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梅
高中物理學是一門十分貼近生活的學科,尤其是第一章直線運動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傳統(tǒng)的教學中,關于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及其應用部分的知識點常常處理成如下形式:
但我經過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發(fā)現(xiàn),這樣的順序和分類形式,學生十分難以理解,導致很多同學出現(xiàn)了拿到問題不知道運用什么規(guī)律進行求解的困惑,還有就是教師引以為傲的簡便算法到學生那里簡直是一無是處,首先是不知道如何應用,哪一種題型能用.即使我們苦口婆心的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研究,收效仍然很有限,基于此,我對這部分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小有收獲,現(xiàn)與各位同仁進行探討.
首先我把各種題型進行重新分類如下:
例32009年3月29日,中國女子冰壺隊首次奪得世界冠軍,如圖2所示,一冰壺以速度v垂直進入三個矩形區(qū)域做勻減速運動,且剛要離開第三個矩形區(qū)域時速度恰好為零,則冰壺依次進入每個矩形區(qū)域時的速度之比和穿過每個矩形區(qū)域所用的時間之比分別是
分析這是位移相等的末速度為零的問題,可以利用逆向思維方法進行研究.
解析因為冰壺做勻減速運動,且末速度為零,故可以看做反向勻加速直線運動來研究.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中連續(xù)三段相等位移的時間之比為 1∶(2-1)∶(3-2),故所求時間之比為(3-2)∶(2-1)∶1,所以選項C錯,D正確;由v=at可得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中的速度之比為1∶2∶3,則所求的速度之比為3∶2∶1,故選項A錯,B正確,所以正確選項為B、D.
答案:B、D.
3汽車剎車類問題
做勻減速運動到速度為零時,即停止運動,其加速度a也突然消失.求解此類問題時應先確定物體實際運動的時間.注意題目中所給的時間與實際運動時間的關系.對末速度為零的勻減速運動也可以按其逆過程即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運動處理,切忌亂套公式.
例4質點做勻減速直線運動,在第1 s內位移為6 m,停止運動前的最后1 s內位移為2 m,求:(1)在整個減速運動過程中質點的位移大?。唬?)整個減速過程共用多少時間.
分析末速度為零,則可以運用逆向思維方式進行解決.
負號表示此時物體的速度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1)8 s,(2)大小為10 m/s,方向與初速度方向相反.
例6一個小球沿光滑斜面以一定初速度v0向上運動,到達最高點后就會以原加速度勻加速下滑,整個過程加速度的大小、方向不變,所以該運動也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因此求解時可對全過程列方程,但必須注意在不同階段v、x、a等矢量的正負號.
例7某人站在高樓的平臺邊緣處,以v0=20 m/s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石塊.求拋出后,石塊經過距拋出點15 m處所需的時間.(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
分析這是豎直上拋問題中比較典型的類型題,注意對稱性的應用.
解析若把石塊的整個運動過程當做一個勻變速直線運動(即把上升到最高點后的自由下落階段也包含在其中),取向上為正方向,則石塊在拋出點上方的A點時,xA=+15 m,在拋出點下方的B點時,xB=-15 m(注意:此時的位移為負值),a=-g=-10 m/s2,分別代入公式x=v0 t+12at2可得兩個方程:
這樣進行分類學生容易找到題目的特點,進而運用相應的規(guī)律進行求解,對于沒有明顯特征的題目,讓學生構造特征,其余的就踏踏實實的利用基本公式進行分析解決.
其次分小組進行研究:
我把各班學生分為三大組,分別整理不同的題型,在章節(jié)末各組進行交流探討,在第一次月考中同學們取得了非??上驳某煽?
上面只是本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的一點粗淺的感悟,希望對各位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