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江
體育是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和切入點。世紀之交的新課標改革,以及近期以開展校園足球來帶動學校體育的綜合改革與發(fā)展,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學校體育的重要性、學校體育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毋庸置疑,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教育事業(y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fā)展成就,但也不能否認,在學校體育改革方面雖有所推進,但效果不甚明顯,體育課越來越被淡化和邊緣化,學生對體育課無興趣,鍛煉積極性不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便是例證。學校體育的改革是必須的,關鍵在于改什么?
國務院辦公廳即將下發(fā)的《關于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指出,將以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為基本目標,深化學校體育改革,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完善保障和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學校體育質量,著力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運動技能,健全學生人格品質,切實發(fā)揮體育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充分發(fā)揮體育的綜合育人功能,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依據(jù)《意見》的總體要求,學校體育改革從實施層面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理念的先進是一切進步的先導,理念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牢固樹立體育即是教育,而且是任何一個學科對培養(yǎng)青少年健康成長所不能替代的教育。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體是基礎、是載體。最近美國學者約翰·瑞迪在《運動改造大腦》一書中,用大量試驗數(shù)據(jù)證明,運動對開發(fā)大腦和有益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報告,如若在青少年階段缺少體育活動,就猶如一條腿有殘疾的人一樣,站之不穩(wěn),行之不遠。二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實際上就是我們在教學中既要遵循教學的一般原則和規(guī)律,同時又要因時而宜、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不因循守舊、墨守成規(guī),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三是體育課最基本的形式是身體活動。唯有動才能勞其筋骨,強健體魄,苦其心智,愉悅身心;唯有動才能實現(xiàn)其他賦予體育課的諸多內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鍛煉的積極性。讓所有學生動起來,并逐漸形成一種自覺和習慣,應該是體育課永恒的主題。四是要加強體育作為一門學科的建設和研究。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自身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途徑,他應該是開放和鮮活的,而不是封閉和僵化的,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普及體育科學知識,同時又要通過實踐不斷豐富其理論內容,當今世界上體育活動花樣翻新,層出不窮,人的生理極限不斷被突破,都需要我們從理論和實踐上去學習探索、研究和創(chuàng)新。五是徹底摒棄教學中的各種形式主義,力戒浮躁之風,回歸體育課的自然生態(tài),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由自在的盡情忘我的利用體育課去享受運動給他們帶來的歡樂,體驗團隊合作成功所帶來的喜悅。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彩排演練式的所謂示范體育課,更不能為了追求所謂政績弄虛作假。
學校體育的改革是毋庸置疑的,關鍵在于改革的內容上,同時也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而學校體育改革成果的最終檢驗標準應體現(xiàn)在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