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娟
新論話劇的“思想性”
■王美娟
一向以思辯性和哲理性探秘人生奧秘、褒貶人性善惡、凈化社會靈魂的話劇藝術,在當下,其“觀賞性”被解釋為“娛樂”且被提到了從未有過的首要位置,致使一些專業(yè)人士也認為“娛樂性”已經成為當前話劇走出困境的唯一法寶,甚至被戲劇界和評論界當作評判一部話劇優(yōu)劣長短的最高標準。在這樣的戲劇氛圍中,話劇的“思想性”作為本體特征和藝術價值的重要標識,正在被消解、被吞噬。
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又是一個可怕的現(xiàn)實。究竟是什么誘人的東西在動搖我們話劇創(chuàng)作者一貫堅持的理想信念與藝術追求?我們的話劇究竟是純商業(yè)的“消閑娛樂”,還是一種更有價值的人類高雅的舞臺表演藝術?話劇的“思想性”正在接受挑戰(zhàn),經受著前所未有的考驗。能不能戰(zhàn)勝這個挑戰(zhàn),關系到話劇藝術的定位和發(fā)展走向,因此,應該引起我們對于當前話劇“思想性”的關注和思考。
今天,提出話劇的“思想性”,很不時尚,人們自然會想到中國話劇傳統(tǒng)的“戰(zhàn)斗性、革命性、宣傳教育性”,會產生一種“不可言傳”的排斥心理。這是長期以來我們對于話劇的固有認識,似乎非“戰(zhàn)斗性、革命性、宣傳教育性”不能成為話劇。但是,只要我們稍有一些世界范圍內的話劇常識或者看過一些優(yōu)秀的經典話劇,比如從古希臘悲劇到莎士比亞,再到奧尼爾或者迪倫馬特,那些久演不衰的經典名劇,哪一個不是充滿了深邃的撼人心魄的“思想性”而膾炙人口,從而成為人類世界范圍內的藝術瑰寶。于是我們就會正確認識和理解話劇真正的“思想性”而不至于如此排斥了。
中國話劇的“思想性”為什么給人以戰(zhàn)斗的、革命的、宣傳教育的印象,致使今天的觀眾仍然會產生排斥心理?從歷史唯物主義來看,一百年前,當話劇舶來中國的時候,我們的話劇先驅者出于中國人民反封建斗爭的需要和符合新文化運動“科學”與“民主”的精神,主動放棄了歐美諸如未來派、表現(xiàn)派等眾多演劇流派,獨尊以易卜生為代表的西方進步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寫實派的社會問題劇,這不能不說是客觀上的一種“歷史巧合”。在中華民族處于災難深重、危亡之際,中國話劇的先驅者們以高度的民族責任心,將中國社會維系民族危亡的重大問題作為主要思想內容寫進了以思辯性和哲理性見長的話劇,搬上了舞臺,啟迪了民眾,獲得了成功。應該說,這是歷史選擇了話劇。因為,當時昏暗的中國需要有人吶喊,饑餓的民眾呼喚社會的變革,話劇寫出了現(xiàn)實的殘酷,寫出了民眾的吶喊,這不是簡單的宣傳和教育,而是話劇藝術思辯性的本質所在,生命所系。歷史已經證明,中國人不僅成功地引進了話劇,而且充分體現(xiàn)了話劇藝術“關注現(xiàn)實、關注生命”的本體特征。因此,中國話劇走過一百年的歷程,牢牢地扎根在中國民族文化的土壤中,是歷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選擇。
然而,今天的中國話劇,雖然不再以“革命的、戰(zhàn)斗的、宣傳教育的”作為“思想性”的內涵,但是,話劇關注現(xiàn)實、關注生命,寫人的生命意義和人性美丑善惡的“思想性”,應該仍然是話劇的本體特征之一。因為,今天的人們不僅希望了解大千世界的奧秘,更希望了解人類自身的心靈奧秘和生命奧秘。今天的話劇,其“思想性”以嶄新的思想內涵和哲理思辯,在話劇與觀眾之間架起了一條現(xiàn)場交流的心靈通道,讓我們在劇場這個大屋子里一起探索人類自身的靈與肉的奧秘。
因此,無論是過去的話劇,還是今天的話劇,沒有“思想性”,就沒有話劇。
