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攝影/徐純
約書亞樹公園摩門教的又一“遺產(chǎn)”
撰文·攝影/徐純
約書亞樹森林
一種沒有年輪的樹,一種樹一樣的大草,一種激勵過摩門教拓荒者、以圣人之名命名的植物、與摩門教有關又無關的約書亞樹國家公園,從哪個角度看都很誘人都有故事。到美國后,此地自然成為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
征服
怪樹奇石,相映成趣。
摩門教,這個誕生于美國本土的宗教,與世界其他宗教一樣,從醞釀、產(chǎn)生到發(fā)展壯大,一路走來,演繹了太多的故事,留下了諸多輝煌的遺產(chǎn)。坐落在美國加州,以約書亞樹命名的國家公園,即是其中之一。
約書亞樹長相怪異,是極罕見的沒有年輪的草本植物,也就是說,它是一種巨大的草。而這頗具宗教色彩樹名的由來,記錄著西遷的摩門教徒定居猶他州、大鹽湖的故事。
據(jù)記載,1827年,約瑟夫·史密斯創(chuàng)立了世界諸大宗教里最晚、唯一創(chuàng)建在美國的“美國自己的宗教”——摩門教(耶穌基督后期圣徒教會)。由于創(chuàng)始人史密斯認為除了摩門教,其他教會的教導都是錯誤的、不正確的,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即受到基督新教、天主教和東正教等諸多宗教的非議,將其視為“異端邪教”,為躲避宗教迫害,摩門教徒開始了漫長的西遷。
在伊利諾伊州,史密斯遇害,新教主楊百翰繼任后帶領教徒繼續(xù)向西部遷徙。先遣隊經(jīng)過長途跋涉,來到人跡罕至、荒蕪貧瘠的大鹽湖峽谷。歷盡艱險,幾近絕望的他們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異的樹木——樹上直立的匕首形樹葉,就像圣經(jīng)約書亞書中描述的向上伸出的手臂,仿佛在暗示、指引他們:此地就是希望之鄉(xiāng)?!捌矶\之樹”旺盛的生命力給了他們支撐下去的力量,他們決定在這里定居下來。這種給了他們希望和力量的“大草”,也就有了“約書亞樹”這個充滿宗教味道的別稱。
經(jīng)過千辛萬苦和卓有成效的努力,這蠻荒之地被開拓成富庶的家園,最終成為美國的第45個州——猶他州。他們最先落腳的大鹽湖,也成為美國著名的摩門教眾最集中的州府城市。但有趣的是,現(xiàn)在的約書亞樹公園并沒有設在摩門教先遣隊首遇約書亞樹之地,而是被“放在”了大鹽湖之外的南加州境內(nèi)。為什么會這樣?約書亞樹公園為啥會“跑”得那么遠?約書亞樹公園設立的背后,發(fā)生了怎樣的故事?
