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正剛
高職院校文化沖突視角下的民族預科有效課堂淺議
□陳正剛
引言:本文在借鑒國內外有關有效教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高職院校民族預科教學的特點,通過調查問卷,訪談和課堂反饋等途徑,著重了解文化沖突視角下,高職院校民族預科有效課堂教學的共性特征,試圖有針對性地為高職院校民族預科教育的課堂教學評價和改進高職相關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對于有效課堂教學的相關研究根源于教育對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以此來確保教學水平能夠達到教育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目標和要求。課堂教學是指為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實施受眾有效接受掌握教學內容的教育活動。而有效教學是指能讓相對多的學習者能在課堂內參與教學,掌握規(guī)定內容。筆者認為,有效課堂大致應該包括:以絕大多數受體的需要為基礎,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優(yōu)化,單位時間里教學效率高;關注學習者的參與度;組合教學媒體和教學方法;課堂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體現出有效性。
從廣義來說,有效教學是指關注教師的教以及學生學習的教學,因此,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就構成了有效教學的兩個很重要的維度。課堂是師生建構知識、技能訓練、情感交流的主要場所,因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诖饲疤嵯?,對于民族預科學生來說,教學的有效性而言,除了遵循通用的有效教學原則外,還因不同民族文化視角沖突與碰撞下,所呈現出教學目標、教學任務和教學方法在性質上與其他通用方法不盡相同的有效教學維度。
為此,筆者通過多年的一線教學,并借鑒和實踐這一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對本教學單位的民族預科學生、任課教師開展了有針對性的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他們相關文化視角及有效課堂教學的看法。
從總體上講,基于不同的文化視角下,對高職院校民族預科教學的有效課堂,師生對其特征持基本一致的看法。首先,是教師的職業(yè)教育理念以及對多元文化和職業(yè)技能的掌握是有效教學的核心地位。其次,通過課堂內有意義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實現信息的交流、情感的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和人格的塑造。最后,融洽的師生情感關系,是多元文化沖突視角下,使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情感得到升華,這些都有助于實現課堂的有效管理。
然而,職業(yè)院校開設的許多課程,特別是一些文化課,對于少數民族預科教育學生來說是陌生的,或是有些與其民族文化互脫節(jié)。而對于這樣的課程來說,如何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目前,許多研究存在著這樣一個誤區(qū),認為民族預科生來源于民族地區(qū),對于自身民族化了解較多,也誤認為沒有必要再開設相關的民族文化課程。而通過筆者調查、訪談和問卷,結論是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視角下,開設文化課程是一種必然要求。以下個人以多元文化教育理論為指導,在文化沖突的視角下,幾點具體應對民族
預科有效課堂管理的建議。
(一)強化對高職院校民族預科生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教育,提升多元文化的認知。這是彌補現有高職院校民族預科課程體系的缺陷的重要手段?,F行預科課程體系中相關的課程較少。同時,開設民族文化課還可以滿足預科生對民族文化知識的渴求。從自己或其他文化的角度來認識本族文化,理解異文化。這也從根本上解決了文化視角不同和相互包容性差而產生的文化對立與沖突,而通過不同的文化視角學習中,學生能夠理性地反觀這種文化的異同,提升其自信心和包容性,克服狹隘民族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在不同文化視角之間和諧友好共處,這就成為了民族預科教育有效課堂管理的基礎。
(二)充實多元的民族文化教學內容包容多元文化視角,高職院校民族預科生應開設多元的民族文化課程。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多元文化課程,它要包含不同民族的文化,包含民族多元文化元素,同時要涵蓋多元地域文化;要關注普遍性,還要涉及特殊性。應將多元的民族文化精華納入課程體系,并進行系統(tǒng)地編排組織,教授給學生;以增進民族團結、促進繁榮文化。這是民族預科教育有效課堂管理的重要途徑。
(三)采用靈活創(chuàng)新的教學形式,是解決多元文化視角下,高職院校民族預科生有效課程的重要手段。
教育改革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理念之一,民族預科教育也要進行改革。無論從課程的開設和課堂的教學組織形式都可以采取靈活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這可以使教學更加具有可接納性,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更加集中,學習效果更加明顯。同時,對預科生的民族文化教育滲透也可以通過其它專業(yè)課程,或是技能培訓來完成。多元文化教育理論也主張將民族文化教育貫穿于學校的各種育人環(huán)境,貫穿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過程,故我們可對傳統(tǒng)的單一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于民族文化課教學形式的認識是多元的,非課堂教學形式的支持率遠高于課堂教學。
因此,在教學安排和教學過程中要適應學生的這種多元化的需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就是避免枯燥乏味,使學生在各種不同類型的知識交叉學習中達到更好的效果。但要同時要兼顧知識總體的系統(tǒng)性。
除了采用課堂教學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以外,還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創(chuàng)設其他不同課程開設方式,如采用班會、團會、課外興趣小組等多樣的形式,以及采用展覽、展演等大型活動的教學形式。避免單一傳授方式的乏味感。
高職院校民族預科教育兼有民族科學、教育科學和預科教育的三重性質,在多元文化視角下,如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進行了自己的一些嘗試的探討,也積累了相關的教學經驗,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筆者教學學生表現出對多元民族文化尊重和學習的需要,學生對文化認同度的多元性增加,大大的提升了學生廣義的民族文化觀,擯棄狹義的民族文化觀。更多地表現出對民族文化傳承和發(fā)展的責任感,學生也希望采用多元的教學方式,可采用課內或課外教學的形式,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即可。多元文化教育理論主張民族文化被平等對待、教育和傳承。從實踐和理論的角度看,教育管理部門、學校以及教師應該重視少數民族預科學生多元文化教育,豐富的傳承多元的民族文化。以提升民族預科教育。
(包頭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