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輝,趙仕清,黎均紅,魏功亮,宋明明
(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重慶 401258)
重鋼2500m3高爐停爐節(jié)能減排技術的研究實踐
劉向輝,趙仕清,黎均紅,魏功亮,宋明明
(重慶鋼鐵股份有限公司,重慶 401258)
文章介紹了重鋼(2500m3)高爐空料線打水停爐的具體操作方法。與重鋼以往打水降料線停爐過程中一開始便放散煤氣不同的是,此次是在料線到達爐腹部位時才開始放散煤氣,較以往停爐方式更經(jīng)濟、更環(huán)保。
高爐;空料線;煤氣回收;停爐
為配合公司電網(wǎng)改造及處理熱風爐三叉口部分耐火磚垮塌,重鋼高爐(2500m3)于2015年3月19日實施了空料線打水停爐。在停爐前一天05∶56首先進行預休風操作,為進一步加快停爐的進程,空料線提前至8m,于12∶22復風降料面,20∶47放散煤氣,05∶26高爐休風,降料面過程中回收煤氣8h5min,累計回收煤氣約172萬m3。本次停爐第一次采用深空料線回收煤氣的技術,也就是將料線降至爐腹位置時放散煤氣,與過去的停爐方式相比,新的方式更經(jīng)濟、更環(huán)保。
1.1 預休風前的準備工作
(1)洗爐。鑒于高爐在停爐前長期處于低強度冶煉,而且有爐缸局部堆積現(xiàn)象存在,為改善渣鐵流動性,最大限度減緩爐缸堆積,達到清洗爐缸的目的,于3月12日16∶49開始加錳礦600kg/批,3月13日加至800kg/批。同時,由于2高爐爐墻溫度有下降趨勢,爐墻存在粘結現(xiàn)象,為使降料面過程的順利進行及爐墻粘結物的清理,3月16日14∶07起料批中添加螢石400kg/批,至3月17日19∶27添加量達到600kg/批。洗爐期間操作參數(shù)一般控制為:[Si]=0.6~0.8%、[Mn]=0.8%左右、R2=1.00~1.05,保證爐缸熱量充沛,鐵水物理熱≥1500℃。
(2)其它調整手段。從配比3.9%開始逐步降低自產(chǎn)釩鈦球的配比,直至取消。焦炭負荷由3.95t/t逐步退降低3.59t/t,直至改全焦。適當降低配料堿度,由1.05逐漸降低至0.96。具體調整情況見表1。
(3)預休風前校核所有儀器儀表,重點校核好煤氣在線分析儀及爐頂溫度等,以及安裝好爐頂打水臨時管道、煤氣取樣管道,管道安裝完畢后要求試水、試壓。
(4)提前一天將放鐵的鐵口角度提高,從正常的10°提高至最大角度。
1.2 預休風經(jīng)過
2014年10月以來,高爐長期處于低強度冶煉狀態(tài),有爐缸堆積現(xiàn)象存在,風口小套頻繁燒壞。2015年3月17日對風口中、小套及爐體各部位進行檢查,預休風更換了漏水小套。同時,捅掉所有風口陶瓷套。3月17日12∶23采取復風操作后爐況順行,按既定措施于19∶27改為加全焦停爐料,改全焦后出現(xiàn)滑料和煤氣利用下降的情形,未得到及時控制,從而導致爐溫下行。18日00∶00出現(xiàn)低爐溫,鐵水中[Si]降至0.13%,隨即通過減風措施控滑料提爐溫,2h后爐溫回升滑料消除,使得高爐能夠按原計劃按時休風。為了進一步加快停爐的進程,18 日03∶00逐步降低料線,05∶56高爐開始進行休風,休風期間共加38批料,之后加入蓋面凈焦60t,料線降至8m。預休風從05∶56至12∶22共計6h26min,在爐頂安裝臨時打水槍3根,安裝并調試雷達3#探尺使其至26m,采用雙鐵口出鐵,休風后沒有奪余鐵凼。預休風前的出鐵見表2。
表2 爐前出鐵情況
1.3 預休風期間的設備安裝
