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華北地區(qū)1900—1970年5級以上地震發(fā)震位置與震源機制研究

    2016-11-23 05:59:17高彬賈科周仕勇
    地球物理學(xué)報 2016年11期
    關(guān)鍵詞:發(fā)震華北地區(qū)震源

    高彬,賈科,周仕勇

    北京大學(xué)地球與空間科學(xué)學(xué)院,理論與應(yīng)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871

    ?

    華北地區(qū)1900—1970年5級以上地震發(fā)震位置與震源機制研究

    高彬,賈科,周仕勇*

    北京大學(xué)地球與空間科學(xué)學(xué)院,理論與應(yīng)用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871

    本文通過整理世界地震臺網(wǎng)1900—1970年世界臺站震相報告,對該時期發(fā)生在我國華北地區(qū)震級5級以上強震的震源位置及震源機制(斷層面解)進行了測量.具體開展了以下三點工作:(1)使用1900—1970年之間Shide Circulars(BAASSC,1900—1912),《國際地震資料匯編》(ISS)和EHB Bulletin的震相到時,對該時間范圍內(nèi)的22個地震事件重新定位,得到了21個地震事件的可靠結(jié)果;(2)使用1933年至1970年之間ISS的P波初動,對該時間范圍內(nèi)的15個地震事件求解震源機制解,得到了其中12個地震事件的震源機制解的可靠結(jié)果,從而豐富了華北地區(qū)基于全球地震臺網(wǎng)觀測的1900—1970年歷史強震目錄震源機制資料;(3)基于華北地區(qū)地震地質(zhì)及區(qū)域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研究結(jié)果,推斷了華北地區(qū)M≥5.0的部分缺乏地震資料觀測的歷史地震斷層面參數(shù),并對這種方法推斷的斷層面參數(shù)的可靠性進行了討論.

    華北地區(qū);歷史地震;地震定位;震源機制解

    1 引言

    歷史地震的研究離不開詳細(xì)而準(zhǔn)確的歷史地震目錄.前人經(jīng)過大量的搜集、考證、整理工作,先后整理匯編了《中國地震年表》,《中國地震目錄》,《中國地震歷史資料匯編》,《中國地震目錄》(第三版),《中國歷史強震目錄》(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中國近代地震目錄》(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9)等歷史地震資料,極大地提高了我國歷史地震目錄的準(zhǔn)確性和完備性.由于歷史資料缺乏準(zhǔn)確性和完備性,歷史地震目錄存在震中位置不準(zhǔn)確,以及缺少震源機制信息的問題(國家地震局,1989).賈科和周仕勇(2012)基于國際地震中心的地震記錄開展的中國西南地區(qū)1900—1970年6級以上地震定位結(jié)果與《中國歷史強震目錄》的結(jié)果對比表明,部分地震的發(fā)震位置相差近100 km,完全不在一個發(fā)震構(gòu)造上.因此充分挖掘世界地震臺網(wǎng)1900—1970年的地震記錄,對相關(guān)歷史強震的發(fā)震位置與震源機制作進一步測量或修訂是一項重要的基礎(chǔ)性工作.

    依靠現(xiàn)代儀器記錄建立的現(xiàn)代地震目錄包含較為準(zhǔn)確的震中位置和震源機制信息.中國地震局基于現(xiàn)代地震臺網(wǎng)觀測出版的全國性地震目錄始于1970年,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現(xiàn)代地震目錄形成的時間(約在1965—1970年代間)基本相當(dāng).而實際上1900年以來世界各地已逐步開始了地震臺的建設(shè)與記錄工作.因此,進一步挖掘1900—1970年現(xiàn)代地震儀記錄的地震資料,對此時間段內(nèi)發(fā)生在我國的強震的震源位置進行重新定位,可以大大提高這段時間內(nèi)歷史地震目錄中震源參數(shù)的準(zhǔn)確性,對我國基于現(xiàn)代地震目錄開展的工程地震學(xué)、地震地質(zhì)學(xué)中的相關(guān)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一些國外地震工作者通過收集20世紀(jì)開始的世界各地地震臺的記錄資料,已經(jīng)開展了類似的工作并取得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成果(Engdahl et al.,1998;Engdahl and Villasenor,2002;Villaseor and Engdahl,2005).

    另一方面,震源機制解是地震的發(fā)生時間、地點、震級外的另一組描述震源的重要基本參數(shù),近年來愈來愈受到固體地球科學(xué)家的重視.如哈佛大學(xué)、美國聯(lián)邦地質(zhì)調(diào)查局利用全球數(shù)字地震臺網(wǎng)記錄,能在震后幾小時內(nèi)反演出全球5.5級以上地震的震源機制解并在網(wǎng)上發(fā)布*http:∥www.globalcmt.org/CMTfiles.html*http:∥earthquake.usgs.gov/earthquake/eqarchives/fm/.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陳運泰和許力生領(lǐng)導(dǎo)的研究組從20世紀(jì)90年代起也在做同樣的工作(許力生和陳運泰,1997),他們利用全球數(shù)字地震臺網(wǎng)記錄和中國數(shù)字地震臺網(wǎng)記錄,在震后數(shù)小時網(wǎng)上發(fā)布國外6級以上和國內(nèi)5級以上強震的震源機制解.歷史地震震源機制研究不僅為豐富震源機制資料提供了新的途徑,在開展現(xiàn)今強震活動缺乏區(qū)的發(fā)震構(gòu)造及地震危險性預(yù)測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本文基于現(xiàn)代儀器記錄的ISS資料的 P波初動數(shù)據(jù),使用俞春泉等(2009)改進的格點嘗試法對1900年至1970年之間華北地區(qū)的12個強震求解震源機制解,并對震源機制解進行質(zhì)量分類,對許忠淮等(1994)和張誠(1990)所發(fā)表的華北地區(qū)歷史地震的震源機制解作了進一步補充和修訂.

