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學鋒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實現(xiàn)這一主要任務的一條極佳途徑。小組合作學習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作為課堂活動主要參與者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組成學習小組,小組成員或小組之間相互啟發(fā)、通力合作、共同提高的一種學習形式。強調“以人為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即關注學生發(fā)展。這是課程改革的最高宗旨,這是“三、四”課堂教學模式最核心的理念。通過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fā)揮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即變革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讓每個學生擁有自信和成功。
一、教學過程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
1.確立目標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就是學生充分利用教材進行主動學習,滿足學生展示自己獨立學習能力的欲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習的主人。
2.小組交流自我展示
讓每個學生在掌握知識、獲得成功的同時,自信心越來越強,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越來越樂學、愿學。伴隨著知識的獲得,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意識、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表達交往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3.拓展探究質疑解惑
由教師和學生共同討論和驗證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可由此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為學生強化所學知識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或創(chuàng)新拓展提供機會。
4.總結提升歸納評價
讓學生實施自我評價,以起到鞏固知識技能和鼓舞學生學習信心的作用。
二、操作要領
1.確立目標自主學習——讓學生成為發(fā)現(xiàn)者
教師引導學生確定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自學指導,設置問題,讓學生整體感知;各組長組織小組成員按照自學指導單,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構建、自主嘗試、自主思考、自主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努力自己把問題解決,自己不能解決的記錄在問題生成單上,為下面的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的任務就是明確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引導學生、鼓勵學生、賞識學生,在關鍵的地方畫龍點睛。教師要重視自學指導的設計,用問題的形式,環(huán)環(huán)相扣,為學生自主解決問題鋪平道路。
2.小組交流自我展示——讓學生成為合作主體
首先,小組長引領、帶動組員們在組內互動交流。在獨立思考的前提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檢查組內成員的自學成果。幫助小組內成員解決自學中問題生成單上的問題,小組長和學會的學生要分工給沒學會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小組內無法解決的問題,由組長匯總提交到班內交流,或經其他組或教師點撥,直到每一個學生都沒有問題為止。
在這個步驟中,教師要遵循低起點、密臺階、多活動、勤反饋的原則,讓學生步步為營。老師要鮮明地提出討論內容、確保討論時間、指導并提煉問題結論。教師要巡視指導,主動參與到各組中去討論、指導,收集學生的答題信息,針對學生交流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矯正,進行效果回授,讓學生充分暴露在認識的不足或者知識體系上的缺陷,以便教師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調整教學進展和教學內容。
其次,在各小組交流的基礎上,二至三個小組的學生代表采用“問答、展演、評論”的方式進行分組展示和匯報小組學習成果(不要總是安排組長)。教師根據匯報情況,將本節(jié)課知識網絡綱要進行板書,并加以歸納總結,使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匯報交流的過程中,組內分工要明確,要啟動互幫、互助、互學、捆綁評價的機制,出現(xiàn)問題隨時隨地進行責任幫扶。學生在小組中自學互助、互為師生、共同提高。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不諷刺挖苦任何學生,要尊重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不管結果對錯,要及時表揚、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伴隨著知識的獲得,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意識、組織協(xié)調能力和表達交往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3.拓展探究質疑解惑——講教師該講的
教師出示問題探究單,分配給各小組探討,對學生具有普遍意義的疑點和難點,教師可采用兩種方式處理:(1)點撥,讓疑點不同的幾個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參與其中,適時點撥;也可以采用“學生教學生”的辦法,讓已經解決問題的小組的學生當老師,面向全班進行講解,教師適時點撥。(2)精講,教師要抓住問題的要害,講清思路,明晰事理,從個性到共性,起到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和學生一道共同歸納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建構知識網絡,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探究中“語文、英語”側重于思想感悟、語言運用;“數學、物理、化學、政治”等側重于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等。
4.總結提升歸納評價——讓學生感受收獲的喜悅
教師根據課堂教學目標、重難點來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幫助學生將本堂課知識點進行概括梳理,把握課堂重點,儲存知識,提高學習效益,是畫龍點睛之筆。教師總結,學生談體會,兩種形式都可以。
學生要充分肯定自己的收獲,同時找出不理想、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他學生給予肯定或補充,從而使學生之間相互鼓勵,樹立信心,看到努力的方向。開展多元評價,可以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等有機結合,強調教學主體間的雙向溝通、選擇和協(xié)商的評價過程,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麻瑞玲.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下中學課堂教學管理研究[D].四川外語學院,2010.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