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惠鵬
(遼寧省遼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分析在子宮頸癌術前分期中磁共振成像的診斷價值
趙惠鵬
(遼寧省遼陽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遼陽 111000)
目的 研究對子宮頸癌進行術前分期診斷時,使用MRI進行檢查的應用價值。方法 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宮頸癌患者70例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被病理證實,確診為宮頸癌。對研究對象運用MRI進行檢查,根據檢查結果,評價MRI對子宮頸癌進行術前分期的診斷效果。結果 在本次研究的70例宮頸癌對象中,利用MRI技術進行術前分期估計正確者有60例。結果顯示:整體檢出宮頸癌,MRI的靈敏度達到85.71%(60/70);對Ⅰb期以上患者的靈敏度達到100%(60/60);臨床分期達到的靈敏度僅有72.86%(51/70),對Ⅰb期以上患者達到的靈敏度有75.00%(45/60),與MRI的結果比較,組間數(shù)據存在較大差異性,存在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結論 對子宮頸癌進行術前分期診斷時,與臨床分期相比,應用MRI檢查的靈敏度、準確率高,同時,該診斷方式能夠有效避免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可作為一種評價、診斷宮頸癌的檢查手段進行推廣使用。
子宮頸癌;MRI;術前分期;診斷價值
近些年,在受到生活壓力及行為方式的影響下,引發(fā)宮頸癌病變的人數(shù)不斷上升,而且呈現(xiàn)出日益年輕化的患病趨勢[1]。宮頸癌在子宮腫瘤中比較常見,宮頸癌的診斷依據主要包括超聲技術、體格檢查、CT、MRI及病理學等方法。在臨床治療宮頸癌時,會根據腫瘤分期情況為患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其中,對于Ⅰ期和Ⅱa期的患者適合采用手術治療法,Ⅱb期以及以上患者則需采用放療法治療[2]。因此,為宮頸癌患者做好術前分期工作,是為患者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法、做好判斷預后的基本,也是確保患者的治療效果重要保障[3]。本文主要探討對子宮頸癌進行術前分期診斷時,使用MRI進行檢查的應用價值,現(xiàn)作如下報道。
1.1基本資料:從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宮頸癌患者中抽取70例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被病理證實,確診為宮頸癌,收集所有研究對象的MRI和臨床資料?;颊叩哪挲g在20~67歲,平均年齡為(39.5±2.28)歲;病程在2~8年,平均病程為(4.5±1.50)年;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陰道流血不規(guī)則,閉經后或者未閉經期間陰道排液;性生活后陰道出血;下腹脹痛。全部研究對象均采用MRI技術進行檢查以及婦科檢查,同時開展臨床和手術病理的分期。
1.2檢查方法。MRI檢查方法:要求檢查者呈仰臥位,充盈膀胱,采用德國Siemens Avanto 1.5T 8通道磁共振設備進行檢查,體部線圈,常規(guī)軸位采用T1WI用SE序列,TR/TE=645 ms/11 ms,軸位T2WI采用TSE序列,TR/TE=4000 ms/72 ms。軸位T2WI脂肪抑制序列,TR/ TE=5270 ms/96 ms,層厚均為5 mm,層距為1.2 mm,F(xiàn)OV26 cm,矩陣460×512。矢狀位T2WI-TSE序列,TR/TE=4290 ms/84 ms,矢狀位T2WI-TSE脂肪抑制序列,TR/TE=5430 ms/96 ms,層厚均為5 mm,層距為1.0 mm,F(xiàn)OV30 cm,矩陣460×512。所有患者均進行Gd-DTPA增強掃描。分析MRI圖像:本研究通過國際婦產科協(xié)會(FIGO,2009)分期標準進行分期,在手術前,由婦科醫(yī)師對患者進行??茩z查,并準確進行術前分期。術后病理的分期結果顯示:10例Ⅰa期,32例Ⅰb期,8例Ⅱa期,18例Ⅱb期,2例Ⅲb期。再將上述分析結果和臨床分期、手術病理所得結果進行對比,最后對MRI應用于子宮頸癌手術前分期的敏感度、診斷能力、特異度以及準確度進行評估。
1.3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選擇使用SPSS 19.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進行處理,其中,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當P<0.05時,表明比較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