    利用現(xiàn)代應(yīng)力場的研究結(jié)果,并結(jié)合地震地質(zhì)資料,推斷地震的震源機制解,是獲取缺乏儀器觀測的歷史強震震源機制解的一種可能途徑(沈正康等,2004).李鐵明等(2007)根據(jù)華北地區(qū)的現(xiàn)代應(yīng)力場結(jié)果和地震地質(zhì)資料,用間接的方法,建立了華北地區(qū)含有震源機制解的強震歷史地震目錄,本研究中對歷史地震滑動角的估計方法參照了他們的工作.Jiang等(2011)也曾使用這種方法估計了華北地區(qū)歷史地震的滑動角.

    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目標(biāo)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1) 使用地震儀記錄的Shide Circulars,ISS和EHB Bulletin震相到時資料,對華北地區(qū)1900年至1970年之間的強震,用更加精確的地球速度模型進行重新定位,并對定位結(jié)果的可靠性進行分析;

    (2) 基于地震儀記錄的ISS資料中的P波初動數(shù)據(jù),使用改進的格點嘗試法對華北地區(qū)1900年至1970年的強震求解震源機制解,并對震源機制解進行質(zhì)量分類;

    (3)綜合地震地質(zhì)資料對缺乏儀器記錄的強震震源機制解進行推斷,并對解的可靠性進行分析討論.

    2 華北地區(qū)構(gòu)造背景與研究范圍

    華北地區(qū),位于我國北部,陰山、燕山以南,秦嶺、大別山以北,鄂爾多斯高原以東延伸至沿海一帶的廣袤區(qū)域,新生代以來構(gòu)造運動活躍,為我國大陸強地震頻發(fā)區(qū)域之一(劉峽,2007).不僅其邊緣為斷裂所圍限,而且內(nèi)部也被不同深度的斷裂所切割,存在著巖石圈、地殼、基底和蓋層四種斷裂,其走向主要有北北東、北東、北西和近東西向四組,是我國大陸東部地質(zhì)構(gòu)造復(fù)雜和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區(qū)(李鐵明等,2007).然而對于該地區(qū)的地震研究,僅依靠近四十多年的現(xiàn)代儀器記錄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因此,基于1900年至1970年現(xiàn)代儀器測量的地震資料,開展華北地區(qū)歷史地震發(fā)震位置和震源機制的研究,對于認(rèn)識歷史地震發(fā)震構(gòu)造、地震危險性分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考慮華北地區(qū)歷史地震目錄的完整性和準(zhǔn)確性,界定需要重構(gòu)的歷史地震目錄的時間-空間-震級界限:

    (1) 經(jīng)度范圍:110°E—123°E,緯度范圍:33°N—41°N;

    (2) 時間范圍:1900年1月1日—1969年12月31日;

    (3) 震級范圍:M≥5.0.

    所構(gòu)建的含有震源機制解的地震目錄包括地震發(fā)生的時間,經(jīng)度,緯度,震級,震源深度,發(fā)震斷層的走向、傾角和滑動角.

    3 建立歷史地震目錄的基本原理

    3.1 歷史地震資料

    自1882年Milne,Ewing和Gray研制的擺式地震儀在東京成功記錄到一個地方震的地震圖后,20世紀(jì)始,現(xiàn)代地震儀在世界各地陸續(xù)安裝并投入觀測,全球范圍內(nèi)的地震儀器記錄也越來越多地被收集發(fā)布.1897年,Milne開始收集世界各地的60多個地震臺站記錄,并發(fā)布Shide Circulars(BAASSC,1900—1912).1913年Milne逝世后,牛津大學(xué)Turner教授負(fù)責(zé)繼續(xù)進行全球地震臺站記錄的收集和發(fā)布工作(BAASSC,1913—1917).從1918年開始,這份全球地震報告開始更名為《國際地震資料匯編》*ISS:storing.ingv.it/ISS(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Summery,1918—1963).

    EHB Bulletin*EHB:www.isc.ac.uk/ehbbulletin包含1960年至2008年的地震資料,是ISC Bulletin的精簡版.該目錄使用Engdahl等(1998)算法,顯著改善了之前ISS等地震目錄的震中定位精度.EHB Bulletin目錄一直持續(xù)更新到2008年,直到新的ISC(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定位算法(Bondár and Storchak,2011)在2009年被使用.

    3.2 研究方法

    對歷史地震的臺站記錄使用更加精確的地球速度模型(IASP91,AK135等)和精度更高的反演方法能夠有效提高歷史地震的定位精度(Schweitzer,2006).我們使用1900年至1970年之間Shide Circulars,ISS和EHB報告上列出的全球地震臺記錄的P波,S波及其他震相到時,對此時間范圍內(nèi)的23個地震事件使用Schweitzer的HYPOSAT程序重新定位.使用1900年至1970年之間ISS的P波初動數(shù)據(jù),對該時間內(nèi)的15個地震事件使用俞春泉等(2009)改進的格點嘗試法求解其震源機制解.對于臺站記錄較少或震源機制解結(jié)果可靠性較差的11個歷史地震,擬采用如下的間接方法(李鐵明等,2007)推斷震源機制解.

