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佳琪,徐安邦,張漢泉
(武漢工程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430073)
?
提高細磨人工磁鐵礦弱磁選回收率研究
殷佳琪,徐安邦,張漢泉
(武漢工程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430073)
鄂西高磷鮞狀赤鐵礦磁化還原焙燒-細磨-磁選工藝中,細磨過程中產生較多微細顆粒對后續(xù)的磁選工藝具有一定影響。根據(jù)磁團聚原理引入磁種來選擇性吸附微細粒級含鐵礦物,考察其對提升弱磁選工藝中鐵回收率的影響。確定了最佳磁種粒度范圍-0.0385mm~+0.0308mm、磁場強度67.2kA/m、磁種配比3%。在較優(yōu)條件下,鐵精礦實際品位為61.58%,鐵回收率達到59.68%;在保證鐵精礦全鐵品位上升同時,相同條件下鐵回收率增加了12.56%。
人工磁鐵礦;微細粒級;磁團聚;磁種
鄂西高磷鮞狀赤鐵礦礦物組成復雜,鐵礦物嵌布粒度極細(10~20μm),且常與菱鐵礦、褐鐵礦、鮞綠泥石、粘土和含磷礦等共生、膠結或相互層層包裹,是目前國內外公認的最難選的鐵礦石[1-4]。目前提高鐵的品位較為有效的選礦加工工藝為還原焙燒-細磨-磁選[5-6]。針對該種鐵礦石,通常還原焙燒得到的產物仍然需要充分細磨才能繼續(xù)有效的分選[2,7]。磁化焙燒生成的人工磁鐵礦在細磨的過程中,特別容易形成微細顆粒。微細細粒級礦物的主要特點是質量小、比表面積大、表面能高[8]。同時隨著粒度的減小,磁性礦物的比磁化系數(shù)減小,導致磁性分布不均勻,從而限制了精選過程中有用礦物的回收。由于細磨過程導致有用礦物回收率降低,因此考慮采用磁種團聚法,通過加入磁種形成磁團聚來回收微細粒級有用礦物。
磁種磁團聚法,即控制適當?shù)臈l件下,以微粒磁鐵礦、鐵氧體或磁流體等強磁性粒子作為磁性種子選擇性地黏附、罩蓋在目的顆粒上,進而使礦石中的目的礦物與其他礦物的磁性差距變大,再利用磁選進行分離的方法[9]。張卯均等[10]利用礦石細磨后的微細粒磁鐵礦與赤鐵礦形成磁團聚,并利用沉降脫泥的分離方法,成功地實現(xiàn)了微細粒級赤鐵礦的分選。結果表明磁鐵礦顆粒越細,團聚微細粒赤鐵礦的效果越好 。周艷飛[11]和韓兆元等[12]在研究團聚磁種法的機理后,采用疏水團聚磁種法對赤泥中鐵的回收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疏水團聚磁種法與常規(guī)磁選法相比,能夠使鐵品位和回收率均得到較好的指標。唐雪峰[13]針對某鐵品位僅為25%~30%,含鐵硅酸鹽型脈石礦物綠泥石含量高的微細粒嵌布鐵礦石,采用階段磨礦-弱磁選-強磁選-加磁種選擇性絮凝脫泥-反浮選工藝處理該礦石,其中磁種是以弱磁選所得磁鐵礦精礦,并將所得磁種與赤鐵礦一起進行細磨至同一粒度級別,借此保證磁種能夠在絮凝脫泥過程中對赤鐵礦顆粒形成較好的磁包裹后加速其沉降,最終取得了鐵精礦全鐵品位為63.55%、鐵回收率為71.34%較好的技術指標。幸偉中等[14]在利用團聚磁種分選法處理細粒鐵礦時,發(fā)現(xiàn)采用細磨磁鐵礦的效果比人造磁種差。導致該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磁種粒度的差別,人造磁種粒度此細磨磁鐵礦小得多,因而粒子數(shù)目要大得多,加之粒子小表面能大更加易于與鐵礦粒子粘附形成團聚。
