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云港市贛榆外國語學(xué)校紫藤文學(xué)社 萬茹指導(dǎo)老師 柏華之
還記否,清明雨上
連云港市贛榆外國語學(xué)校紫藤文學(xué)社 萬茹指導(dǎo)老師 柏華之
燃燒的紙飛向天國,一如我的思緒……
割肉奉君盡丹心
他,才華出眾,關(guān)心百姓疾苦,忠于國君。在晉文公遇難之時,不惜割肉奉君,助君重建家園。待重耳恢復(fù)國君之位,他卻功成身退,隱居綿山。他在山中見楊柳青青,蒼穹朗朗,異常欣喜,又感嘆近來國君疏于治國之變化,衷心希望國君能清正廉治,為民造福。
晉文公為尋到功成身退的他,不惜下令燒山。他自知官宦仕途,勾心斗角,執(zhí)意不出。當(dāng)大火蔓延到身背老母的他的跟前,他咬破手指,用鮮血抒寫訣別之詩以誡君王“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爾后,母子二人身抱柳樹,在火中逝世。
待晉文公搜山到他遺骨前見此詩時,淚如泉涌,悲痛欲絕,于是改綿山為介山,以清明之政修身治國。
主公,臣在九泉心無愧,愿君清明復(fù)清明!
舉世皆濁我獨清
他在懷王客死于秦后,立于汩羅江畔,望江水滾滾,淚水沾濕衣袖。難道此時吟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詩人也醉了嗎?不,他沒醉,漁夫勸他:“舉世皆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而他長嘆:“楚命既不久矣,我又有何顏而茍活于世?”作為三閭大夫,他決不會選擇茍且偷生,他要選擇死,一種自由、高尚、獨立的死?!案哂喙谥пз?,長余佩之陸離“,他悲吟著,高歌著,在汩羅江飽覽他所摯愛的山河大地,從容赴死。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清明時節(jié),細(xì)雨紛紛,融于錦官城的一夜春雨中,這雨滋潤著杜甫干裂的雙唇,撫平了他心中久久不能愈合的傷口,令杜甫重又看到生命的意義,幫他筑成大庇天下寒士的廣廈。
這雨凝結(jié)在長安城外的三尺寒雪中,賣炭翁碾過冰轍的隆隆聲驚醒了白居易,他以雪與墨為潯陽江頭的琵琶女寫盡人情冷暖、世態(tài)炎涼,也讓那明日寒江的凄苦在人們心中詠嘆千年。
清明之雨如屈原的汩羅江,李白的桃花潭,流過王安石的瓜州渡,范仲淹的岳陽樓。細(xì)雨淅瀝,我仿佛聽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風(fēng)骨,仿佛聽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不變誓言。
祖宗給了我們一個清明節(jié)。清明時的中國,生人走到死的邊界,冥冥之中的靈魂也來與生人相逢。中國人,不只是活在自己的生命里,還活在生當(dāng)做人杰里,活在死亦為鬼雄里,活在歷史里,活在未來中。
五千年積淀的,絕非只是出土的竹簡,而是中國式的生命,這使得中國人“精神上的人生”比“肉體上的人生”更為漫長浩渺。
杏花春雨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烏篷船載著行人在流水中咿呀徜徉,皺了一池春水,那青絲羅帶,傾國傾城的女子獨坐船頭,素手執(zhí)彩,口中念念有詞: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