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英國詩人蘭德的《我和誰都不爭》。因為譯者楊絳先生辭世,為諸多中國讀者所熟知
我說告別,是因為我覺得我的這種啟蒙者的角色不能再繼續(xù)下去了。時代變化太大了,青年人的變化也太大了,很多問題我都不懂了。不懂,就很尷尬。青年做一些事情,你支持他們嗎?他們不需要。勸告他們?他們根本不聽你的。所以我只有告別。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就覺得,你不要再想著當什么導師了。它很可笑。你的存在可能還會壓制后來者。后來的人總是需要前邊的人讓位置的。最明智的做法是退下來,完成和完善自己。
——錢理群談自己告別教育、告別學術、告別青年
一些受訪的民間企業(yè)家反映,招商引資時企業(yè)被奉為座上賓,但在項目投產后,地方政府承諾的條件不兌現(xiàn)情況比較普遍,“新官不理舊賬”問題較突出。企業(yè)將之形象地描述為“JQK”:先勾我們進來,圈塊地給我們,然后再我們。
——國務院督查組督查黑龍江等地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fā)展時發(fā)現(xiàn)的問題
這個行業(yè)太需要尊嚴了,我的孩子以后肯定要上學吧,老師也許會讓她寫個東西叫《我的爸爸》,我想她會說我的爸爸是干中介的,是北京最大中介的頭子。有多少孩子愿意說自己的爸媽是干中介的呢?所以我覺得很不容易。尊嚴離我們這個行業(yè)太遠了。
——鏈家地產董事長左暉在內部講話中表示
我一直在做可控的事。不評職稱和不發(fā)論文這類看似不利的事,我都有信心化解。我常說科學家要有自我修養(yǎng)。什么是自我修養(yǎng),就是對自己的堅守,對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放棄一些東西,而不是別人告訴你或要求你。
——默默無聞的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因為一篇發(fā)表在頂級刊物上的論文,成為網(wǎng)紅
互聯(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一開始只是個玩意兒,報紙、電臺、電視臺,誰也沒拿它當回事。但是在不經意間的十幾年中,就信息傳播而言,先后徹底消滅了信件,大幅蠶食報刊的地盤。自從智能手機面世以來,它的每一次更新迭代,幾乎都在敲電視的喪鐘。
電視被請下神龕,不靠學者痛心疾首的批判,也不靠家長的威權,靠的是互聯(lián)網(wǎng)摧枯拉朽的顛覆性傳播。
——任大剛
一個女性如果有能力去架構一個自己的世界,會變得非常強大。因為有一天你可以理直氣壯地跟一個男人說:你給我愛情就好了,面包的事情我自己解決。
——楊瀾為年輕人支招如何平衡愛情與生活
眾所周知,自媒體上碎片化、片斷性的內容很多。這么多年的經驗告訴我,想要了解一段歷史,一定要自始至終、延續(xù)地去了解它,不能僅靠一個片段,這樣的話會產生很多的誤區(qū)。
歷史需要一點點去挖掘,如果挖掘出來的是一塊黑色的石頭,你就認為歷史是黑色的石頭,那是不對的。我們要把五彩斑斕的石頭都拼湊出來,才能知道歷史的五彩,也能看清楚這塊黑色石頭在歷史長河中的位置。
——作家顧保孜表示自媒體時代更應該警惕碎片化歷史
中國大約有1.73億成年人患有某種精神疾病,而其中的91%大約1.58億人從未接受過專業(yè)治療。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測,到2020年中國精神疾病負擔將占疾病總負擔的1/4。已經超過心臟病和癌癥,成為中國醫(yī)療體系的最大負擔。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的調查數(shù)據(jù)
責任編輯:趙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