    根據(jù)震中位置(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9),結(jié)合華北地區(qū)活動斷裂帶的資料(國家地震局,1989)并參照等震線圖像,推斷出可能的發(fā)震斷層,并取該斷層的走向和傾角數(shù)據(jù)為震源破裂面的走向和傾角.對于震中位置沒有已知斷層的情況,取距離震中位置最近的已知斷層及等震線為參照,設(shè)置震源破裂面的走向和傾角.

    歷史地震的滑動角由華北地區(qū)的平均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方向與推斷出的發(fā)震斷層走向和傾角共同決定.基于以下兩種假設(shè):研究區(qū)域構(gòu)造應(yīng)力場方向在研究時間段內(nèi)保持不變;歷史地震斷層的滑動方向和該斷層面上剪切應(yīng)力方向一致,可以推導(dǎo)出歷史地震的滑動角公式(李鐵明等,2007).

    設(shè)構(gòu)造應(yīng)力場P軸方位φP,俯角δP,T軸方位φT,俯角δT,則在北東地理坐標(biāo)系中方向矢量的數(shù)學(xué)表達式為

    (1)

    (2)

    中間軸(B軸)的方向矢量表示為

    (3)

    設(shè)研究區(qū)域構(gòu)造應(yīng)力場最大、中間和最小主應(yīng)力分別為σ1,σ2,σ3,只考慮偏應(yīng)力張量,從而有:

    (4)

    只考慮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相對大小和(4)式,設(shè)σ3=-1并且引入表示主應(yīng)力相對大小的量R:

    (5)

    可以得到:

    (6)

    用R表示σ1和σ2,得到:

    (7)

    (8)

    從而在主軸坐標(biāo)系中,應(yīng)力可表示為

    (9)

    設(shè)地震斷層面的走向和傾角分別為φ和δ,在北東下地理坐標(biāo)系中表示該斷層:

    l=(cosφ,sinφ,0),

    (10)

    m=(-sinφcosδ,cosφcosδ,sinδ),

    (11)

    n=(sinφsinδ,-cosφsinδ,cosδ),

    (12)

    其中l(wèi),m,n分別為斷層面的走向,沿斷層面向下的方向和斷層面的法向.

    將主軸坐標(biāo)系中的應(yīng)力張量((9)式)在斷層坐標(biāo)系l,m,n中表示,可以得到沿斷層面走向的應(yīng)力T1和沿斷層面傾向的應(yīng)力T2:

    T1=cos(T,n)cos(T,l)σ1+cos(B,n)cos(B,l)σ2

    +cos(P,n)cos(P,l)σ3,

    (13)

    T2=cos(T,n)cos(T,m)σ1+cos(B,n)cos(B,m)σ2+cos(P,n)cos(P,m)σ3,

    (14)

    從而滑動角可以表示為:

    (15)

    這樣就從現(xiàn)代平均構(gòu)造應(yīng)力場的方向和相對大小(楊國華等,2003;Wan,2010;Jiang et al.,2011),和每一個歷史地震發(fā)震斷層的走向和傾角估計得到歷史地震的滑動角.

    4 結(jié)果和討論

    4.1 定位結(jié)果

    作者使用Shide Circulars,ISS和EHB的震相到時數(shù)據(jù)對1900年至1970年之間的22個地震事件進行定位,得到21個可靠性好,精度高的定位結(jié)果(表1).需要指出的是,由于ISS對1922年9月29日發(fā)生在渤海的6.5級地震記錄到的震相到時數(shù)據(jù)太少,因此對這個地震沒有進行重新定位.

    從定位結(jié)果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發(fā)震時刻和震中與臺站記錄有關(guān).對于較多臺站記錄的地震事件(震級大或發(fā)震年份晚),誤差較小,在0.1°之內(nèi).對于較少臺站記錄的地震事件(震級小或發(fā)震年份早),誤差較大,在1°之內(nèi)(圖1a).我們將本文的震中(表1)與ISS以及《中國近代地震目錄》的震中作比較(表2,圖1b,1c,1d),發(fā)現(xiàn)有2個地震與另外兩個目錄都有1°以上的差異.其中,1929年1月13日的6.0級地震本文的定位誤差較小,可信度高,建議以本文定位結(jié)果為準(zhǔn);1948年5月23日的6.0級地震,本文的定位震中經(jīng)度誤差0.7°,緯度誤差0.5°,誤差較大,可信度較低,該地震的位置應(yīng)結(jié)合震中破壞相關(guān)文獻記錄及地震地質(zhì)的方法作進一步厘定.

    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定位的1939年1月7日發(fā)生在山東乳山的地震.本文得到的定位結(jié)果及發(fā)震時間與ISS給出的結(jié)果差異很小,但與《中國近代地震目錄》(1999)以及與遲鎮(zhèn)樂等(1992)給出的震中位置和發(fā)震時間相差甚遠(yuǎn):經(jīng)度相差約4°,發(fā)震時間提前了約13 h.歷史地震定位結(jié)果雖然存在誤差,但是這個差異顯然超過了誤差范圍.而本文所給出的定位結(jié)果誤差很小,并且記錄來自于世界上多個臺站記錄,故可信度很高.然而,翻閱《中國近代地震目錄》(1999)中關(guān)于此次乳山地震的烈度圖,高烈度區(qū)的確在《目錄》定位震中附近,并且此次地震也被世界臺網(wǎng)的多個臺站記錄到,只是沒有到時數(shù)據(jù).因此作者分析,這兩個地震在歷史上都曾發(fā)生過.而本文根據(jù)世界地震臺網(wǎng)記錄反演得到的地震發(fā)震時間及定位結(jié)果來自另外一次地震,發(fā)生在山東羊流店地區(qū),震級不詳.因此本文的定位結(jié)果是對《中國近代地震目錄》(1999)的一個很好的補充.讀者在使用這兩個歷史地震開展相關(guān)研究時,需特別注意.至于兩個地震間是否有觸發(fā)關(guān)系,則需要進一步的分析論證.

