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主要作物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時空分布特征[Ⅰ]:東北春玉米延遲型冷害*

    2016-11-12 06:16:52張夢婷劉志娟楊曉光董朝陽劉子琪
    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 2016年5期
    關鍵詞:東北三省中度吉林省

    張夢婷, 劉志娟, 楊曉光, 董朝陽, 劉子琪

    ?

    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主要作物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時空分布特征[Ⅰ]:東北春玉米延遲型冷害*

    張夢婷1, 2, 劉志娟1**, 楊曉光1, 董朝陽1, 劉子琪1

    (1.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 北京 100193;2.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基于東北三省春玉米潛在種植區(qū)內(nèi)65個氣象站點1961-2010年逐日氣象數(shù)據(jù),以氣象行業(yè)標準5-9月逐月平均氣溫之和與其多年平均值的距平作為春玉米冷害等級判斷指標,分析東北三省春玉米生育期冷害發(fā)生概率的空間分布和年代際演變特征,并利用每月逐日平均氣溫與其多年平均值的距平值明確了春玉米生長時段內(nèi)低溫事件發(fā)生風險較大的月份。結果表明:(1)近50a(1961-2010年)東北三省春玉米冷害發(fā)生區(qū)域范圍大小表現(xiàn)為重度>輕度>中度,其中輕度冷害的高發(fā)區(qū)位于吉林省西部,低發(fā)區(qū)位于遼寧省南部地區(qū);中度冷害主要發(fā)生于黑龍江和吉林省部分地區(qū),遼寧省發(fā)生較少;重度冷害高發(fā)區(qū)位于黑龍江省北部、東南部以及吉林省東部地區(qū),發(fā)生頻率在25%以上,低發(fā)區(qū)位于遼寧省中西部,發(fā)生頻率低于5%。各等級冷害發(fā)生頻率年際間總體呈下降趨勢,近20a(1991-2010年),各等級冷害的發(fā)生范圍明顯縮小。(2)東北三省春玉米各等級冷害低溫事件主要發(fā)生在5月和6月,生產(chǎn)實際中需關注5月和6月的溫度變化及冷害發(fā)生。

    冷害;溫度距平;站次比;頻率

    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指出,1880-2012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了0.85℃(0.65~1.06℃),1951-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增溫速率幾近1880年以來升溫速率的兩倍[1]。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指出,近百年來(1909-2011年),中國陸地區(qū)域平均氣溫上升0.9~1.5℃,中國區(qū)域在未來時段氣溫將持續(xù)上升,至21世紀末溫度將上升1.3~5.0℃[2],東北三省是中國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顯著的地區(qū)之一[3],年平均氣溫每10a上升0.30℃[4]。氣候變化背景下東北三省熱量資源增加,熱量條件的改善有利于糧食生產(chǎn),而氣候變化背景下干旱、洪澇和低溫冷害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fā)生頻率增加[5]。近60a,與日最低氣溫相關的極端氣候事件強度和頻率明顯減弱、減少,但是氣溫的波動幅度明顯增加,且在東北地區(qū)隨著緯度的升高,發(fā)生極端低溫事件頻率也逐漸增大[6],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不穩(wěn)定性增加,導致東北三省已成為中國糧食產(chǎn)量波動最大的區(qū)域之一[5]。

    統(tǒng)計資料顯示,2010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為2.45×107hm2,為中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玉米總產(chǎn)量達1.23×108t[7-9]。東北三省是全國玉米商品糧基地,其中部地區(qū)為中國黃金玉米帶,2010年春玉米播種面積超過8.0×106hm2,產(chǎn)量近3.89×107t,約占全國的31%[10]。該地區(qū)玉米產(chǎn)量豐欠直接關系到全國玉米總產(chǎn)和國家糧食安全。冷害指作物生長期間出現(xiàn)日平均氣溫10~23℃(有時低于10℃)的低溫天氣過程,引起農(nóng)作物生育期延遲,或使其生殖器官生理活動受阻,而導致減產(chǎn)的一種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11]。東北地區(qū)春玉米冷害主要分為延遲型冷害、障礙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12]。低溫冷害是東北地區(qū)主要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之一,是導致玉米產(chǎn)量不穩(wěn)、品質(zhì)不高的主要原因[3]。當水分條件基本適應時,玉米生育期內(nèi)積溫減少100℃·d,單產(chǎn)下降約6.3%,在抽雄-成熟階段,平均氣溫下降1℃,單產(chǎn)下降約550kg·hm-2[13],且相應地也將導致玉米品質(zhì)的下降[14]。

    低溫冷害發(fā)生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是研究災害的基礎,可為進一步對低溫冷害的監(jiān)測預警以及風險評估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15],從而為各地區(qū)制定合理的防災減災技術提供科學依據(jù)。目前各地研究玉米冷害時空分布特征有多種指標,包括生長季≥10℃活動積溫[16]、積溫距平指標[17]、發(fā)育期距平指標[18]、與發(fā)育期結合的熱量指數(shù)[19]以及綜合指標[20]等。由于指標多樣,且地區(qū)適應性不一致,在各地區(qū)進行玉米冷害評估時,無法進行時空對比分析,這就給農(nóng)業(yè)氣象防災減災、救災對策制定實施和種植結構合理調(diào)整帶來了不利。因此,國家氣象局為促進玉米冷害評估業(yè)務的標準化,參照2009年頒布的《QX/T 101-2009水稻、玉米冷害的等級》[11],并結合相應玉米冷害研究文獻,在2012年重新頒布了《QX/167-2012北方春玉米冷害評估技術規(guī)范》[21]。因此,本文依據(jù)新的冷害標準,選擇春玉米生長季5-9月溫度距平作為冷害指標,基于東北三省65個氣象站點1961-2010年50a逐日氣象資料,研究東北三省春玉米冷害的時間演變趨勢和空間分布特征,并進一步明確玉米生長階段內(nèi)低溫事件可能發(fā)生的月份,以期為東北三省春玉米種植及應對冷害采取適宜的措施,為防災減災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qū)域

