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妙言
學校:長沙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
讀書隨筆兩則
作者:李妙言
學校:長沙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
夏日炎炎,八月流火的長沙無愧于“全國四大火爐城市”這一稱號,但位處西北邊陲的寧夏銀川卻很涼爽。我跟著媽媽來到這座她心中一直向往的“塞上江南”游覽,隨身攜帶著《女皇武則天》和《另一半中國史》兩本好書,隨走隨讀,好不愜意。
歷史的真相已無從考證,但傳承下來的少許卻也能編輯成冊,留給后人無數遐思?!杜饰鋭t天》里呈現給我的是一位殺伐果斷、令人敬畏的女皇,它展示的是歷史最為真實的一面,而非那些泡沫劇里所演繹的小白花武媚娘。
這是一個聰慧果斷的女人,一個嗅覺敏銳的政治動物。她作為女人的一生是可悲的,但她卻在政治上獲得了史無前例的成功。她的皇位是用鮮血與枯骨而鋪成的,即使是親生的子嗣在她眼里也不過是通向頂端的棋子,昔日倚重的左膀右臂也可以說殺就殺。66歲稱帝時,這個一身雍容華貴的老太太坐在皇位上笑靨如花,儼然一副菩薩心腸,卻沒人注意到她臉上沾染的是斑斑血跡。
即使最后她還是改武周重回大唐,宣稱自己仍是李家媳婦,入李唐祖籍,不得不向這個男人當道的世界低下尊貴的頭顱而黯然退場,但這并不是她的錯,她仍然創(chuàng)造出了歷史中曠古歷今的偉大篇章。
武空,唐史上的一朵奇葩。但也只有這個民風開放的大唐盛世才能創(chuàng)出這樣一道奇景吧?而這一風氣的締造者,卻是曾經在北方牧場上悠然歌唱的鮮卑民族呢。
在漢族人所記載的歷史之外,是否還有著別的華麗篇章?中國有56個民族,中國的歷史不僅僅是大漢民族所書寫,其他民族的歷史又去了哪兒?讀罷《另一半中國史》,終于給我解開了這個謎題。穿過時代的風,我看到了沙漠中緩緩前行的駱駝,草原上肆意奔騰的駿馬,焉支山上鮮艷的花朵,胡人少女溫情脈脈的話語。匈奴——高聳的喜馬拉雅山擋不住無畏的探險者,人工砌成的長城又如何擋得住入侵者的云梯?草原上熱情奔放的胡人,歷史上最早的邊疆故事,演繹出的是一個個傳奇。蒙古——席卷歐亞的黃色狂飆。蒙古人心中“天下”的概念,遠遠超出了漢唐以及任何其他朝代的政權所能夢想到的范圍?!耙淮祢湣背杉己箾]有滿足在中亞與印度取得的驚人勝利,而是將長遠的目光投向了大高加索山脈的另一側。從此歐洲的陸地上響起了蒙古戰(zhàn)士“嗬嗬”的喊聲,歐洲人也開始聽聞蒙古鐵騎的錚錚步伐而聞風喪膽,這是歷史上最為波瀾壯闊的時代。它帶來的是無與倫比的輝煌!歷史上也不缺少失敗者,氐——前秦大軍像一片卷動的烏云,撲向天光燦爛的東晉天空,去做統(tǒng)一中國的最后沖刺,卻滑稽地兵敗淝水。如同童話故事里勇者總會打敗魔王一樣,驕傲而志得意滿的苻堅固執(zhí)任性地率領百萬大軍去攻打東晉,最終卻用荒誕可笑的失敗,葬送了在他手里已是鼎盛時期的前秦王國。
我笑看歷史篇章中的云卷云舒,金戈戍馬,鐵血殺伐,三軍大呼陰山動的場景已不再復現,但嗅著歷史書籍那淡淡的書墨香,卻仿佛還能聞到那點點的血腥味。歷史的戰(zhàn)爭沒有絕對的正義,無數的民族葬送在了歷史的漩渦里。我們如今眼前枯燥平乏的文字,其中又包含了多少人的哭嚎血淚?烏桓與鮮卑相繼南下,融入了漢族生活;曇花一現的柔然古國曾經鮮花燦爛,如今的內蒙古博物館內,竟找不到有關它的任何文字;渤海依舊在,美景尚可歌!但這個曾為世界文明的一大中心的生命已經終止了,變成了一片廣袤的荒野,只剩下以渤海國命名的渤海灣揮淚敘說一個昔日繁榮的故事……
千年的時間可以改變很多東西,比如說曾經盛極一時的漢唐消失在歷史的殘卷里,比如說曾經紛爭不斷的大小民族統(tǒng)一成了中華,開啟一個新的篇章。之后的歷史將不再字字血淚,而是欣欣向榮。已經犯過的錯誤,發(fā)生過的悲劇將不再重演,正如唐太宗曾感慨過的“以史為鏡,可知興替”。而今,我們的國家將不再殘缺,不再失去任何一個兄弟姐妹。帕米爾的雄鷹將再次翱翔在天際,傲雪迎春的金達萊精神永存,盛開在雪域的格桑花悠悠綻放,青燈古佛的檀香縈繞鼻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民俗,造就了這個色彩繽紛,包羅萬象的國家。
我想,今后無論遭遇什么,我們中華民族都會精誠團結、興旺發(fā)達。我們的祖國都會繁榮昌盛、長治久安。
點評:書中上下五千年,縱橫萬里,跨一切時空和思緒,所以閱讀自然是件妙不可言的事。若能為閱讀寫下一篇篇讀后感,言及如何之妙,能言之有物,那才是讀有所成,翻了倍的收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