋,張曉紅,韋彥凌.基于學生視角的高校隱性德育思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6(4):113-116.
[5]裴慧君,倪春虎.構建高校隱性德育體系探析[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9):130-132.
[6]李波濤,張薇薇.大學生社團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溯源與途徑探析[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2):189-190.
(責任編輯:姚歆燁)
Effects of Practice on Concealed Moral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LI Yanfei,ZHANG Longhui
(Zhonghuan Information College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0,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is increasing.Moral education of talent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Concealed moral education causes major improvement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while practical activity has been an effective carrier for concealed moral education,which can influence the students’value orientation,better their training quality,enhance their strong will,and improve their adaptability.With the help of literature searching and a survey,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practice on concealed moral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concealed moral education;practices
C913.5
李燕飛(1985—),男,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