    研究區(qū)域為東北三省,即黑龍江、吉林和遼寧,據(jù)研究[22],東北春玉米生長所需≥10℃積溫為2000~3600℃·d??紤]80%的氣候保證率,采用五日滑動平均法計算玉米生物學下限溫度10℃的起止日期,逐日累計起止日期內(nèi)≥10℃活動積溫,以80%保證率下≥10℃活動積溫大于2000℃·d為標準,確定東北三省春玉米的可能種植區(qū)域[23],結果如圖1所示。

    1.2 氣象數(shù)據(jù)

    氣象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氣象局科學數(shù)據(jù)共享服務網(wǎng),包括65個氣象站點(黑龍江省23個、吉林省19個和遼寧省23個)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氣溫資料,站點分布如圖1所示。

    1.3 指標與計算方法

    1.3.1 春玉米延遲型冷害指標

    參照《QX/167-2012 北方春玉米冷害評估技術規(guī)范》[21],結合趙俊芳等[16,24-25]在研究中對低溫冷害指標使用的解釋,以5-9月逐月平均氣溫之和的多年平均值(T,℃),以及當年5-9月逐月平均氣溫之和(T5-9,℃)與T的距平值(△T,℃)兩個指標,作為春玉米延遲型冷害指標,具體如表1。依據(jù)致災因子的量值大小確定級別,將東北三省春玉米延遲型冷害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3個等級。如,若研究區(qū)域內(nèi)某一站點5-9月50a平均氣溫之和(T)為84.5℃,計算得到該站點5-9月逐月平均氣溫之和(T5-9)與T的距平(△T)低于-2.4℃,則該站點在這一年發(fā)生重度冷害,若△T在-2.4~-1.9℃,則發(fā)生中度冷害,若△T在-1.9~-1.4℃,則發(fā)生輕度冷害,若大于-1.4℃,則未發(fā)生冷害。

    表1 東北三省玉米延遲型冷害等級的判斷標準

    注:T為5-9月逐月均溫之和的多年平均值(℃),?T為當年5-9月逐月均溫之和與T的距平值(℃)。

    Note: T is the annual average of sum of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from May to September (℃), ?T is the anomaly between sum of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from May to September and T (℃).

    1.3.2 冷害發(fā)生頻率計算

    根據(jù)表1中春玉米延遲型冷害指標,計算不同等級冷害每年各站點的發(fā)生情況,并計算某站點在春玉米生育階段的冷害頻率(Fi)。

    Fi=n/N×100% (1)

    式中,F(xiàn)i為某等級冷害發(fā)生的頻率;n為發(fā)生某等級冷害的年數(shù);N為資料總年數(shù)。

    1.3.3 站次比計算

    站次比是指某一區(qū)域內(nèi)滿足研究條件下的臺站數(shù)占全部臺站數(shù)的比例,可用來評價影響范圍的大小,計算式為

    Pj=m/M×100% (2)

    式中,Pj為站次比(%);m為區(qū)域內(nèi)滿足某條件的臺站數(shù);M為研究區(qū)域內(nèi)總的氣象臺站數(shù)。

    1.3.4 低溫事件發(fā)生風險較大月份判別

    首先,根據(jù)春玉米冷害指標確定冷害發(fā)生與等級,篩選出不同等級冷害的發(fā)生年份,將該年份5-9月逐日平均氣溫與該站點50a中5-9月逐日平均氣溫對比,依據(jù)低溫強度和持續(xù)時間篩選出與多年平均氣溫差異最大的月份;然后從中篩選該站點各等級冷害發(fā)生年對應的出現(xiàn)概率最大的月份,即為不同等級冷害低溫事件的可能發(fā)生月份。

    2 結果與分析

    2.1 研究區(qū)域冷害指標的適應性驗證

    選取黑龍江省哈爾濱站、吉林省白城站和遼寧省本溪站為代表性站點,對分析期春玉米實際低溫冷害發(fā)生情況進行調(diào)查,資料來源于《中國氣象災害大典(黑龍江卷、吉林卷和遼寧卷)》[26-28],結果見表2。由于記錄資料的限制,存在一些缺少該年記錄和該年記錄中未提及相應區(qū)域的情況,均視為無記錄處理,研究中不予考慮。文獻[26-28]中數(shù)據(jù)記錄以縣為單位,因此在驗證時,若記錄顯示該站點轄區(qū)內(nèi)發(fā)生冷害,則也作為符合情況處理。另外《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吉林卷)》中直至1980年僅記錄了水稻的冷害,故1980年以前年份均作無記錄處理。

    表2為根據(jù)《中國氣象災害大典(黑龍江卷、吉林卷和遼寧卷)》中記錄的冷害與基于冷害指標計算的冷害匹配情況。由表可知,黑龍江省哈爾濱站符合實際情況的年份占全部有記錄年份的58%,吉林省白城站為62.5%,遼寧省本溪站為59%,符合率較高。由此可見,該指標可以用于東北三省春玉米冷害的發(fā)生特征分析。

    表2 各省典型站點實際冷害調(diào)查結果與利用指標判斷結果的匹配情況

    (續(xù)continued)

    典型站點Typical stations年份Year實際冷害情況Chilling damage records匹配結果Yes or No 本溪站Benxi19875月溫度低,對作物產(chǎn)生影響A low temperature in May and effected yieldü 19926、8月溫度偏低,受災嚴重A low temperature in June and August,and caused a serious effect ü 19945月出現(xiàn)霜凍Frost in May× 19955、7、9月氣溫持續(xù)偏低,低溫災害嚴重A low temperature in May, July and September and caused a severe chilling damageü 19968月氣溫明顯下降,受低溫災害A temperature dropping in August and caused a chilling damage×

    注:ü為結果符合,×為結果不符合。E-為上旬,M-為中旬,L-為下旬。

    Note:ü:match, ×:not match. E- is the first ten-day of a month;M- is the middle ten-day of a month;L- is the last ten-day of a month.