    對于地震震源深度的測定,由于震源深度的反演結(jié)果本身存在較大誤差,且在歷史地震的震相到時數(shù)據(jù)中鮮有pP或其他對震源深度敏感的震相,所以歷史地震震源深度的測定會更加困難.作者在定位中,將地震的初始震源深度設(shè)為0,得到的結(jié)果中僅有極少的地震得到了非0且結(jié)果穩(wěn)定的震源深度解(表1).

    4.2 基于P波初動的震源機制解

    利用1900年至1970年之間ISS的P波初動數(shù)據(jù),對該時間段內(nèi)的15個地震事件使用俞春泉等(2009)改進的格點嘗試法求其震源機制解,得到了12個地震事件的震源機制解,其中A類解3個,B類解1個,C類解8個(圖2).A 類解為準(zhǔn)確可靠的震源機制解,P波初動在震源球投影圖上分布比較均勻,對得到的2個節(jié)面限制較好;B類解為較為準(zhǔn)確可靠的震源機制解,可靠性較A 類解略差,P波初動在震源球投影圖上分布比較合理,基本能夠約束住2個節(jié)面;C類解可靠性相對較差,P波初動在震源球投影圖上分布不均勻,不能很好地約束2個節(jié)面,但基本能夠判斷出震源機制解的性質(zhì).

    表2 定位結(jié)果比較及所用到的震相資料數(shù)目統(tǒng)計

    日期本文定位震中ISS震中《目錄》震中經(jīng)度/(°)緯度/(°)經(jīng)度/(°)緯度/(°)經(jīng)度/(°)緯度/(°)記錄的臺站數(shù)P波震相個數(shù)S波震相個數(shù)其他震相個數(shù)1929-01-13111.31640.657110.340.8111.340.7109401937-07-31115.13935.352115.335.2115.135.4107896201937-08-01115.05435.337115.335.2115.235.375595231939-01-07117.62036.045117.736121.637.165411945-09-23118.64439.589118.840.111939.524221011948-05-23122.08937.97112237121.837.22018901952-10-08112.91638.509112.739112.7392217541965-01-10111.52035.005111.635.1111.53534260101965-01-15111.32434.906111.635.1111.635.12724041966-03-07114.90837.38411537.3114.9237.3523321362641966-03-22a114.93937.54511537.6115.0837.519817729371966-03-22b115.16137.606115.237.7115.137.521219753681966-03-22c114.67237.463115.237.3115.0337.524842091966-03-23114.87837.55111537.4--6054371966-03-26a115.10337.776115.137.7115.2737.6815615152241966-03-26b115.01537.734115.137.8115.2737.55888410101966-03-29114.91937.48211537.4115.0337.3511810822121967-03-27116.59238.516116.6138.56116.538.521819434791967-07-28115.62540.554115.640.7115.5540.553938021967-12-02115.09537.714115.1637.71115.2237.721201068231968-01-15115.34537.676115.4937.85115.2237.778379281969-07-18119.43138.460119.4738.43119.438.231127468105

    注:《目錄》指《中國近代地震目錄》(1999).

    對于C類解,其矛盾比(俞春泉等,2009)相對較高,并且存在多組可能的斷層面解.作者根據(jù)4.1節(jié)定位結(jié)果,推斷所有8個C類解可能的發(fā)震斷層,根據(jù)地質(zhì)資料確定該發(fā)震斷層的走向和傾角,并在格點嘗試法程序自動給出的所有斷層面解中,選取與實際發(fā)震斷層走向傾角最為接近的一組作為最終的斷層面解.同時兼顧解的矛盾比,即在斷層面參數(shù)接近的情況下,以矛盾比更低作為確定最終解的原則.8個C類解在圖2中展示,相應(yīng)的震源參數(shù)信息見表1.

    本文給出的基于P波初動的12個震源機制解中,5個曾被許忠淮等人(1994)重新測定過,8個在張誠(1990)的書中給出過.作者發(fā)現(xiàn),三者給出的震源機制解中,有些結(jié)果十分接近,有些結(jié)果存在一定差異(表3和圖3).本文所給出的12個基于P波初動的震源機制解中,有4個是A、B類解,并且與另外兩個研究組的結(jié)果接近,因此它們的可靠性很高.另外8個C類解,因為限于P波初動在震源球上的分布,并沒有得到唯一且矛盾比低的一組解.這8個C類解當(dāng)中,有6個解可與許忠淮或張誠的結(jié)果進行對比,其中3個地震的結(jié)果接近,分別是發(fā)生在1966年3月7日、1966年3月22日的a和b的3個地震(圖3).而對于另外5個C類解,讀者使用時需謹(jǐn)慎.

    4.3 間接方法推斷震源機制解

    對于缺乏足夠臺站記錄的11個地震,作者使用李鐵明等(2007)的間接方法推斷震源機制解(表1).本文結(jié)合現(xiàn)有的地質(zhì)資料以及前人對于各歷史地震的研究(參考文獻見表1),推斷出發(fā)震斷層的走向和傾角.然后,參考前人依據(jù)大量震源資料得到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方向(楊國華等,2003;Wan,2010;Jiang et al.,2011),使用3.2節(jié)的間接方法推斷出1900年至1970年華北地區(qū)11個地震的滑動角,得出的滑動角結(jié)果多數(shù)反映了震源是走滑機制的,這與華北地區(qū)的發(fā)震特征是吻合的,并且多數(shù)地震的滑動角符合斷層的活動性質(zhì).