一種沒有年輪的樹,一種樹一樣的大草,一種激勵過摩門教拓荒者、以圣人之名命名的植物、與摩門教有關又無關的約書亞樹國家公園,從哪個角度看都很誘人都有故事。到美國后,此地自然成為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
2月中旬的一個周六,我們?nèi)页塑囅蚣s書亞樹國家公園馳去。盡管看過詳盡的介紹,亦見過約書亞樹照片,但當身臨約書亞樹國家公園,面對這奇樹森林及與之共同構成的奇麗景觀——巨石陣時,還是被深深震撼,也就更想知道此地與摩門教的關系和故事。
小伙為姑娘助攀
約書亞樹根系發(fā)育有養(yǎng)分和水分的存儲機能,具有較高的抗旱能力,喜歡海拔略高、炎熱的荒漠環(huán)境,分布于美國猶他州、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和內(nèi)華達州。約書亞樹國家公園就坐落在南加州的莫哈威沙漠與科羅拉多沙漠交匯處,位于洛杉磯東南部約210公里處的荒漠上。
我們從居住地里夫賽德市沿高速公路向東南方疾馳,半個多小時后,進入一片低矮的山丘。再往前走,迎面漫山遍野都是利莫佛爾德風力發(fā)電場的“風車群”。繼續(xù)前行,路邊開始出現(xiàn)一顆顆毛茸茸、渾身帶刺的樹,這就是約書亞樹了。越往前走,這種長相怪異的樹越多,由路邊向遠山延伸而去,而這里,尚未正式進入約書亞樹國家公園。
接下來,路兩邊的房舍漸漸連成了片,這里即是用約書亞樹命名的約書亞樹鎮(zhèn)。該鎮(zhèn)與加州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是,美國常見的棕櫚樹和圣誕樹已不多見,被大量的約書亞樹取代。這種毛茸茸、渾身帶刺、仿佛來自遠古的奇樹簇擁在現(xiàn)代范兒的房前屋后及道路兩旁,顯得極不協(xié)調(diào),給人以怪異之感,仿佛進入了一個陌生的奇異世界。這里的房屋多是造型古樸、掛滿各種飾物的木屋,即使是現(xiàn)代范兒的那些房舍,造型也都很夸張、“出格”,色彩的運用和搭配很是大膽,對比強烈,艷麗扎眼。
公園接待處是一套頗大的平房,就在市區(qū)的路邊右側。進入大廳,滿是購票或小憩的游人。這里除了提供游客自行游覽的交通、露營等條件,還提供科普服務。設在這里的約書亞樹國家公園協(xié)會開辦面對游客,涵蓋自然科學、文化歷史、創(chuàng)造藝術、沙漠自然研究、沙漠生存等各種課程的周末實地考察項目。親子課程包括為期半天的動物跟蹤及地圖、指南的使用等課程。創(chuàng)造藝術課程包括撰寫與沙漠有關的作文,拍攝沙漠植物和動物、畫水彩畫??茖W課程主要傳授與地衣、蛇類、蜘蛛等沙漠生物有關的知識。讓游覽休閑變成增長知識的機會。
公園總面積3196.1平方公里,最長的一條通道如果步行至少要3天時間才能走完。院內(nèi)除了主角約書亞樹森林,還有花崗巖巨石群、金礦點。如果開車快速穿越,那就只能是走馬觀花,會錯失那些值得一看的景物。我們離得遠,當天還要返回,只能重點觀看最想見的約書亞樹森林和攀巖了。
來公園的游人很多,收票口旁的柏油路上排出一條見首不見尾的車輛長龍。半個多小時后,終于排到了我們。交過門票,轉過一道彎,車輛即駛入一望無際的約書亞樹森林。