為回收細磨人工磁鐵礦中微細粒級磁性有用礦物,試用相對于人造磁種粒級較粗的天然磁種作為試驗磁種,并以此為磁核,使微細粒級磁性相對較弱的有用礦物粘附在天然磁種顆粒表面,并形成磁團;從而降低微細粒級有用礦物的損失量,提高相應的金屬回收率。論文通過考察磁種粒度范圍、磁種配比、磁場強度3個條件,探索了磁種對于提高細磨人工磁鐵礦弱磁選回收率的可行性,為合理利用鐵礦資源提供了選礦技術依據(jù)。
1.1礦樣
試樣由武鋼恩施鐵礦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原礦鐵品位 43.71%,粒度 0~10mm。樣品均經粗碎、細碎至粒度范圍為0~2mm,在煤配比為10%,焙燒溫度為750℃條件下,于馬弗爐中焙燒80min,焙燒礦冷卻后磨至一定粒度,采用RK/CRSΦ400×300mm濕式弱磁選機進行磁選得到精礦。最終得到的人工磁鐵礦精礦全鐵品位為56.35%,并將其細磨至-0.0308mm含量占95%以上,并將其作為試驗研究礦樣。
1.2磁種
作為磁種的天然磁鐵礦來自武鋼程潮鐵礦生產現(xiàn)場,化學分析結果見表1。由表可知磁種的全鐵品位較高于試驗礦樣。磁種所用的天然磁鐵礦主要通過物理方法對礦物進行輥磨后制得,此類制作方法雖然簡單、易操作,但存在磨礦時間難以把握容易過磨,磁種的回收再利用較難等缺點[15]。將該天然磁鐵礦分別篩成+0.074mm、-0.074mm~+0.044mm、-0.044mm~+0.0385mm、-0.0385mm~+0.0308mm、-0.0308mm五個不同粒級待用。
表1 磁種所用天然磁鐵礦的多元素分析/%
1.3礦物的比磁化系數(shù)
采用法拉第法分別測量+0.074mm、-0.074mm~+0.045mm、-0.045mm~+0.0385mm、-0.0385mm~+0.0308mm、-0.0308mm等5個不同粒級的天然磁鐵礦和人工磁鐵礦的比磁化系數(shù),結果見表2。
由表2可見,相同粒級天然磁鐵礦的比磁化系數(shù)明顯高于人工磁鐵礦,說明其在相同磁場中磁性也將高于人工磁鐵礦。隨著粒級的減小,兩種礦樣的比磁化系數(shù)均減小。這是由于隨著粒度的減小,每一個礦粒中包含的磁疇數(shù)減少,磁化時,磁疇壁的移動相對減少,磁疇轉動逐漸起主導作用;而磁疇轉動所需的能量比磁疇壁移動要大的多,所以隨著粒度的減小,磁性礦物的比磁化系數(shù)減小[16]。因此在細磨的過程中,隨著微細粒級的含量升高,其磁性也隨之降低。因此引入天然強磁性礦物作為磁種,以提高微細粒級人工磁鐵礦的回收率。
磁種的粒度、含量以及外界磁場強度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磁團聚效果。因此試驗主要從磁種粒度、磁種配比、磁場強度3個主要影響因素,來考察磁種對細磨焙燒人工磁鐵礦在磁選過程中的影響。稱取30g -0.0308mm含量占95%、全鐵品位為56.35%的人工磁鐵礦精礦溶于100mL水中,加入相應的磁種,以 1200r/min的強轉速進行強攪拌3min進行分散,并使用RK/CXG-Φ50磁選管收集磁性顆粒。
2.1磁種粒度試驗
選取-0.0308mm含量占95%,全鐵品位為56.35%人工磁鐵礦精礦作為礦樣,磁種選取自武鋼程潮鐵礦生產現(xiàn)場的天然磁鐵礦,添加量初步定為礦樣質量的2%,磁選場強為86.4kA/m。在此條件下考察了磁種粒度對人工磁鐵礦分選過程的影響,分別采用-0.074mm~+0.045mm、-0.045mm~+0.0385mm、-0.0385mm~ +0.0308mm、-0.0308mm四個不同粒級的天然磁鐵礦作為試驗磁種。試驗結果見圖1。