    圖1 震中位置比較圖及定位誤差圖(a) 本文定位結(jié)果的誤差圖,十字的交點為震中位置,橫向和豎向的線段分別代表經(jīng)度和緯度的定位誤差;(b) 本文定位結(jié)果對ISS震中位置的修正,箭頭的起點為ISS的震中,箭頭的終點為本文的震中;(c) 本定位結(jié)果對《中國近代地震目錄》(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9)震中位置的修正,箭頭的起點為《中國近代地震目錄》的震中,箭頭的終點為本文的震中;(d)為(b)(c)圖中黑色方框的放大圖(紅色箭頭的起點為ISS 的震中,藍色箭頭的起點為《中國近代地震目錄》的震中,箭頭的終點為本文的震中).Fig.1 Comparison of earthquake epicenter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error bars of location (a) Error bars of location,the centers of error bars present epicenters of this study,and the lengths of error bars present errors of location;(b) Modification of ISS epicenters,starts of arrows present epicenters in ISS,ends of arrows present epicenters inverted in this study;(c) Modification of epicenters from “China Earthquake Catalog”,starts of arrows present epicenters in the catalog,ends of arrows present epicenters inverted in this study;(d) The enlarged view of black box in picture (b) and (c) (starts of red arrows are ISS epicenters,starts of blue arrows are catalog epicenters,ends of all the arrows are epicenters of this study).

    日期本文結(jié)果張誠結(jié)果許忠淮結(jié)果走向/(°)傾角/(°)滑動角/(°)走向/(°)傾角/(°)滑動角/(°)走向/(°)傾角/(°)滑動角/(°)1966-03-0719676-15927801191981-1771966-03-22a21574-160247411926675121966-03-22b18586-177257911918683-1781966-03-22c8681121966-03-232397116316772801966-03-26a22671-2426742901966-03-26b308518013822821966-03-2921589-16540781441967-03-2723964-15624950-951967-12-02164791361968-01-1520185-1661969-07-18358917024851152087173

    圖2 基于P波初動的震源機制解藍色圓點表示P波初動向上,綠色圓點表示P波初動向下.大號圓點對應(yīng)ISS中標(biāo)i的清晰記錄,小號圓點對應(yīng)ISS中標(biāo)e的模糊記錄.紅線為可能的震源機制解的兩個截面,黑線為本文綜合地震地質(zhì)資料選定的震源機制解的截面.“Pw”代表矛盾比.Fig.2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based on P-wave first motion Blue circles indicate P-wave breaking up,and green circles indicate P-wave breaking down.Big circles represent clear records in ISS noted with ‘i’,while small circles represent unclear records in ISS noted with ‘e’.Red lines are possibl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and among them black lines show the chosen solution considering earthquakes and geological data.‘Pw’ represents the contradiction rate.

    圖3 震源機制解比較圖灰色填充的震源機制解是張誠等(1990)的結(jié)果,黑色填充的震源機制解是許忠淮等(1994)的結(jié)果,藍色填充的震源機制解是本文的結(jié)果.Fig.3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Grey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re from Zhang et al.(1990).Black ones are from Xu et al.(1994).Blue ones are results of this paper.

    圖4 華北地區(qū)歷史地震震源機制及空間分布圖(1900年1月至1969年12月)圖中黑線為華北地區(qū)主要斷裂,藍色填充的震源球表示基于ISS記錄的P波初動的震源機制解,黑色填充的震源球表示缺乏P波初動資料運用間接方法推斷的震源機制解,震源詳細(xì)參數(shù)參見表1.Fig.4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f North China (Jan.1900 to Dec.1969)Black lines are major active faults in North China.Blue focal mechanisms denote solutions calculated by P-wave first motions.Black focal mechanisms denote solutions of inferred results by indirect method.Source parameters of all events are listed in Table 1.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歷史地震的發(fā)震斷層走向和傾角的準(zhǔn)確性十分依賴于地質(zhì)資料的完備程度.由于地震的發(fā)震斷層是根據(jù)定位結(jié)果,主觀判斷并選取的,而且許多地震的發(fā)震斷層可能是隱伏斷層,這就會造成在推斷震源機制解時歷史地震的走向和傾角存在偏差,從而影響用前文所述方法推斷的滑動角的大小.此外,前人所給出的研究區(qū)域的構(gòu)造應(yīng)力場多為平均結(jié)果,局部地區(qū)的應(yīng)力場差異就不可避免的會造成運用間接方法推斷滑動角時存在偏差.

    5 結(jié)論

    本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礎(chǔ)上,通過查找地質(zhì)資料、國內(nèi)外地震臺記錄和歷史地震目錄,使用震相到時定位、P波初動求解震源機制解及間接推斷地震滑動角的方法,計算并整理得到華北地區(qū)1900—1970年間震級大于5.0的包含23個地震事件震源機制解的歷史地震目錄(圖4,表1).通過使用更加精確的地球模型IASP91和精確度更高的程序,得到了包含震源機制解的歷史地震目錄,對華北地區(qū)的歷史地震資料進行了較好的補充和完善.

