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偉
蔡志忠的父親沒有像其他父母那樣,對子女寄予厚望,他只是希望孩子能平平安安長大,無病無災,這給了孩子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
四歲那年,父親問他及另兩個孩子:“你們的志向是什么?”一個孩子回答,我要當總統(tǒng);另一個孩子回答,我要當警察;他回答,我要畫招牌畫。與前兩個宏大志愿相比,他的志愿顯得平凡無奇。可是,父親沒有露出半點不悅之色,也并未引導他當“志存高遠”。他的父親從不給孩子設定目標,然后軟硬兼施地逼孩子達成。
父親是小村里的書法家,凡逢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總少不了他的身影。父親的書房里常有各種紙墨。一次,他偷偷溜進書房,望著書桌上的瓶瓶罐罐,玩心大起。他拿起毛筆,以客廳通書房的墻面作畫布,畫了一個小人兒:一個小圈圈代表頭,下面一個大圈圈的身體,大圈圈兩側頓筆四次,手和腳就齊全了。父親回來后看著滿墻墨跡氣憤至極,痛打了他一頓。父親冷靜下來后窺得兒子的喜好,送他一塊小黑板和一支石筆,對蔡志忠的喜好沒有粗暴扼殺而是給予小心翼翼的呵護。自此,遮住多彩世界的幕布被“唰”地拉開了,蔡志忠腦中構思的線條圖案通過小黑板和石筆描繪出來。這個過程是多么有趣!那年,他四歲半,就立下了只要不餓死,就要畫一輩子的志向。
上初中那年,蔡志忠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彰化中學,當時能考取的人并不多。父親在他的書包上用毛筆寫下大大的“彰化中學”四字,可見父親是開心的。初二那年,一家出版社邀請他去畫漫畫。拿到聘書的當晚,他蹭到父親身后,父親一如平常,坐在藤椅上看報。他輕聲說:“爸,我明天要到臺北去畫漫畫。”父親邊看報邊問:“有工作嗎?”“有了!”“那就去吧!”父親頭也沒抬,繼續(xù)看報。第二天,他就自己拎著皮箱到了臺北。放棄學業(yè),父子之間只是簡單的幾問幾答。父親的開通、淡泊與信任,在不經意間為他打開了一片更為廣闊的天空。于是蔡志忠從15歲開始就成為一個職業(yè)漫畫家,并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籍漫畫”的先河。
因為自小得到了父親的支持,蔡志忠也很“任性”發(fā)揮,他不僅在畫畫上,在其他一些愛好上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打橋牌,從1986年開始,在臺灣橋牌錦標賽上,蔡志忠得過72個冠軍杯。又比如他閉關8年進行物理學研究,8年后,他宣布自己研究出了從未有物理學家發(fā)現(xiàn)的公式—— 時間方程式,創(chuàng)作了《東方宇宙四部曲3:物理天問》。
蔡志忠的父親從未處心積慮為孩子籌劃一生,他只是非常平凡、淡泊地為孩子自由思想、自主選擇放寬了空間。事實上,每個杰出的人才都是在年幼時,他的天性沒有被扭曲、壓抑,而是得到了保護和彰顯,才發(fā)展了獨特的才能。讓孩子上這樣那樣的培訓班,設置圈圈框框,得到的只是暫時的改觀,而保護孩子的天性,讓他天馬行空、自由想象創(chuàng)造,給他的卻是無可限量的未來。是鳥,就給他天空;是魚,就給它海洋。
蔡志忠,著名漫畫家,作品有《莊子說》《老子說》《孔子說》等,風格幽默、風趣,深受讀者喜愛。他的成功與其生長在寬松的家庭環(huán)境中密切相關,有一位讓他自由發(fā)揮的好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