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設置在相同插秧規(guī)格不同基本苗數(shù),對6個品種試驗對比,來確定每個品種的插秧時的基本苗數(shù),空育131為每穴3-5株,龍粳26為每穴7-9株、龍粳31為每穴7-9株、龍粳39為每穴3-5株、龍粳43為每穴3-5株、墾稻23為每穴3-5株。
關鍵詞:基本苗數(shù)、品種、產(chǎn)量
前言:由于近幾年種植戶在種植不同水稻品種用同一種插秧規(guī)格和基本苗數(shù),但但每個品種的分蘗能力有差異,農(nóng)民實際生產(chǎn)中由于栽培時基本苗數(shù)不合理從而不能達到理想產(chǎn)量,故安排此試驗來篩選出本場常用的栽培品種的合理栽培密度,為大田生產(chǎn)提供科學依據(jù)。
1試驗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選擇
青龍山農(nóng)場科技園區(qū)
1.2 試驗地概況
1.3 試驗材料
供試品種:空育131、龍粳26、龍粳31、龍粳39、龍粳43、墾稻23
1.4試驗處理及方法
本試驗設1個插秧規(guī)格即10*30cm(9×3),每穴2種穴株數(shù)(3-5株、7-9株)共計12個處理,具體方法如下表2。
1.5移栽方式
機械插秧
2調查項目
從表2中可以看出每個品種的生育進程有所差異,但相同品種不同基本苗數(shù)生育進程無明顯差異。
從中可以看出處理1的有效穗數(shù)比處理2的多100.1穗/m2,處理4的比處理3多89.3穗/m2,處理6的比處理5多213.7穗/m2,處理8比處理7多15.0穗/m2,處理10比處理9多64.2穗/m2,處理11比處理12多75.8穗/m2。實脫產(chǎn)量處理1比處理2多68.3kg/畝,處理4比處理3多23.4kg/畝,處理6比處理5多81.1kg/畝,處理7比處理8多11.1kg/畝,處理10比處理9多15.1kg/畝,處理11比處理12多22.5kg/畝。
3結果分析
從表3中可以看出各品種之間的生育進程有一定差異,而不同的基本苗數(shù)不影響生育進程。
從實驗中在平方米有效穗數(shù)上看空育131的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比基本苗數(shù)7-9株的處理要多,證明空育131的分蘗能力較強,在種植時應控制每穴株數(shù)在3-5株,龍粳26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低于7-9株的處理,說明龍粳26分蘗能力較弱,在種植時應制每穴株數(shù)在7-9株,龍粳31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低于7-9株的處理,說明龍粳31分蘗能力較弱,在種植時應制每穴株數(shù)在7-9株,龍粳39的兩個處理相差15穗/m2,相差不是太明顯,龍粳43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低于7-9株的處理,相差64.2穗/m2,相差墾稻23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高于7-9株的處理,在種植時應控制每穴株數(shù)在3-5株。
產(chǎn)量上相同品種不同基本苗數(shù)進行對比,空育131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高于7-9株的處理,龍粳26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低于7-9株的處理,龍粳31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低于7-9株的處理,龍粳39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高于7-9株的處理,龍粳43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低于7-9株的處理,墾稻23基本苗數(shù)3-5株的處理要高于7-9株的處理。
通過上述分析得出幾個不同品種最佳穴株數(shù)為空育131為每穴3-5株,龍粳26為每穴7-9株、龍粳31為每穴7-9株、龍粳39為每穴3-5株、龍粳43為每穴3-5株、墾稻23為每穴3-5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