    對于定位結(jié)果,由于震相到時存在誤差,定位結(jié)果顯示出某些歷史地震的發(fā)震位置及震源深度誤差較大.尤其是發(fā)震時間早或者震級小的地震,發(fā)震位置及震源深度存在更大的不確定性.此外,對于基于P波初動求解的斷層面解,如果記錄到 P波初動的臺站數(shù)據(jù)不夠多,數(shù)據(jù)點在震源球上的投影的覆蓋范圍將不會足夠大,這就導(dǎo)致即使使用更精確的反演方法也難以將斷層面解約束住.最后,對于地震目錄中根據(jù)李鐵明等人的間接方法得到的滑動角,由于華北地區(qū)斷裂帶復(fù)雜并且地震地質(zhì)資料還十分缺乏,使用由地質(zhì)資料估計得到的走向和傾角數(shù)據(jù)來估算滑動角存在比較大的誤差,由于缺乏很好的地震數(shù)據(jù)記錄,目前消除這部分的誤差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歷史地震目錄的信息可能含有較大的不準(zhǔn)確性和不確定性,對歷史地震目錄比較敏感的相關(guān)研究在使用本文結(jié)果時需謹(jǐn)慎.

    Bondár I,Storchak D.2011.Improved location procedures at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Geophys.J.Int.,186(3):1220-1244.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Seismological Committee (BAASSC) (1900—1912).Circular Nos.1-27.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Seismological Committee (BAASSC) (1913—1917).[Monthly] Bulletin,3-month issue between January 1913 and December 1917.

    Cai K M.1984.Introduction of 1948 Weihai Earthquake.Dizhen Xuekan (in Chinese),(1):42-43.

    Cheng S P,Yang G Z.2002.Late quaternary segmentation model of the Zhongtiaoshan fault,Shanxi Province.Seismology and Geology (in Chinese),24(3):289-302.

    Chi Z L,Zhou C Y,Cai K M.1992.Re-research of 1939 Shandong Rushan earthquake.Dizhen Xuekan (in Chinese),(2):36-39.

    Engdahl E R,van der Hilst R,Buland R.1998.Global teleseismic earthquake relocation with improved travel times and procedures for depth determination.Bull.Seism.Soc.Am.,88(3):722-743.

    Engdahl E R,Villasenor A.2002.Global Seismicity:1900-1999.∥Lee W H K,Kanamori H,Jennings P C 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arthquake and Engineering Seismology.Part A,Chapter 41.Boston:Academic Press:665-690.

    Huan W L,Wang S Y,Chang X D,et al.1989.Characteristics of seismicity of Bohai Sea.Journal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in Chinese),(1):1-10.

    Jia K,Zhou S Y.2012.Inference of source parameters of historical major earthquakes from 1900 to 1970 in southwestern China and analysis of their uncertainties.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55(9):2948-2962,doi:10.6038/j.issn.0001-5733.2012.09.014.

    Jiang M M,Zhou S Y,Chen Y J,et al.2011.A new multidimensional stress release statistical model based on coseismic stress transfer.Geophys.J.Int.,187(3):1479-1494.

    Jiang W L,Xiao Z M,Wang H Z,et al.2001.Segmentation character of seismic surface ruptures of the piedmont active fault of Mt.Daqingshan,Inner Mongolia.Seismology and Geology (in Chinese),23(1):24-34.

    Li J H.1988.Discussion on the structural background of Heze earthquake (Ms=7.0,in 1937).Dizhen Xuekan (in Chinese),(2):19-23,69.

    Li T M,Shen Z K,Xu J,et al.2007.Analysis on the parameters of seismogenic fault of the earthquake more than 6.5 in North China.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22(1):95-103.

    Liu X.2007.Dynamic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rustal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North China [Ph.D.thesis] (in Chinese).Hefei: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Nie Z S,Ren Y,Liu Z M,et al.2011.Preliminary study on seismic active faults of the Daqingshan frontal fault in Baotou City,Inner Mongolia.Geoscience (in Chinese),25(5):938-957.

    Schweitzer J.2006.How can the ISC location procedures be improved?.Physics of the Earth and Planetary Interiors,158(1):19-26.

    Shen Z K,Wan Y G,Gan W J,et al.2004.Crustal stress evolution of the last 700 years in North China and earthquake occurrence.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in Chinese),20(3):211-228.

    Wan Y G.2010.Contemporary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China.Earthquake Science,23(4):377-386.

    Wang H L,Geng J.1995.Study on the seismogenesis of Heze earthquake Ms=7.0 in 1937.Plateau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ese),(3):1-8.

    Wang M G,Li C C.2006.The main fault in Hebei plain and its distribution and activity character.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Chinese),28(1):113-118.

    Wang X W,Zhang S L,An W P,et al.1991.1.29 Shanxi Yizhou earthquake,Ms=5.1 (in Chinese).China Seismic Information,http:∥www.csi.ac.cn/manage/eqDown/11ChinaCase/19910129M5.1.pdf.

    Xu L S,Chen Y T.1997.Inversion of earthquake parameters based on digital broadband waveform data.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in Chinese),19(2):113-128.

    Xu Z H,Wang S Y,Gao A J,et al.1994.Redetermination of some early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Chinese earthquakes.Seismological and Geomagnetic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in Chinese),15(5):1-9.

    Yang G H,Han Y P,Wang M,et al.2003.Horizontal deformation in several major seismically active areas in Chinese mainland.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in Chinese),23(3):42-49.

    Ye C Z.1982.The main present-active structural feature of Beijing district.Collected Press of Team 562 of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 (in Chinese),27-40.

    Yin Y H.1987.Characteristics of the Xintai-Duozhuang fault,Shandong Province since the Mesozoic era.Land and Resources in Shandong Province (in Chinese),(1):63-74.

