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王超琴
萬芳源:不是我泡茶,而是茶泡我
本刊記者王超琴
萬芳源的布置充滿了“家常味”
“萬芳源”,源于和,合于眾,和合健康草木中。相較于其它茶館而言,“萬芳源”少了些銅臭味,多了些文人氣。
“萬芳源”門外沒有招牌,更無任何標(biāo)識。大多茶客是茶館主人密曉華的友人,小部分是朋友的朋友,因此各行各業(yè)皆有,在口耳相傳下,“萬芳源”聞名于武漢茶界,頗有一種“小隱于山,大隱于市”之感。我一進門,迎上來兩條狗,黑色的是小黑,米黃色的是可樂,它們是密曉華的家人。抬起頭,往屋里望去,一炷清香,一副“萬”字,與凡塵俗世隔開,讓人拋卻喧囂,洗盡萬千鉛華,一切歸為平靜。
拐個彎,豁然開朗,廳與廳之間用雕欄隔開,前、中、后三廳層次分明。
前廳呈方形,東邊放置一張木桌以及一把雕花木椅:桌上,筆、墨、紙、硯、茶罐、小盆栽隨意放置,繁雜中自有一番條理;椅背上搭著一件精致的茶服,茶服上掛著一串佛珠,為古色古香的布置帶來一絲禪意。桌子的左手邊是幾個矮柜,矮柜上擺著山水照片,幾面古風(fēng)鏡子,柜子正上方是一幅字,寫著“禪意幽靜”四個大字。
穿過前廳,來到中廳,相較于前者,后者更具特色。一張長約3米的桌子,縱穿整個中廳,桌的一頭擺放著茶托,便于茶藝師泡茶奉茶,桌的中央幾株茶花綻放,零星可見幾盤零食,茶友到來,坐于兩旁,聊天品茗,各得其所。桌子兩側(cè)貼墻放置幾個柜子,上面擺放著茶葉、茶具,以及一些可人的小物件,那都是密曉華多年的收藏。
后廳設(shè)在陽臺處,地方不大,三架古琴環(huán)繞,是學(xué)琴之處。茶藝師掀開覆蓋在琴上的布,讓陽光灑在弦上,伴隨著秋日暖意,熠熠生輝。而廳與廳之間,各懸掛著一串風(fēng)鈴,清風(fēng)襲來,輕紗起舞,風(fēng)鈴發(fā)出輕響,仿佛在彈奏茶之樂曲。
在中廳的正東位置有條長約2米的走廊,不寬,只容二人,左邊是貼墻木柜,放置香料;右邊是字畫,懸掛在墻壁上,靜候人觀賞。走到盡頭,正東與正南有兩扇門,正東是臥室,正南是工作室與會客間。相較于中廳,這里的會客間呈L形,三張大小各異、風(fēng)格不同的桌子分布于屋子的各角,如果說中廳是茶會聚集地,那么這里更適合茶友三三兩兩各得其所,自得極樂。
茶館布置細膩中帶著親切,讓人不禁放下周身戒備,讓浮躁的心逐漸回歸平靜。而這一切,都是密曉華這些年來一點點布置出來的心血,作為茶館的核心人物,她的一舉一動都深深影響著周圍的人。
密曉華出生于書香世家,其曾祖父密昌墀,光緒十八年進士,素有“密青天”之稱。也許是家學(xué)淵源,密曉華除了茶藝之外,在琴棋書畫,甚至制香上都頗有造詣。最令人稱道的就是她自己制作的花茶,一共十幾款,每一款都擁有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荷(和)合清境”,短短四字不僅有對茶內(nèi)容的描述,也有對茶境界的理解,兩者結(jié)合,展現(xiàn)生活詩意。
和曾祖父一樣,密曉華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將事情做到最好。有一次,武漢市圖書館社會科學(xué)講壇邀請密曉華過去講課,為了制作PPT以及準(zhǔn)備相關(guān)的上課事宜,她和幾個好友連夜準(zhǔn)備,直到第二天早上清晨時才準(zhǔn)備完成。其他人都已經(jīng)精神渙散,甚至有人早已搭在椅子上入睡,只有密曉華不僅堅持到了最后,甚至在8點還能神采奕奕去講課,這讓一起熬夜的茶友欽佩不已。
茶館的茶藝師和茶客因茶結(jié)緣
作為武漢茶界著名茶人,很多年輕人都以成為密曉華學(xué)生為榮。然而,在朋友甚至學(xué)生眼中,對她最深的印象卻是樸實與親切?!八惶舫院?,哪怕是青菜、蘿卜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她不在乎穿什么牌子的衣服,對于她來說只要舒服得體就行。”對于很多茶館熟客而言,這里是自己浮躁生活之余的一方靜心之地,更是心靈的港灣。每次出差回來,他們都會帶上些特產(chǎn)上茶館來,“雖然不值錢,但多少是一份心意。”
然而,身為茶館主的密曉華,卻是一個不善經(jīng)營,或者說不在乎經(jīng)營的人,在普通人眼里就是一直做著“虧本”買賣,還自得其樂的“樂天派”。比如開茶館、布茶席,都是密曉華隨性之至。有緣相逢,談錢傷情,大多時候,茶友喝茶都是免費的,因此很多茶友早已將這當(dāng)成了家,每周都會抽出時間來兩次,否則就渾身不舒坦。再比如開辦古琴班,學(xué)生交的錢都是請來的老師收的,她不僅“倒貼”了時間、精力,還有兩個琴頭。幸而這里不需房租,每月也就付個水電費,才使茶館得以生存下去。對此,有幾個茶館??吞嶙h,是否每人出個30元,至少可以交個茶費。然而密曉華拒絕了,對于她而言,建立這個茶館本身就不是為了錢,最初目的不過是有個邀人喝茶的地方罷了,因此她不愿意讓自己的圣地受到利益的侵蝕?!叭f芳源”集聚自己所有心血,只愿其中之人擁有“茶外看茶,香外聽香,心中有詩,窗外即畫”的境界。
“古有五柳先生不為五斗米折腰,今有密曉華,放下俗世,只為創(chuàng)建自己心中的‘桃源’?!泵軙匀A愛茶,但是就像她自己說的,“不是我泡茶,而是茶泡我?!币驗槊軙匀A的茶,不是為了泡茶而泡茶,她想要的并非是眼前的這壺茶,更是來自琴棋書畫、生活經(jīng)歷等的積累。而“萬芳源”將所有的一切融為一體,最終成為密曉華的別有洞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