    2.2 區(qū)域內(nèi)不同等級冷害發(fā)生頻率的空間分布

    2.2.1 輕度冷害

    由圖2a可見,研究區(qū)域內(nèi)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最高值為吉林省長嶺站,達22%;在黑龍江省的東部虎林、寶清、富錦和佳木斯一帶,吉林省中部樺甸、梅河口、桓仁周邊以及遼寧省南部大連等地,近50a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為10%~20%;黑龍江中西部、吉林東部以及遼寧大部分地區(qū)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低于10%,其中海倫、朝陽、黑山等9個站點50a來未發(fā)生輕度冷害。

    圖2b-圖2f分別為各年代春玉米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的空間分布圖。由圖中可見,20世紀60年代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總體呈北高南低的空間分布特征。其高值區(qū)集中在黑龍江省東部佳木斯和寶清、吉林省西部的長嶺和乾安以及遼寧南部大連站等地,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大于40%,最大值在乾安站,為50%;其次為黑龍江省西南部地區(qū)及吉林省中部地區(qū)在60年代春玉米冷害發(fā)生頻率為20%~40%;低值區(qū)主要集中在黑龍江中部、吉林東部和遼寧省大部分地區(qū),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低于10%,其中28個站點10a未發(fā)生輕度冷害。70年代研究區(qū)域輕度冷害高發(fā)區(qū)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和遼寧省北部地區(qū),發(fā)生頻率為20%~40%;在黑龍江省中東部、吉林省東部及遼寧省西南部部分地區(qū)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較低,均低于10%。80年代輕度冷害主要發(fā)生在黑龍江省東北部和吉林省中西部地區(qū)。90年代研究區(qū)域春玉米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較前幾個年代明顯減小,嫩江、虎林、樺甸和彰武4個站點發(fā)生頻率為20%,36個站點10a未發(fā)生輕度冷害。21世紀初,整個研究區(qū)域內(nèi)春玉米輕度冷害發(fā)生頻率均低于10%,且其中60個站點10a未發(fā)生輕度冷害。

    可見,研究區(qū)域春玉米輕度冷害的高發(fā)區(qū)在吉林省西部地區(qū),低發(fā)區(qū)在遼寧省南部地區(qū)。

    2.2.2 中度冷害

    由圖3a可見,研究區(qū)內(nèi)50a來中度冷害發(fā)生頻率較小。僅4個站點發(fā)生頻率高于10%,分別為克山站、泰來站、前郭爾羅斯站和桓仁站。

    圖3b-圖3f分別為各年代春玉米中度冷害發(fā)生頻率的空間分布。由圖中可見,20世紀60年代,中度冷害主要發(fā)生在黑龍江省以及吉林省北部的前郭爾羅斯等地區(qū),最大值出現(xiàn)在前郭爾羅斯站,為40%。70年代,中度冷害主要發(fā)生在克山站、東崗站和桓仁站,發(fā)生頻率達30%。80年代,高值區(qū)分布在黑龍江東北部、南部地區(qū)和吉林省北部地區(qū),發(fā)生頻率為10%~20%。90年代,發(fā)生頻率普遍較低,在伊春站、長春站和桓仁站發(fā)生頻率達20%,其中有45個站點此期未發(fā)生中度冷害。進入21世紀后,研究區(qū)域10a內(nèi)未發(fā)生春玉米中度冷害。

    可見,春玉米生長季中度冷害整體而言發(fā)生頻率較小,分布范圍不廣,主要發(fā)生在黑龍江和吉林地區(qū),遼寧省發(fā)生較少。

    2.2.3 重度冷害

    由圖4a可見,研究區(qū)內(nèi)重度冷害頻率分布總體呈東北向西南遞減的特征。黑龍江北部的北安、東南部的綏芬河以及吉林省東部敦化地區(qū)為高值區(qū),近50a重度冷害發(fā)生頻率高于25%;黑龍江省中東部以及吉林省中北部地區(qū)為次高值區(qū),重度冷害發(fā)生頻率高于10%;低值區(qū)主要集中在遼寧省中西部的朝陽、錦州、營口和熊岳等地,重度冷害發(fā)生頻率低于5%。

    圖4b-圖4f分別為各年代春玉米重度冷害發(fā)生頻率的空間分布。由圖中可見,20世紀60年代,重度冷害發(fā)生頻率總體呈東北向西南遞減的空間分布特征。高值區(qū)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北部的嫩江、東部的綏芬河以及吉林省東部的延吉地區(qū),重度冷害發(fā)生頻率為50%;其次在黑龍江省東部和吉林省中部地區(qū),重度冷害發(fā)生頻率為20%~40%;低值區(qū)主要集中在吉林省西部及遼寧省地區(qū),發(fā)生頻率低于10%,其中有14個站點在60年代未發(fā)生重度冷害。70年代,高值區(qū)在吉林省東部敦化、東崗地區(qū),發(fā)生頻率高于40%;其次在黑龍江大部分地區(qū)和吉林中東部地區(qū),發(fā)生頻率高于20%;低值區(qū)主要分布在遼寧省中西部地區(qū)。80年代,高值區(qū)分布在黑龍江西北部、東部地區(qū)和吉林省東部地區(qū),發(fā)生頻率高于20%;其次在黑龍江省中部、吉林省北部地區(qū),發(fā)生頻率在10%~20%;低值區(qū)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南部地區(qū)及遼寧省全省,發(fā)生頻率低于10%。90年代,發(fā)生頻率普遍較低,高值區(qū)在東南部地區(qū),發(fā)生頻率高于10%,其中有35個站點此期未發(fā)生重度冷害。進入21世紀之后,研究區(qū)域內(nèi)春玉米重度冷害發(fā)生明顯減少,10a內(nèi)僅哈爾濱站在2009年發(fā)生過重度冷害。