不一會,路旁出現(xiàn)數(shù)座高大突兀的渾圓狀巨石。周圍陰涼處,停放諸多車輛,扎著一頂頂五顏六色的帳篷,裸露的石壁上,呈現(xiàn)一個個攀巖者的身影。我們來到了第一個攀巖點和露宿營地后,車子一停穩(wěn),我拿起相機向有攀巖者的巨石陣沖去。
畢竟是沖約書亞樹而來,在到達巨石陣之前,奇樹的魅力之手“扯住”了我的腳步。我一時忘了巨石和攀巖,駐足仔細打量、欣賞、琢磨起這種相貌怪異、既是草又是樹的植物來。
說約書亞樹是草,是因為它的莖稈由大量纖維狀組織構成,沒有年輪。只是,與一歲一枯榮的短命草本植物相比,這種大草的壽命就長多了,在嚴酷的沙漠環(huán)境中,壽命可達200年。
約書亞樹學名是“布來利弗利雅絲蘭”,中文學名為“短葉絲蘭”,系百合科絲蘭屬單子葉植物。此外,它還有其他幾個有趣的名稱:巨朱蕉、西班牙絲蘭樹、絲蘭棕櫚、絲蘭樹或百合樹……總之,不管何稱呼,都離不開“絲蘭”二字。“絲蘭”,讓人想到的是柔軟的絲綢、幽香的蘭花,但約書亞樹這大草的長相卻相去甚遠,“龜裂”的樹皮若蛇紋,粗壯、毛茸茸的樹杈和堅硬尖利的樹葉均無柔美可言。
經(jīng)查閱,我找到了比較靠譜的解釋:葉邊緣有細齒(絲裂),故得絲蘭之名。經(jīng)過進一步觀察了解到,如同所有絲蘭屬植物一樣,這大草的絲狀纖維組織極發(fā)達,無論是枝干或葉子,都布滿密集的線狀纖維,特別是葉內(nèi)的纖維組織細如絲韌,顯然把“絲蘭”雅稱給這怪草,根據(jù)是其枝干葉的組織結構。從這個角度看,約書亞樹的“絲蘭”稱謂還是非常貼切的。
接下來,約書亞樹毛茸茸的怪異相貌來由也就有了答案。其實,約書亞樹葉子也是一歲一枯榮,只是在綠葉枯萎的過程中,會有新葉長出,于是才會四季常青。由于絲狀組織發(fā)達,樹葉極有韌勁,枯萎后難以脫落,只是垂下來貼在樹枝上。年復一年,樹枝即被這不愿落地的枯葉包裹起來,呈現(xiàn)出毛茸茸的外觀。而約書亞樹樹干和樹枝的粗細差別本身就不大,加之樹枝被“加粗”了,就給人一種枝干“等粗”的感覺。約書亞樹樹枝稀疏,間距大都幾十厘米,彼此分得很開,個個向上直立,樹枝被枯葉包裹起來后,頗像一只只伸向天空做祈禱的手臂,而枝頭頂端短而分叉的樹葉,則像是張開的手指。于是,摩門教徒才會把它看成向上蒼祈禱的手臂,將其與先知約書亞聯(lián)系起來,進而將它命名為約書亞樹。
約書亞樹之怪,不僅在于奇異的相貌,就連授粉媒介也與諸多植物不同。約書亞樹也開花,但花朵并不吸引蜜蜂或禽鳥,有權利為其授粉者,只有絲蘭蛾一種。除了授粉,絲蘭蛾還把幼蟲寄生于絲蘭種子內(nèi),二者形成互利共生的關系。飛蛾授粉,成為約書亞樹特有的繁衍特性。
由于莫哈韋沙漠的海拔等自然環(huán)境非常適合約書亞樹的生長,這里就孕育出了美國境內(nèi)面積最大的約書亞樹深林,而與之相鄰的海拔較低的科羅拉多沙漠則不見此樹。于是,約書亞樹成為莫哈韋沙漠的特有符號。以約書亞樹為代表的沙漠植物群,正生長在由高到低的荒漠生態(tài)交替區(qū),如果在它分布區(qū)域的外圍畫出一條線,則剛好標示出莫哈韋沙漠區(qū)域的邊緣,再低,就是科羅拉多沙漠了。
