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艷
【摘要】學習古詩詞固然重要,但是學生在學習古詩詞過程中應降低目的性,多從鑒賞的角度出發(fā),擺脫生硬翻譯、單一背誦等學習方式,真正提升自己古詩詞鑒賞能力的目標。本文圍繞古詩詞從多角度出發(fā),旨在幫助學生認識學習古詩詞的重要性,并將其當作一件美好的事去了解與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 古詩詞鑒賞教學 詩詞之韻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74-02
中國是詩的國度,詩歌是一種高雅藝術,是一種文化素養(yǎng),尤其是古詩詞,是古代文學的精華所在。古詩詞以其精煉的語言,豐富的想象,真摯的情感傳唱千年不衰,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古詩詞是初中學生語言學習的最佳范本。從教科書內容的編排,到課標要求學生課外背誦古詩詞的篇目數(shù)量來看,足以說明古詩詞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學好古詩詞,對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審美興趣和審美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初中古詩詞鑒賞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從題目出發(fā),判斷詩詞類別
題目是詩的眼睛。有些題目明確地交待了詩歌的寫作重點或類型。如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名后加“懷古”,“詠懷”的一般是懷古詩。這類詩往往將史實與現(xiàn)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xiàn)實。像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年過半百,功業(yè)無成;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茍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xiàn)實。以“物象”或用“詠(題、贈、贊)十物象”為標題的一般是詠物。這類詩大多是托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題目中出現(xiàn)“塞”、“征”、“軍”等字眼或用樂府舊題,如《涼州詞》、《少年行》、《關山月》的多是戰(zhàn)爭詩或邊塞詩。這類詩多表達建功立業(yè)的渴望、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xiāng)愁、室外生活的艱辛、連年征戰(zhàn)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的一般是送別詩,這類詩大都表達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對友人的思念與擔憂。
二、誦讀古詩詞,感悟詩詞大意
“讀”,是從文本中獲取大部分第一手材料(感性材料)的唯一途徑。對詩歌而言,“讀”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從讀詩中獲取的第一手材料是鑒賞詩歌的先決條件。如何讀?可事先設置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讀,這個情境可以是喜境,也可以是悲境,讓學生在喜境中讀婉約詩歌,在悲境中讀豪放詩歌或山水田園詩歌。還可以事先選出與所讀詩歌類型相同或完全相反的詩歌,比較著讀。讀的形式靈活多樣,只要是利于詩歌的鑒賞,都可采用。如慢讀、快讀、不快不慢地讀、抑揚頓挫地讀、閉著眼睛讀、瞪著眼睛讀、搖頭晃腦地讀等等。
讀的目的就是要讀出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讀出詩歌的意境,讀出詩人的意緒(情感)。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一詞,只有通過讀,才能把握其語氣節(jié)奏的輕重緩急,了解詞人的心緒。尤其是“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與“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兩句,非讀無以把握運氣之長短,非讀無以知曉情感之悲喜。同時,通過讀,還可以牢牢抓住詩歌中的重要詞語(關鍵詞———詩眼或詞眼)和特定的意象。如“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字(關鍵詞),“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中的“明月”(意象)?!白x”是對詩歌的第一步感知,它讓學生粗淺地感知到了詩歌意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輪廓,雖是模糊、朦朧,卻給詩歌的深層鑒賞奠定了基礎,導明了方向。
三、深入古詩詞,了解詩詞背景
在教學古詩詞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了解該詩詞作者所處的年代背景、歷史環(huán)境、寫作狀態(tài)以及過往經(jīng)歷等,以此來初步推斷作者的寫作思想和意圖抒發(fā)的情感類型,幫助學生由表及里地深入理解作品,從而完成對作品的鑒賞。這樣的準備有利于學生較為準確深入地理解古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筆者常常鼓勵學生在課下通過查閱書籍或搜索網(wǎng)絡資源去了解一位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所處的時代及其一生的成就和重大變故,并將自己的收獲帶進課堂來與同學們分享。課堂上教師可主持小組論,在此過程中既加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豐富學生的詩詞文化積累。
在鑒賞李清照的詞時,由于李清照的詞本身具有前后期差異巨大的特點,所以在鑒賞前筆者就讓學生去搜集李清照的生平經(jīng)歷,探求李清照前后期作品風格迥異的原因。這樣學生通過課下的資料搜集和這番討論,將李清照的前后期詞風及其變化原因分析得十分清楚,便于更準確地去把握李清照在詞中抒發(fā)的情感,更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四、層層剖析,掌握詩詞表達技巧與藝術手法
首先,讓學生熟練掌握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互文、雙關、對比、反復、通感等的作用。能判斷詩詞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還是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等。然后再熟悉各種表達技巧:白描、渲染、想象、象征、映襯、烘托、和欲揚先抑、先聲奪人、以小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等。最后還要訓練他們會分析作者的藝術構思:是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后分、還是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準確判斷用了何種手法技巧后,進一步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用了這種手法,此手法如何有效傳達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總而言之,古詩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朵奇葩,歷史悠遠長久,形成了獨特的美學體系。優(yōu)美的詩詞作品,往往蘊涵著豐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煉優(yōu)美的語言,生動多彩的形象,都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其妙處,不斷挖掘其真諦。
參考文獻:
[1] 王元福.淺談語文古詩詞鑒賞[J].語數(shù)外學習(語文教育),2013,9.
[2]張緒坤.淺論初中語文之古詩詞鑒賞[J].南北橋,2015,10.
[3]徐西德.淺談初中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5,22.
[4] 朱琪.優(yōu)化初中古詩詞鑒賞教學的方法[J].廣西教育B(中教版),201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