    可見,分析期內(nèi)和各年代春玉米重度冷害高發(fā)區(qū)均在黑龍江北部、東部以及吉林東部地區(qū),低發(fā)區(qū)在遼寧省西南部地區(qū)。

    2.3 區(qū)域冷害年及冷害發(fā)生站次比的變化趨勢

    2.3.1 區(qū)域冷害年

    參考朱海霞等[29]黑龍江省1980-2009年春玉米低溫冷害年研究成果,若研究區(qū)域內(nèi)65個站點中24%以上的站點發(fā)生低溫冷害,本文即判定該年為春玉米種植期間發(fā)生區(qū)域性冷害的冷害年。表3統(tǒng)計了1961-2010年各年代不同等級區(qū)域性冷害的冷害年,可以看出,低溫冷害主要發(fā)生在20世紀60、70和80年代,90年代有所減少,而在21世紀前10a,僅個別站點發(fā)生低溫冷害,可見春玉米低溫冷害發(fā)生頻率在21世紀初有所減低。此外中度冷害在1961-2010年,未見發(fā)生區(qū)域性冷害,因此表中未統(tǒng)計其冷害年。

    表3 各年代發(fā)生區(qū)域性春玉米冷害的年份統(tǒng)計

    Note: SL is slight chilling damage, SE is severe chilling damage.

    2.3.2 站次比變化

    由圖5a可見,過去50a(1961-2010年)東北三省春玉米輕度、中度和重度冷害站次比分別在0~33.8%、0~20.0%和0~76.9%,發(fā)生范圍為重度>輕度>中度。各等級冷害站次比均呈減少趨勢,輕度冷害站次比由20世紀60年代的11.23%降至21世紀初的0.8%;中度冷害站次比由60年代的8%降至21世紀初的0;重度冷害站次比由60年代的16.7%降至21世紀初的0.2%。過去50a黑龍江?。▓D5b)春玉米輕度、中度和重度等級冷害站次比分別在0~43.5%、0~43.5%和0~100%,且各等級冷害站次比亦呈現(xiàn)減少趨勢。過去50a吉林?。▓D5c)春玉米一般冷害與嚴重冷害站次比分別在0~52.6%、0~42.1%和0~100%,輕度冷害站次比呈減少趨勢,中度和重度冷害站次比在20世紀70年代有所增加,自80年代起呈減少趨勢。遼寧省(圖5d)春玉米一般冷害與嚴重冷害站次比分別在0~39.1%、0~26.1%和0~69.6%,其中各等級冷害站次比在70年代有明顯增加,而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明顯減少。

    2.4 春玉米低溫事件發(fā)生風險較大月份分析

    圖6為東北三省春玉米各等級冷害低溫事件發(fā)生風險較大月份的空間分布。由圖可見,東北三省春玉米各等級冷害低溫事件主要發(fā)生在5月和6月。圖6a顯示,黑龍江大部、吉林北部,輕度低溫冷害事件6月發(fā)生的可能性較高,吉林省西南部7月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遼寧省大部5月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圖6b顯示,黑龍江省大部中度冷害低溫事件6月發(fā)生的可能性最大,黑龍江省中部的哈爾濱等站以及吉林省大部和遼寧省北部5月發(fā)生的可能性最大。圖6c顯示,黑龍江西北部、吉林中部以及遼寧北部地區(qū)重度冷害低溫事件在5月發(fā)生的可能性最大,黑龍江中東部、吉林西部6月發(fā)生的可能性較大,遼寧南部7月發(fā)生的可能性最大??傮w而言,東北三省各等級冷害低溫事件主要出現(xiàn)在5月和6月,部分地區(qū)在7月,僅少數(shù)站點可能會出現(xiàn)在8月。

    5月正值東北三省春玉米播種-出苗階段,冷害可能導致玉米出苗推遲,苗弱、瘦小等,且低溫持續(xù)時間越長,生長受抑制程度越大,玉米生長恢復過程也就越長[30-31]。6月多為春玉米七葉-拔節(jié)期,冷害使春玉米發(fā)育速率降低,生育期延遲,尤其對植株功能葉片的生長有阻礙作用,造成植株生物量降低[26,32]。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東北三省玉米冷害主要發(fā)生在5-6月,因此,玉米生產(chǎn)應關注5月和6月的溫度變化,做好低溫冷害的防御和應急預案。此外,曹永華等[33]從試驗角度探究低溫對玉米生產(chǎn)的影響,其結果表明,低溫對生長發(fā)育的影響不僅表現(xiàn)在處理期間,在后期生育進程中還表現(xiàn)出影響的后效,營養(yǎng)生長期受到低溫影響的玉米,無論后期生長條件如何,均會引起減產(chǎn)。因此,生產(chǎn)實際中需重點關注5月和6月的溫度變化及冷害發(fā)生。

    3 結論與討論

    3.1 結論

    (1)1961-2010年東北三省春玉米冷害發(fā)生區(qū)域范圍大小表現(xiàn)為重度>輕度>中度,其中輕度冷害的高發(fā)區(qū)位于吉林省西部,低發(fā)區(qū)位于遼寧省南部;中度冷害主要發(fā)生在黑龍江和吉林部分地區(qū),遼寧省發(fā)生較少;重度冷害高發(fā)區(qū)位于黑龍江北部、東南部以及吉林東部地區(qū),發(fā)生頻率在25%以上,低發(fā)區(qū)位于遼寧省中西部,發(fā)生頻率低于5%。本研究有關重度冷害的空間分布特征的結果,與趙俊芳等[16,34]研究結果較為一致,輕度冷害的結果在吉林省西部地區(qū)與楊若子等的研究結果相似[35],但與災害大典上記載結果有所偏差,說明指標的適用性仍存在地域差異,未來應用中還需進一步改進。各等級冷害受害程度年際間總體呈下降趨勢,與20世紀60-80年代比較,近20a來3個等級冷害的發(fā)生頻率在空間上的減少趨勢更為明顯。

