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雪瑩
摘 要 電子游戲對兒童的認知和社會性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適度地玩電子游戲能夠提高兒童和青少年在知覺、注意等認知上的表現(xiàn),過度沉迷于電子游戲對兒童和青少年的認知發(fā)展、社會性發(fā)展以及學業(yè)成就都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我們有必要認真調查分析幼兒接觸電子游戲的利弊以及可能的原因,努力做到揚長避短。
關鍵詞 電子游戲 幼兒社會性 影響
中圖分類號:G61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22-0003-02
隨著社會的進步,孩子們玩的“過家家”角色扮演游戲也變成了電子游戲。電子游戲是游戲歷史的一種新延生,它給傳統(tǒng)游戲帶來一種新的生命力。
一、電子游戲對社會性發(fā)展的影響
1.電子游戲與社會交往
對電子游戲表示擔憂的人們通常認為,電子游戲減少了年輕人之間的社會聯(lián)系,沉迷于電子游戲將容易導致社交焦慮和人際關系質量的下降。但是,這些觀點大多來自于有關游戲成癮者的研究。事實上,無論是暴力還是非暴力的電子游戲都不會使游戲者遠離社交活動,相反還能增加與他人的互動。電子游戲中存在著積極的影響,諸如:分享和交流、學會合作、學會解決問題、結交新伙伴。與沒有玩過電子游戲的幼兒相比,玩過的幼兒在智力發(fā)展、小肌肉運動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發(fā)展的要好。兒童往往把電子游戲作為一種吸引別人、與同伴聊天或者參與玩具。
2.電子游戲與親社會行為
電子游戲中也存在著親社會性的成分,一般學習理論認為電子游戲有可能減少攻擊行為。近來,有研究者開始關注到親社會型電腦游戲與社會行為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親社會型電子游戲減少了對他人行為的敵意性歸因,也減少了個體的攻擊性想法。親社會型電子游戲可能進一步降低了個體攻擊性行為。雖然親社會型電子游戲能夠促進親社會行為的發(fā)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包含親社會內容的電子游戲才能產(chǎn)生這種積極的影響。那些沒有包含明顯的親社會內容的中性電子游戲也能產(chǎn)生相似的結果。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與暴力游戲或者不玩游戲相比,那些沒有明顯親社會內容的非暴力電腦游戲也能使游戲者產(chǎn)生親社會的認知,并做出更多的親社會反應。
3.電子游戲與攻擊性行為
學校、家庭和社會普遍擔憂,玩電子暴力游戲會增強兒童和青少年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攻擊行為。研究者通過聯(lián)想的實驗方法發(fā)現(xiàn),即使只是短暫地暴露于暴力游戲,也能促使游戲者自動地將“自我”與攻擊性的行為和特質相聯(lián)系,這表明暴力游戲對自我概念的影響可能會在游戲者本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發(fā)生,這有助于解釋為什么很多電腦暴力游戲者都否認他們對電腦游戲的愛好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影響,因為他們自身察覺不到這些細微的變化。電腦游戲對兒童攻擊性發(fā)展有長期影響,在學年初玩暴力游戲較多的兒童在學年末時變得攻擊性更強,助人行為更少。
4.電子游戲與同伴關系的影響
同伴關系是兒童和青少年社會性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玩電子游戲是否會影響同伴關系?有一種觀點認為,玩電子游戲會減少兒童在真實生活中與同伴的交往,而且電腦游戲中充斥著暴力,經(jīng)常玩暴力游戲會使得兒童變得更具攻擊性,從而妨礙良好的同伴關系的建立。然而,也有研究者持不同的觀點,認為兒童可以通過玩同一個游戲結識新的伙伴,并在玩相同游戲的同伴中形成對特定團體的歸屬感,與同伴之間有更多的關于游戲的話題可以分享,能夠更好地發(fā)展社會技能。
5.電子游戲與學習教育的影響
既然電子游戲能滿足游戲者的多種需要,讓游戲者沉浸其中的同時,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并且得到訓練某些技能的機會,那么,是否可以發(fā)揮電子游戲的優(yōu)勢,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感到厭倦時,如果能巧妙的融入到電子游戲中,是否能產(chǎn)生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合理使用電子游戲,促進幼兒發(fā)展
1.正確看待電子游戲
凡事皆有度,對于幼兒玩耍電子游戲來說也是一樣的,可以玩耍,但應有所控制。
2.嚴格限制幼兒玩耍電子游戲的時間
幼兒使用電子屏太久會損傷他們的視力,這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并且為大多數(shù)幼兒家長知曉,所以為了幼兒的身心健康,家長應對幼兒玩耍電子游戲的時間予以嚴格的限制。
3.引導幼兒玩耍有利于他們身心發(fā)展的電子游戲
家長平時應多關注幼兒玩耍的游戲內容具體是什么,以判定是否適合幼兒玩耍,如果幼兒玩耍的游戲不適合他們,家長應及時的刪除游戲或者更換其他游戲。
4.家長還可以與幼兒一起玩耍電子游戲
家長平時可以多花一些時間陪伴幼兒,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家長的陪伴,同時,家長還可以與幼兒一起玩耍電子游戲,一起比賽,一起體驗游戲里的成功。這樣家長就更能了解幼兒為何喜歡玩耍這個游戲,也更清楚應該如何引導幼兒玩耍,而且還能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
參考文獻:
[1]胡伊青加.人:游戲者[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2]郭瑞,丁道群.暴力電子游戲與攻擊性和攻擊行為關系的研究綜述[C].第十五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2012.
[3]卜衛(wèi).媒介與兒童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