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江
摘要:和傳統(tǒng)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優(yōu)勢,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將課文內(nèi)容圖文聲像并茂的展示在學生眼前,能給學生帶來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大幅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和自主性。本文簡要分析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114-01
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認字、閱讀和表達的過程中都需要教師的直觀引導,這樣才能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只通過語言進行教學指導和說明,很難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今,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有效地提高了小學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新知識。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也是小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心理特征和動力,只有對知識感興趣才能持久的學好知識。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可能的資源和方法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將先進的現(xiàn)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實現(xiàn)情境的再現(xiàn),使得抽象的課文內(nèi)容變得形象化、生動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四季》時,教師可以使用投影儀展示出一年四季的變化和各個季節(jié)的代表植物,并適時的配上解說,這樣能使課堂氛圍更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濃厚。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在極大程度上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為學生學好小學語文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多媒體聲像兼?zhèn)?,特別是圖像、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變得更為生動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tài)美升華為動態(tài)美,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xiàn)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fā)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diào)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美感效應,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賞心悅目的情境,給學生多種感官刺激,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 如教學《春天來了》一課,可利用多媒體技術把課文中的插圖以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小草發(fā)芽了,小花開了,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學生的興趣被激活了,以積極的情感投入到學習中。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將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審美能力和個性閱讀體驗當做教學的首要任務。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在教學《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時,由于時代的不同,小學生對鄧小平的形象相當陌生,如果只對課文做簡單的解析,學生很難感受到偉人的形象,因此,應該充分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運用信息技術播放一些相關圖片和錄像,這樣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自然而然的感悟到課文講述的內(nèi)容和情感。
三、解決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然而學生感觸不深,還會產(chǎn)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而多媒體的引入便能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縮短客觀實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之為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服務;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快捷、有效的對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重點段落呈現(xiàn)出來,這既能加強學生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同時能將體現(xiàn)文章的精華所在詞句、段落學得更細,更實,便于體會作者譴詞造句的技巧。在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中,形象思維占據(jù)了主導地位,為有效改善這一現(xiàn)狀,使小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可以運用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進行優(yōu)化,解決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和智力,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時效性。例如在《靜夜思》中,學生很難體會詩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钡那閼?,更難體會詩中的哲理,教師應該借助信息技術,以短片的形式表現(xiàn)出詩人內(nèi)心的情感,讓學生在觀看和思考短片內(nèi)容的過程中感受到詩人的所思所想及表達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有效實現(xiàn)課外延伸
語文這門學科的信息量極大,它涵蓋的內(nèi)容很廣,和其他學科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換句話說,語文課堂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在新課標的指導線,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對語文學習資源的開發(fā),擴大課外延伸和學生的知識面,并逐步增大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運用能力。信息技術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實現(xiàn)課外延伸。例如在教學《背景》這一課時,為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讓沒去過北京的同學了解北京,必須利用信息技術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補充,讓學生觀看北京各景點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了解北京的文化的歷史,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全面深入的理解課文內(nèi)容。
五、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小學語文教學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展示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欣賞和討論,并讓學生寫作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這種信息教學手段能使學生在綜合活動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很多教師在語文課前還會安排學生自己搜集相關圖片和信息,這樣能達到創(chuàng)新的“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教師在教學《黃山奇石》這一課時,可以將黃山的視頻資料、圖片和文字等進行篩選,制作成多媒體教學課件,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感受到黃山奇石的嶙峋突兀,形象地理解課文中抽象詞句的意思,加深學生對黃山的了解和認識。
總結(jié):小學語文課程和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能在極大程度上改善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認知工具,是現(xiàn)代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成績,教師必須對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進行積極探索,使復雜抽象的語文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英.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06).
[2]王天明.淺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02).
[3]侯菲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J].實驗教學與儀器.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