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
兩次出任英國首相、被認為是保守黨創(chuàng)建人的羅伯特·皮爾,在當時被稱為“英國歷史上最杰出的首相”。1829年,時任內(nèi)政大臣的皮爾建立“大倫敦警察廳”。這被認為是近代警察制度建立的標志。
“大倫敦警察廳”建立不久,皮爾就審定頒布《警察訓令》,并在此基礎上提出“9項警務原則”,這成為后世警察制度的圭臬。它們的內(nèi)容是:
警察的基本使命是預防犯罪和無序,而不是用軍事力量和嚴厲的法律懲罰來鎮(zhèn)壓犯罪和騷亂。
警察履行其職責的能力,有賴于公眾對警察的存在、行為以及獲得并保持公眾尊重能力的認可。
警察必須獲得公眾心甘情愿的合作,他們必須自愿地遵守法律,才能得到和保持公眾的尊重。
警察得到公眾配合的程度高低,與為實現(xiàn)警察目標所需要使用的武力與強制的多少成反比。
警察不靠迎合公眾的意見,而是靠展示他們對法律絕對公正的忠誠來尋求和保持公眾的喜愛,他們靠樂于不分種族與社會地位為所有的社會成員提供個人服務與友誼,靠禮貌和友誼的良好脾氣,靠樂于犧牲個人以捍衛(wèi)和保護生命來獲得公眾的喜歡。
警察只有在說服、建議和警告都不足以實現(xiàn)警察目標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必要程度的武力,以確保法律得到遵守,秩序得到恢復。并且,警察應該在任何情況下都僅僅使用最低限度的武力以實現(xiàn)警察目標。
任何時候,警察都應該和公眾保持這樣一種關系:它可以實現(xiàn)“警察即公眾,公眾即警察”的歷史傳統(tǒng)。警察僅僅是這樣一種公眾:他們專職就社區(qū)的福利向每個市民負責并由此獲得報酬。
警察應該一直為實現(xiàn)其功能而行動,而絕不用為個人和國家報仇,或武斷地以審判犯罪和懲罰罪犯的方式篡奪審判權。
警察效率的判斷標準是沒有犯罪和騷亂,而不是警察為應對它們而采取的行動。
(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