今天,我們經??梢栽谝恍┎铇腔蚩Х任葜惖男蓍e場所看到一個新的廣告詞:發(fā)呆。這個詞和品茶、聊天、打牌等連在一起,似乎“發(fā)呆”也是一種休閑。其實,這里的發(fā)呆就是“思考”,人類區(qū)別于動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人類會“思考”,人類需要思考。思考不僅僅是解決問題,“思考”本身就是一種精神娛樂。娛樂不僅僅是唱唱跳跳之類的休閑自得,也不僅僅是兇殺打斗之類的感官刺激。娛樂作為人類精神生活的一種,不僅僅取決于娛樂的客體形式,更多的是取決于娛樂主體的精神需求。一部話劇的“娛樂性”因觀眾而異,取決于觀眾的審美習慣、審美能力和審美的價值取向,不由話劇創(chuàng)作者的主觀意志為轉移。
當今有文化有品位有思想的話劇觀眾,除了看故事、看人生,更多的是把“思考”作為看話劇的主要興趣之一。有調查稱:一些“追星”的年輕人同時也喜歡看話劇,他們說,要玩,去看演唱會;要思考,去看話劇。在今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社會生活中,人們的精神壓力太大,他們特別需要思考。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坎坷、失敗太多太多,生活的不理解、情感的不確定、人性的大奧秘等等都是他們需要思考的。美國戲劇家尤金·奧尼爾在論悲劇時說:“我認為悲劇的意義就是像希臘人所理解的那樣,悲劇賦予他們對事物深刻的精神感受,擺脫日常生活瑣碎的貪欲。當他們看到舞臺上的悲劇時,他們感到仿佛是把他們自己毫無希望的希望體現(xiàn)在藝術中?!笨梢?,我們所說的“思想性”,既是話劇藝術的本體特征之一,也是觀眾因為需要思考而走進劇場去看話劇的理由。
今天,話劇“思想性”的內涵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社會矛盾到生活矛盾,從階級矛盾到人類自身的心理矛盾,話劇的“思想性”已經以“人性思考”話題進入了我們的文化生活。在今天生活富足與精神痛苦相對矛盾的時代,話劇最能夠解答人生的復雜課題,最能夠啟迪心智、發(fā)人深省、凈化人的思想和靈魂。從這一點來說,話劇比其它任何藝術形式都具有這方面的優(yōu)越性。
人類需要思考,話劇的“思想性”是一種思考著的精神娛樂。
話劇是藝術,是美的。一切美的事物都是客觀存在,需要人們去認識,去解讀;只有認識了,解讀了,才能感受美的存在,才能享受到這個“美”的事物。若論單純的感官娛樂,話劇既不唱,也不跳,幾乎與生活狀態(tài)一模一樣,似乎在看鄰家的生活,沒有什么娛樂可言。那么,為什么話劇是“美”的,美在何處?觀眾看到了話劇的什么?
首先,作為綜合藝術的話劇,其文學的詩意,導演的藝術智慧,演員的表演魅力和舞美的賞心悅目,有說不盡的藝術和美學的價值,這些都是話劇審美活動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我們不能否認,話劇藝術的“思想性”也是一種美,是一種大美,美在人類的心靈,美在人類的精神。這個“美”既是一個客觀存在,又是觀眾在審美過程中自覺獲得的一個心理存在。莎士比亞的懲惡揚善、易卜生的自由解放、斯特林堡的心靈游歷、迪倫馬特的哲人風范、奧尼爾的人性探秘等等,無不充滿了審美的意義、審美的趣味和審美的滿足。與其它任何藝術一樣,在話劇的審美過程中,人類提高了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欣賞、自我啟迪的審美能力和審美質量,這應該是所有看過話劇的人都會產生的心靈感受。當下的觀眾依然處在各種社會壓力和生活矛盾當中,他們需要自我認識、自我解剖、自我欣賞、自我啟迪,因此,他們迫切需要參與到話劇藝術的審美活動中來,最終滿足他們精神的需求和藝術的享受。
有人說,現(xiàn)代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讀圖時代、物質時代,人們把藝術完全當成了娛樂、消閑和裝飾,人們不再思考社會和人生,他們拒絕藝術的深刻。但是,只要我們冷靜地看一看周圍,看一看世界,社會依然紛繁,世界依然精彩,聽歌的聽歌,讀書的讀書,看戲的看戲……我們不能只看到社會的一個層面,一種淺表。一部能夠讓人們“思考”的話劇,一部能夠表現(xiàn)或解答人生困惑的話劇,一部能夠使人精神上得到滿足的話劇,是一部好的話劇,今天的觀眾需要這樣的話劇,今天的時代更需要這樣的話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