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詩成
寫出《白鹿原》的陳忠實,生前有一段非常坦蕩的話,是他那么多文字當中,最讓我難以忘卻的。他坦言:“路遙只用了10年就攀上文學高峰,他刺激我寫出了《白鹿原》?!标愔覍嵳f,眼瞅著比自己小7歲的路遙接連發(fā)表《驚心動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一步一步達到個人文學事業(yè)的巔峰,“我再也坐不住了,心想,這位和我朝夕相處的、活脫脫的年輕人,怎么一下子達到了這樣的高度!我感到了一種巨大的、無形的壓力。我下定決心要奮斗,要超越,于是才有了《白鹿原》?!?/p>
能夠把這“動力源”說出來,對于已經(jīng)身居文壇高位的陳忠實來說,其坦蕩程度令人肅然起敬。我們或許可以想象,當年蟄伏在塬上小屋里寫作的陳忠實內(nèi)心憋著怎樣一股勁兒,“要寫死后墊棺做枕頭的書”的豪言背后是怎樣一種決心。不僅是陳忠實,包括賈平凹、高建群,乃至更多的文壇人物,能夠在20世紀90年代異軍突起,跟“路旋風”刮起后形成的“刺激”與“坐不住”,顯然或多或少都有關聯(lián)。那是一段文學夢想可以獲得無上榮光的日子,人人憋著一股勁兒,大家見了面會互相說:“你哪天也弄個硬的,弄個枕頭出來?!鼻榫w是可以相互感染的。
與“能友”為伍,何嘗不是人生的一種幸運。
這幾年“朋友圈”流傳一句話:“你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边@句話說的,就是同一時空維度里“同舞者”的意義。科學研究指出,人是唯一能很好地接受暗示的動物,身邊人的優(yōu)秀、昂揚、奮斗、榮譽,抑或挫折、失敗、苦痛,都會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投射到自己身上——在“暗示”面前,是積極地迎上前去,把落差視為激勵自己的動力,還是消極地躲閃過去,甚至斜刺里伸出一只試圖絆住人家的腳,恐怕就是人生觀的差異了。
“朋友圈”里還流行過另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币浴叭骸钡姆绞巾频Z內(nèi)心,從“能友”的身上得到刺激的能量,會令自己釋放出“超常規(guī)”的潛能。反之,拒絕這種刺激,或以狹隘之心,讓別人的優(yōu)秀成為自己糾結且無法自拔的禍根,恐怕也就注定了人生的悲劇。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周瑜與諸葛亮的關系,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
比起小說中“你的優(yōu)秀就是我的痛”,更多的普通人,更容易面對的選擇是“做雞頭,還是做鳳尾”。選擇做“雞頭”,就是在一群并不怎么優(yōu)秀的人當中,做一個很有優(yōu)越感的領跑者;選擇做“鳳尾”,則是要在一個由優(yōu)秀者組成的隊伍當中,跟在別人的身后,努力向前奔。
有人愿意選擇做“雞頭”,并不愿跟太多的“能友”為伍,這樣可以少一些壓迫感,似乎從容了許多。但跑過短跑的人都知道對手的重要性?!耙或T絕塵”的時候,很難把自己的潛能再挖掘出來。有人愿意選擇“鳳尾”,看起來他并不閃光,跟在別人的后面,努力地奔跑,看起來既卑微又辛苦,但為了跟得上直至超越隊友,有時會把自己逼到極致,盡管自己只是“鳳凰隊”里的墊底,最終成績卻比那個“雞窩隊”里的第一名還要優(yōu)秀。
最近很火爆的電視劇《歡樂頌》里,有這樣一句話:“只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边@句話語雖然略顯俚俗一些,卻得到了諸多人的認可。與一群高于自己的“鳳凰”在一起,可能是痛苦的,會受到不少刺激,但也能促使你迸發(fā)出更大的潛能,走到更遠的地方,觸摸到更高的高度。
所謂的“人往高處走”,與“能友”為伍,其魅力也正在于此。別人的優(yōu)秀,是促使自己優(yōu)秀的動力,是幫助自己進步的基石,絕不是令自己苦情的懲罰。就“人生成功學”來說,外部刺激出的榮辱心、奮斗感,往往比內(nèi)心生發(fā)的道德自覺還要有力,“臥薪嘗膽”,并不失為一種強烈的動力。
在一個昂揚的時代,接受優(yōu)秀者的刺激,與“能友”為伍,一個人,也可以活成一支隊伍。即便我們成不了優(yōu)秀的別人,卻可以成就最優(yōu)秀的自己。
(摘自《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