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學梅
【摘 要】 提問是一門科學,是一種教學藝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好的提問能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幼兒的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一個成功的教育活動,離不開恰當、合理、科學、藝術、開放的提問設計。教師應積極思考,逐步提高自己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提問的技巧。
【關鍵詞】 有效手段;激發(fā)幼兒;啟發(fā)幼兒;調動幼兒;提問的技巧
一個成功的教育活動,離不開恰當、合理、科學、藝術、開放的提問設計。教師都應深刻領悟這一點,積極思考,逐步提高自己在教學活動中進行有效提問的技巧。問題提得好,好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幼兒思維的浪花。那怎樣才能提高教師提問的有效性呢?我們來通過一個案例進行分析:
一、提高問題的認知層次
低認知層次問題引起的是初級的心理活動和認知過程,如:回憶已知的知識、很容易判斷正誤的答案。高認知層次的提問引起的是幼兒的高級思維過程。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幼兒需要超越感知所給予的信息或回憶性知識,通過比較、對照、應用、分析、綜合或評價等高級思維活動。在《小兔找太陽》活動中當我出示被遮住小兔身體只剩尾巴的圖片時,我問:“誰來了?”幼兒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一下子猜出來是小兔子。我又通過追問讓幼兒說出“你是怎么知道的?為什么?”“還有誰的尾巴也像小兔一樣短短的?”我的問題一提出就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一下子就活躍起來,讓幼兒通過比較、應用和想象,獲得了有關于尾巴的相關經驗。因此,教師適當提高問題的認知層次,增加高認知層次問題的數(shù)量,有助于促進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二、根據(jù)需要使用不同類型的問題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幼兒已有知識經驗及應答反應,設計并恰當?shù)卮钆?、使用不同類型的問題,才能使整個教學活動更符合幼兒認知水平,并進一步促進幼兒認知的發(fā)展。在《小兔找太陽》中為了讓幼兒了解小兔為什么找太陽,我利用了比較提問法、分類提問法、假設提問法和多角度提問法讓幼兒回答“哪些東西是圓的?”幼兒回答的答案多種多樣如:太陽、紅綠燈、西瓜、鈴鼓、氣球、皮球、頭、眼珠等等。我接著問“哪些東西是有紅又圓的?”幼兒回答:氣球、鈴鼓、太陽、紅燈等。我又層層追問:“哪些東西又紅又是在天上的?”幼兒慢慢地將范圍縮?。簹馇颉⑻?。最后孩子們共同尋找答案“哪些東西是在天上會發(fā)光的?”我們一下子知道了在天上會發(fā)光的是圓圓的、紅紅的太陽。這樣讓他們一步一步地得到答案,體驗他們通過比較、應用和想象,獲得了有關于尾巴的相關經驗。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兒想象的因素,對幼兒提出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拓展聯(lián)想,讓幼兒暫時擺脫文學作品原有的情節(jié)束縛,按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問題,有利于提高幼兒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靈活性,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功能,促進幼兒個性化地發(fā)展。
三、突出重點,發(fā)展幼兒的生活經驗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出的問題有的是核心問題,有的不是,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回答,進一步提出一些具有探究性的問題,通過追問,使幼兒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從而修正、補充不正確、未完善的答案。在《小兔找太陽》中為了拓展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我提出“小兔子為什么找太陽”幼兒通過以上活動中的知識明白了太陽很暖和、會讓向朋友們長身體等等。此時我抓住幼兒的興趣大膽提出問題“除了小兔子需要太陽,還有誰也需要太陽”,幼兒一下子說出了許多答案如小花、小草、小動物、老人、寶寶等等。為了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我出示圖片和幼兒一起補充答案,孩子們快速地找出了“太陽能、衣服被子、植物等”,從而讓幼兒明白動物、植物、人類都離不開太陽。
四、教師應注重發(fā)展應答技巧
對于幼兒的回答教師采用兩種方式處理:應答和不回應。應答是教師對幼兒回答的一種處理。提問本身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提問——幼兒回答——教師反饋,教師的應答恰恰是反映教師與幼兒之間互動的指標之一。我們教師常犯的錯誤是習慣性重復問題和問題的回答。這種不良習慣把幼兒訓練為只會抓住“重復”問題而不去認真地或直觀地注意問題的初次出現(xiàn)。如何接住幼兒拋過來的球?教師如何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經驗?在《小兔找太陽》活動中,有一名幼兒說“月亮是紅色的”,答案一出就引來了其余幼兒的爭議,他們紛紛說“月亮怎么是紅色的”、“你胡說,月亮是白色的”“不對,月亮是藍色的”等等。我又追問“你在哪里看見過月亮是紅色的”,他理直氣壯地說“我在汽車上看見過的”此時的我是孩子們對答案做出正確回答的唯一公證人,于是我用神秘的語氣回答說:“月亮一般情況下是白色的,不過一年中也許有幾天是紅色的,正好被你看見了?!蔽乙换卮穑⒆觽円幌伦油V沽藸幊?,而那一個孩子自信滿滿地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提問技能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和教育觀念進行反思、分析,教師的提問技能就能不斷的進步和完善。
教師的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技能?!坝行釂枴笔侵匾慕逃侄沃?,是反映教師的教育能力與藝術能力的一個方面,更是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體現(xiàn)。同樣,教師的回應也是一門藝術,是一門技能。一百個幼兒就有一百種回應的方式,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真正發(fā)揮出提問的有效性,要不斷探索與反思,針對不同幼兒的學習特點,采用適合其發(fā)展的回應,真正地以孩子為主體,讓孩子在輕松而愉快的教學過程中學到知識和本領,使孩子的思維和身心健康得到真正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