    (2)東北三省春玉米各等級低溫冷害事件主要發(fā)生在5月和6月,生產(chǎn)實際中需關注5月和6月的溫度變化及冷害發(fā)生。本研究與孟祥君等[36]關于吉林省春玉米低溫冷害可能發(fā)生月份和空間分布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3.2 討論

    本文研究可為東北地區(qū)春玉米種植制定冷害防災減災措施提供科學依據(jù),但由于條件限制,仍存在一些不足:(1)指標選擇上,本文采用春玉米生育期5-9月逐月平均氣溫之和的距平值作為致災因子,該指標采用單一溫度閾值作為玉米是否發(fā)生低溫冷害指標[37],指標計算簡單,且整體準確性不高,因此今后應當對該低溫冷害指標進行逐步完善,使指標能更好地體現(xiàn)冷害對各區(qū)域不同玉米品種不同生育期的影響,以提高指標的針對性。(2)本研究采用5-9月逐月平均氣溫之和的距平值作為冷害指標,但計算多年平均值,應適當考慮冷暖年的影響。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氣溫升高明顯[34],所以在60和70年代,若采用50a的均值計算距平值,可能會存在一定誤差。(3)東北三省春玉米遭受冷害的頻率整體上呈降低趨勢,地區(qū)之間存在明顯差異,但東北地區(qū)近50a(1961-2010)極端低溫事件呈增加趨勢[38],其波動性導致冷害發(fā)生不確定性增加,故低溫冷害仍是東北三省玉米生產(chǎn)中應關注的重要問題。在氣候變化背景下,應結合冷害發(fā)生的新特征做好災害的預警以及災害應急和災后補救預案,并根據(jù)天氣預報采取田間管理措施動態(tài)調(diào)節(jié)春玉米生長,防災減災,減小冷害對玉米產(chǎn)量的影響[39-41]。(4)氣候變化背景下,作物的物候期也發(fā)生了改變,且農(nóng)作物作為災害受體存在脆弱性,也同樣增加了低溫對作物的影響。因此,本文進一步明確了東北三省春玉米春玉米延遲型冷害可能發(fā)生在5-6月,但仍需進一步結合具體春玉米生育期資料及產(chǎn)量資料,明確不同時期冷害對產(chǎn)量的可能影響,這也是未來有關冷害對東北玉米影響研究的重點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IPCC.Climate change 2013: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R]. Cambridge,United Kingdom and New York,NY,US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3:1535.

    [2]《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編寫委員會.第三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Compilation Committee of.The third national assessment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M].Beijing :Science Press,2015.(in Chinese)

    [3]趙俊芳,延曉冬,賈根鎖.東北森林凈第一性生產(chǎn)力與碳收支對氣候變化的響應[J].生態(tài)學報,2008,28(1):92-102.

    Zhao J F,Yan X D,Jia G S.Simulating the response of forest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carbon budget to climate in Northeast 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8,28(1): 92-102. (in Chinese)

    [4]韓翠華,郝志新,鄭景云.1951-2010年中國氣溫變化分區(qū)及其區(qū)域特征[J].地理科學進展,2013,32(6):87-89.

    Han C H,Hao Z X,Zheng J Y.Regionalization of temperature changes in China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during 1951-2010[J].Progress in Geography, 2013, 32(6):87-89.(in Chinese)

    [5]程葉青,張平宇.中國糧食生產(chǎn)的區(qū)域格局變化及東北商品糧基地的響應[J].地理科學,2005,25(5):513-520.

    Cheng Y Q,Zhang P Y.Regional patterns changes of Chinese grain production and response of commodity grain base in Northeast China[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05, 25(5): 513-520.(in Chinese)

    [6]李尚鋒,廉毅,陳圣波,等.東北初夏極端低溫事件的空間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機理分析[J].地理科學,2012,(6):752-758.

    Li S F,Lian Y,Chen S B.Distribution of extreme cool events over Northeast China in early summer and the related dynamical processes[J].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2012,(6): 752-758.(in Chinese)

    [7]佟屏亞.中國玉米生產(chǎn)考察報告[J].農(nóng)業(yè)技術與裝備,2011, (9):12-18.

    Tong P Y.Spection report of Corn production in China[J].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 Equipment, 2011,(9):12-18.(in Chinese)

    [8]何奇瑾,周廣勝.我國玉米種植區(qū)分布的氣候適宜性[J].科學通報,2012,57(4):267-275.

    He Q J,Zhou G S.The climatic suitability for maize cultivation in China[J].Chin Sci Bull,2012,57(4): 267-275.(in Chinese)

    [9]譚杰揚,李正國,楊鵬,等.基于作物空間分配模型的東北三省春玉米時空分布特征[J].地理學報,2014,69(3):353-364.

    Tan J Y,Li Z G,Yang P,et al.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maize sown area and yield in Northeast China between 1980 and 2010 using spatial production allocation model[J].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4,69(3):353-364.(in Chinese)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中國統(tǒng)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2011.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China.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M].Beijing: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1.(in Chinese)

    [11]中國氣象局.QX/T 101-2009水稻?玉米冷害的等級[S].北京:氣象出版社,2009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QX/T 101-2009 grade of chilling damage for rice and maize[S].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9.(in Chinese)

    [12]楊若子,周廣勝.不同玉米低溫冷害指標在梅河口地區(qū)的比較分析[J].氣象科學,2012,32(6):600-608.

    Yang R Z,Zhou G S.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rn chilling damage index in Meihekou in Jilin province[J].Journal of the Meteorological Sciences,2012,32(6):600-608.(in Chinese)

    [13]裴永燕,岳紅偉.東北地區(qū)農(nóng)作物低溫冷害研究[J].科技傳播,2009,(9):16-17.