2.1基于MRI的影像學情況分析。研究對象的主要表現(xiàn):宮頸增大,黏膜增厚,宮頸間質部分中斷或者完整,淋巴結腫大。對其脂肪抑制像進行增強掃描后,強化比較明顯,且呈現(xiàn)出局部不均勻強化狀態(tài)。腫瘤已經突破宮頸逐漸往陰道上部部位入侵,宮頸間質已經消失。另外還發(fā)現(xiàn)部分研究對象的腫瘤信號已經突破到宮頸部位的漿膜面外,產生子宮頸旁軟組織信號,和宮頸癌在T2WI方面顯示出高信號,見圖1。
圖1?、騜期已侵犯宮旁和前穹隆,右側部位閉孔淋巴結出現(xiàn)轉移
2.2手術病理、MRl分期以及臨床分期結果對比:在本次研究的70例宮頸癌對象中,利用MRI技術進行術前分期估計正確者有60例,MRI技術分期和術后病理法分期結果對比情況,見表1。結果顯示:整體檢出宮頸癌,MRI的靈敏度達到85.71%(60/70);對Ⅰb期以上患者的靈敏度達到100%(60/60);臨床分期達到的靈敏度僅有72.86%(51/70),對Ⅰb期以上患者達到的靈敏度有 75.00%(45/60),與MRI的結果比較,組間數(shù)據存在較大差異性,存在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
表1 手術病理、MRl分期以及臨床分期結果對比(n)
宮頸癌的病死率比較高,已經成為嚴重影響女性生殖健康的常見腫瘤之一。在醫(y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社會背景下,宮頸癌步入“可防可治”時代[4]。為降低宮頸癌患者的病死率,做好該類疾病的篩查和診斷意義深遠。當前,臨床診斷子宮頸癌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涂片檢查-脫落細胞、病毒檢測-人乳頭瘤、宮頸活檢等。對于該類疾病的分期主要依據臨床檢查的綜合評價結果進行,主要措施有:錐刃、婦檢、CT、超聲、MRI、直腸鏡、膀胱鏡等。其中,MRI技術的應用優(yōu)勢為:軟組織對比能力強,分辨率高;多角度成像;顯示出的瘤灶以及侵犯直徑范圍比較清晰。因此,將MRI技術應用于子宮頸癌進行術前分期診斷中十分可行。
本研究使用MRI對子宮頸癌進行術前分期診斷,取得了很好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表明:研究對象的主要表現(xiàn):宮頸增大,黏膜增厚,宮頸間質部分中斷或者完整,淋巴結腫大。對其脂肪抑制像進行增強掃描后,強化比較明顯,且呈現(xiàn)出局部不均勻強化狀態(tài)。腫瘤已經突破宮頸逐漸往陰道上部部位入侵,宮頸間質已經消失。另外還發(fā)現(xiàn)部分研究對象的腫瘤信號已經突破到宮頸部位的漿膜面外,產生子宮頸旁軟組織信號,和宮頸癌在T2WI方面顯示出高信號;淋巴結轉移患者預后較差。在本次研究的70例宮頸癌對象中,利用MRI技術進行術前分期估計正確者有60例。結果顯示:整體檢出宮頸癌,MRI的靈敏度達到85.71%(60/70);對Ⅰb期以上患者的靈敏度達到100%(60/60);臨床分期達到的靈敏度僅有72.86%(51/70),對Ⅰb期以上患者達到的靈敏度僅有 75.00%(45/60),與MRI的結果比較,組間數(shù)據存在較大差異性,存在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根據結果可知:將MRI應用于Ⅰb期以上階段的診斷更為效,對Ⅰb期之前的患者基本難以檢測出相應的異常信號。臨床分期對宮頸癌早期的靈敏度較高,初篩作用較好,但是對患者的宮頸浸潤范圍及程度卻不能做出準確判斷。
綜上所述,使用MRI子宮頸癌進行術前分期診斷效果顯著,但是,為提升判斷結果的準確性,在臨床上對宮頸癌進行分期判斷時,還需要結合患者的臨床檢查結果進行進一步的評價,Ⅰb期以前階段以病理檢查結果為主,如果發(fā)展到Ⅱ期以后的階段,特別是需要對宮頸浸潤范圍或者程度進行判別時,則需要以MRI的檢查結果為主,進而提高診斷子宮頸癌術前分期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1] 吳英哲,唐向利,寧偉斌.MRI檢查對宮頸癌的診斷價值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5,28(22):285.
[2] 楊繼華,陳興德,趙中晟,等.TCT子宮癌診斷價值的前瞻性分析和組織學復查[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134-135.
[3] 高雪梅,周鵬,孟義興.螺旋CT和MRI檢查在子宮頸癌診斷和治療中的臨床價值[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3,24(9):1031-1034.
[4] 何鮮輝,張霖,蔡尚霞.子宮頸癌的高分辨率MR征象與病理分期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10):2370-2371.
R737.33
B
1671-8194(2016)29-003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