    Yu C Q,Tao K,Cui X F,et al.2009.P-wave first-motion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their quality evaluation.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52(5):1402-1411,doi:10.3969/j.issn.0001-5733.2009.05.030.

    Zhang C.1990.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Chinese Earthquake (in Chinese).Beijing:Academic Books and Periodicals Press.

    附中文參考文獻

    蔡克明.1984.1948年威海地震簡介.地震學(xué)刊,(1):42-43.

    程紹平,楊桂枝.2002.山西中條山斷裂帶的晚第四紀(jì)分段模型.地震地質(zhì),24(3):289-302.

    遲鎮(zhèn)樂,周翠英,蔡克明.1992.1939年山東乳山地震的再研究.地震學(xué)刊,(2):36-39.

    國家地震局.1989.中國巖石圈動力學(xué)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國家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5.中國歷史強震目錄.北京:地震出版社.

    環(huán)文林,汪素云,常向東等.1989.渤海地震活動特征.地震研究,(1):1-10.

    賈科,周仕勇.2012.西南地區(qū)1900—1970年歷史地震震源參數(shù)推斷及結(jié)果的不確定性分析.地球物理學(xué)報,55(9):2948-2962,doi:10.6038/j.issn.0001-5733.2012.09.014.

    江娃利,肖振敏,王煥貞等.2001.內(nèi)蒙大青山山前活動斷裂帶的地震破裂分段特征.地震地質(zhì),23(1):24-34.

    李建華.1988.1937年菏澤7級地震地質(zhì)構(gòu)造背景的討論.地震學(xué)刊,(2):19-23,69.

    李鐵明,沈正康,徐杰等.2007.華北地區(qū)MS≥6.5級地震震源斷層參數(shù)的研究.地球物理學(xué)進展,22(1):95-103.

    劉峽.2007.華北地區(qū)現(xiàn)今地殼運動及形變動力學(xué)數(shù)值模擬[博士論文].合肥: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大學(xué).

    聶宗笙,任云,劉志明等.2011.內(nèi)蒙古包頭市區(qū)大青山山前斷裂地震活動斷層初步研究.現(xiàn)代地質(zhì),25(5):938-957.

    沈正康,萬永革,甘衛(wèi)軍等.2004.華北地區(qū)700年來地殼應(yīng)力場演化與地震的關(guān)系研究.中國地震,20(3):211-228.

    王華林,耿杰.1995.關(guān)于1937年菏澤7級地震成因的探討.高原地震,(3):1-8.

    王明格,李昌存.2006.河北平原主要斷裂及其分布、活動特征.河北理工學(xué)院學(xué)報,28(1):113-118.王秀文,張淑亮,安衛(wèi)平等.1991.1991年1月29日山西省忻州5.1級地震.中國地震信息網(wǎng),http:∥www.csi.ac.cn/manage/eqDown/11ChinaCase/19910129M5.1.pdf.

    許力生,陳運泰.1997.用數(shù)字化寬頻帶波形資料反演共和地震的震源參數(shù).地震學(xué)報,19(2):113-128.

    許忠淮,汪素云,高阿甲等.1994.我國部分早期震源機制解答的重新測定.地震地磁觀測與研究,15(5):1-9.

    楊國華,韓月萍,王敏等.2003.中國大陸幾個主要地震活動區(qū)的水平形變.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xué),23(3):42-49.

    業(yè)成之.1982.北京地區(qū)主要構(gòu)造的現(xiàn)今活動特征.中國地質(zhì)科學(xué)院562綜合大隊集刊,27-40.

    尹延鴻.1987.山東新泰—垛莊斷裂中生代以來的活動特征.山東地質(zhì),(1):63-74.

    俞春泉,陶開,崔效鋒等.2009.用格點嘗試法求解P波初動震源機制解及解的質(zhì)量評價.地球物理學(xué)報,(5):1402-1411,doi:10.3969/j.issn.0001-5733.2009.05.030.

    張誠.1990.中國地震震源機制.北京:學(xué)術(shù)書刊出版社.

    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1999.中國近代地震目錄(公元1912年—公元1990年).北京: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本文編輯 何燕)

    Research of locations and source parameter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equal and greater than M5.0 from 1900 to 1970 in North China

    GAO Bin,JIA Ke,ZHOU Shi-Yong*

    Institute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ophysics,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Sorting the global seismic phase report of the seismic network stations during 1900 to 1970,this article calculates the hypocenter locations and the focal mechanisms (fault plane solutions) of the earthquakes in North China with magnitude equal and greater than M5.0.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1) We relocate 22 events by using the Shide Circulars,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Summary (ISS) and EHB Bulletin instrumental records within the time span and obtain 21 reliable results.(2) We calculate the focal mechanisms of 15 events by first motion records of P waveforms from ISS and obtain 12 reliable results,so that we enrich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from 1900 to 1970 in North China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seismic networks.(3) Based on geological data and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we infer focal mechanism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M≥5.0) from 1900 to 1970 in North China,which lack enough observations from global seismic network,and analyze the uncertainties of the results.

    North China;Historical earthquake;Earthquake location;Focal mechanism

    高彬,賈科,周仕勇.2016.華北地區(qū)1900—1970年5級以上地震發(fā)震位置與震源機制研究.地球物理學(xué)報,59(11):4089-4099,

    10.6038/cjg20161113.

    Gao B,Jia K,Zhou S Y.2016.Research of locations and source parameter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equal and greater than M5.0 from 1900 to 1970 in North China.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59(11):4089-4099,doi:10.6038/cjg20161113.

    中國地震研究專項(201508009)和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41474033)聯(lián)合資助.