    Pei Y Y,Yue H W.The research of crop chilling damage in northeast China[J].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2009,(9):16-17.(in Chinese)

    [14]高懋芳,邱建軍,劉三超.我國低溫冷凍害的發(fā)生規(guī)律分析[J].中國生態(tài)農(nóng)業(yè)學報,2008,16(5):1167-1172.

    Gao M F,Qiu J J,Liu S C,et al.Spatio temporal pattern of cold and frost damage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Eco Agriculture,2008,16(5):1167-1172.(in Chinese)

    [15]楊若子,周廣勝.1961-2013年東北三省玉米低溫冷害強度的時空分布特征[J].生態(tài)學報,2016,(14):1-9.

    Yang R Z,Zhou G S.Spatio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maize chilling damage intensity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northeast china during 1961to 2013[J].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6,(14):1-9.(in Chinese)

    [16]趙俊芳,楊曉光,劉志娟.氣候變暖對東北三省春玉米嚴重低溫冷害及種植布局的影響[J].生態(tài)學報,2009, 29(12):6546-6547.

    Zhao J F,Yang X G,Liu Z J.Influence of climate warming on serious low temperature and cold damage and cultivation pattern of spring maize in Northeast 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9,29(12):6546-6547.(in Chinese)

    [17]王書裕.農(nóng)作物冷害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5.

    Wang S Y.Chilling damage research[M].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1995.(in Chinese)

    [18]高素華.玉米延遲型低溫冷害的動態(tài)監(jiān)測[J].自然災害學報,2003,12(2):117-121.

    Gao S H.Dynamic monitoring of growth-delaying type cold damage for corn[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2003, 12(2): 117-121.(in Chinese)

    [19]王春乙,郭建平.農(nóng)作物低溫冷害綜合防御技術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9.

    Wang C Y,Guo J P.Study on crop chilling damage and its comprehensive defending techniques[M].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1999.(in Chinese)

    [20]李祎君,王春乙.東北地區(qū)玉米低溫冷害綜合指標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7,16(6):15-20.

    Li Y J,Wang C Y.Research on comprehensive index of chilling damage to corn in Northeast China[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2007,16(6):15-20.(in Chinese)

    [21]中國氣象局.QX/167-2012北方春玉米冷害評估技術規(guī)范[S].北京:氣象出版社,2012.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QX/167-201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ld damage assessment of corn in the north of China[S].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12. (in Chinese)

    [22]龔紹先.糧食作物與氣象[M].北京:北京農(nóng)業(yè)大學出版社,1988.

    Gong S X.Grain crop and meteorology[M].Beijing: Bei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ess,1988.(in Chinese)

    [23]董朝陽.北方地區(qū)春玉米干旱特征及對產(chǎn)量影響研究[D].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Dong C Y.Study on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of spring maize and effects of drought on grain yield in Northern China[D]. Beij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2014.(in Chinese)

    [24]馬樹慶,襲祝香,王琪.中國東北地區(qū)玉米低溫冷害風險評估研究[J].自然災害學報,2003,12(3):137-141.

    Ma S Q,Xi Z X,Wang Q.Risk evaluation of cold damage to corn in Northeast China[J].Journal of Natural Disasters, 2003,12(3): 137-141.(in Chinese)

    [25]方修琦,王媛,朱曉禧.氣候變暖適應行為與黑龍江省夏季低溫冷害的變化[J].地理研究,2005,24(5):664 672.

    Fang X Q,Wang Y,Zhu X X.Change of cool summer hazard under an adaptation behavior to the climate warming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Northeast China[J].Geographical Research,2005,24(5):664-672.(in Chinese)

    [26]溫克剛,孫永罡.中國氣象災害大典·黑龍江卷[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Wen K G,Sun Y G.Chin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classics (Heilongjiang)[M].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07. (in Chinese)

    [27]溫克剛,秦元明.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吉林卷[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

    Wen K G,Qin Y M.Chin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classics (Jilin)[M].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2005. (in Chinese)

    [28]溫克剛,李波,孟慶楠,等.中國氣象災害大典·遼寧卷[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5.

    Wen K G,Li B,Meng Q N,et al.China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classics(Liaoning)[M].Beijing:China Meteorological Press, 2005.(in Chinese)

    [29]朱海霞,陳莉,王秋京,等.1980-2009年期間黑龍江省玉米低溫冷害年判定[J].災害學,2012,27(1):45-47.

    Zhu H X,Chen L,Wang Q J,et al.Judgment of corn chilling damage year from 1980 to 2009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J].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2,27(1):45-47.(in Chinese)

    [30]史占忠,谷口利策.三江平原玉米低溫冷害發(fā)生規(guī)律[J].作物雜志,1996,(2):34-35.

    Shi Z Z,Tanikchi.The emerging pattern of maize cold damage in the Sanjiang River Plain[J].Crops, 1996,(2): 34-35.(in Chinese)

    [31]王連敏,王立志,張國民.苗期低溫對玉米體內(nèi)脯氨酸?電導率及光合作用的影響[J].中國農(nóng)業(yè)氣象,1999,20(2):28-31.

    Wang L M,Wang Z L,Zhang G M,et al.Effect of low temperature at seedling stage on proline,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photosynthesis[J].Chinese Journal of Agrometerology, 1999,20(2):28-31.(in Chinese)

    [32]孟英,李明,王連敏,等.低溫冷害對玉米生長影響及相關研究[J].黑龍江農(nóng)業(yè)科學,2009,(4):150-153.

    Meng Y,Li M,Wang L M,et al.Effects of chilling injury on maize and correlative research[J].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2009,(4):150-153.(in Chinese)

    [33]曹永華,何維勛,朱巨龍.溫度對玉米營養(yǎng)生長期葉片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1985,(6):32-38.

