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漪瀾
學校:浙江省平湖市東湖中學東方校區(qū)
給老舍先生的一封信
作者:鄭漪瀾
學校:浙江省平湖市東湖中學東方校區(qū)
敬愛的老舍先生:
您好!
在我心里,一直以來都把您引為知己,視作一位熟識的朋友,也沒仔細想過其中的原委?,F(xiàn)在,搜尋記憶之下,才發(fā)現(xiàn),從小學四年級起,幾乎每個學期我們都會在語文書上與您晤面一兩次呢。再一數(shù),從小學四年級到初一,出自您筆下的文章,竟有八篇之多呢,也難怪我會對您懷有如此親切之感了。
歷數(shù)一下,我拜讀過您為動物“作傳”的《貓》和《母雞》,也賞讀過您描繪綺麗景色的《草原》《林?!贰鄂劳蝗泛汀稘系亩臁罚€領略過您抒寫生活情趣的《養(yǎng)花》和介紹風俗人情的《北京的春節(jié)》。
今天,我從語文書上一一找出您筆下的優(yōu)美文字,細細品讀、體味,一種舒服之氣、一種親切之感漸漸漾溢心頭……
素喜小動物的我,是那么喜歡您那篇筆調(diào)靈動多姿的《貓》??!我也從字里行間感受到了您對貓的滿心喜愛。至于母雞,您對它的感情經(jīng)歷了一個演變過程。先是討厭它,討厭它的叫聲,討厭它的“欺軟怕硬”和下蛋后“報喜”的狂勁兒;可后來您對母雞的態(tài)度有了全然的改變,您為母雞的“護雛情深”深深地感動,您甚至把“英雄”的桂冠戴在了母雞頭上!讀此,不禁為之動容。
您對動物們寄予深情,您也有著一雙觀察大自然的慧眼。曼妙多姿的自然勝景在您筆下次第呈現(xiàn),宛如一首首清麗無比的小詩,又如一幅幅意蘊無窮的寫意水墨。輕移腳步,隨您漫游神州大地:神馳于蒙古大草原的廣袤無垠、一碧千里,心醉于大興安嶺秀麗溫柔的嶺、綠意盎然的林,也去感知“冒,冒,冒,好像永遠不感到疲乏”的自然偉力,欣賞一圈小山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的無限風情以及將小雪作為“一髻兒白花”和“帶水紋的花衣”的動人妝容。
一般人認為,作家大都是不懂生活的,呆板乏味的。對此見解,我未敢加以評判。但我敢說,這種見解放在您那兒,顯然是大錯特錯了。別的不論,單說您所寫的《養(yǎng)花》一文吧。您在這篇文章中,盡情地表露出您對生活的熱愛,“秉燭夜游”看曇花于深夜綻放,更是雅人深致。養(yǎng)花,是需要閑情逸致的;養(yǎng)花,其實也是一種艱辛的勞動。“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yǎng)花的樂趣?!边@話,更是道出了您的樂趣所在。養(yǎng)花,在您哪里,也是一種生活美學和詩意追求啊。
又想到您所寫的《林?!贰DJ為大興安嶺的可愛,在于“它的美麗與建設結為一體”,并由此想到了興安嶺之命名由來——“它的確含有興國安邦的意義”。是的,這樣的美才不是“空洞”的,您賦予了“美”一種新的含義。而且您還有著為一般人所缺乏的環(huán)保意識,“一手砍,一手栽”,這是您教給我們的善待自然,也最終造福人類自己的明智做法。
試想,若把您的這八篇美文從教材中“撤去”,那我們的學習生活該流失多少光彩和意味啊。老舍,這是您的筆名;舍予,是您的字。您真的老是在“舍”,也正由于您的“舍予”和無私付出,才給予了我們許多許多——您把甘美的文學之果呈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
僅以此信表達我對您的感激和由衷敬意!
您的忠實讀者
鄭漪瀾
指導老師:趙忠明
點評:老舍故居在北京城的某一條小胡同里,編者去訪過。那個冬日陽光靜好,輕輕地透過透明的玻璃窗,鋪開在室內(nèi)的舊書桌上;小小的庭院里有一口大水缸,一棵葉落盡了的柿子樹上還掛著十來個火紅的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