表2 不同粒級的礦物的比磁化系數(shù)
圖1 磁種粒度對人工磁鐵礦分選效果的影響
由圖1可看出,隨著磁種粒度的增大,鐵精礦品位先增加后減小,回收率也有相同趨勢;并且全鐵品位和鐵回收率在磁種粒度在-0.0385~+0.0308mm范圍內達到最大值,在此條件下可以得到全鐵品位為59.01%,鐵回收率為85.57%的精礦。因此磁種的最佳粒度范圍是-0.0385~+0.0308mm。
2.2磁場強度試驗
選取全鐵品位56.35%,-0.0308mm含量為95%的人工磁鐵精礦進行試驗,選擇粒度范圍-0.0385~+0.0308mm的程潮天然磁鐵作為磁種,添加量定為礦樣質量的2%。在此條件下考察了磁場強度對于磁種提高人工磁鐵礦分選效果的影響。鑒于粒度試驗的回收率較高,全鐵品位提升不大,故應選用更低的磁場強度。磁選場強條件分別為9.6kA/m、28.8kA/m、48kA/m、67.2kA/m、86.4kA/m。試驗結果見圖2。
圖2 磁場強度對人工磁鐵礦分選效率的影響
由圖2可看出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加,鐵精礦的品位先增加后小幅減小,回收率則逐漸增大,綜合各項指標最終確定最佳磁場強度為67.2kA/m,在此磁場強度下,得到全鐵品位為59.63%,鐵回收率為78.64%的精礦。
2.3磁種配比試驗
選取-0.0308mm含量占95%,全鐵品位為56.35%人工磁鐵礦精礦作為礦樣,磁種選擇粒度范圍為-0.0385mm~+0.0308mm的人工磁鐵礦,磁選場強定為67.2kA/m??疾齑欧N的添加量對于人工磁鐵礦分選效率的影響,磁種的添加量分別占礦樣的質量0%,1%,2%,3%,4%。試驗結果見圖3。如圖3所示,全鐵品位隨著配比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鐵精礦全鐵品位隨著配比的增加先增大后減小,當配比達到3%時達到最大;鐵回收率則隨著配比的增加逐漸增加。綜合考慮確定磁種配比最佳條件為試樣質量的3%,此時得到全鐵品位為62.02%,回收率達到61.86%的精礦。假設磁種全部被回收至精礦,扣除磁種對鐵品位的影響,可求得實際精礦全鐵品位為61.58%,鐵回收率為59.68%,而未加磁種的一組試驗,得到的鐵精礦全鐵品位只有58.29%,鐵回收率僅為47.12%。
圖3 磁種配比對人工磁鐵礦分選效率的影響
1) 隨著磁種粒度的增大,鐵精礦品位和回收率先增加后減小,當天然磁種粒度在-0.0385mm~+0.0308mm范圍內達到最大值,鐵精礦品位為59.01%,鐵回收率為85.07%,即微細粒級的有用礦物對磁種的吸附效率較好。
2) 隨著磁場強度的增加,鐵精礦品位先增加后減小,鐵回收率則一直增加,最終確定最佳磁場強度為67.2kA/m,即在此磁場強度下磁團聚效果更好,吸附更為充分。在此磁場強度下,得到鐵精礦品位為59.63%,鐵回收率為78.64%。
3) 隨著磁種配比含量的增加,品位先增加后減小,回收率逐漸增加。在磁種配比為3%時,實際鐵精礦品位(扣除磁種的影響)為61.58%,鐵回收率達到59.68%,對比相同條件下未加磁種的試驗全鐵品位提高了3.29%,鐵回收率提高了12.56%,說明磁種的添加對于人工磁鐵礦的分選效率的提高具有較好的效果。
[1]余永富,張漢泉.我國鋼鐵發(fā)展對鐵礦石選礦科技發(fā)展的影響[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7,29(1):1-7.