相比于重鋼以往降料線的停爐方式,該方法對爐頂打水裝置要求較高,特別是霧化效果要求較高。同時,對爐頂煤氣成分監(jiān)控設備要求也高。
(1)安裝打水槍。預休風后,檢查并更換霧化效果差的噴霧槍,并調試水量,確保能夠達到120t/h。另外,在爐頂小道門、休風道門及點火道門分別增加管徑1.5寸的打水槍,每根槍上安裝有2個1寸的螺旋霧化噴頭,如圖1。接3根1.5寸的水管到爐頂,將供水管放置于安裝位置,并在風口平臺水管處安裝控制閥及流量計,最終要求打水能力達到150t/h以上。采用中壓工業(yè)水水源,在直徑250mm的中壓工業(yè)水管上接一根80mm水管到風口平臺,并安裝有總閥,總閥隨后分成3根1.5寸的水管,安裝有流量計和控制閥,然后分別接到爐頂3個道門處,并將附近3個風口的出水接至流量計前備用。
(2)其它安裝。①安裝雷達探尺,將3#長探尺量程調至26m;②將煤氣光譜分析儀搬至中控室,以便及時分析爐頂煤氣成分;③重點檢查爐頂壓力、上升管溫度等檢測點,確保降料線過程正常使用。
圖1 重鋼2500m3高爐臨時打水槍安裝示意圖
表3 重鋼2500m3高爐降料面過程參數(shù)控制
各項準備工作完畢后,于18日12∶22復風開始降料面,復風2h58min后,采用直徑70mm鉆頭開雙鐵口放出鐵水,累計放鐵量351t。20∶00雷達探尺損壞,無法檢測實際料面位置,采用風耗估算料面位置,并結合煤氣成分分析及在線分析,認為料面進入爐腹,20∶47開始進行煤氣放散。由于不能直接檢測實際料面,于02∶00輪流觀察風口,以風耗并結合以往停爐經(jīng)驗,03∶00放下3#探尺,得到料面位置為24.93m,隨即出鐵。03∶14開3#鐵口,03∶20開1#鐵口,之后在3#鐵口上方進行空吹操作,05∶20全部進行空吹,05∶26進行休風操作并堵鐵口。降料面過程參數(shù)控制見表3。
在本次降料面操作中,風量消耗為271.6萬m3,打水量為1556t。除第4點爐頂溫度偏高外,其他三點爐頂溫度均在350℃以下,平均290℃。在整個過程中,借助3#長探尺、雷達探尺、耗風量、煤氣分析綜合判斷料面位置,趨勢(見圖2)。整個過程順利,較好地控制了壓量關系,沒有出現(xiàn)爐頂爆震,風口無灌渣、無損壞。
圖2 現(xiàn)場煤氣取樣分析和計算機煤氣在線分析
(1)預算爐內剩余鐵量。根據(jù)預休風后的料線計算爐身上部容積為487.01m3,扣除102m3的附加焦炭體積,根據(jù)以往停爐經(jīng)驗,認為爐身下部1m處有渣鐵,對應體積約為1745.81m3,則實際正料體積為1156.8m3,爐內剩余鐵量為559t。
(2)實際的出鐵情況。在降料面過程總共有兩次出鐵,具體情況見表4,爐渣參數(shù)見表5,合計出鐵約708t,比計算多出149t。
(1)本次停爐歷時17h4min,打水1556t,耗風271.6萬m3,回收煤氣8h25min,約172萬m3,相當于少排放63.7萬m3的CO2,整個停爐過程安全、有序、經(jīng)濟、環(huán)保。
(2)本次停爐過程爐頂溫度基本可以控制在350℃以內,在煤氣放散前后,爐內的風壓、風量、風溫控制較為合理,無爐頂零爆震、風口破損和灌渣現(xiàn)象。
(3)預算爐內渣鐵存量時,由于每座高爐生產(chǎn)情況不盡相同,軟熔帶位置差別比較大,計算理論鐵量時容易與實際產(chǎn)生一定的差異。
(4)最后一爐鐵出鐵量356.6t,出渣鐵后不久,風口開始吹空,停爐后大部分料面距風口中心線超過1.5m以上,說明本次停爐最后一次渣鐵存量控制比較合理。
表4 降料面過程爐前出鐵情況
表5 降料面過程爐渣參數(shù)
S210.4
A
1671-3818(2016)04-0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