    高彬,男,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地震構(gòu)造學(xué)研究.E-mail:gb310@126.com

    *通訊作者 周仕勇,男,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主要從事地震破裂過程、地震定位及地震活動性研究.E-mail:zsy@pku.edu.cn

    10.6038/cjg20161113

    P315

    2016-01-29,2016-03-06收修定稿

    猜你喜歡
    發(fā)震華北地區(qū)震源
    基于構(gòu)造應(yīng)力場識別震源機制解節(jié)面中發(fā)震斷層面
    ——以盈江地區(qū)為例
    基于鉆孔應(yīng)變觀測約束的2016年新疆呼圖壁M6.2地震的發(fā)震斷層研究
    地震研究(2021年1期)2021-04-13 01:05:08
    華北地區(qū)SY1井鉆井技術(shù)難點及對策
    震源的高返利起步
    華北地區(qū)不同林分類型枯落物層持水性能研究
    蘆山地震發(fā)震構(gòu)造及其與汶川地震關(guān)系討論
    可控震源地震在張掖盆地南緣逆沖斷裂構(gòu)造勘探中的應(yīng)用
    同步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術(shù)新進展
    2014年度華北地區(qū)經(jīng)營工作交流會在河北召開
    震源深度對震中烈度有影響嗎
    四川建筑(2013年6期)2013-08-15 00:50:43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99久久综合免费| 一级黄片播放器|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 日产精品乱码卡一卡2卡三|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日韩中字成人|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桃花免费在线播放|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熟女av电影|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免费播放大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五月开心婷婷网|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9色porny在线观看|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丝袜喷水一区|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免费看日本二区| 久久av网站|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免费看|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男女边摸边吃奶|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电影网站| 99re6热这里在线精品视频|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av不卡在线播放| tube8黄色片|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高清av免费在线|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永久网站在线| 高清av免费在线|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v毛片|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日日啪夜夜爽|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有码 亚洲区| 国产 精品1|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香蕉精品网在线| 大香蕉久久网|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蜜桃在线观看..|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电影免费观看 |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亚洲在久久综合|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高清不卡的av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中国国产av一级| 欧美3d第一页| 欧美日韩综合久久久久久|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欧美bdsm另类| 成人无遮挡网站| av在线老鸭窝|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一级毛片 在线播放|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99久久人妻综合| 国产av码专区亚洲av|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久久午夜福利片|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国产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六月丁香七月|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国产|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97久久精品|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老司机影院成人| 另类亚洲欧美激情| 一区二区av电影网| 一级黄片播放器| 大香蕉久久网|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国产 一区精品|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av在线app专区|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videossex国产|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国产亚洲5aaaaa淫片|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91精品国产九色|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嫩草影院新地址| 丁香六月天网|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国语对白av| 日韩电影二区|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精品酒店卫生间|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多毛熟女@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av天堂久久9|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综合色丁香网|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日韩东京热| 18禁裸乳无遮挡动漫免费视频|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一级毛片久久久久久久久女|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在线 av 中文字幕|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午夜91福利影院|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惰| 亚洲精品国产av蜜桃|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久久午夜乱码|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一级毛片黄色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日日撸夜夜添| 自线自在国产av| 男女边摸边吃奶| 亚洲国产最新在线播放| 精品酒店卫生间|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一本久久精品|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kizo精华|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简卡轻食公司|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av.在线天堂|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福利,免费看|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50|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一级av片app|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综合色丁香网| 久久av网站|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a级毛色黄片|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综合在线观看 |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资源|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久久久久网色| av.在线天堂| 男男h啪啪无遮挡|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97在线视频观看|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小说|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免费观看无遮挡的男女|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777米奇影视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国产 一区精品|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tube8黄色片|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熟妇人妻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videos熟女内射|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午夜av观看不卡| 亚洲四区av| 亚洲国产精品999|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大全|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成人无遮挡网站|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 成人 亚洲|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kizo精华| 一级毛片久久久久久久久女|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 在线观看国产h片|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青青草视频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狼人影院|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一级毛片我不卡| 80岁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www视频免费|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丁香六月天网|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精品亚洲乱码少妇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日日啪夜夜爽|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免费看不卡的av|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网站|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亚洲无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国产|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午夜av观看不卡|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精品久久久精品久久久|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色片|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观看了|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日本黄色日本黄色录像| 99久久综合免费|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三级国产精品片|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成年av动漫网址|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内射极品少妇av片p|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av不卡|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99热全是精品| av免费观看日本|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国产在线男女|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三级国产精品片| 99热全是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av专区在线播放| 一级毛片久久久久久久久女|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人|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高清www| 亚洲精品一二三|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午夜av观看不卡| av黄色大香蕉|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日日撸夜夜添|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简卡轻食公司|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精品熟女少妇av免费看|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青草综合色|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av不卡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视频区图区小说|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偷拍熟女少妇极品色|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亚洲美女视频黄频|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91精品国产九色|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v观看孕妇|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高清黄色对白视频在线免费看 | 黑人高潮一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999| 一本久久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av综合色区一区|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韩国av在线不卡| 亚洲综合色惰| 久久av网站|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夜夜看夜夜爽夜夜摸| 国产视频内射|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又又久久亚洲欧美|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我要看黄色一级片免费的| 深夜a级毛片|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99热全是精品|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视频区图区小说| 免费看不卡的av|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欧美成人午夜免费资源|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老司机影院成人|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婷婷青草|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华国产精华液的使用体验|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男人和女人高潮做爰伦理|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久久av网站|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色94色欧美一区二区|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欧美 日韩 精品 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