    Cao Y H,He W X,Zhu J L.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leaf photosynthesis of maize during the nutrient growing period[J].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1985,(6):32-38.(in Chinese)

    [34]馬樹慶,王琪,王春乙,等.東北地區(qū)玉米低溫冷害氣候和經(jīng)濟損失風險分區(qū)[J].地理研究,2008,27(5):1169-1177.

    Ma S Q,Wang Q,Wang C Y,et al.The risk division on climate and economic loss of maize chilling damage in Northeast China[J].Geographical Research,2008,27(5):1169-1177.(in Chinese)

    [35]楊若子.東北玉米主要農(nóng)業(yè)氣象災害的時空特征與風險綜合評估[D].北京:中國氣象科學院,2015.

    Yang R Z.Spatial-temporalcharacteristicsandcomprehensiverisk assessmentofmainagro-meteorologicalhazardsformaize[D]. Beijing: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2015.(in Chinese)

    [36]孟祥君,吳正方,杜海波,等.1961-2010年吉林省5-9月各月發(fā)生低溫冷害變化特征[J].東北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4(3):113-117.

    Meng X J,Wu Z F,Du H B,et al.Spatio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lling damage during May to September over Jilin Province,1961-2010[J].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2,44 (3): 113-117.(in Chinese)

    [37]《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編寫委員會.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Compilation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The national assessment report on climate change[M].Beijing:Science Press,2007.(in Chinese)

    [38]嚴曉瑜,趙春雨,王穎.近50年東北地區(qū)極端溫度變化趨勢[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2,26(1):81-87.

    Yan X Y,Zhao C Y,Wang Y,et al.Change trend of extreme temperature in Northeast China for the past 50 years[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2, 26(1):81-87.(in Chinese)

    [39]王玉瑩,張正斌,楊引福,等.2002-2009 年東北早熟春玉米生育期及產(chǎn)量變化[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2, 45(24): 4959-4966.

    Wang Y Y,Zhang Z B,Yang Y F,et al.Growth period and yield of early maturing spring maize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2002-2009[J].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2012,45 (24):4959- 4966.(in Chinese)

    [40]馬樹慶.氣候變化對東北區(qū)糧食產(chǎn)量的影響及其適應性對策研究[J].氣象學報,1996,54(4):484-492.

    Ma S Q.A Simulating study on the influences of climate change on grain yiel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in the Northeast China[J].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1996,54(4): 484-492.(in Chinese)

    [41]馬樹慶,王春乙.我國農(nóng)業(yè)氣象業(yè)務的現(xiàn)狀問題及發(fā)展趨勢[J].氣象科技,2009,37(1):29-34.

    Ma S Q,Wang C Y.Current status, problems and trends of operational agro-meteorological service in China[J].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 37(1): 29-34. (in Chines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Agro-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f Major Crops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limate Change[I]: Delayed Chilling Damage of Spring Maize in Northeast China

    ZHANG Meng-ting1, 2, LIU Zhi-juan1, YANG Xiao-guang1, DONG Chao-yang1, LIU Zi-qi1

    (1.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 China; 2.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e, CAAS, Beijing 100081)

    Based on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6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from 1961 to 2010 in the potential areas of spring maize in Northeast China,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hilling damage for spring maize was analyzed. The deviations of total monthly mean temperature from May to September were used as the chilling damage index, according to meteorological standard. Meanwhile, the highest risk of occurrence for chilling damage during entire growing season was also identif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During the past 50 years (1961-2010), the area suffered chilling damage was severe>slight>moderate. The higher occurrence of slight chilling damage was in the west of Jilin province and the lower value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higher occurrence of moderate chilling damage distributed in several regions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Jilin province, and the lower values located in Liaoning province. The higher occurrence (more than 25%) of severe chilling damage was in the north and south-east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and the east of Jilin province, and the lower values (less than 5%) located in the west and middle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frequency of all levels of chilling damage decreased during the past 5 decades. In recent 20 years (1991-2010), disaster occurred are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2) All levels of chilling damage for spring maize mainly occurred in May and June in the study areas. Therefore,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the chilling damage in May and June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s in maize production.

    Chilling damage; Temperature deviations; Station proportion; Frequency

    10.3969/j.issn.1000-6362.2016.05.012

    2016-01-21**

    。E-mail:zhijuanliu@cau.edu.cn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D20B04)

