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驕 熊安迪
“孩子都是老師教出來的,我們家孩子聽話,那都是老師管得好;我們家孩子調皮,都怪老師沒教好!”很多父母可能會有這樣的認識。其實在家庭當中,家長才是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人。在教育部出臺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里,進一步明確了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責任。
父母要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職責
很多時候,我們在無意中侵犯了孩子的權利,但自己卻不自知。
給孩子報了很多課外班
家長為孩子報了很多興趣班,比如英語、表演、跆拳道、圍棋等??珊⒆釉絹碓较矚g擺弄機器人,不喜歡上學校的課,時不時就耍賴或裝病。其實孩子“被動玩”的時間占據(jù)了“主動玩”的時間,導致孩子渴望利用學習時間來“玩”。
給孩子看的書太少
一次對學生閱讀圖書情況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63.3% 的學生平時經常閱讀的是“作文類”書籍,且數(shù)量排在首位,其次是童話寓言類圖書。事實上,數(shù)據(jù)顯示,家庭圖書擁有量在100本以上的學生比家庭圖書擁有量20本以內的學生語文學習成績高。
武斷地告訴孩子“你錯了”
孩子想喝果汁,可是媽媽偏偏給她倒了白開水。于是孩子一生氣,把杯子從桌上推掉!媽媽強壓怒火,冷著臉開始收拾殘局。媽媽生氣的表現(xiàn)和行為,等于直接武斷地評定:孩子不過是在無理取鬧。許多壞脾氣的倔強孩子,就是這樣養(yǎng)出來的。
★教育孩子是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的法定職責
《意見》指出,廣大家長要及時了解并掌握孩子不同年齡段的表現(xiàn)和成長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針對性;要始終堅持兒童為本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個性,創(chuàng)設適合孩子成長的必要條件和生活情境,努力把握家庭教育的規(guī)律性;要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積極發(fā)揮榜樣作用,與學校、社會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避免缺教少護、教而不當,切實增強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父母要等待孩子按規(guī)律慢慢成長
教育是一件慢成長的事情,但在實際中,我們對孩子的成長并沒有足夠的耐心。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更好,走得快些,再快些。
否定孩子的個性
“我的孩子非常內向,我該怎么改變他的個性?”其實,不妨肯定孩子的個性,把所謂的“外向”當作一種技術來學習,不管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
不給孩子留犯錯的空間
蕭蕭上幼兒園時,蕭蕭爸爸給兒子列了66條不許犯的錯誤清單。上面包括不許打破杯子、不許跳得太高……每天臨睡前,都會讓孩子反省今天是否有犯過以上的錯誤。但就是這么一個乖孩子,上中學后,卻成了讓老師頭疼的叛逆孩子,最后他的媽媽不得不辭職在家管孩子。
習慣給孩子做決定
有位著名企業(yè)家曾經驚訝于現(xiàn)在大學生找工作還要靠家長,他認為“如果家長幫孩子做了太多的決定,會讓孩子形成一種心理:反正有父母幫我做決定,這不是我的責任。當有一天他面對獨立,他的路反而會走得非常艱難?!?/p>
★要嚴格遵循孩子成長規(guī)律
《意見》指出,學齡前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健康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培養(yǎng)孩子擁有健康體魄、良好生活習慣和品德行為,讓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
小學生家長要督促孩子堅持體育鍛煉,增長自我保護知識和基本自救技能,鼓勵孩子參與勞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和學習習慣,并引導孩子學會感恩父母、誠實為人、誠實做事。
中學生家長應該對孩子開展性別教育、媒介素養(yǎng)教育,培養(yǎng)孩子積極的學業(yè)態(tài)度,與學校配合減輕孩子過重的學業(yè)負擔,指導孩子學會自主選擇。
父母要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我們每天都盯著自己的孩子,希望他們每天進步一點兒。但我們也應該不斷地提升自己,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
應會反思、善學習
康康一提到數(shù)學就頭疼乃至厭學。經過交流發(fā)現(xiàn),康康的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父母對孩子沒有任何指導,陪伴孩子的就是命令。所以,孩子做錯事后不要總是責怪孩子,要反思我們的教育方法。
應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有多少家長不讓孩子看電視、玩電腦,把孩子催進房間做作業(yè),自己卻一直看一直玩;又有多少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做人要誠信的同時,自己卻在答應孩子的某些事上沒有說到做到!
應鼓勵孩子參與社會實踐
有些爸爸媽媽總是過于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而阻止孩子參加各種適合的社會實踐。殊不知孩子的交往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信心正是在這當中培養(yǎng)的。
★不斷提升家庭教育水平
《意見》指出,要全面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應該系統(tǒng)掌握家庭教育科學理念和方法;增強家庭教育本領;用正確思想、正確方法、正確行動教育引導孩子。
要不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應該堅持立德樹人導向,以端正的育兒觀、成才觀、成人觀引導孩子逐漸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應該重視以身作則和言傳身教,要時時處處給孩子做榜樣,以自身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影響和幫助孩子養(yǎng)成好思想、好品格、好習慣。
要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間,應該支持孩子參加適合的社會實踐,推動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