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公共衛(wèi)生學院(西安710061)
盧 靜△ 莊貴華
?
血栓彈力圖監(jiān)測老年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意義
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部公共衛(wèi)生學院(西安710061)
盧 靜△莊貴華
目的:探討血栓彈力圖(TEG)監(jiān)測老年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臨床價值。方法:對86例老年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及90例體檢老人進行TEG檢測,同時與常規(guī)凝血檢測指標比較。并對腦梗死患者治療前TEG各檢測值及治療后4周各檢測值進行比較。結果:老年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急性期凝血反應時間(R時間)、凝血酶形成時間(K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P<0.05),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檢測值亦縮短(P<0.05)。而且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R值、K值縮短,治療后R值、K值延長,治療前α角、血栓最大彈力度(MA)、凝血指數(shù)(CL值)延長,治療后α角、MA值、CL值縮短(P<0.05)。TEG與常規(guī)凝血檢測部分指標存在有相關性,R值與PT、PT-INR呈正相關,與APTT無相關性,與FIB呈負相關(P<0.01)。K值與血漿纖維蛋白(FIB)、PT-INR呈正相關(P<0.01)。結論:TEG作為一種全面、靈敏、快速的凝血功能檢測手段,可監(jiān)控凝血全過程,反映凝血、纖溶與血小板之間的相互作用,在老年腦梗死的治療中可評估人體整體的凝血系統(tǒng)。同時可與常規(guī)凝血功能檢查相互補充。
血栓彈力圖(Thrombelastograghy,TEG)凝血分析儀是一種從整個動態(tài)過程來監(jiān)測凝血情況的分析儀器,通過檢測凝血的過程即血凝塊的形成,測定血凝塊形成速度、強度以及血凝塊的穩(wěn)定性。能動態(tài)評估血小板與凝血級聯(lián)反應相互作用以及白細胞、紅細胞等對血漿因子活動的影響,從而全面反映血液凝固及溶解的全過程[1]。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們對86例老年無癥狀性腦梗死患者應用TEG觀察凝血功能,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 觀察組選擇住院患者86例,男56例,女30例,年齡69.44±6.22歲;有飲酒史19例,占22.1%;吸煙史41例,占47.8%;伴有糖尿病36例,占41.9%;高血壓72例,占83.7%;高血脂49例,占56.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18例,占20.9%;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30例,占34.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占12.8%。全部病例按照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病診斷,符合無癥狀腦梗死標準[2]。入組標準:年齡>60歲者;病程在1個月內者;無嚴重的心、肺功能不全者;有獨立的日常生活能力者。排除標準:有明顯肝、腎功能損害者;有嚴重貧血或血液病者;有自身免疫病史者;有惡性腫瘤病史者;有認知功能障礙者。對照組90例,來源于我院的體檢人群,男52例,女38例,年齡70.98±5.88歲;有飲酒史22例,占24.4%;吸煙史38例,占42.2%;伴有糖尿病16例,占17.8%;高血壓38例,占42.2%;高血脂46例,占51.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20例,占22.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25例,占27.8%。經頭顱CT、MRI證實無腦梗死病灶。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方 法 TEG檢測采用TEG5000型凝血分析儀及配套試劑,取枸櫞酸鈉抗凝全血300 μl,加氯化鈣100 μl混勻,取360 μl加入儀器的進樣杯,啟動檢測程序。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靜脈采血約4 ml,其中2 ml用于TEG檢測,2 ml用于常規(guī)凝血系列檢測。所有標本均在2 h內完成檢測。觀察組分別在入院第1天及經規(guī)范治療后4周各檢測1次TEG。常規(guī)凝血檢測采用全自動血凝儀CA-7000及配套試劑檢測。觀察組入院第1日與對照組均完成檢測。
3 檢測相關參數(shù) ①TEG檢測指標:凝血反應時間(R時間)、凝血酶形成時間(K時間)、α角、血栓最大彈力度(MA)、凝血指數(shù)(CL值)。②常規(guī)凝血功能檢測指標:凝血酶原時間(PT)、國際標準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APTT)、血漿纖維蛋白(FIB)。
1 兩組TEG檢測指標比較 見表1。腦梗死組存在血液凝固性的變化,R值、K值較對照組縮短;α角、MA值、CL值較對照組延長(P<0.05),提示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