    張夢婷(1992-),女,碩士生,研究方向為氣候變化與農(nóng)業(yè)氣候資源。E-mail:mengting_zh@163.com

    猜你喜歡
    東北三省中度吉林省
    2003 年—2022 年東北三省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及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情況表
    初中地理《東北三省》教學案例與反思
    吉林省教育廳新年賀詞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小米手表
    電腦報(2020年12期)2020-06-30 19:56:42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學之歌
    吉林省完成1.4萬公里農(nóng)村公路“暢返不暢”整治
    石油瀝青(2019年6期)2019-02-13 04:24:34
    LEEP治療中度宮頸上皮內(nèi)瘤變對HPV感染的影響
    癌癥進展(2016年9期)2016-08-22 11:33:10
    東北三省滑雪產(chǎn)業(yè)的空間拓展路徑
    冰雪運動(2016年5期)2016-04-16 05:55:30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聲屏世界(2014年6期)2014-02-28 15:18:07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久久韩国三级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一区二区三区二|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婷婷色综合www| 午夜激情久久久久久久| 观看av在线不卡|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videos熟女内射| 国产乱来视频区|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97在线视频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免费看不卡的av|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美女视频免费永久观看网站|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午夜免费鲁丝| 亚洲综合色网址| 最黄视频免费看|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午夜福利,免费看| 99久久人妻综合|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无遮挡视频| 黑人猛操日本美女一级片|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成人手机av|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在线 av 中文字幕| 嫩草影院入口|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少妇 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久久a久久精品| xxxhd国产人妻xxx| 欧美另类一区| 黑人欧美特级aaaaaa片|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av免费观看日本|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videosex国产| videos熟女内射|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自线自在国产av|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有黄有色有爽视频| 免费大片黄手机在线观看|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日日啪夜夜爽| 黄网站色视频无遮挡免费观看| 国精品久久久久久国模美|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国产白丝娇喘喷水9色精品| 人人妻人人爽人人添夜夜欢视频| 久久久a久久爽久久v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街头女战士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免费看不卡的av|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 日本黄大片高清|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av在线app专区|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3d第一页|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av电影中文网址| 亚洲精品av麻豆狂野|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二三区在线看| 999精品在线视频|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成人av|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多毛熟女@视频| xxx大片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91sexporn|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久久99精品国语久久久| 精品人妻偷拍中文字幕|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少妇av软件|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a级片在线免费高清观看视频|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videos熟女内射|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成人二区视频| 性色av一级| 韩国av在线不卡|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欧美3d第一页|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区二区三区|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 成人无遮挡网站|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免费大全7| 色婷婷av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国产片内射在线| 亚洲情色 制服丝袜|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国产亚洲最大av|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成人影院久久|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最新亚洲高清|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果冻|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xxxhd国产人妻xxx|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丝袜美足系列|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看免费av毛片| 91精品国产国语对白视频|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99热全是精品|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男人舔女人的私密视频|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kizo精华| 看免费成人av毛片|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亚洲中文av在线|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亚洲天堂av无毛|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中国三级夫妇交换| 国产激情久久老熟女| 欧美性感艳星|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老司机影院成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中文字幕制服av|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十八禁网站网址无遮挡|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 老司机亚洲免费影院| a级毛色黄片|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国产色婷婷99|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男女下面插进去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 精品1| 久久久久久人人人人人|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激情| 免费看不卡的av| 女性生殖器流出的白浆|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国产永久视频网站| 日韩中字成人|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av天堂久久9|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丝袜喷水一区| 亚洲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国产黄频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惰| 夫妻午夜视频|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啦啦啦啦在线视频资源|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xxx大片免费视频|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亚洲成人一二三区av| 日本欧美视频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 9热在线视频观看99|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精品一区二区三卡|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av网站|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看免费av毛片|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丝瓜视频免费看黄片| kizo精华| 免费观看av网站的网址|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午夜福利片|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真实原创|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午夜影院在线不卡|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91在线精品国自产拍蜜月| 久久久久精品性色|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深夜精品福利|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精品少妇久久久久久888优播|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片内射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久久久久久人妻|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永久视频网站| 一本—道久久a久久精品蜜桃钙片|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51国产日韩欧美| 天天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成色77777| 国产 一区精品| 免费av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日韩大片免费观看网站|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曰老女人黄片|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亚洲av电影在线进入| 五月伊人婷婷丁香| 中国国产av一级|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部免费 在线|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免费大片18禁|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 日韩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av在线播放精品|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亚洲av欧美aⅴ国产| 各种免费的搞黄视频|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久久久久久人妻| 久久鲁丝午夜福利片|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久久青草综合色|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不卡|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亚洲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第二区| 国产精品国产a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欧美xxxx性猛交bbbb|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人妻 亚洲 视频|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婷婷亚洲|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两性夫妻黄色片 |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人妻 亚洲 视频| 交换朋友夫妻互换小说| 欧美另类一区| a级毛色黄片|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蜜臀 |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热re99久久国产66热| 乱人伦中国视频|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少妇人妻 视频| 成人无遮挡网站| 极品少妇高潮喷水抽搐|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少妇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日本黄大片高清|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一个人免费看片子|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夫妻午夜视频| videos熟女内射|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免费不卡的大黄色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97人妻天天添夜夜摸| 亚洲在久久综合| 七月丁香在线播放|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观看日本| 午夜福利乱码中文字幕| 看非洲黑人一级黄片| 日韩成人av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自拍欧美九色日韩亚洲蝌蚪91|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精品一区在线观看国产|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国产精品 国内视频| 成人无遮挡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久久| 伦理电影免费视频|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香蕉丝袜av|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黄片播放器|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av不卡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久久 成人 亚洲| 欧美激情国产日韩精品一区|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亚洲精品一区蜜桃|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a级毛色黄片|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国产av国产精品国产|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人人妻人人添人人爽欧美一区卜| 久久婷婷青草| 日日撸夜夜添|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男的添女的下面高潮视频|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九草在线视频观看| 久久影院123| 蜜桃在线观看..| 国产男女内射视频| 亚洲第一av免费看| 亚洲综合色惰| 91成人精品电影|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亚洲二区| 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成年美女黄网站色视频大全免费|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校园人妻丝袜中文字幕| 18禁国产床啪视频网站|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十八禁高潮呻吟视频| 视频区图区小说|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有码 亚洲区|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av黄色大香蕉|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 |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91|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日韩二区| 亚洲成色77777| 男男h啪啪无遮挡|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丝袜美足系列|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天堂8中文在线网|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91国产中文字幕|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欧美日韩av久久|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久久久久精品人妻al黑| 国产亚洲最大av| 成年女人在线观看亚洲视频|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亚洲av在线观看美女高潮| 观看av在线不卡| 性色av一级| 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国产 精品1|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午夜福利影视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免费现黄频在线看|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尾随美女入室| 亚洲精品国产色婷婷电影|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如何舔出高潮| 观看av在线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视频区图区小说|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国产精品无大码| 99热这里只有是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观看美女的网站| 宅男免费午夜| 欧美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婷婷青草| 在线观看三级黄色|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6|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天天操日日干夜夜撸|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中文字幕av电影在线播放|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色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久久av网站| 黄片播放在线免费|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 国产毛片在线视频| 丰满迷人的少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二三|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av视频免费观看在线观看| 多毛熟女@视频| 成人午夜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 久久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 |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网站| xxxhd国产人妻xxx| 欧美激情极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av天堂久久9| 深夜精品福利| av在线播放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 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日本黄大片高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日韩一本色道免费dvd| 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女人精品久久久久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