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時旸
那些悠緩的爵士樂在打斗之中伴隨著噴濺的血霧彌散開來,夢幻又殘忍,它形成了一種抽離的視角,讓人們仿若飄浮在空中,全景式地見證著生死無常
伴隨著樸槿惠事件的發(fā)酵,在這個當口看到這部《阿修羅》確實會產(chǎn)生某種截然不同的感受。韓國電影中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因為對于政壇腐敗和黑暗的大膽書寫而迅速崛起,備受尊敬,而后不久也因為題材和表現(xiàn)形式的呆板,而陷入自我重復。這部《阿修羅》卻在一片疲軟的政治揭黑片中獨樹一幟。從講述方法上看,它并非關注那些對幕后交易的呈現(xiàn),其實是直接侵入了已經(jīng)形成的黑暗現(xiàn)場,把一切的后果敞視給人們。
“阿修羅”是對這部電影場景最精準的描述——一幅人與人殊死搏斗的地獄之景。人們陷于其中,被欲望驅動,為生存而戰(zhàn),以死亡告終。這部電影的很多鏡頭會出現(xiàn)俯視視角,尤其整體呈現(xiàn)那座小城破敗的街區(qū)時,白天顯而易見的蒼涼和夜晚隱藏的骯臟,真如地獄的標本與模型,虛妄又不知為何,也不可言說的原由,推動著人們奔赴死亡。而這些人似乎都覺得這你死我活的戰(zhàn)役是他們通往希望的唯一道路。作為旁觀者,最初,我們或許會覺得他們不過是被欲望一葉障目,但最終,人們就會慨嘆,誰又不是如此,只不過自己結局沒顯得那么慘烈和夸張罷了。在生活中,誰不都在為了生存而搏殺。從這個角度上說,這修羅場也成了人間的隱喻。所有人都如螻蟻,不知所終地在生活的迷途中奮力攀爬。
像所有這類韓國電影一樣,故事主體無非是政客和檢察官的對決。市長樸成裴為私利無所不為,警察韓度京為了利益,也為了能救自己罹患癌癥的妻子,成為了樸成裴的幫手,而特殊檢察部的檢察官金車仁也在秘密調(diào)查市長樸成裴的犯罪活動。最終,所有人陷入了一場惡斗,沒有勝利者,死亡是每個人的歸宿,正義的、邪惡的,殊途同歸。在死神眼中,這不過就是一場不值一提的收割。這部電影之所以讓人們感到某些蒼茫又眩暈的不可言說的況味,就是因為它一直在敘述冥冥之中的宿命。
客觀地講,相比于它的劇情和故事,《阿修羅》氤氳出的幽暗氣氛,打斗鏡頭,雨夜追車,以及讓人驚喜的優(yōu)質(zhì)配樂,都更加令人贊嘆。從某個角度上看,導演金成洙或許就根本沒有想把更多的力量放在構筑一個戲劇化的故事上,而是讓人們直接置身于一個猶如修羅場般的現(xiàn)實之中。一切都無端、無因,人們就不明就里地開始生死相斗,像被無形的力量操縱。這電影遍布臟話和暴力,卻抖落出每個人虛弱的內(nèi)心。
《阿修羅》明確地告訴人們:這故事中沒有“好人”。市長樸成裴自不用說,他從來就把自己的這份職業(yè)當做策略和手段,不過是為了更簡便地抵達財富,“這世上誰不愛錢呢?”他這樣質(zhì)問正在調(diào)查自己的檢察官。刑警韓度京為了私利主動淪為腐敗者的幫兇,無論他是為了欲望還是為了給妻子治病,但他所做的已經(jīng)走得太遠。而更令人心生寒意的是韓度京的小弟文先模,他最初是一個膽怯又單純的小伙子,一切都想按照規(guī)矩去辦,原本,韓度京為自己,也為小弟的利益考量,讓他從警隊退出去了市長的安保團隊,但瞬間,文先模就黑化了,他被利益刺激,變得瘋狂無比。肆無忌憚地為市長鏟除敵人,甚至鏟除身邊變得無用又危險的自己人。而以絕對的正義者出場的檢察官金車仁也在最后的血腥一幕之后,變得癱軟和順從,他拿起了刀想砍向自己的同僚,只為了獲得讓自己活下去的可能……在這一切人性的畸變之后,韓度京突然顯得算是最有道德感的一個,他一直想退出但不得,“我太累了。”他說。他勸誡已經(jīng)沉迷于權力場和欲望的小弟文先模,自己在市長和檢察官之間進退維谷。他介入得最深,但其實,內(nèi)心卻一直殘存著某些善良的質(zhì)地。當所有人開始失控,韓度京卻保留了最后一點人性中的善良和正義——至少,他還懂得恐懼和害怕,對某些事還心存敬畏,而其他人都在比賽著瘋癲。
《阿修羅》結尾那場血腥高潮讓影迷們直接聯(lián)想到《黃?!芬约案燮妮x煌時刻,那場砍殺成為了人間地獄的真實寫照;最終,人們已經(jīng)忘了為什么自己淪落至此,成為了被本能驅動的動物。那些悠緩的爵士樂在打斗之中伴隨著噴濺的血霧彌散開來,夢幻又殘忍,它形成了一種抽離的視角,讓人們仿若飄浮在空中,全景式地見證著生死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