[2]張裕書,丁亞卓,龔文琪.寧鄉(xiāng)式鮞狀赤鐵礦選礦研究進展[J].金屬礦山,2010(8):92-96.
[3]唐雪峰.難處理赤鐵礦選礦技術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現(xiàn)代礦業(yè),2014,28(3):14-19.
[4]魯軍,陳慶根,孔曉薇,等.微細粒弱磁性鐵礦選礦研究現(xiàn)狀[J].國外金屬礦選礦,2006,43(7):13?16.
[5]陳雯,張立剛.復雜難選鐵礦石選礦技術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J].有色金屬:選礦部分,2013(B12):19-23.
[6]張漢泉.鮞狀赤鐵礦特征和選冶技術進展[J].中國冶金,2013,23(11):6-10.
[7]孫達.提高微細赤鐵礦顆粒選礦回收率的試驗研究[D].唐山:河北理工大學,2008.
[8]尚旭,張文彬,劉殿文,等.微細粒礦物的分選技術及設備探討[J].礦產保護與利用,2007(1):31-35.
[9]魏德洲.固體物料分選學[M].北京:冶金工業(yè)出版社,2013:162-164.
[10]張卯均,徐群羅,家珂.細粒磁鐵礦團聚赤鐵礦的機理研究[J].有色金屬工程,1986(3).
[11]周艷飛.疏水團聚·磁種法從赤泥中回收鐵及機理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2009.
[12]韓兆元,高玉德,王國生,等.疏水團聚一磁種法回收赤泥中鐵的試驗研究[J].金屬礦山,2011(3):154?156.
[13]唐雪峰.某微細粒嵌布鐵礦石磁選·絮凝脫泥·反浮選試驗[J].金屬礦山,2015,44(2):53-57.
[14]幸偉中,徐建本.團聚磁種分選新方法處理細粒鐵礦的研究[J].國外金屬礦選礦,1983(2).
[15]楊平偉.表面改性磁種對礦物表面磁化的影響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2009.
[16]謝廣元.選礦學[M].徐州: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12.
Improving the recovery rate of weak magnetic separation of fine grinding artificial magnetite ore
YIN Jia-qi,XU An-bang,ZHANG Han-quan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Civil Engineering,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Wuhan 430070,China)
In view of magnetic reduction roasting-fine grinding-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ss of high phosphorus oolitic hematite,many fine particles produced in the fine grinding process have an adverse effect in subsequent 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ss.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magnetic aggregation,the natural magnetic seeds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experiment in order to selectively adsorb the fine particle iron minerals,and to investigate its effect on the recovery of iron in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weak magnetic separation process.This experiment determined that the optimum magnetic particle size range was -0.0385mm~+0.0308mm,the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was 67.2kA/m and the magnetic seed ratio was 3%.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the actual grade of iron concentrate is 61.58%,and the recovery rate of iron is 59.68%.In ensuring that the total iron grade of the iron concentrate was increased at the same time,the recovery rate was increased by 12.56% compared with the same condition without magnetic seeds.
artificial magnetite;fine grain size;magnetic aggregation;magnetic seeds
2016-08-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編號:51474161)
殷佳琪(1993-) ,男,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選礦理論與工藝方面的研究。
張漢泉(1971-),博士, 教授,主要從事礦物加工、造塊理論與工藝方面的研究。E-mail: 13477022296@139.com。
TD981
A
1004-4051(2016)10-01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