表1 腦梗死組與對照組TEG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 觀察組治療前后TEG指標比較 見表2。治療前R值、K值縮短,治療后R值、K值延長,治療前α角、MA值、CL值延長,治療后α角、MA值、CL值縮短(P<0.05)。
表2 觀察組治療前與治療后TEG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3 兩組常規(guī)凝血檢測指標比較 見表3。結果顯示腦梗死組存在血液凝固性改變,PT、PT-INR、APTT值較對照組縮短;FIB值較對照組延長(P<0.05),提示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
表3 兩組常規(guī)凝血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4 觀察組TEG檢測與常規(guī)凝血檢測各指標的相關性 見表4。結果顯示R值與PT、PT-INR呈正相關,與APTT無相關性,與FIB呈負相關(P<0.01)。K值與PT、PT-INR呈正相關(P<0.01)。
表4 觀察組TEG與常規(guī)凝血試驗指標相關性分析(r)
本組86例腦梗死患者反應凝血因子功能指標R值、K值、PT-INR、APTT較對照組縮短,而α角、MA值、CL、FIB值較對照組延長,提示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凝血活性逐漸增高,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因R值是反映從凝血系統(tǒng)啟動到纖維蛋白凝塊形成中凝血因子的綜合作用,R值縮短表明患者體內高凝狀態(tài)的相對存在。MA值主要反映血小板聚集的功能,血小板除了數(shù)量變化外,其質量的異??芍苯臃从吵雒栌浿档漠惓!值與凝血酶有關,凝血酶生成越多K值越小,同時也反映纖維蛋白原活性越高[3]。
本研究中患者治療前后TEG檢測及同步數(shù)據(jù)均反映出患者凝血功能的異常,并且可反映出凝血動態(tài)過程中各凝血因素的功能,且治療前后對血液的高凝狀態(tài)是有改善的[4-5]。還發(fā)現(xiàn)在伴有吸煙、飲酒、高血壓、糖尿病的患者中,其TEG檢測指標中R值、K值更低,α角、MA值相對更高,說明危險因素越多,血液呈高凝狀態(tài)更突出,血小板凝血功能也增加,因為人體血栓形成與整個凝血機制有關,MA值、α角越高提示血凝塊的強度硬度越高,也由此可見高凝狀態(tài)是無癥狀腦梗死患者預后不良的指征之一[6]。
同時TEG檢測與常規(guī)凝血檢測有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對86例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同時聯(lián)合常規(guī)凝血檢測結果顯示:PT、PT-INR、APTT值較對照組縮短,FIB值較對照組延長(P<0.05);R值與PT、PT-INR呈正相關,與APTT無相關性,與FIB呈負相關(P<0.01)。K值與PT、PT-INR呈正相關(P<0.01)。說明傳統(tǒng)常規(guī)凝血檢測對于腦血管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的監(jiān)測有一定的局限性。TEG對凝血功能的紊亂尤其是及時辨別高凝期、低凝期更具有針對性,實現(xiàn)個體化治療。常規(guī)凝血檢測與TEG可互為補充,更合理更準確的反映患者體內的凝血狀態(tài)[7]。
總之,TEG作為一種檢測高凝狀態(tài)的有效手段,能及時反映腦梗死患者體內凝血各方面變化,早期發(fā)現(xiàn)高危人群,再結合傳統(tǒng)凝血常規(guī)檢查,對早期監(jiān)測并及時糾正體內存在的凝血纖溶平衡紊亂,防治腦血管病發(fā)生均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
[1] 馬學斌,楊 明.血栓彈力圖同常規(guī)凝血試驗的相關性研究[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24): 3335-3336.
[2]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指南撰寫組.中國缺血性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二級預防指南2010[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54-160.
[3] 邱麗君,顧 青,孟 俊,等.腦血管疾病血栓彈力圖和纖維蛋白原相關性探討[J].檢驗醫(yī)學,2012,27(5):382.
[4] 陳正強.進展性腦梗死血栓彈力圖特點分析[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3,31(5):11-18.
[5] 鄧 冰,余 敏,王勤鷹,等.腦卒中患者監(jiān)測血栓彈力圖的臨床價值探討[J].第十三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虛證與老年醫(yī)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3.
[6] 呂建莊,葛興利.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發(fā)生急性腦梗死24例危險因素分析[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5,44(10):1432.
[7] 王克迪,孔玉華,康熙雄,等.血栓彈力圖儀臨床應用報道[J].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26(4):135-137.
(收稿:2016-03-18)
△陜西省核工業(yè)二一五醫(yī)院
腦梗塞 血液凝固 老年人 @血栓彈力圖
R743.32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6.10.034