莫哈韋沙漠距離大鹽湖城數(shù)百公里,當時,西遷的摩門先遣隊肯定沒有到達這里。1848年,已經(jīng)在大鹽湖峽谷地區(qū)立住腳的摩門教徒申請設州時,除了現(xiàn)在的猶他州地區(qū),還想把內(nèi)華達、一大塊加利福尼亞和亞利桑那,以及科羅拉多、新墨西哥、懷俄明、愛達荷、俄勒岡州的一小部分劃入轄區(qū)。為劃分州界,摩門教徒應該分別到達過上述地域,踏上過加州的土地,但是否抵達莫哈維沙漠上的約書亞樹森林,卻沒有文字記載。就是說,莫哈維沙漠上的約書亞樹公園,并不是因為摩門教在這里有過生活的歷史而得名。美國國會之所以把這里設為國家公園,不過是為了保護這片美國最大的布來利弗利雅絲蘭森林而已。它與摩門教的關系,只不過使用了由摩門教拓荒者給起的約書亞樹這個名稱而已。摩門教的這一“遺產(chǎn)”,顯然是來得過于容易了點。但是,如果沒有摩門教與布來利弗利雅絲蘭的邂逅,沒有他們起的約書亞樹這個“外號”,布來利弗利雅絲蘭森林就不會被冠與約書亞樹國家公園這個很有宗教味文化味的雅稱了。
仔細觀察過約書亞樹,對公園名稱做過一番“考證”之后,我的視線又回到四處可見的那巨石陣上。
公園內(nèi)的巨石陣到處都是。有的是由無數(shù)巨石“壘疊”而成的石陣山;有的則孤峰凸起,仿佛是從地下鉆出的。石陣山的巨石形狀渾圓,彼此分離,像是被人工打磨棱角然后搬來的,一個個一層層地壘疊到一起,使人驚怵、敬畏。
而正是這些突兀而起、表面光滑的石峰、石谷、石陣,不但為游人提供了觀賞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景,還成為攀巖者一試身手的場所。也就成為約書亞樹國家公園吸引游人的又一魔力所在,眾多攀巖者蜂擁而至,樂此不疲。
在攀巖者中,有大人有小孩,也不乏年輕女性。當我抵達一座孤峰下時,正有兩位身材健美的姑娘一上一下在攀登,助手是三位小伙子。姑娘上身系著專用腰帶和安全繩,繩索向上,穿過崖頂處的鐵環(huán),再折到地面一個小伙子手上。小伙子很悠閑,背靠巖石,幾乎仰面躺著,不時地向上發(fā)出指令。峰頂離地面20多米,接近頂峰時,有一道陡坎橫在了姑娘眼前。只見她手摳巖壁,一只腳向上伸去,當腳接近陡坎時,整個人突然向下墜落下去。就在我要失聲驚叫時,她卻被保險繩拽住,懸停在了壁上。再看她和拽繩子的小伙,竟都很輕松,沒有一絲驚恐的表情。接下來,姑娘挪了挪位置,繼續(xù)攀登,這次終于翻上陡坎,爬上峰頂。
這里處于大的斷層區(qū)。約1億年前,圣安德烈亞斯斷層地震使得熔巖從地殼深處噴出,在地表冷卻凝固成花崗巖。隨后的地殼抬升運動使巖層高高隆起,并發(fā)生斷裂、破碎,彼此分離。在洪水沖刷、切割作用下,形成一片片彼此獨立的山岡和孤峰。由于炎熱干燥的氣候、較大的晝夜溫差及內(nèi)外應力作用,原本凝為一體、裸露的山岡被“撕”出縱橫相交的裂縫。在風蝕作用下,山岡上的裂縫被自然之手擴大、掏空,彼此漸漸分離,形成巨石層層壘疊的奇觀。那些孤峰則棱角漸失,被打磨成渾圓、巖壁光滑的“高塔”。
公園現(xiàn)有8000多條攀巖線路,既有適合初學者的低矮巖體,又有極具難度的陡峭狹縫,那些低矮的圓石則為兒童提供了攀巖場所。
約書亞樹國家公園允許露宿野營。124處營地分布在花崗巖圓石陣中。每年的三、四、五月,是攀巖的最佳月份。屆時,各營地泊滿大小車輛,巨石間、矮松下搭建出五顏六色的帳篷。巖壁、山頂?shù)教幙梢娕蕩r者的雄健身姿。
面對無垠的約書亞樹森林和巨石陣,我突發(fā)奇想:如果,摩門教先遣隊首先到達的是莫哈維沙漠,首先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約書亞樹森林和這些巨石陣,他們一定會在這里留下來,建設新的家園,一座新城也一定會在這里崛起。
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